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转贴专栏:涡阳丙肝之祸:“黑诊所”变身新农合定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涡阳丙肝疫情折射乡村卫生室乱象,多家卫生室无证行医,卫生室建设面临“无钱无地”困境

核心提示

11月29日,安徽涡阳暴发丙肝疫情,截至目前,已有200余人感染丙肝,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曾在河南沈楼村卫生室看病。农村卫生室医疗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记者在河南永城市多家村卫生室调查发现,沈楼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在其他卫生室也存在。比如村医家属没有资质却参与行医,诊疗记录不完整,消毒设备不规范。

永城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向媒体表示,卫生监督所的检查基本不涉及医疗操作环节。

永城还有两家农村卫生室,没有执业许可证,村医也不具资质,但这两家卫生室均是新农合定点机构。

永城新桥镇“一村一室”的推进也不顺利,村卫生室面临无钱无地的困境。

12月3日,40多岁的张肖(化名)站在自家门前。他是此次涡阳丙肝疫情中的一名患者。这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谈起自己确诊感染丙肝疫情时,他哭了。

今年九、十月份,张肖觉得浑身不自在、小便发黄。在村卫生室打针、吃药均不见起色。10月27日,在永城市一家大医院抽血化验,确诊感染了丙肝。他和很多确认传染丙肝的患者一样,都自称在吴文义的诊所就诊过。

丙肝疫情中,吴文义的沈楼村卫生室已停止接诊接受调查,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几公里外,同为卫生系统定点的行政村卫生室,有的也关上了大门。

此次丙肝疫情,揭开基层卫生室的注射安全问题,同时暴露出农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的种种硬伤。

儿媳孙媳无证“行医”

按规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工作;永城多个卫生室存在村医家属无资质“行医”

此次聚集性丙肝疫情暴发后,卫生部专家组对吴文义进行调查。专家组要求他提供患者就诊记录,但他一会说“被卫生监督的人拿走了”,一会又说“搬家时弄丢了”。

在医疗机构里,规范完整的医疗文件记录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便于追溯病人情况,也是发生纠纷时判断责任的依据。而诊疗记录不规范,就无法对疫情开展追查。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乡村卫生室都存在诊疗记录不规范的问题。

12月3日,在永城市马桥镇桐沟村卫生室,村医李兴的桌上摆放着几张处方单,日期从11月底至12月初。每张单子上简单记录着几个开出的口服药或注射的药品。

处方单一共两联,其中一张由医生保留,另一张则交到患者手中。但李兴的两联处方均在自己手里。他说,“忘了”发给就医者。

李兴的卫生室还有就诊登记表,上面登记着就医者的姓名、地址、所患病症等。

但这个登记表很有规律,有的接连10余天,每天均只有1人就医。登记表日期从今年10月21日开始,之前的记录“在老房子里”。

在丙肝疫情中,有多名感染者称,他们曾就诊的沈楼村卫生室,除了吴文义本人负责坐诊外,吴的儿媳、孙子、孙媳及外甥各负责配药、注射和抽血化验。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除限期整改外,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在永城、涡阳调查时还发现,当地多个诊所中,都有乡村医生的家庭成员参与行医,而他们并没有任何医疗、护理类的资质。

永城市马桥镇桐沟村卫生室,当村医李兴忙不过来时,李的妻子承担了医生的工作,为病人打针。

永城市新桥镇马庄村卫生室,村医的妻子也会帮着丈夫给病人输液、拿药。她说,自己并无行医或护理资质,但上过卫校,目前正在考助理医师资格证,还没拿到证件。

即便是永城市新城中一个较大的诊所,坐诊医生的妻子还会帮人诊断感冒、咽喉炎等病症,并负责配伍“消炎、抗感冒”的药物。

“监管不涉及医疗操作”

永城一村卫生室用家用高压锅消毒;永城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表示,卫生监督基本不涉及医疗操作环节

