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芍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芍药——《神农本草》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丘陵。

芍药这个名字呢是古人对白芍赤芍统称,古代芍药花分两种,开白花的和开红花的,有一种分法呢,这个芍药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统称为芍药。可是近代呢,白芍跟赤芍是两种东西,是两种药物,他们科属也不一样,本经的芍药主要讲白芍。

大家一般对每个药物的作用功用建议是原文熟读,这样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条文会慢慢的反馈出来,进行逐渐的深入理解。芍药味苦平,其实我们今天品尝芍药呢微苦是有的,但主要是酸,芍药在口里嚼的时候慢慢体会到酸味还是很重的。首先呢酸收,苦泻,酸收是收什么呢?白芍的颜色呢大家可以拨开看看是淡红色,取类比象入营分,营血,白芍的质地硬壮类金石,这是它的形质跟质地跟石头一样,没有树木之感觉,所以呢白芍比太阴肺气,金气肃杀敛降。

苦泄,所以说呢今天芍药主要作用在伤寒论中,走营分,酸先入肝,入肝经的话芍药凭其酸味就可以收敛肝气。肝体阴而用阳,一但厥阴肝经雍滞以后,体阴不足,津血不足的话,肝气容易倒逆,这个时候呢,白芍凭其酸味和金石之性可以平敛肝气。收郁滞精血不足的话,容易泄肝气,芍药是泻肝平肝一味好药;

主邪气腹痛,什么邪气呢?正邪非得要从根底上好好研究,有人说邪气就是不正之气,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中腑地带是足太阴脾经所主范围,大腹痛按照内经讲,五脏之性,甚则克其所胜,辱其所不胜,虚则受制于其所不胜,而这个邪气,肝脾调和木能疏土,这个时候呢肝脾之气和升,足厥阴肝气郁滞,邪气所犯,其气必虚,这时候脾气如果有虚损的话,肝经之气就会克伐脾土。最著名的方子是小建中汤,戊己汤,芍药甘草汤,这个都是讲的中焦腹痛,还有就是理中汤加减法若腹痛加白芍,这都是讲白芍的酸敛苦平,帮助精气,肝气敛则脾自和;

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止痛呢,主要讲的是白芍入营分,凡是草木之品皆属于木气,白芍也不例外,虽然是酸苦平,但它也属草木类,所以它药气都以升达发散为主。入血分疏达血气郁滞,酸可入血分,苦可开泄,止痛也是讲它的活血化淤的作用,以前讲的邪气腹痛和这个不一样的。有关的方子像是张锡纯的方子,在止痛里面当归芍药都要用的。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什么是血痹呢?内经分五痹,皮毛筋脉髓五痹,这五个层次。血痹主要讲的是营血的郁滞。金匮治疗血痹的方子是当归黄芪五物汤,主药是白芍,加上黄芪当归的佐助,这两个是通经药,当然了生地啊也是,如果没有白芍的话黄芪当归桂枝温行的作用达不到血脉之中,大家知道炙甘草汤生地是半斤,要有这个足够的入阴分的药引经,辛热的药才能够有一定层次一定道路的选择。所以在药物的归经方面归经学术它是有一点道理的,要不然徒然用温药一般发散肌表肌腠之中了,很难入血脉;

破坚积,白芍是酸味药,酸敛为什么可以破坚积呢?是不是。它破什么坚积呢,白芍破的是营血血脉中的坚积,破的是肿瘤啊郁滞,白芍坚若金石,本身药气是锐利的,凡是药物吧跟它的品性都是相关的,白芍是缓消的,不是说一下子就破开的,类似药物的有莪术也是破的,非常坚硬的,白芍还有点木材的样子,莪术就纯粹是硬的。

这个寒热呢,就是伤寒病的外感,白芍是什么?芍药甘草汤可以作为外感,桂枝汤用芍药是什么意思呢?外感伤风时候,风气开泻,卫气不敛,营气不开,导致卫气不敛,肝脾营血郁滞,肝脾营血郁滞首先导致的是厥阴的不升,少阳相火上逆,营气愈不能出,卫气愈不能敛,导致汗出啊这些症状,兮兮发热,所以白芍第一个敛厥阴肝木盗泄,苦平降少阳相火上逆,白芍这味药主要是入厥阴少阳两经,可以借助太阴肺经平降;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益气呢,白芍这个破坚聚和大黄芒硝不同,白芍是缓消,靠营血流动慢慢去消磨。淤血去新血生,营血之气开达了,元气自然生长,方剂中的复原活血汤,很多久病虚损的患者,泄药不受,补药不受,为何?脏腑之元气衰败,痰湿淤血又凝滞于脉络中,补雍泄虚,一般这时选用这种入于血脉之中破营血郁滞的,佐用补气的,喻通于补,这个方法是常用的,这种病人临床很容易见到的,更有些就是先泄后补,当然这个时候不能用大黄之类的,如果他不是腑气的郁滞,而是脉气的雍滞,就用走脉络营血的,用这些药泻,药已中病的话,会泻下秽物,或多或少吧,然后再温补调补,才会好转,当然配合病人脉象观察;

