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通化东宝(600867.SH)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转让甘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甘李药业”)股权的议案。这意味着,通化东宝将以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甘李药业全部29.43%的股权转让,通化东宝将与甘李药业分道扬镳。
这次股东大会的召开显得颇为神秘,外界的猜测也有多种版本。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就了甘李药业上市梦想,并为通化东宝铺好前程的双赢之举。也有人说,这是甘李药业成功单飞,通化东宝无奈扼腕的“断臂”之举。
无论是皆大欢喜,还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事情的发生都已经说明
胰岛素市场——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将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外资药企与本土药企的争夺或将拉开新的序幕。
“甘”与“李”的分家
甘李药业,“甘李”二字源于甘忠如和李一奎两人的姓氏组合。甘忠如是通化安泰克生物工程公司(下称“通化安泰克”)董事长,李一奎则是通化东宝董事长,两人是北大生物系的同学,亦是共同创业的合作伙伴。
1998年,甘李药业诞生,出资人分别为通化东宝、通化安泰克和甘忠如。其中,通化东宝持有甘李药业股权高达41.50%,为控股股东;甘忠如则掌握着甘李药业的实际经营权。甘李药业的初创目标是研发自主胰岛素产品。
近年来,由于
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国内胰岛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甘李药业成立不久,甘忠如及其团队就不负重望地研制出中国第一支生物合成
人胰岛素注射液,并将专利卖给了通化东宝。随后,通化东宝将其命名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也称“二代胰岛素”)上市。
甘舒霖很快就成为通化东宝的“拳头产品”,甘李药业也被认为是通化东宝的投资亮点之一。至今,通化东宝已凭借甘舒霖成为国内生产能力、销售额第一的胰岛素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个产能超过3000公斤的胰岛素企业之一。
2001年和2002年,甘李药业又分别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支超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速秀霖和中国第一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长秀霖,这两种产品被称为“三代胰岛素”,专利属甘李药业持有。
三代胰岛素诞生后,甘李药业名声大噪。2005年底,长秀霖在国内上市第一年即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几乎打破所有治疗糖尿病类药物单产品单规格单年销售额的纪录,占据中国胰岛素市场近1%的份额。
2006年,速秀霖也成功打入竞争激烈的胰岛素市场。“双管齐下”带动了甘李药业的成长速度。2010年,甘李药业实现营收1.64亿元,净利润3592万元,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104%和146%。与之可作对比的通化东宝,其2010年财报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的胰岛素净利润也仅为4209万元。
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的亲密合作出现了微妙变化。2010年5月,甘李药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启明创投,启明创投的出现不仅为甘李药业带来了1亿元人民币的高额“输血”,也将通化东宝持有的股权份额稀释到29.43%。
启明创投这个“程咬金”的出现含义颇多,它意味着通化东宝将甘李药业完全收至囊中的计划正式破产,同时,甘李药业的单飞初现端倪。2010年10月,中金公司发布调研报告称,甘李药业具有两年内独立上市的预期。
今年3月,双方分家的消息终于明朗化。通化东宝放弃甘李药业的所有持股。根据双方协议,甘李药业将获得二代胰岛素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并获准在42个月后上市销售;通化东宝将获得三代胰岛素的专利生产技术,并允许在42个月后上市销售。
“双赢说”
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的这次分家被很多业内人士评价为“双赢”。
对于甘李药业而言,分家可以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谋求尽快上市融资,实现三代胰岛素产品的量产。而对于通化东宝而言,虽然短期看是放弃了甘李药业这棵“
摇钱树”,但却获得了三代胰岛素的生产授权,这对于被指“产品老化”的通化东宝来说无疑增加了新的卖点。
“通化东宝目前还处在投入期,去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增长65%以上,按计划今年还要增加医院的覆盖率,各项费用将继续增加,出让甘李药业股权收回4亿元现金,正好可以用于未来几年市场开拓。42个月后,通化东宝渠道普建差不多完成,还可以销售第三代胰岛素,从这个角度来讲,通化东宝这几年的业绩尚不用担心。”上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
通化东宝总经理李聪也对《中国经济周刊》称,这次股权转换和相关技术专利许可的协议是为了“规避甘李药业上市后的同业竞争,同时也符合通化东宝的长远发展战略”。
李聪介绍说,三年前,通化东宝就对甘李药业表达过全资收购的意愿,但是,“甘忠如及其团队对甘李药业独立上市的决心非常坚定。通化东宝将获得三代胰岛素的生产销售权,这是我们退出甘李药业的回报。”
李聪并不认为,退出就意味着损失。“目前通化东宝已经完全掌握了胰岛素类似物的各种技术,但是如果我们要进行生产方面的申报、研发和设备厂房的筹建,时间至少也需要三年以上。”所以,42个月的期限并非是通化东宝的遗憾,而是再出发的必然休整。
一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就长期利益而言,通化东宝仍是赢家。“现在毕竟还是二代胰岛素的天下,三代胰岛素作为新生产品,更多是在炒概念,三年后,三代胰岛素才可能发挥效益,而届时,通化东宝就可以凭借其胰岛素生产能力国内第一成为三代胰岛素的大户。”
另外,该业内人士并不看好甘李药业的上市。“目前国内的三代胰岛素市场还主要由外资产品掌控,甘李药业的研发能力非常强,但是销售能力还不得而知,三年后,通化东宝也能生产三代胰岛素产品,甘李药业能争得过通化东宝这个‘老大哥’吗?”
