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妻贤夫祸少:六腑保持通畅,五脏就不会出毛病(唐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清艾轩 于 2012/6/25 20:18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语重心长:“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句话使很多人受益。古人的智慧往往就体现在平常日用、简简单单的语言之中。这句话用在中医里,用在养生上,同样得体。
    人体的脏和腑是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是表里关系:肝和胆相表里,心和小肠相表里,脾和胃相表里,肺和大肠相表里,肾和膀胱相表里。在给大家讲述中医养生知识的时候,我更喜欢说,脏和腑就是夫妻关系,也就是说:肝和胆是夫妻,心和小肠是夫妻,脾和胃是夫妻,肺和大肠是夫妻,肾和膀胱是夫妻。至于谁是夫谁是妻,咱们就不讨论了,这并不重要。“夫妻本是同命鸟”,岂止“妻贤夫祸少”?其实“夫贤妻祸少”也是必然的。
    临床表明,很多五脏的病,都是因为六腑不通引起的。有位朋友,自称咳嗽了一个星期。前几天看了一位中医,开了七包药,他吃了两包,毫无好转,他是个急性子,又来问我。我看了看前面医生的方子,发现其中基本上是清肺火、养肺阴和止咳的药。从他的脉象、舌象中,我可以看出,他体内的火很重,上中下三焦都有火,是典型的肺热咳嗽,那么,那些清肺火、养肺阴的药为什么没有用呢?我问这位朋友:“你大便怎么样?”他说“大便好几天才能解一次,比较干。”我笑了,说:“你吃两盒麻子仁丸,通通大便吧。前面那位医生的药你也别浪费了,一起吃,保准有效。”他回去吃了一天药,到了晚上,解下很多大便,大便一解下来,他就感觉咳嗽减轻了很多,第二天,他继续服药,又解了一次大便,咳嗽就基本上没有了。大肠通了,肺火自然下行,咳嗽也就容易好了。
    优秀的中医,见到脏病,会考虑到腑;同样,在治疗腑病的时候,会非常注意保养与之相对应的脏,比如,治胆病会注意疏肝养肝,见到膀胱病会兼顾养肾。这就叫“夫妻同治”,让他们相濡以沫,共同搀扶着度过难关,战胜疾病,获得新生。
    养生也要“夫妻同养”。在养五脏的同时,一定要兼养六腑。
    《黄帝内经》说:“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其中所藏的,是人体最精华的物质,不允许有任何杂质或渣滓。六腑则不同,我们的饮食要吃到胃里面,大肠小肠负责传输的,胆可以分泌和存储胆汁,膀胱负责水液的气化和尿液的存储,六腑里还有一个三焦,可通调水道。我们可以说,六腑是五脏的下水道,六腑是五脏的储存室,六腑是五脏的出气筒,六腑是五脏的贤内助……怎么说都可以。
    六腑怎么养呢?很简单,只要保持通畅就行了。明朝著名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说:“大肠为白肠,主传送浊秽之气下行,而不使上干于心肺,所谓传泻行道之府也。”“小肠为赤肠,主引心火浊气下行,而不使上干于华盖,所谓容受之府也。”“胃为黄肠,而为水谷之府也。”“胆为青肠,而为清静之府也。”“膀胱为黑肠,而为津液之府也。”这样看来,胆、胃、膀胱也可以看作肠。“肠”字在汉字中通“畅”字体,《医学三字经》说:“肠者,畅也。”所有的肠子都要通畅,也就是说,六腑都要保持通畅,五脏才能做到“妻贤夫祸少”,不会有什么问题。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8deb80100fr7u.html
-----------楼主说的非常好。
据我自己的例子
这三年来我没有吃过任何西药,每次受寒发烧,或无明显外感而低烧咽痛疲软必定会伴随以肚脐为中心的周围难受。而我基本都是采用温灸中脘神阙,饿肚子(本来肚子不舒服也不想吃),如果是受寒的话在喝点汤之类的,灸的肠胃咕咕蠕动会感觉较舒服,只要这样多蠕动,把肚子这种难受化解掉就基本好了。一般两三天就能解决了。

-----------很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夫妻配。
-----------记得去年牙疼,吃了不少药,但仍隐隐痛,后一次因饮食不当,腹泻如注,但泻后,牙疼就完全好了!
-----------好,耳目一新,如沐春风
-----------哈哈  这个比喻好  
-----------温故而知新
-----------受教了!
-----------说得好。人身脏腑都要保持通畅,脏腑点穴法,就能增强脏腑的运化机能,加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脏腑运化机能失常,人体产生疾病,系受七情所伤,四时不正之气所侵,表现出寒、热、风、湿、燥、火不同的特征。用按摩术引导调理气分,以恢复脏腑机能,气分调顺,寒则暖,火则息,风则散,热则平,燥则润、湿则化而百病除。多年来,运用脏腑点穴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错的帖子,领了。。。。。。
相关文章
 顺气散(《瑞竹堂方·补遗》。)
 现代针灸与经络研究
 伤寒无汗
 求助小春大夫
 我整理的辅行诀25味诸药之精,供大家参考
 化癖膏(《古今医鉴》卷十三引范任庵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