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药象体会_甘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药象体会书稿陆续发布,恳请大家指正、补充、完善。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甘草,顾名思义,就是甜味的草,甘草就是因为其特异性的甘甜之味而得名。由于甘草的这股甜味非常纯正,所以《神农本草经》又把甘草称作“美草”和“蜜甘”。据测定,甘草里面甘草酸的甜度是蔗糖的五十倍以上,甘草就是常用中药里面最甜的一味药,所以《神农本草经》给甘草的命名是名副其实的。

甘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这些地方都属于北温带的范围,气候寒热适中,具有土气中庸缓和的特点,所以尤其适合甘草的生长。
以前的甘草主要是野生的。甘草的适应性很强,喜欢生长在干旱的钙质土地上,水多涝洼的地方反而长不好。据种植甘草的药农介绍,把甘草种子随便撒到地上即可出苗,抗旱性特强,而且耐寒,自然繁殖能力非常好。
正因为甘草的这些优越的生长特性,甘草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沙漠化。但是随着甘草使用量的迅速增加,野生的甘草在几年内几乎就被挖掘耗尽了,过度采挖还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国家现在已经严格控制采挖野生甘草。现在我们使用的甘草,基本上都是人工种植的了。
甘草的地面部分长得不是很高,高的大约能长到一米左右。但是甘草的根很发达,长度基本都在一米以上,有的甚至长达三四米。所以甘草的力量主要都藏在根里面,这也是它适应能力强,善固水土的原因。
甘草的叶子是奇数羽状复叶,奇数为阳,甘草就有一股生动之气在里面。甘草的一柄羽状复叶,大约有几枚到十几枚小叶。黄芪跟甘草都属于豆科植物,长得也有一些相似之处。黄芪也是羽状复叶,一柄复叶至少有二三十枚小叶,小叶长得比较多比较小。相比而言,甘草的小叶就显得大多了,让人感觉更雍容庄重一些,所以甘草固气的效果就更好。
甘草的果实,长得就像扭曲了的豆荚,它的叶片边缘,大多也有一些波浪形的起伏扭曲,都给人一种收缩的感觉。甘草的花是蓝紫色,叶子是深绿色,都是比较深的颜色。这些都是甘草这股气善于固守的表现。

我们药用的甘草的根,则集中体现的甘草的特性。甘草的根一般要长3-5年之后,才会有较好的药效。它的根系发达,长得圆直而长,侧根细而少,是一股通达之象。甘草根的表面是红棕色,切开后里面是黄白色,一圈一圈的形成层很规则,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可以看出甘草这股气是比较缓和通达的。
晒干之后的甘草饮片,多是横切片,看起来就是圆圆的一片一片的。饮片的断面是纤维性的,就是木头的感觉,比较容易掰开,这也是甘草这股气比较缓和的体现。断面的颜色是稍微偏淡的鲜黄色,是土气的正色。甘草的香甜之味很浓郁,远远地就可以闻到,沁人心脾。如果含一片在嘴里,慢慢品味,会感觉甘草那股甜味缓缓散开,久久不绝,余味无穷。
不同质量的甘草饮片,效果是不同的。好的甘草饮片,颜色鲜明,气味纯正浓郁,易掰开,粉性足,这样的甘草又叫作粉甘草,药效最好。