“断臂说”
与“双赢说”相比,更多人认为,通化东宝放弃甘李药业得不偿失。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一代胰岛素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二代胰岛素产品是目前市场的主流。而三代胰岛素产品能够屏蔽上一代产品的缺点,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甘李药业的产品上市后,价格有望在流程化生产后降低,是未来胰岛素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全世界仅有甘李药业和赛诺菲巴斯德两家医药企业研制第三代胰岛素类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壁垒极高。甘李药业有望成为该行业的寡头垄断企业。”郭凡礼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研究员王本利认为,通化东宝的产能一直在快速扩张,但是二代胰岛素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通化东宝已面临“薄利多销”的局面。相较而言,甘李药业的业绩却在持续走高,“2008年亏损,2009年净利润1460万元,2010年净利润3592万元。三代胰岛素作为新生产品,利润空间充足,三年时间,足以赚得盆满钵满。而等到通化东宝进入时,三代胰岛素又要‘薄利多销’了。”
“核心技术永远都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最大卖点,甘李药业的研发能力将成为它的持续性经济效应,四代、五代胰岛素都很有可能将在甘李药业诞生,通化东宝总是走别人的老路,利润会越来越薄。”王本利表示。
与利润相比,更让人担忧的是通化东宝的发展前景。“虽然通化东宝以后还可以使用相关专利,但通化东宝与甘李药业毕竟将成为竞争对手,而且未来甘李药业的技术再度发展的话,通化东宝就可能很难赶上了。”泽晖投资研究总监杨建表示,“通化东宝虽然拿到了4亿元现金,可胰岛素的先进技术就在甘李药业和几个国际巨头手中,未来就是拿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胰岛素的竞争新局面
“这个事件最大的意义在于,胰岛素市场上将增加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这将改变外企和本土药企的竞争局面。”王本利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数据显示,国内胰岛素市场规模已达70亿元左右,其中二代胰岛素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三代胰岛素虽然占比约25%,但年均增速较高。
胰岛素市场一片火热,但是唱主角的却是外企。“外资胰岛素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95%左右。”王本利称。
“一线城市的大医院里用的多是外资产品,本土药企都在进攻二、三线市场,我们必须要承认,胰岛素市场一直由外资掌控着。”王本利介绍说,多年来,国内的通化东宝、万邦、珠海联邦等知名胰岛素生产企业都在二、三线城市精耕细作,但是,市场份额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仅诺和诺德一家外资药企,就占据了国内60%左右的胰岛素市场。这确实让人失望。”王本利说。
据记者了解,本次投资甘李药业的启明创投也拥有外资背景。其网站介绍文字显示,启明创投“资金来源于全球顶级机构投资者”,“与美国的合伙基金Ignition Partners共同管理资金总额超过25亿美元”。
在外资独当一面的背景下,甘李药业的“独立”无疑让人振奋。“甘李药业是世界第四家、国内唯一能提供三代胰岛素产品的企业,这说明本土药企已经有了抗衡外资垄断的砝码。”王本利认为,“虽然甘李药业目前规模较小,但是三代胰岛素显然是未来的有力增长点,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在顺利融资扩产后,甘李药业有望在未来三年实现突破性发展。”
王本利认为,甘李药业身上所寄托的是本土药企抢占胰岛素市场的希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甘李药业与通化东宝的协议性股权变更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是一个力量的萌生,一个新局面的开始。”
记者:李妍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