12月3日,记者走访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看见浸泡在碘伏中的棉签有一根已经发黑,碘伏凝结变干。该卫生室还开展小儿雾化治疗,在家用的高压锅里,有两个消毒完的雾化器接头,其中一个为一次性用品,雾化器接头在消毒前没有刷洗干净,能看到污垢。

村医李福杰说,永城市卫生监督所今年对该卫生室检查了3次,最近的一次就在十几天前,检查内容包括机构和人员资质、药品批号、有效期等。

“检查时,也会看进药单”。李福杰随手从药房桌子上拿出几十张进药单,时间从2009年至今年11月份。在一张进药单上,写着进药的名目、价格和进药单位。

但李福杰的这些进药单上,进药单位并不是菜园子村卫生室,而是几公里外的桐沟村卫生室。

李的解释是,“人家问我是哪的,我说桐沟那边的,就这么写上去了”。

桐沟村卫生室医生李兴坚称,李福杰的购药单不是从桐沟村卫生室拿的,他们两人从无来往。当场,李兴拨打对方电话询问。

之后,李兴称,他询问了县里药品批发公司,对方告诉他,“可能是拿混了”。但几十张跨度两年的进药单如何拿混,对方只称不清楚。

“对村卫生室的检查一般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他们的工作职能偏重于执法监督,重点关注的是有没有非法行医、查验医疗用品是否合格以及医疗场所的环境卫生,对医疗操作环节基本不涉及。”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曾这样对媒体说。

黑诊所代收“新农合”经费

永城刘楼村和李庄村的卫生室均无“执业许可证”,村医也没有资质,但它们至今仍是新农合定点机构

丙肝疫情暴发后,马桥镇刘楼村卫生室已关门三四天了。

该卫生室的村医刘宗效说,永城市卫生局人员专程登门,告诉他“先关几天门”。什么时候再开门营业,对方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该卫生室有县卫生局核发的“新农合村定点医疗机构”的牌子。但刘宗效本人并没有行医资质。

10年前,刘宗效曾是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但因为每月几百元收入,养不了家。他之后外出打工。

直到2008年,外出打工七八年后,他被村干部邀请回村担任村医。

要获得乡村医生从业资质,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方可获得行医资格证书。

刘宗效承认,他未通过考试。

刘宗效说,他给乡卫生院一个主任几千块钱,对方就帮他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下来了。

但究竟怎么办下来的,刘宗效说,他也不清楚。

随后,刘宗效成功申办下了“新农合村定点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一年一审。去年,刘宗效的卫生室资质被“审掉了”。

虽然刘宗效的卫生室现在是两证全无,但它还承担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能——代乡财政所收取村民的新农合费用。

当地村民说,他们每年将新农合费用交到卫生室。去年每名村民交纳30元,今年每名村民交纳50元。

5公里外的李庄村,该村卫生室的卷闸门紧闭。村民说,这里是“新农合村定点医疗机构”,他们每年都把新农合经费交到此处。

记者敲开卫生室的门,村医何懂懂不在家,他妻子正在药房里陪儿子上网打游戏。满地碎屑的治疗室内,一名男子正在接受输液治疗。

何懂懂的妻子说,卫生室是帮县里代收新农合的钱,但卫生室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何懂懂也没有乡村医师执业证书。

12月5日,记者电话何懂懂。何解释说,他2002年卫校毕业,在乡镇卫生院学习过,当时村里没有村医,乡镇卫生院让他去帮忙办个乡村卫生室。

今年,何懂懂参加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如果考试合格,他才能获得行医资质。

一村一室难题

新桥镇“一村一室”推进艰难,村卫生室无地可用,申请宅基地需缴纳费用

今年11月23日,河南省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专项实施意见,决定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意见提出,要尽快实现全省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要求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每千人配置1名-1.2名乡村医生。

