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盖有自外而入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有自内而发者,七情饥饱劳伤是也。风寒诸气,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受邪,内从其所合则咳者,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上逆,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触于肺亦咳,此自内而发者也。然诸气所感,有不为嗽者,病邪特甚,径伤脏腑,不留于皮毛。七情所伤,亦有不为嗽者,病邪尚浅,上留本脏,未即上攻。所以伤寒以嗽为轻,而杂病以嗽为重也。
咳嗽一症,其因实多。辨证不明,妄投希效,亦安赖有医治哉。当按昔贤所述,如咳嗽有风寒、有火、有劳、有痰、有肺胀。风寒者,鼻塞声重,恶风寒是也,宜发散行痰。又有咳喘声哑,或咽痛遇冷则发者,此谓寒包热也,解表则热自除。肺中有痰者,遇冷亦发,宜解表豁痰。火郁者,咳多痰少,面赤焦烦是也。劳者,盗汗出,痰多唾红,作寒热是也。痰者,咳动便有痰,痰出咳止是也。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声重是也。丹溪以上数条,合而观之,参之居养,合之气体,虽有不中,亦不远亦。
治嗽最要分别肺之虚实,痰之滑涩,邪之冷热,及他脏有无侵凌之气,六腑有无积滞之物。
虚者人参、黄 之属补之,使气充则脏自固。实者葶苈、杏仁之属泻之,使邪去则肺自宁。
痰滑者,南星、半夏之属燥其湿。痰涩者,栝蒌、杏仁之属润其燥。寒者,干姜、细辛温之。
热者,黄芩、栀子清之。气侵者,五味、芍药收其气,使不受邪也。积滞者,枳实、栝蒌逐其客,使无来犯也。
冷嗽者,身受寒气,口饮寒浆得之。盖肺主气,外合皮毛,而其经内循胃口,故外内得寒,皆能伤之。经云∶形寒饮冷,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也。其症呼吸不利,呕吐冷沫,胸中急痛,恶寒声嘶,得温则减,得寒益甚。
仲景小青龙汤 散外寒,蠲内饮。
麻黄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升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此散寒蠲饮之神剂。东垣云∶肺寒气逆,则宜五味子同干姜治之。有痰者以半夏为佐。
按∶
《金匮》浓朴麻黄汤,加浓朴、石膏、杏仁、小麦,减桂枝、芍药。《圣济》干姜汤,加紫菀、杏仁、减芍药、细辛、半夏。《外台》羊肺汤,加款冬、紫菀、白前,食茱萸,减麻黄、芍药、半夏。《易简》杏仁汤,加人参、茯苓、杏仁,去麻黄。其干姜、五味、甘草则四方如一辙也。盖本一青龙而各有裁制耳。
加减麻黄汤
麻黄(去节,一两) 桂枝 炙甘草(各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七钱)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微妙另研)
上细锉,每三钱,紫苏七叶,生姜四片,煎服。
麻黄 杏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煎服微汗愈。深师有细辛。《外台》加桂枝,名小投杯汤。《和剂》加苏子、茯苓、桑皮,名华盖散。
《圣济》饴糖煎
饴糖 干姜(炒,一两半) 豉(炒,二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分二剂,煎去滓,入饴糖,干姜末服。
按∶咳嗽经年不愈,余无他症,服药无效者,得三拗汤恒愈。多用清凉,屡发屡甚,别无热症者,得饴糖煎遂瘥。不可不知也。《局方》于麻黄、杏仁、甘草中,加阿胶、贝母、桑叶、知母、款冬、半夏,盖杂清润于辛温之内,凡阴虚邪伏者,服之最宜,名款冬花散。
热嗽有久暴之异,暴者时热伤肺也,肺象金而恶热,得之则脉数,气促,口渴,胸膈不利,咽喉肿痛。子和云∶热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热,手足寒,乳子每多有之。久者风寒不解,久而化火,肺受火邪,气从火化,有升无降,其候咳唾痰浊,烦热口渴,或吐脓血,甚者身热不已,则成肺劳。
六味竹叶石膏汤
水煎服
又治热嗽,诸药不效者方
水煎服。
www.med126.com按∶五味子治嗽,新病惟热伤肺者宜之。若风寒所客,则敛而不去矣。久病气耗者,非五味子不能收之,然热痰不除,则留固弥坚矣。
紫菀丸 《衍义》云∶一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此泻肺中积热之剂。
人参清肺汤(《和剂》) 治肺痿,吐血,年久劳嗽,喘急坐卧不安。
人参 炙甘草 阿胶(炒) 杏仁(去皮尖) 桑皮 知母 粟壳(去蒂盖,蜜炙) 乌梅(去核) 地骨皮(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盅半,姜一片,枣一枚,食后温服。
