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中医望诊和切诊的地位和价值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p=28, null, left]中医药学汇集了中国文化、哲学思想、人文环境等多种学科。是一门独特的生命科学,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养生、保健、预防、医疗的目的。千百年来,名医辈出,运用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面对古老而神奇的中医学,又经二十年的研究探索,深深地体会四诊在实践各有不同的作用。尤其是望诊和切诊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其与五藏的相关性作以分析,和大家一起商讨提高。

[p=28, null, left]望诊在四诊中占有很首要位置,《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闻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p=28, null, left]

[p=28, null, left]中医的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形态,神有精神、神志和眼神,我们认为眼神是观察的重点。眼神可分为有神,即炯炯有神,此患者做事认真,自信心很强,脑力、体力消耗多,临床易出现肾亏之症,如腰痠疲乏,双下肢乏力,精力、体力下降,下班后更甚,做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眼睛无神发呆,此患者心胸狭窄,气量较小,心情沉重,易患忧郁之证,心理负担太重。若眼神涣散,此患者易目中无人,做事粗心大意,对事物的态度多出现不卑不亢,此患者易出现心气不足之证。眼圈发黑,白睛发红,属于肝热,易出现肝阳上亢之证,多见失眠心烦,头晕耳鸣,睡眠较差,恶梦较多,无法劝说,劝之更甚,做事易悔,处于矛盾之中。眼圈青黑,眼皮下垂,眼带充盈,属痰湿较重,易出现痰瘀互结之证。若见40岁以上妇女,并见关脉有力,尺脉沉细者,临床常见胸闷胃胀,打膈吞酸,不思饮食,食后胀甚,面色微黄,属于湿气较重;颜面潮红者属阴虚火旺之证;口唇青黑者,属心脉不足,易见缺氧缺血之症,是肺气肿的表现;口唇潮红者,或者鲜红,属于食滞郁火;口唇淡白者,属气血不足,阳气虚弱之证;头发脱落着,属用脑过度,肝肾阴虚之象。

[p=28, null, left]1.望诊的关键在于察舌,以舌苔定虚实

[p=28, null, left]在四诊中惟独舌诊最为客观。舌诊主要由医者直接观察,分为舌苔、舌质和舌体三部分。舌诊,可以客观反映患者的机体变化,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p=28, null, left]舌苔观其色,黄苔属热,白苔属寒。观其厚薄,厚苔属实,为痰湿或食阻;苔薄属正常、表证或虚证,为气、血、阴、阳之虚。观其润燥,润者属正常,阴津不伤,燥者为伤阴亏津;舌质观其色,淡红色属正常,淡白色属气虚或阳虚,红色属阴虚或实火,绛色为热入营血,紫色为寒盛或瘀血,紫斑为瘀血。舌质观胖瘦,舌胖即齿痕舌或裙边舌,属阳虚证,瘦舌属阴虚证。舌体变化大多属危重证。如舌卷、舌颤、舌歪、舌痿,均属中风。

[p=28, null, left]另外临证时将舌体按五脏划分,舌尖为心肺,中部为脾胃,两边为肝胆,根部为双肾。舌尖红者为心肺热盛,易现口干心烦,易怒失眠,紧张汗出等症;舌尖瘀点瘀斑者,易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中部苔腻者,为中焦湿热,则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黏口苦,身体沉重,大便黏滞不爽或大便溏泻等症;舌中部出现地图舌时,易见口干欲饮,时有泛酸,消化不良,口腔溃疡,胃痛胃胀等;舌中部出现舌红无苔时,可见胃脘烧灼,口干舌燥,口渴冷饮,心烦不眠,大便干燥等症。舌根部苔腻时,易见腰部痠困,下肢沉重,小便不爽,大便黏滞等;舌根部苔剥脱时,则心烦失眠,腰部痠痛,口干引饮。舌两边紫暗时,情绪不舒,急躁易怒,两胁胀满,妇女多见烦躁易哭,月经不调,或见更年期综合征。舌两边苔腻时,易见肝胆湿热之症,口苦口黏,食欲不振,两胁胀满不舒。

