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鉴古证今 养生从心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鉴古证今养生从心

——试论孔子养生一切从心开始给现代人的启迪

       王业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养生保健,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儒、道、法、名、墨、兵、纵横、杂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个时期,也奠定了中国人保健养生的基本理论。

 说起孔子,很多人脑海中闪过的定义是“教育家”、“思想家”、“道德家”……但你知道吗,其实孔子还是一位“养生家”。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他的众多精彩的学说中,处处闪现着养生智慧的光芒,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养生哲学和理论却依然焕发出不老的魅力。细细品味,还能发现当中不少正是指导现代人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和谐相处的金科玉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在工作中体会快乐

在孔子关于修心的理论中,还有一条很值得在职场中打滚,而又经常觉得压力大、郁郁寡欢的现代人借鉴。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引申到现代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不如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爱好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够陶醉于工作中的人。”

孔子的这一观点与现代心理学是相吻合的,因为我们经常感到有压力,这些压力除了是由事情、工作本身带来的之外,还在于个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而压力承受能力的高低则与对这件事、这份工作的兴趣、爱好和动机有关系。“不难理解,如果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有兴趣,甚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爱上它,体会当中的乐趣,那你怎么会觉得工作是压力呢?”

除此之外,孔子的养生名言还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所包含的就是一种倡导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快乐,在与人相处、人际交往中体会快乐的心态。“孔子很重视快乐对健康的有益作用,而他认为快乐不会无由来地获得,而必须通过实践,通过交往来获取。”因此,当他的弟子问他如何自我评价时,他就说道:“发奋忘时,乐而忘忧,人不知老之将至。”正体现出孔子那种忘我投入,陶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甚至把时间和所有烦恼都抛诸脑后的豁达心态。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儒家的养生观不但重修心,同时也很重修身,修心为养性,修身为立命,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发挥聪明才智,所以孔子认为修身、养性二者不可缺一。

孔子认为人一生中有三件大事要时时警觉。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第十六》)。意思就是说,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要惜精保命爱护身体,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要警觉争强好胜,不要为一些小事就吵吵闹闹,甚至拳脚相向,于己于人都不好。年老了血气衰退,应警觉贪得无厌,要常怀平常心,不计得失,经常保持心理平衡,心情畅快,精神愉悦,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古代得道的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当中的奥妙就是因为他们能早树立节欲长生的观点,懂得爱护身体,爱惜精力,所以精力不会枯竭。人和大自然都是息息相通的,虽然万物形态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和人类是相互感应沟通的,是相互倚持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所以,古代修身养性的人和治理天下的人都效法天地。所谓“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奚故?论早定也,论早定则知早啬,知早啬则精不竭……人之与天地也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吕氏春秋·情欲》)。

“仁者寿。”

——孔子主张养生先立品

所谓“仁者寿”(《论语·雍也第六》),也就是认为具备仁德之心的人一定会长寿。在孔子以前,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以为心性与身体健康没多大关系。实际上,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研究印证了孔子“仁则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这是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做事问心无愧,而且乐于助人,没有心理负担,因此时常能体会到内心的快乐,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心情愉快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那这样的人生病的机会相对较少,寿命自然就能长一点。

到了宋代,儒家倡导的是“执敬涵养”的养生理念。“这里强调的是一个‘敬’字。”郝宏伟向记者解释道,所谓“敬”,就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且这些事情并非单指功名利禄等“大事”,而是囊括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儒家思想认为,我们应该对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怀有敬畏之心,小至刷牙洗脸,大至工作学习,都应该倾注全部的经历。这种心态对于现代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为如今人们往往只把成功、恋爱、赚钱等才看作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大事,而生活中其他琐事都很无聊,只需应付过去就行了。“这无疑是对生活的浪费。”因为,如果我们能沉下心去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生活细节也不容忽略

孔夫子不但注重精神修养和形体修养,而且对起居饮食也非常重视。

孔子喜欢做工精细的食品,对菜肴要求刀工严格,肉丝要切得细而匀称,一定要达到形、色、味俱佳。因为这样能增加食欲,使人看得满意吃得香。对于饮食,孔子还有自己的原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鱼馁而内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食,不多食”(《论语·乡党第十》)。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对于放久而腐败变质的食物绝对不吃,对变了色有异味的食物不吃,对烹饪不得法达不到食用要求的不吃,对过了时降低了菜肴质量的不吃,对不按规格要求胡乱取用的肉不吃,对主菜和调味品不配套的不吃,在宴席上要少吃肉多吃主食,能饮酒但不可喝醉,从集市上随便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虽然席上佐料还有但不贪吃以适度为好。“孔子对饮食健康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班。

“不仅如此,孔子还认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与养生有关的地方,不但要对饮食提出高要求,而且对睡觉姿势和衣着梳妆也要符合保健要求。”如睡觉时不要长时间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这样对内脏运化活动和呼吸都有障碍,会造成不良后果。正确的姿势应以侧卧为宜而且以右侧卧为佳。这样不会使心脏受压,呼吸也正常。再者在家中应全身心放松,穿上不同于外出衣着的“家居服”,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有利于健康,所谓“寝不尸,居不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论语·乡党第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身材高大得益于体育锻炼

根据记载,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为现在公制的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身高约在1.80米以上。《左传》说:鲁襄公十五年,从诸侯之师攻入逼阳城,所悬城门突然放下,孔子举起城门,救出了诸侯之士。《吕氏春秋》也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而孔子具有这样的体格和气力,和他经常从事体格锻炼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孔子的体育思想更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他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思想实际上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因素。孔子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诗、书、礼、乐及射、御等;其中的“射和御”,分别指射箭和驾驭战车。在诸侯兼并,战乱频繁的春秋时代,“射和御”是重要的军事体育项目,而“礼”和“乐”既包括道德礼仪的教育,也含有体育和美育的成分。至于礼中的“射礼”,乐中的“武舞”,则更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了。

孔子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他本人也喜好多种强身活动,射、御造诣尤深。《礼记·射义》谓:“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足见他射技高明,因而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论语·子罕》中有一段孔子自谦的话:“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我干什么呀?赶马车呢?还是当射箭手呢?我赶马车吧!),由此可证明他很擅长驾车。

除了射、御之外,孔子还常常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进行野游和登山活动,并在郊游和登山过程中,边讲学边议论,边观赏大自然的风光。

孔子也爱好打猎和垂钓活动,曲阜孔庙刻画《圣迹图》中就有他参加猎郊的记叙:“孔子仕鲁,鲁人猎郊,孔子亦猎郊。”在《论语·述而篇》中也载有关于孔子垂钓、射鸟的秩事。

另外,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尽管如此,他仍享年七十二岁,这在当时,可谓高寿。因此,无论是他的体力还是寿命都足以表明孔子在各项健身活动中受益匪浅。


-----------转的这样的帖子和咱的主题作用在哪里呢?
相关文章
 灭痕散(《痘疹全书》卷下)
 梁门
 白苔燥裂舌
 烧伤外科病历
 滋阴养[润]龈
 百草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