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身上无故起水泡,大概8岁,我认真观查了一下,大部分水泡是在关节处,发了好几次了,一直想不明白,水泡一般是拨罐或烫伤才会有的呀,有一点这个小孩子常常会有
感冒症状,打针打得比较多,而且常常感冒症状不明显了,但却时常流着鼻涕,怀疑是打针打得太多了,现在只能向卫生所拿一点外用药抹一抹,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
-----------可以吃些
赤小豆薏米汤,看看水泡能不能下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别名】
补肾
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
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
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
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 白
茯苓各9克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丸,如
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1.增强体力,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新医药学杂志》1977(7):41,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小鼠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增强体力,提示有补益作用。此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受移植性肿瘤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清中白/球蛋白比例,似可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据此推理,本方的主要效应在于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达到扶正以祛邪的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4):26,本方与独参汤、生理盐水的实验对照,证明本方有类似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氢化
可的松所致小
鼠肾上腺、胸腺萎缩有一定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2.改善肾血流,降压 《中华内科杂志》1964(1):23,本方煎剂对实验性肾性
高血压有明显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推理本方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肾血流,并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3.降脂 《中成药研究》1986(12):41,本方对正常大鼠血清胆固醇及
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而对实验性高血脂家
兔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功能主治】
滋肾,阴,补肝血。主肝肾阻虚,头目
眩晕,眼花
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
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遗精早泄,
消渴引饮,小便频数,
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
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
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
肺结核、中心性视
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
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
【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
本方主治证均属
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
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本方构思巧妙,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