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我的导师姜建国教授谈学习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建国教授谈学习中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姜建国教授,应邀于全国经方研修班发表了题为“厥阴病及其临床问题”的演讲,对《伤寒论》中被称为“千古疑案”的厥阴病篇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更结合演讲内容阐明了对中医学习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下节选自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讲话文稿:
1关于中医成才
    要成为大师级的名医应该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光四大经典也不行,历代医家的著名医术都得要看。唐代孙思邈的书、金元四大家的书、明代张景岳的书,清代医家的著作尤其是《医宗金鉴》,这些书如果不看,你成不了名医。所以想成为名医很难,不下功夫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中医学是一个临床医学,而且带有经验医学的性质;第三,我认为这一条最重要,就是要有灵活的辨证思维。我们现在临床上之所以出不了大师级的中医,之所以临床处理不好疑难重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辨证思维出了问题。李克绍先生在世的时候常说“伤寒论是活泼泼的伤寒论”。在他眼里《伤寒论》每一段条文、每一首方子,甚至每一个字,就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在他眼前跳,而不是死板的、僵化的。我们现在一定要把中医讲成僵化性的,讲成规范性的,这就存在问题了。可以说现在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匠”而不是“医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全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有些地方确实需要反思,中医教育更要反思。
    全世界所有大学的校训中,我认为最好的一句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让自由之风永远吹”。所谓自由之风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现在的学生就缺这个。我的老师李克绍教授有句名言“学《伤寒论》不要迷信注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教材,甚至不要迷信张仲景。”李老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怀疑一切,而是要我们学会怀疑。只有学会怀疑你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你才能分析问题,继而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学术才能创新,你才能进步,这是一连串儿的。灵活思维对我们学习中医非常重要,在临床上辨证思维灵活更为重要,要不然在临床上病治好了不知道怎么好的,病治坏了也不知道怎么坏的,那麻烦就大了。
    国家中医管理局搞了一个“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项目”, 通过四大经典考试从全国主任医师一级的临床人才中选拔了二百多名,进行高级研修和培训。在北京通州举行了《伤寒论》的培训,那次我去讲的是半夏泻心汤。讲座开始之前我就讲“我给大家讲大家最熟知的,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首经方——半夏泻心汤。”我在开讲之前就事先声明我的讲法和全国教材不一样。讲完后大家递了很多条子上来,有一张条子说“你今天讲的半夏泻心汤和全国教材讲的不一样,我们是听你的,还是听全国教材的?”我看了这个条子有点生气,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带有一点挑衅性,这在学术交流中很正常不算什么。如果是本科生,哪怕是研究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不生气,但在座的都是教授一级的,而且是教授中通过考试选拔的佼佼者,竟然提这种小儿科的、说的严重点儿有些愚蠢的问题,真是让人遗憾。当时我就说“你听我的干什么?话又说回来了,你听全国教材的干什么?你应该听你自己的。”就像刚才讲到的,为什么要迷信全国教材。我也主编过全国教材。别说是全国教材,全世界教材也在内,只要教材都是人编的,人犯错误教材能不犯错误吗?从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学中医的思维方法很成问题啊。包括今天我讲的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千万别迷信。
2关于中西医结合
    对于中西医结合,我的基本观点是两句话八个字。第一句话“立足中医”。这是立场问题,干什么得吆喝什么,你干的是中医,就必须立足中医。第二句话“为我所用”。也就是拿来主义。所有的东西包括西医的东西都要拿过来发展中医。我认为这个立场还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因为中西医结合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把我们的临床辨证思维全给搞乱了。我给总结了“三乱”:第一,理论混乱;第二,临床混乱;第三,科研混乱。
    举个例子:现在中医院病房病历都是中西医结合大病历,西医的一套,加上中医的望闻问切,最后是中西医诊断。一次到教学医院检查病例,病号是淋巴细胞增多白血病,属血癌的一种。我们的主治大夫也是临床教师写的病历,下面主任给签的字。我主要看中医辨证这部分,这个病人按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病历上写的病机分析是“湿热内蕴故生淋巴细胞”。(笑声)当时我就把写病历的大夫叫了过来,“你给我说说看,湿热内蕴怎么生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难道是湿热内蕴生出来的吗?这个病人多亏是湿热内蕴,他要是气血两虚,你也说气血两虚故生淋巴细胞?”所以说中西医结合不仅带来很多困惑,并且闹出很多很多笑话。这个问题很严重。
