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我的学医经历和我对中医的理解(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sclztjh 于 2011/5/13 11:24 编辑 www.lindalemus.com/wsj/

五、我对伤寒论的浅见
         个人认为,伤寒论之方药,是以治外感为主要用途。外感之疾其来甚速,故其药猛力专,攻邪为主。其所治之病大多数都是身体平素正常而偶感外邪或内伤,身体正气尚足,能胜药力之攻伐,故药猛力专,方证相对则取效甚速。而对于日积月累所形成之慢性大病重疾,其本身正气已虚,如再用原方原量恐身体有不胜药力伐伤正气而变生他证,故应以中正之品缓缓调之,或以伤寒方减量调之,以扶正为要,如身体确有实邪,攻伐之时也需视病人正气强弱以伤寒之方谨慎用药为佳,攻邪也不可一味强攻,当攻补间隔施之,方不至伤人之正气也。以上所述一言以概之,伤寒方应用于慢性重大疾病时应该根据身体正气是否充足而给适当的量,不要只会原量。
六、我对扶阳理论的看法
      对于扶阳派之理论,我很是佩服,但我认为扶阳之理论及用药当有其不传之秘,我认为现在市面上能见的扶阳之理,其实在于暂时调动人体之先天正气以应一时之急需,此”扶阳“非真扶阳也,乃是向人体之积蓄”借阳“,其整个治病流程中当有补先天正气之环节,而不应该是一贯“扶阳”以耗人正气,以免损人之阳寿也。但世上所流行之扶阳理论,只论如何借取人体这正气以应一时之需,而甚少涉及补足人体阳气的方法,如果目套用“扶阳”之方法,长此以往,当短人之阳寿也。扶阳理论不但强调扶阳,而且强调以”阳化阴,以阳生阴“,故”以阳化阴,以阳生阴“此当为 扶阳不传之秘,也是能够应用”扶阳法“法 关键,故在世面上不易得之。常医只见扶阳这一隅而误以之为扶阳之全部,并以此应用于临床,其误大矣。 细读扶阳之书籍,卢氏和刘力红先生在字里行间偶尔能露出一点补阴或补真阳的方法,但终究语焉不详,不得其法。其中有一点 ”yin羊霍“ 和 ”附子“ 的配伍,可能透露了一点补阳的道理。还有一处是 卢氏指导刘力红用药时,将一味药作了替换(我记不清了,正在查找中),然后对刘说”你看这样一换,就上升了一个层面,直接补足其精“,从这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猜测,卢氏之扶阳理论之全部当有补法,故奉劝中医们,在未得扶阳之全部时,万不可盲目大胆地一味用桂附消耗借用人体之阳气,即使用之,也当与补法相结合,此种补法非一般之补法,因为”扶阳“所借乃人体之真阳,故此补当补人体命门之真水真火为是。”扶阳“之方法,其重要的一点是要先”通“,把阳出入的道路先打通,然后再”借阳“,阳方可出。其依据来源于:在某一本扶阳书书籍中(我也记不清了,我有三本 《扶阳讲记》《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我认为扶阳讲记讲得最好,其中隐约透露出了一些扶阳的环节)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该件事说,卢崇汉先生在开方中也并不是一上来就用姜桂附,当时卢开的是调理中焦之芳香之品,止的在于打通中焦这个气的通路。另外在其它书中,卢氏本人也在多处提到中焦的问题。从此处中以看到卢氏之扶阳先决条件是中焦通畅,上下交流无阻后方可着手扶阳。(未完。。。)



-----------回复 sclztjh 的帖子

先占个位置,以便继续
-----------一,在那里。。继续。。。
-----------重温郑钦安语——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不知余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余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
-----------刘力红也说过,,你中焦都不通,附片怎么纳得下。。。
相关文章
 黄大山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伤寒论》第159条解析
 请问奶水不足该如何治最好?
 对艾罐灸有兴趣的,非专业医生的可进来看看
 “以情胜情”得安康 (中国中医药报)
 蒲黄汤(《袖珍》卷二引《圣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