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伤寒笔镗录(第三条)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名为伤寒

       这一条是讲太阳病的伤寒。2,3条条文开头都是太阳病为先,这个是接着第一条提纲继续说的意思。"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个或字是不一定的意思。不一定会发热。视情况而定。视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在第2条条文中提到的张锡纯的思路。认为胸中大气为营卫内在之大都会。与之息息相关。按此思路,那所视的情况便是胸中大气的盛衰。这就关系到一个人禀赋强弱的问题了。如果胸中大气旺盛,那卫阳便充盛。邪气犯体之时卫气便有足够的本钱与之相抗衡。这时卫气便会行使其收敛的本性。毛孔一闭,营血便会郁蒸不发。营血的热度畜积到一定的温度,超过人体的常温时便会出现发热。如果此人的禀赋本来就不好,身子比较弱,胸中大气虚损。那么邪气犯体时,就会很轻松地攻破卫气这道防线。直透卫而入营阴里面。这个邪气是什么邪呢?是风寒合邪。很多医家将中风和伤寒完全划分开。中风是单纯的伤风,伤寒是单纯的伤寒。我则不是这么认为。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伤寒论》即以伤寒命名,为何首篇是桂枝汤所主的太阳中风之证,而不是麻黄汤所主的太阳伤寒之证。除了《难经》中所说的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外就无它含义了?即便张仲景所说的伤寒乃外感之病的统称,。麻黄汤也可放在桂枝汤前!第2条条文是论中风的。第3条条文才是论伤寒。将伤寒放在中风之后必是另有深意。《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同时也是六气之首。看六气,风寒暑湿燥热中唯风可动,唯风无处不到。与五气相合之则为邪,独之也为邪。也就有了风热,风温,风湿,风燥,风寒之说。所以我个人认为太阳病伤寒一证,实际是先中于风,后伤于寒,风寒之邪伤了营卫,引发人体内本气自病。只不过这个邪是风少寒多,风仅为引领之气而已。刘渡舟教授认为太阳伤寒比太阳中风重,是因为寒邪不但伤了卫,还伤了营。所以这个恶寒比第1条恶风严重。刘老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彭子益谓"六气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各一,唯火有二,故曰六气。名曰五行,其实六行。"既然如此,六气也当有同气相求,异性相争之实象。寒为空气中收敛之性。与卫气之秉性相同。何以伤卫。风寒攻破卫气后,直接进入营阴。血为液体,遇寒则凝。所以未及发热也。主观感受恶寒。"必"字是肯定的意思。且我读到此时感受到语气有所加重。其一,风寒透卫伤营时必然要经过卫气皮毛。这时寒气便与卫气有同气相求之理。同行其收敛之性。其二,进入营阴后,凝其血液,伤其营阴是明象。营卫皆是,所以恶寒的主观感受是必然的。也是加重的。

  古语云:"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现今营卫俱伤,营卫气血凝滞,所以会有身体疼痛的情况出现。


"脉阴阳俱紧",这是判断伤寒一证的重要依据。因第3条条文是承接第1条提纲条文的。故此脉当是见脉浮紧。刘渡舟认为,紧脉主三种病,一是寒,二是痛,三是主实。今是三者俱备。现在对紧脉脉象作一下描述。脉是生于心的。心跳每跳动一次,就会向血脉经络输送一次血液。形状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呈现出波浪形。有起有伏。脉的跳动越有力,起伏的幅度就会越大。而紧脉的形状,跳动有力但无有什么起伏的状态。实际是外卫的阳气为风寒逼攻,内陷营中。营血得到卫阳的热力,脉眺自然更加有力,但随着卫阳的内陷,风寒也会随之而来。攻到营阴里面。所谓热则膨胀,寒则收缩。这时皮毛奏理压迫脉道,使其起伏之热受阻。形成紧脉有力但起伏受阻的现象。直穿而过。

  周笔昙于2012年2月4日发

相关文章
 小柴胡汤里面的人参是红参还是白参
 有寒有热诸多症状该怎样治
 肾俞虚痰
 勿药元诠
 初一遇疼案
 脚底生茧后走路疼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