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论“八大宛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方家选  蔡永敏  袁国卿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河南南阳位于东经110°58′~113°49′,北纬32°17′~33°48′,地处中国的腹心地带,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面开口的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1/3,年平均气温14.4~15.7℃,降雨量800~1200mm,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地形的立体性和气候的过渡性,使南阳成为南北动植物兼有的天然药库。境内中药资源2356种,占全国的21%,储量2.5亿公斤。其中药用植物1983种,隶属于21目127科779属;药用动物197种,隶属于51目126种;药用矿物47种,其他类29种。
  南阳中药材自古品质优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用药主要选自南阳道地中药材。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为南阳中药材八大名产,无论古代本草记载或现在种植情况以及品种质量,均可称为南阳道地中药材,故称“八大宛药”。

  1.山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气候,野生于溪谷两旁林荫下、山麓及盆地边缘,宜栽培于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沙质壤土。药材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主要含山茱萸苷、马钱苷等苷类及熊果酸、没食子酸等有机酸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以下简称《药典》)规定,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应≥0.6%。
  南阳的西北部地处秦岭褶皱带伏牛山南麓,山间树下瀑布飞溅、溪水潺潺,十分适宜山茱萸的生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有应用山茱萸的记载,清代及民国时期南阳产的山茱萸更是驰名京广,解放后又得到空前发展,其中西峡县尤为突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峡山茱萸不仅产量大,2004年年产量约45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65%以上;而且品质优良,个大、色红、肉厚、柔软、味酸、药味浓,其中马钱苷的含量达1.39%,符合《药典》标准。2001年西峡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山茱萸之乡”,2003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西峡县太平镇、二郎坪乡优质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2.辛夷
  辛夷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的花蕾。喜在温暖、干燥的向阳山坡生长,宜栽培于疏松肥沃、含腐殖质多的沙土地。药材以完整、内瓣紧密、无枝梗、香气浓者为佳。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包括d-松油二环烯、桉油精、胡椒酚甲醚和醛等;还含有木兰脂素、辛夷脂素等木脂素类成分。《药典》规定,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应≥0.4%,挥发油应≥1.0%。
  南阳南召县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适宜辛夷生长。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曰:“辛夷,味辛,温,无毒。主治五脏身体寒风,风头脑痛……今出丹阳近道,形如子,小时气辛香,即《离骚》所呼辛夷者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丹阳,丹水之阳也,在今河南丹水之南。”即今南阳一带。另据南召县志记载,辛夷“元明之间,广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伏牛山南坡,至今仍保留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不少地方可见到200年以上的大树。目前南召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多万亩,挂蕾面积已有10多万亩,年产量达350万公斤,总产量占全国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南召辛夷色泽鲜艳,蕾形端正,鳞毛整齐,芳香浓郁。其中木兰脂素的含量≥0.4%,符合《药典》规定标准。2003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

  3.裕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旱、怕涝,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从、沟边、路旁或栽培于丘陵、台地。药材以色紫、条匀、质坚实、无断碎条者为佳。主要含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维生素E等。《药典》规定,丹参酮IIA含量应≥ 0.20%;丹酚酸B含量应≥3.0%。
  南阳方城县古称“裕州”,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隅。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分界线上,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和良好的土壤条件,加上复杂多样的小环境、微生物群落,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丹参在方城种植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如三国魏·吴普《吴普本草》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却蝉草……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梁·陶弘景进一步指出:“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即方城所在的桐柏山脉。2004年方城丹参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达9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30%。方城丹参主侧根直径均匀,根长微弯曲,色泽紫红,皮质层厚,断面呈放射性菊花状。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为0.60%~0.66%,丹参素含量为2.4%,丹酚酸B达6.7%,均符合《药典》标准。2003年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目前,GAP认证工作已经开始。

  4.桐桔梗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雨水充足的丘陵地区,野生于低山荒坡草丛、林缘、灌丛及丘陵草甸处。栽培宜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的夹沙土或腐殖泥沙土。药材以条粗、洁白、体质坚实、味苦者为佳。主含桔梗皂苷,总皂苷水解得到桔梗皂苷元、远志酸和桔梗酸。《药典》规定桔梗中总皂苷含量≥6.0%。
  南阳桐柏县是桔梗的传统产区,有“桔梗之乡”的美誉。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均气温15℃,降雨量1149.8mm,无霜期245天。境内河流纵横,以浅山、丘陵为主,山、丘、平原相间分布,对桔梗的生产非常有利。南阳县志有医圣张仲景来桐采药、医治病猿的记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中应用桔梗达10余次。《辞海》载:桐柏县“多药材”,而桔梗则是桐柏县药材的代表。目前,桐柏县的桔梗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量100万公斤。药材外部洁白,菊心明显,个大质坚,被列为上品,其性状特点颇似人参,有“桐参”之美名。经南阳市药品检验所检测,桐柏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10%,符合《药典》标准。

