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类经图翼:经络(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脏腑井原不同图(图缺)

十二经井荥 原经合总图(图缺)

太阳少阳井合图一(图缺)

太阳少阳井合图二(图缺)

阳明太阴井合图一(图缺)

阳明太阴井合图二(图缺)

少阴厥阴井合图一(图缺)

少阴厥阴井合图二(图缺)

井荥经合解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五脏五 ,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 ,六六三十六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 ,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夫所出为井者,如水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所溜为荥者,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所注为 者, ,输也,经由此而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所行为经者,经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也。所入为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腑脏,西方金也。(按六十五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脏,故言所入为合也。似亦近理,但证之本经诸篇,则皆不合,当以经旨为是,因敢僭为改正,又详针刺类第十七。)然经络遍身,无往非穴,今各经之井荥 经合穴,皆在手足而不逾肘膝者,正以手肘足膝,是为四关,四关者,乃关节之处,所以系周身三百六十五节之气也。本篇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也。又曰∶四关主治五脏。是知周身经络,皆不出于四关,而十经之要穴,皆不离于手足,欲求经络之妙者,必加意于关节之会焉。

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刚柔

灵枢本输篇曰;肺出于少商为井木,心出于中冲为井木,肝出于大敦为井木,脾出于隐白为井木,肾出于涌泉为井木,此五脏之井皆始于木也。又曰∶膀胱出于至阴为井金,胆出于窍阴为井金,胃出于厉兑为井金,三焦出于关冲为井金,小肠出于少泽为井金,大肠出于商阳为井金,此六腑之井皆始于金也。此灵枢发各经金木之理,而未悉五行生合之义;及六十四难经乃始分析五行刚柔,而滑伯仁又详注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 土,阴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 木,阳 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也。又如阴井乙木,阳井庚金,是乙与庚合也;阴荥丁火,阳荥壬水,是丁与壬合也;阳 甲木,阴 己土,是甲与己合也;阳经丙火,阴经辛金,是丙与辛合也;阳合戊土,阴合癸水,是戊与癸合也。庚为阳金,故曰阳井庚者,乙之刚也;乙为阴木,故曰阴井乙者,庚之柔也。此其生发象四时,潮宗合河海,上下有相生之义,阴阳有相配之理,盖其上法天时,中合人事,而下应地理者乎!

十二原解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膏之原出于鸠尾,肓之原出于脖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本输篇乃以太渊、大陵、太冲、太白、太溪等五原为五脏之 ,六腑则膀胱之束骨为 ,京骨为原;胆之临泣为 ,丘墟为原;胃之陷谷为 ,冲阳为原;三焦之中渚为,阳池为原,小肠之后溪为 ,腕骨为原;大肠之三间为 ,合谷为原。又曰∶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注于大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手少阴也。(中冲以下皆手心主经穴,本篇直指为手少阴,而少明经 ,别无载者。)邪客篇∶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 何也?岐伯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 焉。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伯曰∶

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手少阴 也。)其余脉出入屈折,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故王氏注气穴论脏 五十穴,亦惟有心主井 ,而无心经之五 。惟独缪刺篇曰∶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王氏注谓神门穴为手少阴之 者,盖亦本于邪客篇也。

愚按前三篇之说,各有不同。在九针十二原篇止言五脏之原左右各二,而复有膏之原,肓之原,共为十二原。在本输篇则以前篇五脏之原为五 ,复有六腑之原,而无膏肓之原,且手少阴之脉独无 ,而以手厥阴之 代之。在邪客篇则明指手少阴之 ,在掌后锐骨之端,而亦皆无少阴井荥经合并膏肓等原。难经亦然。及查甲乙经乃云∶少冲者木也,少阴脉所出为井;少府者火也,少阴脉所溜为荥;神门者土也,少阴脉所注为 ;灵道者金也,少阴脉所行为经;少海者水也,少阴脉所入为合,而十二经之井荥始全矣。然详求 原之义,如九针十二原篇及本输篇所云,则阴经之原即 也;阳经虽有 原之分,而 过于原,亦为同气。故阳经治原,即所以治 也;阴经治 ,即所以治原也。六十六难曰∶十二经皆以 为原者何也?然。五脏 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又曰∶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及考之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则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然则 可合原,经亦可合原矣。盖 在原之前,经在原之后,穴邻脉近,故其气数皆相应也。义见针刺类十七。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图缺)

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者,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义出六微旨大论,详运气类六。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图缺)

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

标本中气从化解

(详标本类第一章。)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启玄子注曰∶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本从标。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手中也。从本从标从中,皆以其为化生之用也。此注殊欠明显,即汪石山图注,亦隐晦难解。愚按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太阴亦有中气而不言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故不从中也;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www.lindalemus.com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故本篇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必详明标本化生之所自,则知所以调治之矣。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又其十二经水火分治歌,其义大同,皆本诸此,详载儒门事亲第十四卷中。

愚按六经从本从标从中者,盖以同类相从,归六气于水火,总万病于阴阳,二者而已。

此诚造化自然之道,然而经旨深邃,未易推测,自启玄子以来,注皆未得。及戴人张子和始发明火湿二字之义,甚得其要,意谓标本相从之理,止于是矣。继自刘宗浓而下,莫不宗之。

愚亦深以为然,独惜其治法之有未尽善者,谓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也。此概指六气从化,皆为有余,而欲以汗下二法尽之。若然,则诸病之化,岂尽属有余而必无不及者耶?殊失圣经本意矣。在内经之言,盖特举阴阳所化之理,本非谓其有余;而子和之意,则但见其有余之为病,而不知其不及之难化也。夫六经之气,时有盛衰,气有余则化生太过,气不及则化生不前。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则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如木从火化也,火盛则木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阳衰则木失其化,此化之不前也。燥从湿化也,湿盛则燥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土衰则金失其化,亦化之不前也。五行之气,正对俱然,此本标化生之理所必然者。化而太过者宜抑,化而不及者不宜培耶?

