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旋覆代赭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方药】旋覆花三两(9克)  人参二两(6克)  生五两(1 5克)  代赭石一两(3克)  甘草三两(炙)(9克)  半夏半升(洗)(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
   【解说】本证为胃虚痰阻,虚气上逆。以“噫气不除’’为临证特点。“噫气不除,其义有二:一则噫气持续不断,频频发作;二则心下痞硬,不因噫气而减。本方既能补虚和胃化饮,又能降逆平肝。方中代赭石、旋覆花、生姜之剂量比例为1:3:5,临床运用时不可妄加改动。本方被广泛用于治疗杂病之呃逆、呕眩、反胃之证。

   【运用】

   一、噎膈反胃   

   喻嘉言医案:治一人膈气,粒食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不令其绝,来早转方,一剂而安。《金匮要略》云: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吾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于半夏以燥其胃也。一者以将绝之气,止存一丝,以代赭石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使气易于降下,然后以代赭得以建奇奏绩,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汤调代赭末二匙与之,才入口即觉气转入丹田矣。困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将息.二月而愈。(《寓意草》)
   按语:治病之道,须明标本缓急。本案因胃虚之极而见呕吐反胃,故先予理中汤固其中气,待中气建立,再予旋覆代赭汤以降胃逆。前后两方,次第井然,丝丝入扣,终令危笃之疾得奏奇验。据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食道癌、胃癌而见上述诸症者有良效。


   二、呃逆.
   刘景祺医案:陈某某,男,30岁,1 983年4月1 4日初诊。呃逆频频发作已三个多月,每于饭后即呃逆,声短而频,有时呕吐。苔薄白,脉弦。辨证:胃虚肝乘,胃失和降。治则:镇肝降逆。处方:旋覆代赭汤6剂,呃逆消失。(《经方验))1987:59)

   按语:呃逆声频而短,胃气虚也;脉来见弦,肝气乘也。木横犯土,胃气上逆,故呃逆不止。用旋覆代赭汤以抑肝之盛气,降胃之逆气。肝平胃和,其呃自止。


   三、呕眩  
   陈松筠医案:夏某某,女,1 5岁。1 958年患脑膜炎后,眩晕健忘未得根治,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来势颇盛,头晕且痛,眼黑而昏,闭目不能视物,如坐舟中,动则眩而扑地,虽挟腋亦不能行走,时时作呕,由同学背负来诊。诊见两目微红,舌苔白滑,脉象弦细而迟。此为肝虚风动,脾湿生痰,风痰相结,蒙蔽清窍,虽兼外感,究系实少虚多。治以敛浮镇逆,育阴潜阳,运化痰浊,兼疏外感。方用旋覆代赭汤加芍药钩藤菊花。一昼夜进药2剂,次日午后即能起床,脉症显著好转。续与原方,一周获愈。后用滋养培补之剂,调理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 9 6 6;<7>:30)
   
   按语:本案咳喘日久,又见痰声漉漉,纳呆,脉细。究其病机乃病久不解,胃气大伤,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所致。以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降逆,乃治本之法。痰浊去,胃气降,则肺气肃,而咳喘自平。


   六、梅核气

   黄阳生医案:刘某某,男,28岁,1 98 1.年3月1 2日初诊。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有时咳出少量灰色粘痰,舌苔薄白,脉缓。属梅核气,乃气滞痰郁所致。治以利气开郁,化痰散结。用旋覆代赭汤加味:
   旋覆花1 00克纱布包煎,代赭石1 5 0克,半夏50克,沙参50克,生姜20片,大枣20枚,甘草5 O克,茯苓30克。头煎用水5斤。煎取3斤,再煎用水3斤·煎取2斤,两次煎汁合一,装入开水壶中,当茶,随时饮之,一日服完。
   药仅两帖,其病若失。(黑龙江中医药1 985~<2>~2 5)
   按语: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降逆化痰,又加茯苓健脾,配姜、枣以绝生痰之源,沙参养阴清咽。煎药当茶饮,意在使药力连惯。

   【补述】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载:魏生诊治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辨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然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辨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增至1 5克,代赭石则减至6克,嘱再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日:仲景此方的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搏于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则无功,故减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
相关文章
 善太息
 肾、阳证类
 张锡纯,真正掌握中医根本的大医家!!强烈
 漫话几种小儿常见病的中医治疗
 [转]十指连心的道理
 澳大利亚:中医争议犹存 疗效为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