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 铭
摘要: 从三阴三阳之合与门、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二方面,分析探讨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及主要内容。认为该理论具有系统论思想,是《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与后世“开阖(合) 枢”理论相比,不但更切合经文原意,而且对阐明三阴三阳生理功能、作用实质等问题有重要价值。
三阴三阳理论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在《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众多论述中,又以“开阖枢”理论最为著名,亦最为重要。这无疑与后世许多医家对它的重视、阐发及运用有直接的关系。《内经》原文简朴,义理隐晦,故历代注家见解不一,却又各有所本。唯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开阖枢”作“关阖枢”;其注释也与众不同,他用以阐明三阴三阳离合问题的“门———关阖枢”理论,更是独具匠心。兹就其所述及有关问题,初步探讨如下。
一、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的来源与内容
1. 三阴三阳之合与门
门,本指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在出入口上能开关的装置。然其作用及重要意义,却受到古代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往往用门来说明事物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或者阐明某些重要的思想。因此,门的概念不但在先秦诸子中比比皆是,就是在《内经》中也
屡见不鲜。
杨上善受古代学者和医家的启发,认为在功能方面,三阴三阳之合与门户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将二者进行类比。他说:“三阴三阳之□□身为门,营卫身也”“, 门有二种,有内门、外门。三阴为内门,三阳为外门”[1 ] 。杨氏在深刻领会经文意旨的基础上,赋
三阴、三阳新的涵义。这是对三阴三阳之合的高度概括,对阐明三阴三阳的关系及作用有重要意义。
关于三阴三阳的离合,杨氏曾注云:“别为三阴三阳, 推之可万, 故为离也; 唯一阴一阳, 故为合也。”[1 ]三阴合为内门,三阳合为外门,内为阴,外为阳,故为一阴一阳;既为一阴一阳,就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内门居内主里属阴,外门居外主表属
阳,此二者之对立。但内门与外门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此二者之统一,即合也。只有内门与外门的对立和统一,才能使三阴三阳门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2. 三阴三阳之离与关阖枢
因版权有略
四、研究门———关阖枢理论的意义
杨上善三阴三阳门———关阖枢理论,以《内经》有关论述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类比和系统的方法,形象而科学地阐明了三阴三阳离合等学理论问题,是对《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重要发展。虽然这个理论一直未能引起更多医家的关注,但笔者相信,随着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最终会发现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开阖(合) 枢”理论。
1. 内外门之比,能更好地阐明三阴三阳系统的生理功能。如作为门户,三阴三阳系统既是人体真气的出入口,又是身体外部的屏障,故能运行气血,调阴阳,抗御外邪,护卫机体。
2. 门———关阖枢理论揭示三阴三阳系统作用的实质。门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出入沟通。《说文》曰:“门,闻也。”段玉裁注:“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说明门能连通内外双方。这就是沟通,而这也正是三阴三阳整体作用的实质。因为三阴三阳是人身的门户,具有沟通的作用,所以人体内的阴阳能够出入升降于表里上下之间,人体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也能相应、沟通,这就是三阴三阳在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
3. 门———关阖枢理论能更准确地反映三阴三阳六经的生理特点。比如,太阳为三阳之首,统属表之阳气,卫外而为固,故为关,主禁者也。其禁于外,抗御外邪,保护机体;而禁于内,又可以防止津气外泄过度,维持体内阴阳平衡。杨上善云:太阳“主禁津液及于毛孔”,就是对太阳上述生理作用的概括。
4. 门———关阖枢理论能更深刻阐明三阴三阳六经离与合的关系,反映了三阴三阳不可分离的整体性。门与关阖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门来说,离与合均必不可少;而对关阖枢来说,其功能特性只有在门的统一体中才能体现。无论哪一方,只要离开门这个统一体,都将失去其原有的功能特征;而门无论缺少哪一方,都将失去其健全的功
能,甚至使其统一性成为不可能。三阴三阳合则为门,离则为关阖枢,故门与关阖枢的关系,就是三阴三阳离与合的关系。合中有离,离中有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三阴三阳整体性的体现。《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之离合,其旨意可能亦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