疝气是什么呢?足厥阴肝经的脉络郁而不升导致腹疝之类的,芍药呢可敛养肝体,抑制肝气风木盗泄,盗泄一止元气自复。

暇也是一种假性包块,类似囊肿,类似营分受病,这是古人用药经验。现在有些人将囊肿归为痰饮,这个不确切,你得看长在什么地方,肝肾子宫卵巢中?如果是长在营血为主的地方,按营血淤滞处理,如果是长在右路金水敛降这一路,就可以类比为痰饮,有人讲是用峻逐痰饮的方法治疗的囊肿,这类囊肿应该是讲的后者。

原文就基本这样解释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

白芍在伤寒论诸方中的应用,其实白芍的应用该是非常广泛的,对白芍的应用,火神派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这里做一下解答。

◆可遇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一点是什么?

■太阳总统营卫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太阳出于至阴,至阴是太阴,太阳之气由胸中开发,胸中是阳明。营卫二气化生于中焦,中土气虚,营卫二气第一无源化生,第二马上就要郁陷.太阳病下之后,下的是什么?用的是苦寒的药。伤的是什么?伤肝脾升达的阳气,肝脾阳气伤了之后中焦不能开化营卫二气,营卫二气郁陷于内,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陷于胸中,还没有出现痞满,先是胸闷。促是什么?数而偶停,这个时候是脉气勃发而不能续接,这是营卫郁滞。营气郁滞产生的胸闷,为何不用白芍了呢?这营气没有出现盗泻,是营气本身不足,本身的中土阳气不足以升达。这个时候用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枣草,姜枣草顾及中焦,桂枝升达肝脾阳气,你说换个方子行不行?加点药行不?当然行了,如果中土湿则加理中可,下焦阳虚加附子是完全可以的。

仲景是在示法,向我们开示治病的方法,领会之后方子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小石头说“西医里的恶性肿瘤跟良性肿瘤怎么看?”

■这个问题不小,西医讲的这个囊肿吧,西医对这个囊肿的认识是十分不明确的,因为他们只能看见,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不断地长,为什么会长得快,他们判断良性恶性有个细胞分类的方法,这个细胞分类跟中医的怎么类比还需要研究仔细一下,西医除了看细胞的分类还有一个就是看生长的速度。而们中医来看呢,不是脉学得很精的话是很难觉察到的,对于体内的徵暇(肿块)的善恶是根据两点来分的,中土气机败现的话是指恶证,元气亏败的话也是恶证,首先察神,比如长在体表的囊肿的话,样子怎么样啊,是阴证还是阳证,是善证还是恶证,这在过去的外科书里经常有描述。

下面讲讲芍药在三阴病中的用法,芍药作为阴药苦平酸敛,酸苦涌泄为阴,如欲开发中上之阳气必去芍药,芍药有这个收敛的功效就跟本不能用,不光是它有苦寒的性质。芍药偏寒,脉促胸满,这是个眼目,也是仲景提出来得,用上一丝芍药则会失效。当然脉也可以不促,种种情况显示出来在上阳气欲升而不得升达,困于胸上这时候就可以选用桂枝去芍药。

首先讲桂枝加芍药汤,是太阴病的一个主方,但不是正方,理中汤才是正治之方,伤寒论讲的是六气外感为主线讲述疾病发展的道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原文)本太阳病,因三阳之气不得开发,由于医者用了泻法以后,营卫之气郁在中焦,传经之气雍在太阴,一者太阴之气不升,二来三阳之气逆阻导致腑气不通,加芍药是用来干什么?厥阴肝经之气与郁滞在脾中的三阳杂经之气产生郁阻,肝经郁阻肯定会盗泄中焦脾土,这时侯腹满时痛,肝气阻格之象,用芍药敛泻,扩散中焦之气则通,厥阴肝经之气与郁滞之阳气,这个方子只适用于外感传经之邪下陷而内伤杂病时很少用的。