按∶此方治劳嗽最宜,盖以温补虚损之阴,以酸收散亡之阳也。
元霜膏 治虚劳热嗽,咯血唾血神效。
乌梅汁 梨汁 柿霜 白沙糖 白蜜 萝卜汁(各四两) 生姜汁(一两) 赤茯苓末(八两,用乳汁浸晒九次) 款冬花 紫菀(并末,各二两)
上共入砂锅成熬成膏,丸如弹子大,每一丸,临卧含化咽下。
定肺丸
款冬花 紫菀 知母 贝母 人参 炙甘草 桑白皮 马兜铃 御米壳 五味子 麦冬 百部 乌梅肉(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樱桃大,噙化下一丸。
《直指》人参紫菀散 治虚劳咳嗽。
人参 五味子 紫菀茸 陈皮 贝母 紫苏叶 桑白皮(炒,各一两) 白茯苓(二两)杏仁 甘草(炙,各七钱五分) 川芎 半夏曲 阿胶(蛤粉炒,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盅,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一盅温服。
郁热者,由肺先有热,而寒复客之,热为寒郁,肺不得通,则喘咳暴作。其候恶寒,时有热,口中干,咽中痛,或失音不出是也。宜辛以散寒,凉以除热,或只用辛散,使寒去则热自解。
若遽以苦寒折之,邪气被抑,遗祸不少。
《本事》利膈汤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日三。
方古庵云∶肺主皮毛。人无病之时,营卫周流,内气自皮肤腠理普达于外,一或风寒外束,则内气不得外达,便从中起,所以火升痰上,故咳嗽。宜用辛温或辛凉之剂,以发散风寒,则邪退正复嗽止也。
饮气嗽者,其症喘咳上气,胸膈注闷,难于偃卧。许仁则云∶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入肺,便成咳嗽,此而不治,则为水气。《医余》亦云∶此症宜利水道,化痰下气,不尔则成水。
深师白前汤
白前(二两) 半夏 紫菀(各三两) 大戟(七合)
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作分数服。
芫花散
芫花 干姜 白蜜(等分)
上用前二味为末,内蜜中搅令相和,微火煎如糜,服如枣核一枚,日三夜一。《备急方》用枳壳二两炒,水煮去滓,内白糖一斤,服如枣大。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不拘多少,炒金黄)
上件细研,丸如弹子大,水三盏,枣十枚,煎一盏,去枣入药,煎七分,食后服。
孙兆治一人吐痰,顷间已升余,咳不已,面色郁暗,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当服仲景葶苈大枣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外台》用葶苈、杏仁各一升,大枣六十枚,合捣如膏,加蜜作丸梧子大,桑白皮饮下六七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
《本事》枣膏丸,无杏仁,有陈皮、苦桔梗,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许叔微云∶余常患停饮,久渍肺经,食已必嚏,渐喘,觉肺系急,服此良验。
苏子降气汤 治年久肺气,咳嗽喘逆,上盛下虚,痰涎壅盛,胸膈噎塞。
紫苏子(炒) 半夏(制,各钱半) 前胡 甘草(炙) 浓朴(姜汁炒) 陈皮(去白,各一钱) 当归(一钱半) 沉香(七分)
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虚冷人加桂五分,黄 一钱。
一人痰嗽,胁下痛,以白芥子、栝蒌、桔梗、连翘、风化硝、竹沥、姜汁加蜜丸噙化,茶清下。
按∶痰饮有寒有热,凡咳而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膈也。宜寒润清膈之剂下之。面白悲嚏,胁急胀痛,脉沉细弦迟者,寒痰在胸膜,宜以辛热去之。
痰热久嗽,气急胸满,知母、杏仁、萝卜子、贝母各二钱,生姜一斤,水煎服。
玉液丸 治热痰壅盛,咳嗽烦热。
寒水石(烧令赤,出火毒,水飞过,三十两) 半夏(洗焙为末,十两) 白矾(枯,十两,细研)
上合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豆大一丸。
食积咳嗽者,谷肉过多,停凝不化,转为败浊,随呼吸之气而上溢入肺。肺者清虚之腑能容物,则有咳而出之耳。王节斋云∶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嗽也。
栝蒌丸
上为末,以栝蒌瓤拌为丸,竹沥、姜汤送下。
《元珠》云∶食积痰嗽,非青黛、栝蒌仁不除。其人面色青黄不常,或面上如蟹爪络,一黄一白者是也。
又方 杏仁、萝卜子,各二两为末,粥丸服。
肺燥者,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其状咳甚而少涎沫,咽喉干,气哽不利。子和云∶燥者,气壅不利,百节内痛,皮肤干燥,大便秘涩,涕睡稠粘。洁古云∶咳而无痰者,宜以辛甘润其肺也。
延年天门冬煎