    我不反对中西医结合,我们可以把很多西医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乙型肝炎目前我国有病毒携带者一个多亿,有三千多万肝炎患者。乙肝西医很头痛这个病,中医也很头痛这个病,反复发作最难调理。乙肝对我们中医来讲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证可辨。我们中医是望闻问切司外而揣内。通过外面的症状体征推测内在的病机,如果外面一点症状都没有,这从中医来说就是“平人”,阴平阳秘没有病。但我们大家知道乙型肝炎临床症状极其轻微,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生病。西医根据生化检查、B超这些现代诊查手段明确诊断。那我们中医怎么办?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病人带着化验单来看病,说查体发现有乙肝。问一下饮食、大小便都正常,也没有乏力,肝区不疼,没有不适,还能不给病人看吗?怎么看?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思维没法看,病人没有症状体征,但是你必须得看。我让我的研究生做了一个课题,专门研究乙肝无证可辨的问题。中医如何切入?这是现代病给我们中医提出来的新课题,要研究它。后来研究生总结出6个诊断标准,其中一项就是西医的生化检查,是诊断标准之一。为什么不能拿过来?那不只是西医的,那是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等现代科技的东西,你西医学可以拿过来用,我们中医为什么不能拿过来用呢?中西医结合没有错,但是你的立场、思维不能错。否则走到最后就成了以西代中,把中医的好东西都丢掉了,变得不伦不类、非牛非马、邯郸学步,这是非常遗憾的。
3关于“振兴中医”
    我反对“振兴中医”这个口号。我认为谁喊“振兴中医”这个口号,就说明他不懂中医。中医属于生命科学,它和西医一样是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作为自然科学它的发生、发展、演变,甚至灭亡有其自身规律。你喊振兴它就振兴了?换句话说,你让它灭亡它就灭亡了?所以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我连听都不听。上次开会有人让我写篇辩论文章,我说没必要。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你和他们辩论干什么?现在有很多疾病西医解决不了要靠中医。张功耀先生不是反中医吗?我希望张功耀先生身体健康,但人又不能不生病,假如他得了某种病,西医治不了,而中医又能治。(这种情况很多)我想问他一个问题:“是想科学的死去,还是不科学的活着。”(掌声,笑声)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搞不清楚,你还能和他辩什么呢?无论谁要消灭中医,谁喊中医不科学,干中医的千万别慌张,别用搞文化大革命的那一套来干扰我们中医。沉下心来学好中医,知道中医的精华是什么,同时知道中医的不足在什么地方。把它学深学透,临床用好,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不是很好嘛。西医喊过“振兴西医”吗?人家没有啊。难道西医不需要振兴吗?西医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很多临床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它也需要振兴和发展。很多问题是我们中医自己不自信。所以我说中医是科学的,而相当一部分搞中医的脑子不科学,缺乏科学观念。(掌声)
    最后,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要用心读伤寒,不要只用嘴读伤寒,学好张仲景,用好《伤寒论》。
-----------很有见解!!!!!
-----------很好很强大
-----------大师级的名医?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明医即可.
-----------我有不同的看法 1  学不在多而在精深(不反对触类旁通) 能把4大经典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就算不错了 看看四大家 单凭内经中的某些条文 都能"雄镇一方"于学术上“称孤道寡” 而姜建国教授精深了? 能和先辈们比? 2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问题 根本就不可能 从张锡纯到 黑白箱理论 有真正成功结合了?说用拿来主义 怎么拿?理论体系完全不一 很多地方都格格不入 中医院校成立之后 总算拿来了 除了前几届(几乎无西医的内容) 又成就了多少好的中医(还不说杰出的 表现很卓越的)?更谈不上中西医结合的人才 中医西医两个理论上完全不同的学科 就好像象棋跟围棋的关系 能下到同一棋盘上?
-----------中肯的论语!
-----------现在中医的确没有高手!而西医又高手不了,只有老百姓受苦了!
-----------老师只是劝你多看几本书而已,你能精最好,这是开眼界的过程.还有老师反对中西的目结合,但是人家好的东西咱们是该接受的,不要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拿来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有用者用,无用者弃.

[ 本帖最后由 lml2002 于 2010/7/9 13:1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大师的定义是什么,老师是李克绍李老最得意的大弟子,老师是个明医,这个你放心.

[ 本帖最后由 lml2002 于 2010/7/9 13:14 编辑 www.med126.com]
-----------知理靠学,明理需悟。好文章要会读!!
相关文章
 葵子散(《圣惠》卷七十九。)
 软金丹(《卫生总微》卷十一。)
 请教关于药方的问题
 砂仁粥
 岭南草—白花蛇舌草
 非科班毕业,如何获得行医资格证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