上述几个诊所所在的村已经完成“一村一室”。

但新桥镇进展并不顺利,该镇18个行政村,从2008年就已开始标准化建设,2008年至2011年,每年只能推进建设两个行政村标准化。

“最大的难题还是钱和地”。新桥镇卫生院一负责人说,多数原有的农村卫生室面积小、不标准,按照政策,一村一室的建设需要重新选址建房。

按照当地的建设费用,大约需要投入10余万元。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补贴2万元,另有万余元的医疗设备。其余的建房费用要村医自筹。该负责人称,村医投入过大,部分人负担很重。

对于选址,如果涉及旧村改造的村卫生室,可以在旧有卫生室基础上翻建。但没有这个改造项目,则需要另外选址,县里批块地本来就很难,还要交几千块钱的费用。“公共卫生事业也是公益项目,应该得到支持”。

该负责人称,镇卫生院曾为两个卫生室选址耗时5个月协调关系,先后通过镇长、书记、卫生局、国土局、甚至是市长、市委书记协调,最终没能成功。最后,还是通过“关系”拿到了指标。

对于宅基地建房收费,国家明令禁止。

记者就此问题联系永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他们拒绝接受采访。

12月5日,新桥镇卫生院负责人称,目前尚有7个村没有完成标准化建设。按照要求,明年必须落实一村一室,“没有地建卫生室,就是租也得完成”。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主任周勇说,必须加大投入才能解决乡村医疗问题。目前省卫生厅在着力建设数据库,医生的诊疗记录都要登记在网上的数据库内;还要补贴乡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所需费用;并要加强村医的相关培训。


记者:孟祥超

来源:新京报


-----------吃点片仔癀,可能会好,听说以前上海聚集性肝炎,就是用片仔癀治疗好的
-----------一边是乡镇村卫生室的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出诊箱、破诊室、无资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一边是县市省大医院的螺旋CT、MRI、CR、豪华病房、专家教授主任医师……

医疗、教育必须实现平等性!
-----------我国将发展3年制医学教育 培养农村实用型医生
发布时间: 2011-12-07  |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12月07日 来源: 健康报 作者:   
本报讯 记者叶龙杰 李天舒从12月6日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要缩减招生数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会上透露了以上信息。他表示,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在控制医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我国将有序发展3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初级全科医生,以适应农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同时,稳步发展长学制医学教育,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需要。(中国科技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395559.htm
-----------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成深化医改制约因素
李欣

2011年12月07日08: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中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李欣)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昨天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医学门类专业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达到280所,本专科在校人数176万人,卫生事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但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弱化临床实践,基层医师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

  卫生部部长陈竺:我现在就在担心,我们就算5+3,有那么3年的培训,如果说他的价值观基础,就不是一个面向基层的基础的话,你怎么让他那个3年里面就解决一个能下的去得问题,我们现在教学基地,要有社区基地和公共卫生基地,如果都在大医院里面,3年下来,他哪里还下得了基层?

  陈竺认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总量不足,仅与中等收入国家接近,二是,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三是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人员分布的城乡区域差别明显,四是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的保障措施亟待加强。所以我们有的时候比较喜欢讲理论,但是我们说的和做的常常是背离的,这个问题要解决。”


-----------乡村医疗安全监管不能脱缰
——“涡阳丙肝疫情”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1-12-05  来源:健康报    我要评论(4)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孙 梦□
  
  
  截至目前,对“涡阳丙肝疫情”的调查仍在进行,疫情源头、各方责任还未理清。然而,不论河南省永城市这家卫生所是否是引发事件的“罪魁”,此次事件中,大范围丙肝病毒携带者的出现,已经掀开了基层注射安全的遮羞布,暴露了农村医疗安全的种种硬伤。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近日,记者走访了豫皖边界的几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令人提心吊胆的安全隐患

  12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周围采访时,遇到了骑着电瓶车回家的村民甜甜(化名)。知道记者是来采访“吴文义诊所这个事的”,她把车停在路边,从棉袄里掏出一个已经揉皱了的永城市人民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递给记者,报告单上盖了一个红戳,显示“HCV阳性”。说起对这个病的恐惧,她无助地抹起了眼泪。