与其讲这个还不如讲讲理中汤腹痛加芍药,腹痛了以后就是肝气克脾土,肝脾郁滞。在火神诸多论述中,火神派的跟本缺陷就在于跟本不理会肝经风燥,导致很多病人开始见效逐渐产生风火燥热,病人形体消烁。当然火神派的大家呢,他们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后世学火神的学者呢,这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他们用方太过单一,首先太阴病克犯中焦时要加芍药,理中汤加芍药这是一法,大家必须要记住。

第二点,少阴病呢,第一个方是附子汤,下焦小便清长属少阴,这是讲的少阴相火虚衰,小便清长这用附子汤,为什么?小便清元火不足,夜尿多,这夜尿多是怎么回事呢?夜半后阳气升动,本来下焦虚寒,升达不足,都郁陷在下面。所以仅存的阳火之气都通过夜尿泻下了,附子汤,附子 人参 白术 芍药,这里头呢,白术的量很大,最大的量是附子,附子用到制附子三枚,就是现在的五六十克,有人说更多,我在临床上用到三十克,这得跟据病人的体质啊,患者瘦弱则附子量斟酌,小便多就是肝气郁陷于下厥阴肝木盗泻之象了,这时候徒用温阳的话,必须特别精准,用药不到的话,温中焦脾下元,它有个关键,用附子理中也许很多症状会见效,但是呢有些病人用温养下元的药如附子理中四逆汤等后夜尿会更多,肾经盗泻更严重,为何?下元寒气不是一朝能打开的,寒邪不能驱散的话厥阴肝经就不能和升,有一部分阳气就必然郁陷在下面,肾精本来就亏乏了,肾气不得闭藏阳气肯定走泻于下,所以附子汤中附子用炮的,炮是什么?就是消减其辛散之性,然后存其温和之性,然后芍药收敛,这个方子的整个力量还是在于参术伏苓还有附子,整个方子采用流动之象,以去下元寒湿,所以没有用甘草。

真武汤,下元寒水甚,为何用白芍呢?这是火神派很多书中都没讲清楚的一点。真武见证振振欲辟地,寒水上临胸中,会亦悸动之象,这种悸动之象本来就是厥阴风木之气失于和敛,为什么这样?下元水寒啊,水寒了以后,水不荣木,中医里有两个词:水燥木枯,下元阴精不足,水不荣木,第二是水寒木枯,水中没有阳和之气啊,木气也没办法生长,木气也是燥急的。加大量白芍于附子生姜之中,来治疗下元肾水不收。

那么提个问题,真武汤水气凌心,阳虚水泛,这个水为什么会泛?四逆汤证,白通汤证为什么水不泛,光这真武汤证水会泛?怎么泛的?

给大家讲讲真武汤,什么是真武?真武是水啊,北方水受,水气不收,水气不得镇,真武镇于北方,方名代表用意。

有人说是不是土不能制水啊?土不能制水的话可以用附子汤,还有理中汤啊,附子汤是在真武汤中去姜加参,有理中之意,附子汤温补脾肾之阳气啊,凡是脾肾阳亏的病人可以仿附子汤之意。

真武汤与附子汤,附子白术量不同,真武茯苓量大一些,生姜是真武汤的眼目,脾肾阳虚。真武和附子汤都用芍药,证明阳气郁滞陷下,水寒木郁厥阴不得和升肝木陷于下,而有盗泄之象,第一点附子汤肾精不足,白术本身就是滋润的偏于养脾精的,真武汤这个方子是厥阴肝木之气郁而不升,子病及母,肾水不封藏,肾为水脏,肾水之气不能闭藏,肝木厥阴之气就会激荡肾水泛于上,生姜三两,临床可以用50—200克,生姜可以去臭气,生姜治疗水气上临,靠的是什么?生姜辛味为主,能开达上焦,使太阳寒水开达,它走的是少阴与太阳表里的路。生姜量不大的话恐怕这个真武汤速利小便,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加减法,若咳者加细辛五味,小便利则说明膀胱气化尚且可以,去茯苓,若利者去白芍加干姜二两,下利是厥阴之气下陷并不重而以中土脾虚下陷为主,而不是厥阴下陷为主,导致的肾水失藏,是肾之水气尚不亏,如果下元肾气匮乏的话,肝木一克就化燥,从阳化而不从阴化,这是两者的区别。

