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讨论)排病和飞经走气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排病还是转经,都涉及到医患。对医者言,要求对医理有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对病家言,要求对明医的信任和如何反馈和调整。
在当今社会,医疗法律以西医的理论为主要依托,对中医做出了严厉的束缚。如附子在药典规定的处方量,我在医院开的处方,附子超过10克就要签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治好了病,没事,那是我应该做的,万一有什么差错,那我这医生就只能兜着走。问题是如果病家对排病和转经错解为中毒或者加重或者未愈,而终止医生的进一步治疗,那么疾病就不可能彻底治好,纠纷也有此而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所以明医没有明患的配合,那明医也被愚患拖死,最终同归于尽。因此,明医有可能分化为冒死必救的大医,推荐他医的逃医,不问不治的稳医。三途径都不利于患者和医者。所以,对排病和转经的探讨也在所必须。
对排病和转经的认识,也是习经方者的准入点。
如服桂枝汤前的汗是病汗,微汗是排病之汗,大汗又是病汗。医者不明,何能断定停服还是换方?
排病是量的积累,转经是质的转变。排病后是停服或者继服,转经却是换方。如果转经被误认为是排病,停服则病气羁留不退,继服则矫枉过正。而排病误认为是转经而换方,不是拔苗助长就是杯弓蛇影。不可不查。
排病和转经是明医对患者的解释,是庸医对患者的欺骗,也不可不查。
排病和转经是明患对明医的信赖,是愚患对庸医的愚忠,也不可不查。
此事难知,望网友续为盼!
三七先生治疗的一网络病例很生动的说明了这些问题。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64&fpage=1

[ Last edited by 赤水 on 2006/8/30 at 19:59 ]
-----------此问题是需要广泛深入讨论的问题,现转至“研习”栏,待讨论比较充分后请赤水先生撰一整理稿再发于“研习定稿”栏。
-----------依据六经辨证采用经方治疗杂病,除了会出现排病反应外,也还会出现赤水先生这里所说的“转经”(转经的说法似为自创语),也就是杂病治疗过程中的经络反应现象。
     这种现象在经方使用中不是偶尔一现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对深入探讨六经辨证理论、经方作用机制、疾病反应规律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很重要的临床研究素材,一些关于六经、经方长久存有争议的问题如六经实质、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外感与杂病的关系等,很有可能在种临床研究过程中获得突破。
-----------可以借用针灸术语“飞经走气”,不知当否?飞经--传经,走气--气行本经。
以躁烦为例。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飞经--换方
服汤,脉暴出者死,---逆飞--因阴不敛阳,阳不得入阴,阴阳离决之未济。
微续者生。---顺飞--阴阳既济(315)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走气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走气

飞经走气都出现新症,经气逐邪出本经或者从阴出阳,都是排病现象。但如果不分飞经还是走气,那就分不清还是不是本经病,也就是涉及到换方和如何换的问题。
-----------原题目是排病还是转经?考虑改为排病和飞经走气。
-----------志一先生说的经络现象也是临床经常观察到的现象。
如有个病人服真武汤后出现肾经的经络部位跳动,涌泉穴如吸地的感觉。
另一个服桂枝汤后足太阳膀胱经出现红丝的现象。
六经之经方是否真的走灵枢的十二经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赤水 at 2006/8/30 19:32:
原题目是排病还是转经?考虑改为排病和飞经走气。


建议改为“排病和飞经走气”。

    4楼的分析甚好。
-----------上面说的是药后的经络反应。
反过来,曾治疗过手少阳经皮疹的两个病人,一个服小柴胡汤皮疹好转,另一个服柴胡桂枝干汤好转。
依十二经络选六经经方也是可行的,难道十二经络也能套用六经的经方?
-----------六经包含脏腑经络在内。但内涵要深广的多,脏腑经络只是在人体这个浅层次上的表现。
-----------
Originally posted by 赤水 at 2006/8/30 19:46:
依十二经络选六经经方也是可行的,难道十二经络也能套用六经的经方?



实践证明是可以的,十二经是六经的不全子集或为交集。曾治右胁肋软组织损伤,与小柴胡汤一服痛锐减,数日而愈;桂枝汤治手臂肿亦数日肿消于无形;麻黄汤治坐骨神经痛等等。只是经络上的表现有时兼有其他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方证相应。
相关文章
 请教补泻问题
 靛玉红
 钩割针烙宜戒慎论
 甘露汤(《圣济总录》卷一○九)
 清和膏(《外科医镜》。)
 舌苔发黄的小孩子可以喝小米山药粥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