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患者交流:小郎中实习手记五十:客家中药之三———客家煎药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浔峰村夫 于 2011/2/27 09:4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anji/
小郎中实习手记五十:客家中药之三———客家煎药法作者:黎小裕邮箱 mailto:lichongyu103@163。com">lichongyu103@163。com 来湖北读书最不习惯的事情莫过于喝中药。无论是宿舍楼的老伯还是宿舍对面的诊所抑或湖北的同学煎中药煎的那量能把人的胃给撑坏,量实在是太多了。我不知道其它地方人们在家里是怎么煎中药的。反正湖北这边很多家庭是一般不具备煎中药的工具,等到不得以要回家煎中药时很多人就在集市上买个煎药罐子,回家药往里一倒加水放火上煎药。放在罐子里煎药一不小心就把药煎糊了。而且煎的药汁量特多,一顿的药汁喝下去根本就再也吃不下饭。所以我感觉特难受。自己在宿舍煎药吧,得时时注意药罐子里有没有水,多拉难喝,少拉又可能把药给煎糊了。真可谓是煎药麻烦,喝药也麻烦。老使我想起客家的简易煎药法。

对于客家的小孩子来说喝中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中药煎好以后药汁只有小小的一碗,就是吃饭用的那种碗,更多的时候是半碗多一些。喝中药时只要随我们小孩子愿意放多少白糖都可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喝中药就像喝糖水一样,从来不认为中药难喝。而且经常喝完药不忘往嘴里再送一些白糖。当然长大一些后一般都是不怕中药之苦,不放糖直接“一口闷”。在客家的中药词典里面白糖是和百药的,并无中药不能放糖之说。不过客家却有一条规矩是吃药之人在煎药前不能闻药味,大人解释为:闻后会导致药物失效。我的看法是:立此规矩的主要目的是若药里面有地龙蜈蚣土鳖虫等,病人在闻药之时看见后怕药煎出来以后难于下咽,故有此规矩。

客家中药之所以能煎的药汁那么少是有秘诀的,而秘诀就在于煎药法。客家煎药不用煎药罐,用的是两只碗,一个是吃饭用的小碗,一个是盛菜用的海碗,客家人称之为“碗公”,客家人一般用“碗公”盛有菜水的菜,无菜水的菜一般用盘子盛。煎药时把药倒入“碗公”,若是初煎则用小碗盛两到三碗的井水倒入,因为药初煎会吸水故放的水多一些,再煎或三煎时则倒入小半碗,倒入多少水一般是出来多少药汁。然后把小碗扣在“碗公”内,刚好把药物盖住。再放入锅中煎半个小时即可。此煎法的优点在于:

一、由于煎药器具是碗,乃陶瓷相当于陶瓷罐,为煎药用具中的上乘之选。并且煎药之时虽直接跟火接触的铁锅或铝锅,但药物并没有与铁锅或铝锅接触,药物不会受到影响且受热均匀。

二、加水量可以说不受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的影响,倒入多少水一般是出来多少药汁。煎药时只要看一下锅中的水有无即可。

三、药永远不会煎糊,若用煎药罐煎药用火过急则会汤液溢出,还可能熬干汤液,不仅造成药材浪费,而且可能造成药物变性而有害于身体,可过缓又可能煎药得到的药汁量太大,难于喝完。所以客家煎药法又比较省心 。

四、对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往往不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直接跟其它药物倒入一起煎。因为倒药水时只要按住小碗和大碗的底,它们之间的空隙就很小,刚好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这样就不怕药液混浊或因过滤不充分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等。而且由于小碗和大碗之间的空间较小不怕药物因飘浮而得不到充分的煎煮。

五、煎药期间基本上不用揭锅盖看药煎的如何,走味较少。

[ 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08/5/28 20:23 编辑 ]
-----------你好气了你的客家人的贴子特亲,原来我们是同乡之感。你在湖北读书吗?我是梅州客家人。你呢。
-----------你好,我是江西寻乌的客家人,具梅州很近,我去过你们那。你们那公园里唱山歌的很有特色,我很爱听。呵呵,我在湖北荆州读书。
-----------江西寻乌我们是好近的了,对的客家山歌特出名。我祝你学习更进一步。学有所成。谢谢你的回复。
-----------

四、对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往往不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直接跟其它药物倒入一起煎。因为倒药水时只要按住小碗和大碗的底,它们之间的空隙就很小,刚好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这样就不怕药液混浊或因过滤不充分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等。而且由于小碗和大碗之间的空间较小不怕药物因飘浮而得不到充分的煎煮。

黎版主發現的這個煎藥法很好啊,就算藥物很少,煎煮起來也很方便了。可以嘗試下四位藥以下經方了

再者,安徽老中醫張琼林就提倡藥物最好不包煎,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這個方法不錯哦

[ 本帖最后由 水神 于 2008/5/31 15:1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
-----------呵呵,欢迎来寻乌做客哦。
-----------谢谢水神提供的资料,这个煎药法在我村里家家都是这样做的,有感于很多地方的家庭煎药法太过于麻烦,所以告诉了自家的法子。还记不记《小郎中实习手记二十三:中药的速度》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8106  中提到的“应鼓子”,我们一般都是在他那里看中医的,他不是经方家,但是用药味精量少,所以一服药用碗公是绝对装的下的,而且很少有什么包煎、另煎、先煎后下的。所以煎药法简单,做完饭后就可以接着灶中余火煎药,等到一顿饭下来,药也差不多煎好了。
-----------这叫做“隔水炖”。
做菜、做饮品也有用这种方法的。
相关文章
 芎藭散(《圣惠》卷七十二)
 法制贝母(《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振兴中医路在何方?
 有没知道安培祯的??
 休息痢第十
 第一节 概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