生姜这味药,辛散的作用比较狠,凡物极必反,辛散太过的话就有封固的作用。所以生姜又可以封固下元阳气,与生附子的作用相等,有点类似,所以有的病人下元风木盗泻,上焦盗汗,下焦二便失禁亡津失血,这病人不一定出现水肿,这是风木肆虐,主要看它的水气足与不足,水气也是津,能有这么多水跟他肾脏所藏精气息息相关的。如果这个病人肾中精气本来不足的话,得病能够拖延的时间也很短。

厥阴病,厥阴病错宗复杂,寒热错杂,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现少阳,厥阴病从乎中现,这是什么意思?厥阴病下寒上热,上焦少阳相火化现占据主流,就象我们讲的伤寒六经厥阴从中现,风火燥热,下寒就容易忽略,自从火神派的治疗措施广泛实施了以后,大家就是说只温下元,不管上焦风火燥热,厥阴风木下元温后相火之气自收,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

肝经藏血足的话从阳化就少,从阳化少的话用温阳药就不容易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我们看为什么三阴病有时候现的是一派热象呢,风火燥热之象,它到底有没有寒呢?有寒,这个寒要不要去管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点要考虑清楚。

伤寒论六经三阳三阴都是讲的是足经,为何不讲手经?少阴从乎表里,以太阴为例,足太阴脾经湿气,手太阴肺经燥气,一个阴土,一个阴金,这两个脏器禀气不同,为何从乎足经?就象两个人合伙作生意一样,谁的钱多谁就做董事长,谁就说了算,这点好理解吧。

足经占的面大,气盛,手经从现,当足经出现郁阻大不足大虚损的时候,手经就会现出来,会出现不同的化现,胆经郁阻住了三焦就会化现出来。所以说三阴病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管不管下寒呢?仲景有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病已经反本当从标治,厥阴相火盛大先平相火,否则盗泄不止,下元寒气更不得收啊,厥阴病在仲景之后黄元御之前大家都搞不清厥阴病是怎么化现的,这手经足经是怎么转化的,只有黄元御把这一点讲得非常透彻,没有一点疑意,大家可以把四圣心源好好看看。

厥阴主方是乌梅丸,这是立法,黄氏给了桂苓阿胶汤:桂枝 芍药 当归 阿胶 茯苓 甘草 下寒加姜附 上热加黄芩黄连,就是少阳火逆,也可把加大白芍,中土脾气虚的话不可太加大白芍,白芍这药有破散的作用中土虚的话可能受不了。黄芩就不一样了,还有厚脾胃的作用。

所以现在的一些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大多属于厥阴病的范畴。

弦脉厥阴风木之象为六残贼脉之首,张顽石讲百分之七十多的病人都是弦脉,肝木盗泄之象。所以说厥阴病囊括大部分杂病,尤其是慢性病皆在于桂苓阿胶汤的加减化裁变化之中。

桂枝汤是典型厥阴病的方子,隶属于太阳中风,风气从何而来?厥阴风木之气。厥阴走表的话就可以用桂枝汤。看六经传递,厥阴为最里一层枢转,太阳为最表一层,这个两经表里之间连贯,这两经之气是有传化的,所以太阳神方用的是偏厥阴病的方子桂枝汤。

其实仲景六经给的是法,少阳病小柴胡汤典型病症少见,为什么我喜欢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呢?因为六经病你分无可分,你那边是少阳病,一遇寒了你这边就是厥阴,你这边是厥阴病上面就是化现少阳,表里之间是相连贯的。网诊的时候又不可能把脉,把病情搞得那么清楚,所以先以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斡旋中洲立于不败之地。半夏泻心也是少阳方,黄芩黄连泻的就是少阳火,三泻心汤都是这个原理。

今天遇见一病例,阳明病,通过这病例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治法。这个病人是手足汗出不止,天气热点还好点,天寒加重,天气更冷时就出冷汗,典型阳明中寒,问诊的话肯定大便干。伤寒阳明篇有这样的病例,这种病人不少啊,一般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欲作固暇,阳明胃腑寒凝,这种病人要分一下,有的患者几天不大便,先干后溏,这是辩证法,但是有的病人他大便初硬后不溏。