五行之中,土性中庸。土色黄,土味甘,土气缓,而甘草本身的特性,正好符合土性中庸的特点。所以甘草其实就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比较纯正的土气。人五行属土,人身的一气,也是一股土气,所以,甘草的这股气,就与人身的一气非常接近,从而使甘草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一味中药。
甘草的这股气,缓和通达,而又有一股固守之力,不热不寒,不迟不急,很好地体现了土气缓和中正的特点,就像一位胸怀宽广的长者,善于安抚和容纳大众,所以甘草往往可以堪当重任,坐镇大局,因此又有“国老”之称。甘草的所有功效,都是甘草这些特性的体现。
从补气的角度来说,甘草补气的效果其实是最好的,有时胜过黄芪和人参。由于甘草这股气缓缓流通之中而有固守之力,所以常被用来补益一身虚弱之气。有的病人久病气虚,药稍温则嫌热,药稍凉则觉寒,药味稍多则虚而不受,这时用一味甘草,重剂温固一身之气,则一气渐复,往往会因此而带来转机。
有些糖尿病坏疽的患者,脚趾头快烂掉了,用什么药效果都不理想。民间有一个偏方,就是用大量的甘草粉,芝麻油调成糊状,包敷在腐烂的脚趾上,每天换一次药,有些人就会慢慢长好。这就是借用大量甘草的纯和土气来补固一气,生肌长肉。
甘草又常被用来解毒。所谓的毒气,就是一股偏戾之气,就是跟人体自身的土气差别比较大的一股气。所以中毒之后的反应,就是人身一气周流突发郁滞的表现。由于中毒导致的一气郁滞比较重,人体自身的一气在体内横冲直撞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导致了各种中毒症状的集中暴发。这时用甘草就跟拨乱反正一样,就是用甘草的这股中正平和的土气,来恢复人体自身一气缓和通畅的周流。我们比较熟悉的附子乌头中毒,用大量甘草水解毒,就是用甘草的这股强大的缓和之气,去掌控化解乌头附子过于峻猛的辛散之势。
所以甘草可以解百毒,并不是甘草可以化解各种有毒物质,而是甘草能够很好地缓解中毒导致的一气周流的失正状态。只要人体的一气周流能够恢复正常,就肯定不会再有中毒的症状。这和西医解毒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西医解毒一定要查清中了什么毒,然后再针对这种有毒物质,寻找特异性的解毒药物,这也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
有一个老中医就很有意思,任何人来看病,不管什么病,他都问你吃过西药没有,凡是吃过西药的,都让先回家吃上半个月甘草,每天半斤,解解毒再来治疗。据说他这个办法疗效还很好,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虽然这个用法有点偏颇,但至少说明了甘草解毒的功效,确实不是它药可以比拟的。
在中药处方中,甘草常被用来调和诸药。不同的药物有寒热温凉之不同,有刚柔缓急之各异。用甘草来调和诸药,实际上就是让甘草给诸药开个会,传达一下平正柔和的工作精神。快的慢一点,慢的快一点,把各药的作用范围尽量控制在人身土气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治病的任务,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仲景三个泻心汤中对甘草的应用。干黄连在甘草的统一协调下,并肩作战,运转中焦,虽药性各异而功效合一。从这一点来说,甘草其实是掌控大局的一味药,而甘草的用量,则决定了其掌控局面的能力。
一般的方剂,甘草只需用几克,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药气的作用。而一些需要用峻猛之药的慢性病患者,比如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较大剂量的甘草来顾护一身之气。我在临床上常用一百克以上的甘草配合几十克的大黄,久煎频服来缓缓涤除浊邪,不会引起峻泻,邪去而不伤正,效果比较满意。
大剂量地使用甘草,有时会引起肥胖水肿等症状,类似服用激素后的反应。这是大量甘草固守之气过强引起的气滞水停,但并没有导致人体一气的严重耗损。而激素则更像通过透支人体元阳,人为地使人体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气化水平,服用激素后肥胖越严重,人体阳气的耗损也越多,体质也会因此而下降得更厉害。所以长期使用激素会有明显的副作用,而甘草则没有这些明显得弊端。从这一点来说,大剂量甘草有时是可以部分代替激素的。
相反,在中焦湿气壅滞,急需流通的时候,甘草则根本不能使用。因为土气的相应邪气是湿气,湿性粘滞,不宜流通,甘草的缓和之性,恰好足以加重病情,因此不宜使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正在哺乳期喂奶的产妇,也忌用甘草。甘草的这股缓和固守之气,有时足以把奶水给封固在体内,引起回奶,所以给产妇用甘草时,也要特别注意。
但是湿气盛不宜用甘草也不是绝对的。甘草本身抗旱能力强,不喜湿洼之地,气味偏于香燥,甘草的这种温燥之性,其实正好可以化解湿气的濡润粘着。当湿气壅盛,不得流通,我们需要流通以祛湿的时候,甘草要少用或不用。所以五苓散猪苓汤都不用甘草。
如果是土气虚弱引起的湿气粘着不去,则正可以用甘草以补气燥湿。有些身体比较虚弱的男性患者,长期阴囊潮湿,甚至发展成阴囊湿疹,缠绵难愈。这种患者的脉象大多绵软无力,土气虚弱。用大量甘草佐以少量利湿之药,往往立竿见影,效果很好。