生天门冬煎汁(一升) 生地黄汁(五升) 橘皮 炙甘草 人参(二两) 白蜜(五合) 牛酥(二合) 白糖(五两) 杏仁(一升) 贝母 紫菀 通草(三两) 百部 白前(二两) 生姜汁(一合)
上以水六升,煮贝母等取二升五合,去滓,入天门冬、地黄汁煎减半,内酥、蜜、姜汁等煎,令可丸,取如鸡子黄大,含咽之,日四五次。
杏仁煎
杏仁(一升,去皮尖) 白糖 酥 生姜汁(一合) 蜜(五合) 贝母(八合,别研) 苏子(一升,研取汁)
上先捣杏仁如泥,内后六味同煎如稠糖,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
又有一种肝燥碍肺者,其症咳而无痰,胁痛潮热,女子则月事不来,此不当治肺而当治肝。盖本非肺病,肝血燥,则肝气强而触肺脏也,滋之调之,血液通行,干咳自愈。
《千金》豕膏丸
发灰 杏仁(熬令黄色)
上二味等分研如脂,以猪膏和酒,服如桐子大三丸,日三,神良。
上清丸 清声润肺,止咳嗽,爽气定神。
白砂糖(八两) 薄荷叶(四两) 柿霜(四两) 硼砂 寒水石 乌梅肉(各五钱) 片脑(五分)
上为末,甘草水熬成膏,和丸芡实大,每一丸噙化。
虚寒嗽者,其寒不从外入,乃上中二焦阳气不足而寒动于中也。或初虽起于火热,因过服寒凉消克,以致脾士受伤而肺益失养,脉微气少,饮食不入者,急宜温养脾肺为主也。
加味理中汤
人参 白术 干姜(生) 甘草(炙) 橘红 茯苓 半夏 细辛 五味(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姜枣煎,食前服。戴元礼云∶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呷热汤而得停者,寒嗽也。治热嗽以小柴胡加五味,冷嗽以理中汤加五味,皆已试之验。《直指方》理中丸加阿胶、五味。
《济生》紫菀汤 治肺虚实嗽喘急,无热症者。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黄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石 杏仁(面炒,去皮尖)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肾虚气逆者,肾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肾中阴火上炎入肺则咳。肾中阴水随经入肺亦咳。《内经》云∶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又少阴所谓咳呕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咳呕上气喘也。水则《济生》肾气补而逐之,火则六味、都气之属引而下之。又有一种少阴肾症,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腹痛下利者,宜真武汤加减治之。
真武汤
上锉散,每二钱半,加生干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姜三片,食前煎服。
咳而失音,有新久虚实之异。新者多实,痰火闭郁,所谓金实不鸣也。久者多虚,肺损气脱,所谓金破亦不鸣也。实者逐邪蠲饮易治。虚者补肺养气难治。亦有肺已虚损而风寒未尽,或痰火闭塞者,则攻补俱碍,其治尤难也。
诃子饮 治久嗽语声不出。
诃子肉 杏仁(各一钱,炒) 通草(一钱半)
分二服,每服水二盅,姜三片,煎一盅,食远温服。
一方 诃子四个,有桔梗一两半,甘草二寸。
杏仁煎 治嗽失音不出。
杏仁(三两,研泥) 生姜汁 蜜(各一两) 木通 桑白皮 贝母(各一两二钱) 紫菀 五味(各一两)
水三升,煎半升,去滓,入杏仁、蜜、姜汁,再熬成稀膏,食后卧噙化一匙。
又方 皂角一握,去皮弦子,萝卜三个,切片,水一碗,煎至半碗服之。不过三服,能使语出声。
治盛寒失音不语,咽喉痒痛。
桂心 杏仁(各一两)
为末,蜜丸樱桃大,绵裹咽津。
戴云∶有嗽而咽痛失音,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宜生姜汁调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一味姜汁亦得。又云∶声哑声,寒包其热也,宜细辛、半夏、生姜之属,辛以散之。若痰热壅于肺者,金空则鸣,必清肺中邪滞,用清咽宁肺汤主之。
清咽宁肺汤
桔梗(二钱) 炒山栀 黄芩 桑皮 甘草 前胡 知母 贝母(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和剂》款冬花散 治肺已虚而风寒未尽,喘满烦闷,痰涎壅盛,鼻塞流涕,咽喉不利。
杏仁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半夏(汤洗,姜制) 款冬花 桑叶 知母 贝母(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盅,姜三片,水煎,食前温服。《准绳》用炙甘草和半夏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