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灸法的“补”和“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看到论坛上有朋友问艾灸的“补法”和“泻法”,特写到这里,供大家参考。灸法和针法一样,也有补泻的区别。《灵枢·背腧》篇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施灸的补法:将艾点燃后,任其自燃,使其热慢慢传至体内,使灸火缓慢透入深层,待其灸火自灭,灸后又快按施灸的穴位。目的是使真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谓之灸的补法。有温阳祛寒,补虚起陷的作用。温和灸和温灸盒灸艾灸架灸也是补法。另外选用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会起到补的作用,如附子饼隔物灸多用于补虚助阳;蓖麻仁敷灸百会穴,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出、脱肛等,皆能起到补气固脱的作用。

施灸的泻法:将艾点燃后,用嘴不断的吹火,助艾火尽快燃烧,艾热迅速传到体内。使火速燃,不燃至皮肉即便扫除,火力壮而短促,灸后不要按压施灸的穴位,目的是使体内蕴热之邪随艾火之热迅速发散,起到消散作用。啄灸、徊旋灸(又叫熨灸)、灯心草灸、线香灸都属于泻法。泻法主要作用是镇静、缓解、促进正常的抑止作用。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会起到泻的作用,如甘遂敷灸多用于逐水泻水;豉饼隔物灸多用于散泻毒邪。
-----------另外,古人尚有“针偏泻,灸偏补”之说。
-----------背腧第五十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
Originally posted by zhouxl2000 at 2006/9/12 13:57:
另外,古人尚有“针偏泻,灸偏补”之说。

這個偏頗,在臨床應用中很有用。
-----------
Originally posted by zhouxl2000 at 2006/9/12 13:57:
另外,古人尚有“针偏泻,灸偏补”之说。
不太正确
楼主的帖子,很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不少人啊
谢谢
-----------学习啦,谢谢楼主
-----------慢烧为补,急吹为泻。
相关文章
 行针九
 做个问卷调查
 早春随想
 万金丹(《医方类聚》卷二五九引《瑞竹堂方
 赤龙皮汤(《肘后方》卷五。)
 请各位大德看看这个方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