[p=28, null, left]舌诊虽然可以直接观察,但常因光线的影响,目测的差异以及染色、饮食等因素而产生误差。因此,要仔细观察,认真对待。

[p=28, null, left]2.脉诊在临证中切不可丢

[p=28, null, left]三指切脉是中医学的标识,脉诊已自成体系,称之“脉诊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脉诊列于望、闻、问、切四诊之末,但它是惟一接触机体的诊断方法或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脉诊学又是一门十分综合和复杂的技术操作。王叔和在《脉经》的序言中对脉法有过评价:“胸中易了,指下难明”,说明指下辨明脉法的难度。例如弦脉、紧脉、洪脉、实脉、滑脉、疾脉等,理论上、文字上都能描述清楚,加以区分,但到“指下”就很难辨明。至于《内经》中的某些脉象,如“屋漏脉”、“啄脉”、“解索脉”、“虾游脉”、“釜沸脉”、“散叶脉”、“省客脉”、“横格脉”、“交漆脉”、“颓土脉”等更会指下难明了。有道是:“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脉诊虽然复杂,但从临床实际出发,脉诊不可丢。我们认为脉诊宜粗不宜细。主张分清九种主脉,组合各种兼脉。

[p=28, null, left]浮脉:脉位浅表,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主表证。

[p=28, null, left]沉脉:脉位深在,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为五脏疾患。

[p=28, null, left]迟脉:脉率迟缓,一息不及四至,主虚寒证,为阳气不足。

[p=28, null, left]数脉:脉率数疾,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临证时有虚实之分。

[p=28, null, left]滑脉:脉来流利,如盘滚珠,主痰浊、食滞、湿热。

[p=28, null, left]涩脉:脉来不畅,如刀刮竹,主瘀血。血脉不畅。

[p=28, null, left]弦脉:脉来有力,如按弓弦,主肝气郁滞,身体疼痛。

[p=28, null, left]细脉:脉体细小,如线如丝,主虚证,气血阴阳虚弱。

[p=28, null, left]结代促脉:脉率不整。脉迟,时有一止,没有常数为结。脉数,时有一止,没有常数为促。定数中止为代,为心动过缓。结代促均系重证,属心律失常范畴。

[p=28, null, left]临证常见的多为兼脉。其概要者: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浮濡伤暑,浮而有力表实,浮而无力表虚;沉迟里寒,沉数里热,沉滑痰浊、食阻,沉涩瘀血,沉细血虚、阴亏;弦迟气滞寒凝,弦数气滞热壅,弦滑气滞痰浊,弦涩气滞血瘀,弦细阴虚阳亢;沉细气虚阳衰,细数阴虚内热;结代痰浊、瘀血内阻、气虚不能运血、阳衰不能温血;代散脏气衰微,濒死之兆。

[p=28, null, left]根据以上脉象可以区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临证时要仔细体会。把其分门别类,各归五脏,主要区分虚实寒热,掌握其要领,临证应用时做到指下易明,胸中有数。具体区分如下。左脉为心、肝、左肾(水);右脉为肺、脾、右肾(火)。右寸浮数,主外感表证,右寸沉细主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右关弦滑,主脾胃湿热,运化失司,右关沉细主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右尺弦滑,主下焦湿热,经脉不畅;右尺沉细主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左寸弦滑,主心经实热,左寸沉细主心脏系统功能减弱;左关弦滑,主肝胆湿热,气机不畅或情绪急躁,左关沉细主肝胆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或情绪低落;左尺弦滑,主下焦湿热,经脉失司,左尺沉细主内分泌系统功能减弱。

[p=28, null, left]在诊断疾病的过程还需四诊合参,准确率才能够更高。但是在遇到疾病早期,即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症时,脏器未受到实质性损害时,通过患者外在的表现,可以确定内在的脏腑的功能失调。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关文章
 感冒
 捏脊三天,疼得要命啊.请高人指点
 多内分泌腺瘤病
 心脏怔忡,谁有经验?
 经方治小儿遗尿一例(答案已公布)
 荆防解毒汤(《症因脉治》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