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tklmad 于 2012/7/17 22:11 编辑 www.med126.com 吃饱了上来胡说两句,不要见怪啊。
黄师最重视的既是脾胃气机的升降。黄师讲病,大框架就是哪里不升哪里不降,然后憋在哪,然后又怎么地了。。。。。
但是这个不升和不降的基本用药,黄师倒是也没有详细的讲讲。相对来说,彭师讲的比较完整,框架比较清晰,详见《药性读法》篇(李可版.续本)。我就从自己的认识说点跟彭师不一样的,求高人指教,呵呵。
咱只说脾胃的升降哈
黄师的《长沙药解》第一卷土药篇中,按照黄师的排序来看,升降这部分基本上是建中药、去湿药、降胃药。。。。。
个人觉得这个跟黄师的用药偏好有点关系,黄师用药篇温燥,基本上说,祛湿、降胃都有偏温燥的嫌疑。黄师越是矫枉过正,咱越得辩证的看。
既然叫升降,升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道路、二是动力。
咱先说道路,这个脾有脾的路,胃有胃的道。脾路不通在于为湿所困,这个大家都知道,黄师没日没日夜的念叨这个问题,落实到药物上就是
白术、
薏米、
茯苓之类(ps:茯苓因为只利水不建中所以归在水火药卷了)。可是胃不降就不涉及路了吗?按照黄师经典说法: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寒水之旺。”(《四圣心源·
吐血》)
但是纵观黄师
论著,并非只有寒湿一端,确实存在湿热,只是黄师不屑于深说,言语有些失偏。
咱返回来说胃路的问题,《
腹痛根源》说,“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
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便是胃路不通,按照彭师的说法这个叫“胃中小滞”(忘了那篇的了),《长沙药解·
香豉》
栀子豉汤,说:“土湿胃逆,浊瘀凝塞”都属于这个胃路不降的问题。 可想,胃路不通,即便再大的推力也不能降胃气之逆,倘推力过大,适得其反药必反呕而出。
这个“胃中小滞”,基本上就是大承气“燥屎”的雏形,胃中小滞,多至胃中热盛,再逆相火之路,就会出现诸般口疮、吐衄等等。主流学派所说的胃火跟这个有根大的关系。ps:胃中小滞非专指食积。
落实到药上,黄师用的是厚朴七物、彭师用的是
槟榔。学一老中医经验,焦三仙(焦
山楂、焦
神曲、焦
麦芽,一般各30g),个人体会也不错很平和。平日里可以用大
山楂丸、
健胃消食片之类的。症状上,一般有食积之象,如舌苔厚腻,晨起口中酸腻,口臭。。。
然后再说推力,胃降黄师讲了很多,
半夏、赭石、生
姜。。。。反正各有偏性、强弱不同,临证各取所需。脾
升药黄师没有明确的说,总的来说,
干姜最典型。脾陷最主要的泄下,理中汤是其中代表。又,世言
砂仁醒脾,黄师言“和中之品”也有这层功效,同样的再如
葛根、
豆蔻也是带有这个功效。
总结一下
脾胃升降:
一、通路 1、脾路:苓、术、薏米。。。。。
2、胃路:槟榔、厚朴七物、焦三仙。。。。。
二、推力 1、升脾:干姜、砂仁、葛根、豆蔻。。。。。
2、降胃:半夏、赭石、
生姜。。。。。
其中很多要都是升降皆调的,黄师讲的很清楚。
主要是胃路这部分黄师没讲,
呵呵顺手推荐一本书,《医学摘粹》清·庆云阁著,是对黄师理论的进一步阐释,无意间在书架上发现的,老师给的,都落灰了,一直不知道是黄师的传承。
-----------简单明了,学习了!
-----------简而易明。
-----------谢谢楼主提供的信息,《医学摘粹》已经下载,只可惜我下载的版本中的《本草类药》药名缺如。
-----------唉,楼主对黄师理论怎么能研究的如此深刻,敬佩之至,盼望楼主续集.
-----------少量
黄芪算不算升脾药?算不算动力药。
-----------
本帖最后由 hongda 于 2012/7/17 11:48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感謝Lz分享, 另外小小補充一點
木克土也會造成脾不升胃不降
在彭師的圓運動就有提到此點!
我的經驗是陰虛肝陽亢就容易有此問題出現,
另外
黃耆雖可升脾, 但若是木克土造成的脾不升胃不降
黃耆會讓氣堵在頭上, 讓人腦門發脹 (因為胃不降, 氣在左路往上走卻無法從右路降下來)
-----------这才是真正杏林高手。
-----------希望楼主学好 了。多多造福人类。
-----------真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