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 女 32岁
1:畏寒(平时衣着总多于常人,夏天腿凉如冰)、以前都是手脚冰凉,吃了半年的龙眼干(一天十几颗泡水)现觉得双手温暖很多,但夏天身体依然冰凉,特别腰腹部很怕冷;有时睡到半夜会觉得凉飕飕的,要开电热毯辅助加热升温,否则感觉体内的火苗就要熄灭了一样。
2:容易出汗(平时吃一顿饭会汗流浃背,走路逛街也会汗湿衣服,尤其是后颈背)汗出后皮肤多凉;
3: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牙龈萎缩、嘴唇容易干燥起皮、
4:面黄、脸上有一点粉刺、头发略黄;黑眼珠为棕色,白眼珠有点偏蓝、
5:身重(特别是腿重,走走路就累)、喜欢坐卧、容易犯困、
6:不想说话、心情不好、无故喜欢叹气、神疲倦怠、
7:
耳鸣如蝉叫(有时如机器轰鸣)稍有点耳背、
8:有时脚有小水泡很痒(挑破喷醋即愈)、十指只有拇指有月牙白,其余都没有;
9:睡觉时右手的手肘到小手指有时会很麻;
10:多梦(整晚不停,一个接一个,醒来后清晰记得)
11:身上皮肤干燥、每天掉不少头发、
12:呼吸短浅、脉跳1分钟58-60次、晒太阳或看太阳会打很多喷嚏、
13:性欲减退,几乎不想过性生活、
14:月经准时,但
腹痛难忍,有块状,用电热毯热敷腹、臀、腿部能缓解很多,如果再喝几口高度白酒,便能昏昏入睡不觉疼痛、(近两三个月有推迟迹象,有一次推迟了十天,这两次均推迟了两三天)
15:小便不畅、大便时干时稀、
16:早上起床眼屎较多(干稀都有,发黄),
17:起床后喉咙里能咳出少量痰(有时黄,有时不黄)
18:吃很热或辣的食物会流清涕、
自我诊断为体寒、血虚、阳虚、湿气...(总感觉虚的太多了,都不知从何调起)
时下庸医太多,很难找到有耐心望闻问切、真心替病患着想的好中医,所以只能自己看书研究,但中医博大精深,岂是几个月就能弄清楚的,所以只能摸石头过河,边看边试。
不知是否准确,还请高人指点,因为计划2013年年底怀BB,所以想尽快调好身体,以免给BB造成不必要的先天不足。
-----------郑钦安的医理真传里潜阳丹的方子是:
西砂一两,
姜汁炒
附子八钱
龟板二钱
甘草五钱
(此方有的说是姜汁炒西砂,有的说是姜汁炒附子)
由于本人不会做丹药,便用来煎汤
听人说古时的药方用量是分几天用的,并不是一次要用这么多,所以我将以上药方的量分成了四天服用,每天的用量是:西砂9.3克
生姜14.9克 生附片7.45克 龟板1.86克 甘草4.66克(西砂,我用的是春砂,并且是连壳带仁一起用的,不知是否正确)
具体操作如下:
1:干的生附片先用冷水泡一晚,大火煎,煮开5分钟,调小火煎30分钟;
2:加入龟板和甘草,一起沸煮5分钟,再调小火煎20分钟(龟板和甘草先用冷水泡半小时);
3:最后放入西砂一起沸煮5分钟(先泡了半小时);
4:煎剩一碗汤液,将汁倒出,再往药罐里加入一碗半开水,继续煎20分钟,最后将两碗汤合并,分两次服用,早上10:30一次,下午3:30一次
潜阳汤已经喝了三四天,但没有任何反应,还请各路大侠指点迷津。小女子在此叩谢各位!
-----------网诊:母婴同病
-----------大侠大侠快出来指点一下啊!
-----------
回复 xiaobaocbl 的帖子气血两虚,肾阳不足,湿热下注。你更不宜喝酒,因为就是两重性。其性热而上升,其质寒而敛。你的问诊单填写的太笼统了,不完全具备治疗依据。-----------
回复 xiaobaocbl 的帖子肝气郁结,气血两虚,心血亏虚,肾阳不足,湿热下注所致。你更不宜喝酒,因为就是两重性。其性热而上升,其质寒而敛。你的问诊单填写的太笼统,你只填写了果,正因不明,不完全具备治疗依据。辨证用药非同儿戏,请你详细填写。-----------先调整心态与脾气。
-----------心态可以用理性控制,但健康状况却又能影响理性。互相影响。如果能相互帮一把,不是更好?
-----------我是火神派医生,师宗郑钦安。你用的方子可以。但是量太小,由于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不佳,最好是再合封髓丹,一定会有较好的疗效。处方:
砂仁30克,附子60克,龟板10克,
黄柏30克,
炙甘草15克,
肉桂10克,水煎服,日一剂。先服三剂以观疗效,请大胆服用,这是我在临床上的常用量,不会有问题,关于附子有毒的问题,我已经亲自试验过,曾经一次服用150克,只是出现口舌麻木,四肢皮肤有过电麻木感,有
腹泻水样便。具体到我的中医社区“经方扶阳论坛”里看一看。
-----------
本帖最后由 xiaobaocbl 于 2013/1/28 13:4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Article/回复 无为神医 的帖子非常感谢!但也有人说我目前症状不适合用潜阳封髓方。建议我用
当归四逆汤加
吴茱萸生姜汤。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谢谢!
各家对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的论述:
①《千金方衍义》:阳邪传入厥阴而厥寒,脉沉细欲厥与直中阴寒之治截然两途。直中阴寒用姜附四逆以回阳,惟恐药之不力而变虚阳发露,陷阴之邪用当归四逆以通阳,仍须桂技汤,但去生姜加当归助
芍药以和营,
细辛、
通草助
桂枝提出阳分,使阳邪仍以阳解。其去生姜者,恐其性暴,不待气味入阴,便从太阳开发也。在
霍乱则不然,专取生姜、吴茱萸速破逆上之厥气,则阳通脉复。盖回阳用
干姜、通阳用生姜,一定不易之法。
②《古方选注》:厥阴四逆,证有属络虚不能贯于四末而为厥者,当用归、芍以和营血。若久有内寒者,无阳化阴,不用姜、附者,恐燥劫阴气,变出涸津亡液之证,只加吴茱萸从上达下,生姜从内发表,再以清酒和之,何患阴阳不和,四肢不温也耶?
③《
伤寒贯珠集》: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用当归、芍药之润以滋之;甘草、
大枣之甘以养之;桂枝、细辛之温以行之;而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以续其绝而止其厥。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必加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散之,而尤藉清酒之濡经浃脉,以散其久忧之寒也。
④《伤寒方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经络无所不寒.气血俱虚之至,故当归四逆允为合剂也。更察内有久寒,是一阳不足以为开泰之本,而经络之虚,乃相因以至、故以吴茱萸、细辛通逆而润燥,通草为引,复以桂枝全汤而君以当归,血由气生,寒从阳化也;并可通于杂证之血虚极寒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