  5.半夏
  半夏为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的块茎。喜温暖湿润气候,野生于丘陵、山地的阴湿环境,多在农田与粮、棉等作物伴生。药材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河南是我国近代半夏道地药材产地之一。《中国道地药材》认为:“半夏历史上以齐州、湖北所产为道地,近代以河南、山东所产为道地。”实际上,出生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在东汉时期已把半夏作为常用中药,在其《伤寒杂病论》经方中应用半夏达50余次。
  南阳唐河县是河南半夏的主产区。唐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极适宜该药材生长。目前该县已建起半夏育种基地200亩,生产基地2000亩,划定野生抚育采收基地2万亩,年产唐半夏药材400多吨。唐河所产半夏于2005年6月经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鉴定,认为其“个大均匀、色纯白、质地坚实、粉性足,质优”。

  6.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在我国分布很广,山区、丘陵、平原、盆地及高原都有生长,但从生长情况看,则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生长较好。药材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断面丝多者为佳。
  南阳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有南北气候的特点,具有适宜杜仲生长的自然条件。南阳生产杜仲历史悠久。汉魏《名医别录》载:“杜仲……生上虞及上党、汉中。”陶弘景释:“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县上虞县也。”《本草崇原》亦曰:“杜仲……杜字从土,仲者中也,此木始出豫州山谷,得中土之精,《本经》所以名杜仲也。”南阳及周围一些县,古属豫州,是杜仲的传统产地。
  镇平县为南阳杜仲的主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达1.4万亩,约2千万株,年产杜仲皮215吨,杜仲叶1100吨。所产杜仲加工后张大、皮细、肉厚,不但横断面胶丝绵长,而且纵断面也富弹性胶丝。

  7.唐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喜温暖气候,能耐旱,不耐寒。在阳光充足的环境里生长,植株矮壮,结果多。药材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主要有效成分是栀子苷、去羟栀子苷、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药典》规定,栀子苷的含量应≥1.8%。
  南阳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而南阳唐河县地处南阳盆地与桐柏山余脉交接的过渡地带,地表贫瘠,植被较差,但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栀子生长。张仲景经方中应用栀子有12次之多。我国古代本草中亦有关于栀子产于南阳的记载,如汉魏《名医别录》载:“栀子……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曝干。”说明南阳自古就是栀子的主产区。目前唐河栀子种植面积10万亩,占全国面积的40%。唐河栀子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气微,味淡微酸,品质优良,其中栀子苷含量为6.96%,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8.天麻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天麻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于侵入自身体内的密环菌菌丝提供营养,属异养型植物。喜凉爽、湿润环境,怕冻、怕旱、怕高温,怕积水。宜选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药材以质坚实,一端有棕红色干枯芽苞,俗称“鹦哥嘴”;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时遗留的圆脐形瘢、表面有点状斑痕组成的环纹者为真。以个大,色黄白,质坚沉重,断面半透明、有光泽、无空心者为佳。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醛等。《药典》规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应≥0.20%。
  南阳西峡县位于南阳盆地温暖半湿润区的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在557.3~1251.1mm之间,雨量充沛,植被较好,涵养水分,空气湿度适中,年均相对湿度为69%。土壤多为弱酸性,有疏松、肥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天麻古代即有产于豫南一带的记载。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曰:“赤箭(即天麻)味辛,温……生陈仓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清·王翃《握灵本草》云:“天麻,今汴东西湖南淮皆有之。”少室,乃河南嵩山的别称;南淮,即今河南汝南一带。目前,西峡及毗邻的内乡、南召已成为天麻重要生产基地,尤其是西峡的天麻最为著名,在近年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仍种植900多万穴,年产量保持在1200万公斤左右。西峡所产天麻呈长椭圆形,扁缩弯曲,表面黄白色,有横环纹,顶端有残留茎基或红黄色的枯牙,末端有圆盘状的凹脐形疤痕;质坚实,半透明,断面角质,牙白色。2001年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天麻素含量为1.0%,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综上所述,南阳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参、半夏、杜仲、栀子、天麻的生长种植,这些药物在我国古代均有南阳生产或应用的记载,且现在的种植规模、产量大多居于全国前列,有的已通过GAP认证,品种质量无论外观或《药典》规定成分的检测结果,均堪称上乘。故称“八大宛药”。
相关文章
 关于骨瘤
 工程院院士指食品安全存在两套国家标准
 文人蟹情
 气脱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