  甜甜告诉记者,长这么大,她只在吴文义的诊所看过病,而附近好多村民几辈人都在那里看病。“在他家看病的人特别多,打吊瓶都在院子里。他们在院子里的树上楔了老多钉,就把吊瓶挂在上面。以前冬天的时候,也都是这样在院子里打针的。”

  这样“随意”的治疗环境现在也不难见到。12月1日,记者在马桥镇中心卫生院看到,在院子里的一条走廊上,有5名病人边晒太阳边输液,2名病人一只手扎着针,一只手举着输液瓶来回走,静脉输液巡视制度要求的“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障碍和输液反应”根本无从谈起。

  记者发现,在医务人员注射操作方面,许多机构也存在着安全隐患。11月30日,在安徽省新兴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站,记者看到6个扎在玻璃药瓶上的一次性注射器正摆放在无菌台上。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基层医院,护士配药时多次重复使用注射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这样的操作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在药物间产生化学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发烧、过敏。记者在调查采访河南省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发现,所有正在输液的患者的输液瓶上都没有病人姓名、门诊号、加药成分等内容标识,该专家对记者说,清楚的标识有利于判断药物间有没有配伍禁忌、是否产生化学反应等,在病人抢救时,也方便查对病人信息。

  12月1日,在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记者看到浸泡在碘伏中的棉签有一根已经发黑,碘伏凝结变干,而医生说是2天~3天一更换。该卫生室还开展小儿雾化治疗,在家用的高压锅里,有两个消毒完的雾化器接头,其中一个为一次性用品,雾化器接头在消毒前没有刷洗干净,用肉眼还可以看到污垢。记者在走访河南、安徽的几家乡村医疗机构时了解到,大部分机构在配置消毒液时并不清楚酒精浓度配比,更不对浓度做监测。

  在医疗机构里,规范完整的医疗文件记录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便于追溯病人情况,也是发生纠纷时判断责任的依据。卫生部专家组在对吴文义进行调查时,曾要求他提供患者就诊记录,但他一会说“被卫生监督的人拿走了” ,一会又说“搬家时弄丢了”。在永城市马桥镇桐沟村卫生所,门诊的就诊登记是从今年10月21日开始记录的,该卫生所负责人李兴说,之前的记录也“弄丢了”。在没有“弄丢”医疗文书的永城市马桥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在妇科门诊登记本上看到,该卫生院12月1日当天登记就诊患者5人,但从10月28日~11月30日期间,共登记就诊患者9人。

  监管缺位是主因

  此次“涡阳丙肝疫情”中,为什么会有大批安徽患者舍近求远找吴文义看病?涡阳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建分析说,除了“特效药”的诱惑,随着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在本村卫生室就诊,每年40元的报销限额对农民并不构成绝对的吸引力。另外,农民看病图见效快、花钱少,这样的就医心理更是助长了不规范医疗行为。一些医疗管理专家告诉记者,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医疗安全意识的落后、基层医务人员基础职业素质的不足都导致了农村医疗安全的脆弱,而监管的缺失,则是让农村医疗标准化进程步履蹒跚的关键原因。

  在采访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时,负责人李福杰告诉记者,市卫生监督所今年对该卫生室检查了3次,最近的一次就在十几天前,检查内容包括机构和人员资质、药品批号、有效期等。“对村卫生室的检查一般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他们的工作职能偏重于执法监督,重点关注的是有没有非法行医、查验医疗用品是否合格以及医疗场所的环境卫生,对医疗操作环节基本不涉及。”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说。

  “近些年,卫生部‘质量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检查,最低只到二级医院,再往下就覆盖不到了。”福建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朱发进曾做过11年医政管理工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层的医疗管理一直相对薄弱,基本属于“谁出事谁倒霉”的状态。

