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经》学习,历来是习医者之烦恼。现在则更加烦恼,观诸多大作,要么偏向拘泥于文字训诂,要么偏向臆断我见。本版块开创后,原以为讨论学习,集众学人之高论,可以辨明学术,使源正流畅,故组织过讨论学习,然效果不彰。诚估计错误,操作不力。但《经》,不可不学,惜现今我辈多事经之三害--束高阁积尘,置笔舌诽谤,捏谬论污混,致真实掩埋,岐
黄根本动摇。仆阅素灵一向忙于琐事,道德低下,学问浅薄,庸碌整日,未尝得睹岐黄门径,为不渎版主之责,师恩教导,只好略陈浅见。臆断之处甚多,谬误重重,实属多添谬论污混,然水平所致,不得已如此示人。
时间所限,每日随涂数行,请勿跟贴,以使仆能回顾前言。欲发表见解者,请另开贴。
[
本帖最后由 阅素灵 于 2008/3/19 21:5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pharm/]
-----------《
黄帝内经》一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同时著录的还有《黄帝外经》、《扁
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等。这说明,当时的医经,并不是《黄帝内经》一种,但是留存下来的,目前只发现有《黄帝内经》一种,其他并未发现留存。
由《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引出来两个问题:一、《内经》和《外经》是什么关系?二、所谓医经,医方,房中、是否当时的医家派别分类?
-----------关于第一个问题,虽然有诸多猜测,后世还出现过所谓的《黄帝外经》,但是,基本可以肯定,内篇和外篇的分法是根据其内容的重要性来分辨的。具体的证据是,与《黄帝内经》相近时代的书籍,也有分内外篇的,比如《淮南子》、《庄子》之类,而划分内外篇的均依据是“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也就是说,重要的、精纯的、核心性的内容为内,相对次要一些,驳杂一些的内容为外。
关于第二个问题,争议相对少一些,但是近代有人明确提出来,《本经》是一家,《
伤寒》是一家,《内经》则单独又是一家,或者把《本经》和《伤寒》列为一家,认为《内经》单独是一家。即,《本经》和《伤寒》是医方派,而《内经》是医经派。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不太站得住脚的。站不住脚的根源,就是没有将《七略》以及以《七略》为重要内容的《汉书.艺文志》,进行一个彻底而公允的研究。
-----------《七略》已佚,但是大部分内容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所谓的“某家”“某家”并不是指的派别,而是指的书,某部有多少”家“就是多少书;二、这是公认的古代书目分类先驱,也就是说,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目录学的分类,多半根据书的内容来分,不是根据分类时存在的派别来分,这点《汉书.艺文志》中也有文字可证。通俗点说,我们不能因为目录的需要,把存书分成经典,方剂,中药,内外妇儿等等,就认为中医有那么多派别,派名分别叫做经典派,方剂派,内科派,外科派。。
-----------
在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提及有关《素问》、《九卷》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很大可能那个时候《黄帝内经》还是比较完整的一书。《素问》、《九卷》的名字,最早是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但是序中并没有说明《素问》和《九卷》的关系,也没有说明他们和《黄帝内经》的关系。在王叔和的《脉经》中,《素问》没有异名,而《九卷》则有了一个另外的称呼,叫做《针经》。对《素问》、《针经》与黄帝内经关系说的最明显明白的,要推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序中明确指出《素问》、《针经》(也就是九卷》就是《黄帝内经》。同时,皇甫谧还做了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整理合编为《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研究整理《黄帝内经》的最古本。-----------
《黄帝内经》从汉-隋的引用和别传本情况,除别传本《针灸甲乙经》外,《脉经》当中,对《素问》、《灵枢》有引文。南北朝时,有梁.全元起的注本,已佚,但曾有人辑复。北朝传本情况不明,现未见于世。隋唐时,有杨尚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两书。关于《太素》的成书年代,有人认为是北朝或者隋,但是《太素》里面避的是唐讳,因此,当是成书于唐。灵枢的隋唐传本有记录的很多,《黄帝九灵经》、《宝应灵枢》、《黄帝九虚内经》、《太上天宝金镜灵枢神景内编》、《九卷》、《内经灵枢略》等等,但是并没有广泛流传的存世传本。现存的《素问》传本,是《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素问》刊本从金开始,有元.古林书堂、读书堂本-顾从德本两大体系。现存的《灵枢》传本,是南宋史崧校正本《灵枢经》、现存最早的《灵枢》刊本,是元.古林书堂本,《灵枢》虽然道门版本很多,但是广泛流传的《灵枢》只有这一个版本体系。-----------阅素灵老师,听说您讲过《内经》的课,请问在哪可下载您讲课的录音MP3呢?
元旦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