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建忠
关于
麻黄汤证的脉象, 理论上历代医家多强调脉浮紧,浮为在表,紧为寒实。“太阳之为病”,脉浮为首要条件。《
伤寒论》在涉及
麻黄汤的条文中提到的脉象有脉浮、脉浮紧、脉浮数,总不离脉浮。
从治
感冒来讲,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脉必当见浮象,且必当见紧象。舍浮紧脉,一般不宜轻易投麻黄汤方。例如脉沉常用到麻黄
附子细辛汤,脉弦常用到小
柴胡汤。如果忽视脉象,往往会误用导致变证、坏证的出现。
但纵观历代医家医案,用麻黄汤方脉不见浮紧者也比比皆是。如李克绍治一风
隐疹案见脉迟(见《伤寒解惑论》),
姜春华治一咳喘案见脉软(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90.(1)3.),彭艺丛治一
痛经案见脉弦实(见《国医论坛》1993.(5):15)。我也常用麻黄汤治疗寒邪阻闭引起的声嘶(喉炎)、
喉痹(咽炎)等,均不见典型的脉浮紧。如治一男性患者41岁,声音嘶哑三月余,感冒后起病,多处诊为“喉炎”,迭进中、西药物不但不稍减,且有日渐加重趋势。诊见声音嘶哑低沉,余无所苦,咽不干,口不渴,舌质淡红,舌苔薄润,脉和缓。考虑寒邪闭阻喉关,未能及时宣散,且屡进寒凉冰伏,非麻黄汤方不能温通温散,予麻黄汤原方,一服即感咽喉少有之舒畅和煦感,三剂服完,病愈。患者专程登门回告中药之神奇。
实际上,麻黄汤有两个主要功效,一是发汗解表,一是温通散寒。如取发汗解表治疗表证,脉必当见浮,兼紧;如取温通散寒治疗杂证,脉不须必见浮或紧象(当然脉浮、脉紧也可用)。历代医家广用于杂证,如《伤寒来苏集》说治冷风哮,与风寒湿三气成痹等证,用此辄效,非伤寒一证所拘也。《伤寒论》中用麻黄汤取用的是第一个功效,第二个功效是在《伤寒论》基础上扩大了麻黄汤的临床运用范围。
当然,不管表证也好,杂证也好,尺中脉微、尺中脉迟和尺中脉大是禁忌使用的。
麻黄汤证舌象
舌质以淡为主,可见淡红,可见淡暗,淡紫。但舌质鲜红绝不可用。
舌苔以薄白润多见,也可见薄黄润,或黄白薄润。但少津之苔绝不可用。人多知黄苔主热,因此多忌黄苔,实际上不忌黄苔,忌燥苔。范中林从临证中总结认为,舌质淡红微现紫暗,加淡黄色苔,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宜用麻黄汤(见《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实真经验之谈也,可谓学《伤寒》之知常达变者也。
-----------实际上,麻黄汤有两个主要功效,一是发汗解表,一是温通散寒。
范中林从临证中总结认为,舌质淡红微现紫暗,加淡黄色苔,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宜用麻黄汤(见《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