治失其当,又安得谓之善哉?知乎此,则可与言化生之妙用矣。

面部图(图缺)

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详《类经》脉色类)

脏腑色见面部图(图缺)

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在女子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搏为聚。

肢节色见面部图(图缺)

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 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

手十指应十日图(图缺)

出灵枢阴阳系日月篇

手足阴阳应十二月图(图缺)

十二经脉合十二经水图(图缺)

出经水篇

身形应九野太乙所在天忌图(图缺)

九宫八风篇以八节分八宫而称为太一所居者,正合月建之序。盖月建所在之方,实时令所王之位,人身之气,无不应之。故凡针灸家当知避忌者,恐伤其王气耳。

太一人神避忌歌

(针灸破切宜忌之。)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己巳巽,阴洛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膺喉离首头。立秋右手当玄委,戊申己未坤上游。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求。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诸戊己中州。

逐日人神所在歌

(忌针灸。)

人神之法将何起?一日先从足大指。二日外踝三股内,四在腰髀五口里。六手七居内踝次,八腕九尻十腰背。十一鼻柱二发际,十三牙齿皆相类。十四胃脘五遍身,六胸十七气冲寻。十八股内十九足,二十内踝须分明。二十一在手小指间,二十二外踝二十三肝。(及足。)二十四手阳明勿错,二十五足阳明一般。二十六在胸二十七膝,二十八阴中勿相逼。二十九元来膝胫前,三十足趺须记得。

血忌歌

(忌针灸刺血。)

血忌正牛二月羊,三当避虎四猴乡。五六鸡皆可畏,七龙八狗正刚强。九在蛇宫十在亥,十一偏嫌马伏藏。十二月中逢鼠位,是名血忌必须防。

十干人神所在

甲日(在头)。乙日(在项)。丙日(在肩臂)。丁日(在胸胁)。戊日(在腹)。己日(在背)。

庚日(在膝)。辛日(在脾)。壬日(在肾)。癸日(在足)。

十二支人神所在

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一云面及口)。卯日(在鼻。一云在脾)。辰日(在腰)。

巳日(在手。一云在头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一云在足心)。申日(在头。一云在肩腰)。

酉日(在背。一云在胫)。戌日(在头。一云在咽喉)。亥日(在项。一云在臂胫膝)。

十二时人神所在

子时(在踝)。丑时(在头)。寅时(在耳。一云在目)。卯时(在面。一云在耳)。辰时(在项。一云在口)。巳时(在乳。一云在肩)。午时(在胸胁)。未时(在腹)。申时(在心)。酉时(在膝。一云在背脾)。戌时(在腰。一云在阴左右)。亥时(在股)。

上皆人神所在,并不宜针灸,慎之慎之!

禁针穴歌

(共三十一穴。)

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 、玉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乳中、上臂三阳络,二十三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阳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

禁灸穴歌

(四十七穴。)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哑门、风府逆。睛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 、上临泣。脑户、耳门、 脉通,禾 、颧 、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环俞,鸠尾、渊腋如周荥。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阳池、阳关、地五会,漏谷、阴陵、条口逢。殷门、申脉、承扶忌,伏兔、髀关连委中。阴市下行寻犊鼻,诸穴休将艾火攻。

针灸诸则

一,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治毕须好将护,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一,凡灸头与四肢,必火足气到,方能愈病;然头巅四肢肉薄,若并灸之,则血气绝于下,宜时为歇火,或隔日再报,使血脉通达,火气流行,积数充足,自然除疾。又如本经针法多云刺入三分、灸三壮之类,乃概举大纲,未尽心法;且手足皮薄,宜炷小数少,腹背肉浓,宜炷大壮多,皆当以意推测。若灸背者,宜熟斯佳也。凡灸察生熟之候,当以人之盛衰老少肥瘦为则。凡灸脐下久冷、疝瘕 癖、气块伏梁积气,宜艾炷大。又短剧诸方云∶腹背宜灸五百壮。四肢则但去风邪,不宜多灸,七壮至七七壮止,不得过,随年数。如巨阙、鸠尾,虽是胸腹之穴,灸不过七七壮。艾炷不须大,以竹筋头作炷,正当脉上灸之。若灸此处而炷大灸多,令人永无心力。如头顶穴若灸多,令人失精神;臂脚穴灸多,令人血脉枯竭,四肢细瘦无力。既复失精神,又加于细瘦,即脱人真气也。

一,凡微数之脉,及新得汗后,并忌灸。

一,凡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www.lindalemus.com/yaoshi/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穴能下气也。凡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每日常灸,气下乃止。

一,凡灸法,须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凡针刺大法,多宜在午时之后,不欲在午时之前。

针灸诸则

九针图一(图缺)

针∶其头大,其末锐,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渐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用之。

圆针∶筒其身,卵其锋,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满身用之。

针∶其身大,其末圆,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气出。

锋针∶筒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用之。九针十二原篇曰∶刃三隅,以发痼疾。

九针图二(图缺)

铍针∶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用之。

圆利针∶尖如 ,且圆且锐,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取法于 ,针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

毫针∶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

九针图三(图缺)

长针∶长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綦针,长七寸, 主取深邪远痹。

大针∶其锋微圆,取法于锋针,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

相关文章
 武威汉代医简为探讨《伤寒论》方药渊源提供
 清金化毒汤(《痘疹仁端录》卷十六。)
 香黄丸(《普济方》卷三七九引《全婴方》。
 下巴脱臼有什么好的办法?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FT)
 附子汤(《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