甘草本身是一股缓和纯正的土气,相对而言,甘遂则是一股比较缓和的毒气。甘遂也有一股缓缓守固之气,所以在用药配伍上,甘草反甘遂。单纯用甘遂时,人体自身的一气可以自然加强流通,以恢复甘遂引起的一气郁滞,由此达到除痰利水的治疗作用。就好比用甘遂人为制造一些临时性的一气郁滞,激发人体一气的流通性,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果把甘遂与甘草同用,则人体一气周流的力量被甘草牵制住了,无法自动加强流通,甘遂导致的一气郁滞,因此无法解除,所以两者同用内服,确实会加强甘遂的毒性,严重的会引起危险,不可不慎。这也是仲景十枣汤中用大枣而不用甘草的原因。
但是也有个别情况,有些医生是甘草、甘遂同用的。一人病手指红肿粗大,一医以甘遂粉内服,甘草水外洗,一夜而愈。这里用甘草水外洗,实际上是用甘草的这股守固之气,阻止了红肿手指处的阳气外散,使一气归藏于内,全部用来跟着甘遂疏通水湿,所以效果迅捷。这里甘草、甘遂内外分用,虽相反而终同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用药思路。但是这种用法,也仅仅是急性病情适用,临床还是要慎用。

甘草药性平和,没有明显的偏阴或偏阳的属性,所以《本经》讲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脏腑皆入,寒热同调。这与人参主补五脏明显不同。
当然严格来说,生甘草还是微微偏于温燥而偏于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使用炙甘草。炙甘草是用蜂蜜炒过的甘草,药性就更加温润平和,但固守之力同时减弱。炙甘草温润流通之性更好,生甘草温燥固守之力更胜,这是两者的区别。

最后我们用《神农本草经》的经文,对甘草的药性作一个系统的总结。
甘草,味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1/9 06:3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那位配个图
-----------老师讲得最全面,最有中医特色,比教材上强百倍。
-----------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鉴别

一、性状鉴别

1、甘草:根圆柱形,长30cm以上,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沟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外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质坚硬,折断面粗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至皮部偏弯,并常成放射状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并有削去茎枝和根的疤痕;断面中心有髓。气微,味极甜。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有的分枝;外皮灰棕色,不粗糙,皮孔细而不明显。饮片性状:为横切或斜切薄片,厚约2mm,外表棕红色或暗棕色,去皮的则显黄白色;切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射线时呈放射状裂隙;木部导管孔点较小,有时隐约可见年轮状的环纹。根茎饮片,中心髓部明显。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 微有光泽,略带粘性,气焦香, 味甜。

二、显微特征

1:甘草根和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有晶纤维;射线稍弯曲。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直径大,常单个或2~3个成束;有晶纤维。根茎髓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甘草粉末, 淡棕黄色。①纤维细长,微弯曲,直径8~14μm, 壁极厚,微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长至24μm。②具缘纹孔导管形大,直径约至160μm,具缘纹孔较密。③木栓细胞棕红色,壁薄,微木化。④淀粉粒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类圆形,直径3~10μm,脐点点状或短缝状;复粒稀少。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棕色块、射线细胞等。

2、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横切面: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多皱缩而形成裂隙;皮层无含棕色物细胞。粉末中草酸钙方晶直径7~17μm,长至34μm;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44μm,具缘纹孔较密或极为致密。

3、光果甘草根和根茎横切面:韧皮射线平直不偏弯,少裂隙。
-----------胀果甘草
胀果甘草的花
胀果甘草
处于生长期的胀果甘草
野外生长的胀果甘草
入药的胀果甘草资料图片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11/11 20:05 编辑 www.med126.com]
-----------光果甘草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11/11 20:1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zhicheng/]
-----------甘草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11/11 20:17 编辑 www.med126.com]
-----------“从补气的角度来说,甘草补气的效果其实是最好的,有时胜过黄芪和人参。由于甘草这股气缓缓流通之中而有固守之力,所以常被用来补益一身虚弱之气。有的病人久病气虚,药稍温则嫌热,药稍凉则觉寒,药味稍多则虚而不受,这时用一味甘草,重剂温固一身之气,则一气渐复,往往会因此而带来转机。”

请问这段指的是生甘草还是灸甘草呢?
相关文章
 不孕
 便秘案
 豉粥(《圣惠》卷九十六。)
 医方论 润燥之剂 上课笔记
 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癃闭方 上课笔记
 龙脑金水膏(《医方类聚》卷六十九引《必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