  朱发进说,在基层,医政管理人员的不足是导致监管困境的原因之一。在该省,县级卫生局工作人员一般不超过10个人,管医政的只有“半个人”到一个人,而有的地区医政管理人员还要管理农村卫生、妇幼保健等,他们要负责新机构办证、人员审批,对医疗操作的管理就显得余力不足,而且医疗操作环节的监管专业性要求较强,比较难管。  

  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村卫生室63万多家,为数亿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采访中专家表示,目前的农村医疗现状距离规范化要求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基层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还要更多依靠当地力量。专家建议,除了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当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由于看病的人不多,卫生室里的输液器一个月也用不了一大包,一瓶碘伏要用一年左右。卫生部调查“涡阳丙肝疫情”的一位专家建议,可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产、配备一些小包装的医疗用品,比方说,医用棉签可以3个~5个一包装,酒精可以设计成50毫升或100毫升装,这样就能避免大包装的医用酒精长期放置带来的挥发和过期问题,也减少了污染几率。

  朱发进则建议要加强基层医疗管理人员的配备,多任用专业人员担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他还提出,可以依靠县级医院的力量成立医疗质量专家委员会,并赋予他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培训的职责,发现医疗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的甚至还可以施以惩罚,要切实依托学协会的力量,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吴文义说,今年县里给他们培训了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内容,“培训了一两天,就跟开会一样。”专家表示,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一定要把内容细化,在实际操作中可执行,比如说配制消毒液要用多少水、多少酒精,用量杯还是其他器皿配制,这样的细节都要在培训中讲清楚。李建说,村医的业务学习亟待加强,但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对他们的培训一定不能走马观花。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国家对于最底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用于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投入还显不足。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这些人更好地专注于技术的提升,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从法律视角看“一针多用”
发布日期:2011-12-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0)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韩 寒
    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镇近日发生一起丙肝聚集性疫情,毗邻的河南省永城市亦发现丙肝抗体阳性感染者。事发后,谴责当事人缺乏医德者有之,反思农村基层医疗水平者有之。在此,我们不妨从法律角度剖析这起“一针多用”事件。

    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同一个卫生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新华社此前报道称,诊疗疫情的县医院医生转述村民的话,“卫生所医生吴文义从来不换针头”。

    如果吴文义有资质,那么他会对医疗规范一无所知吗?显然不应该。被人称之为“一针灵”的事件主角已行医多年,并非初入行的年轻医生,他应该知道卫生部早在1987年就要求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国家标准也早已出台。如今,可以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已不常见,“针头从来不换”实属骇人听闻。该医生实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毫无疑问是违规操作。那么,违规操作就没人管吗?

    如果吴文义没有资质,那么他为何能行医多年?难道非法行医没人管吗?

    关于吴文义是否具有行医资格,目前还是一宗“悬案”。倘若吴文义不具有行医资格,就触犯了《刑法》第336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倘若吴文义有行医资格,那么他又触犯了《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丙肝的完全治愈率不高,无论通过注射进口干扰素还是国产干扰素进行治疗,一个疗程至少需要一年,花费达数万元。不少这次确诊为丙肝患者的孩子父母表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出去打工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赚两三万元,治疗费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沉重的负担。当地就有一家四口都染上丙肝导致花光家里所有积蓄的情况。由此我们想到,农村医疗卫生一直是我们监管的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

    “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婴儿身患肾结石,“问题疫苗”导致上百名儿童死亡,最后当事人都受到了法律严惩。前不久,央视曝光的“瘦肉精”戕害消费者事件,最终有113人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一针多用”造成许多家庭难以承担的经济损失,对患者的健康伤害、心理伤害更是无法弥补。我们在为这些孩子和家庭扼腕叹息的同时,希望等待那些责任人的,不只是道德谴责和行政处罚。


相关文章
 冬夏体质不同 上下体质不同 矛盾求助
 中医秘图使用【黄汗病、历节病】
 在德国,看中医是贵族享受
 免疫针真的安全有效吗?(译自wesleybb的英文
 请教传承等高手,女儿易骨折是怎么回事?
 肺证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