唯一能辩证是否是中寒可以看脉象舌苔。一般是理中汤加减,理中汤要破散中焦淤结,可以加入破结的药物,一般在腹中主要加气分的药。治疗肿瘤要搞清楚气分血分,在血分和在气分用药是不一样的,这个欲作固暇我们就解释为在气分,气分结聚需要药的气雄烈,不是走味的是走气的,吴茱萸走气,莪术走气分的血分,还有附子生姜的用法得分清,中焦固暇破开了手足汗自止,有可能中年过了不出汗了,这可能是大问题,这是阳气不足了,出也出不来了,大家如果遇见这种病的话可以按我说的方法来治疗。

当然了还有素体化寒化热的倾向,考虑有没有风木盗泻的问题,中焦固暇长期在这里精血不能濡养经脉的话,经脉还有个燥急之象,这两天皮肤出汗,过几天又不出汗皮肤干燥,这个时候有可能又得用点归芍,温中的考虑着用,还有因寒而燥的,有因热而潮热的,这是阴阳同化不同的现象。

大家有什么问题提一下。

◆现在用的白芍跟赤芍有什么不同?

■白芍有补养阴分的作用,为什么呢?质地致密,金石之性,肃杀收敛作用,对精血来说正好是敛藏,白芍隶属阴药,本经的中品。

赤芍本经有的话是下下选,质地疏松,红色入血分,活血破淤效果,肿瘤长在右路血分用赤芍没问题,白芍赤芍同用都行。

◆怎么样辨别在气分,血分?

■这个一下子不好讲,简单点说左路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脉象左脉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左脉体现精化气,气化神,右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气化精,精敛藏,一般说左路归为血分,右路归为气分,这样的。

◆口咸可否用真武汤?

■口咸,咸为肾味,那就是水气不藏,水气相对有余,阳气相对不足,根据具体情况,真武汤镇水气。

这个讲到气分血分啊,插一句,人体不简单也绝对不复杂,第一不要把六气跟脏腑混淆,六经可以谈寒热,脏腑只谈虚实,不谈寒热,按内经的说法,脏是藏精的,实而不能满,腑是传化物,满而不能实,它是流通的,脏腑谈虚实,六经谈寒热。六经为表脏腑为里,六经和脏腑是表里输应之间的关系,不可割裂开来说明脏腑辩证六经辩证;第二元气的问题,先天之气元火,盈缩变化化生脏腑,这就是火神讲的先天一元盈缩变化。在这种盈缩变化之中呢,有先天有后天,人总要吃饭啊饮食啊,后天中土就产生出来了,中土吃的饮食都是阴物啊,每天脑子里都要想事,相火妄动的话,五脏藏的神都不能安藏在其中,做梦也不断想,白天镇住了晚上镇不住,这都是问题。

火神派注重温养下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这人就精神起来了。但不注意保养的话,生活不节制,耗散太过,这不够用的。所以呢要安藏元神,所以就出来了丹溪这一派,养阴之派。

养阴,阴是什么阴?就是要敛藏,要收固,后面温病学派跟着来了,温病学派也是敛藏,但不如丹溪学派那么明确啊,平时相火欲欲浮动就得敛藏收固,所以以后火神学派和温病学派也不要争了,知道它的意思,都有偏的地方,都有好处,不要固受一家,每一个大家的经验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透以后要跳出来,成为一体。

今天就讲到这里。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8/6/27 14:53 编辑 www.med126.com]
-----------本贴由兰欣网友整理初稿,因整理文稿工作量大,难免有蔬漏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伤寒论六经三阳三阴都是讲的是足经,为何不讲手经?少阴从乎表里,以太阴为例,足太阴脾经湿气,手太阴肺经燥气,一个阴土,一个阴金,这两个脏器禀气不同,为何从乎足经?就象两个人合伙作生意一样,谁的钱多谁就做董事长,谁就说了算,这点好理解吧。

====
还是不懂。似与郑钦安所言不同。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6/27 14:5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ianyan/]
-----------谢谢师兄啦,今天翻到此等好贴,真的很高兴,比听录音感觉好理解得多了。
-----------养阴,阴是什么阴?就是要敛藏,要收固,后面温病学派跟着来了,温病学派也是敛藏,但不如丹溪学派那么明确啊,平时相火欲欲浮动就得敛藏收固,所以以后火神学派和温病学派也不要争了,知道它的意思,都有偏的地方,都有好处,不要固受一家,每一个大家的经验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透以后要跳出来,成为一体。
这一段对于目前临床上的寒温学派之争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转帖]美国最著名的杰出预言家爱德格.凯西
 清肺饮(《简明医彀》卷六。)
 诸疟
 术桂散(《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寓意草 -论吴圣符单腹胀治法 上课笔记
 吴茱萸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