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关于生附子的一些亲身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时下中医流行的扶阳派的一些人物,著书立言,强调人身之阳气,重用附桂,甘温除大热。本人自身有些虚寒体质,阅读了一些著作后,决心亲自试试仲景古方四逆汤
      四逆汤原方为: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我按: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白附片15克。煎药之前自己拿白附片在嘴里嚼了一下,没有感觉,只觉得一口的淀粉。把白附片先煎一小时,再下其他两味。服药后没有什么不适,也没有什么好的感觉。 后来想起李可、和卢崇汉在书中说现在卖的附子不是炮制太过,就是不过关。《伤寒论》中所用附子大多生用,感觉是我买的白附片没有药效吧!
      后来我让四川的同学帮我在药材市场买了一公斤生附片,可是生附片没去皮,有些美中不足。附子是个淀粉含量很高的东西,打开袋子的时候,生附片的一些药屑粉末被我吸进鼻子里了,顿时鼻子里痒痒的,有点麻木。我心里嘀咕着,生附子的毒性还是挺大的。
      弄到生附子后,我把四逆汤附子的量减小了点,用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生附片5克(先煎2小时)。服药后没有明显不适。第二天,用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生附片10克(先煎2小时),服药后矢气次数增多。第三天,生附片15克(先煎2小时)其他不变,服药后矢气多,大便不成形,但数没增多。由于工作原因,隔了三天才继续试药。第四次药和第三次的一样,第五次投了20克生附片,没有其他反应。20克的生附片连吃了五天,矢气频率没有开始那么多了,大便还是不成形的那种。
      随后在更换四逆汤为附子理中汤,用四逆汤原方加炒白术20克、党参20克,生附片用量加到30克,没有什么不适,感觉良好。接着在附子理中汤里加了李可老中医的肾四味各15克。感觉不错,白天精神很好,晚上睡眠也好。关键是我原来心火挺重的,**旺盛,服药期间为了能更好的调理身体,没有房事,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心里那种想法平静了很多。后来明白了扶阳派“甘温除大热”的思想是有用的。
  有一次由于现在天气炎热,药很容易变质,我喝了一碗药后觉得有点酸(本来应该有炙甘草的甜味),随后胸闷,心跳加快,手指有触电感,心好像要从胸口跳出来了。我知道是轻微中毒反应。当时在外面,没有条件解毒,自我感觉还好,没去管它。过了十几分钟后,胸闷感觉消失,心跳恢复平稳。
      根据服用生附子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生附片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一开始服用的时候,出现便溏、矢气多可能是肠胃对乌头碱的排异反应,也可能是四逆汤通调气机,排出体内浊气的作用。有网友认为服用生附子后出现的便溏是中毒,我不赞同。我发现临床上很多病人喝中药汤剂都有些拉肚子(我指的并不是寒凉或攻下药),那都是因为肠胃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中药的刺激,随着肠道对药物逐渐的适应,拉肚子会消失的。在我服药中出现的一次轻微中毒,是因为药味变酸了。我发现含糖量多的药,变质的时间也快。四逆汤中的炙甘草,生附子的克星,正是因为四逆汤中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才使得生附子的毒性大大减少。由于天气炎热,药物变酸,汤药中的含糖量较多的甘草和蜂蜜成分发生改变,让汤药你乌头碱的毒性增大了,才导致我服药后出现了心跳加速、胸闷的一些列不适。
      通过《伤寒论》中桂枝汤、五苓散麻黄汤等方剂,可以发现仲师对于煎药以及服药的方法是很重视的,可是在《伤寒论》中没有强调生附子要先煎,所以在安全的情况下我把生附子先煎的时间缩短为一个小时,再入其他药,服用后没有中毒反应。在时间少的情况下,生附片先煎一小时,再入其他药,也是可以的。但为了安全,建议还是先煎两小时。
  以上是我个人对生附子药性的一些了解,写出来大家交流,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吃的都是30克附子.和其他药一起下并没有先煎..无任何不适.
-----------那传说中的附子中毒又是咋回事呢?
-----------那是胆巴中毒。
-----------仲师所用的炮附子是不是用胆巴制过?
-----------主要是先煎了2个小时吧,我也试过,没先煎,就反应很大.
-----------我第一次用四逆汤就是用的原方的量,一两算做15克,喝了,感觉对身体有好的作用,第二次的附子我用了60克,没有中毒,感觉不怎么怕冷了!我用的附片的质量不是很差的那种!
-----------如果是四逆,理中问题不大
真武汤要小心点
-----------我就是喝了真武汤,第一剂喝了咽干,第二剂喝了舌头上火,就没敢再喝了。。。
相关文章
 朱砂散(《普济方》卷七十)
 癫狂第二十二
 六神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萝卜茶(《医门八法》卷二。)
 赤茯苓散(《圣惠》卷六十九。)
 龙齿壮胆汤(《辨证录》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