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伤寒悬解:太阳风寒五苓散证 三章 (太阳入太阴去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泻水之剂。而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小青龙但用麻黄发汗以泻水,其于大便微利者方用芫花,小便不利者方用茯苓,五苓散则兼用二苓、泽泻泻水以发汗。以风家内热,燥渴甚于伤寒,是以燥胜其湿,则火亦偏旺,湿胜其燥,则水亦偏多。其传阳明而用白虎,燥盛者也,其传太阴而用五苓,湿盛者也。伤寒多传太阴,病水者固众,中风多传阳明,病水者亦繁,此燥证之所以少而湿证之所以多也。温疫水证最多,亦以饮冷不消故也。

五苓证一 太阳四十一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经尽不解,而且烦渴思饮,外而发热,是有表证,内而作渴,是有里证。内渴欲饮水,而水入则吐者,是有里水瘀停也,此名水逆。由旧水在中,而又得新水,以水济水,正其所恶,两水莫容,自当逆上也。五苓散,桂枝行经而发表,白术燥土而生津,二苓、泽泻行水而泻湿也。多服暖水,蒸泻皮毛,使宿水亦从汗散,表里皆愈矣。

〖五苓散〗十 (方【32】)

【32】五苓散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 各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证二 太阳四十二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汗后,阳虚湿动,君相二火浮升,故作燥渴。其渴者,湿邪较甚,故用五苓。

不渴者,湿邪较轻,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泻水而疏木,和中而培土,防其

湿动而生水瘀也。

〖茯苓甘草汤〗十一 (方【33】)

【33】茯苓甘草汤

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五苓证三 太阳四十三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在太阳一百十七(方【53】)。白散亦可服。

五苓散证,水饮在内,郁格经阳,而生外热。病在阳分,应当以汗解之,使里水化汗,病可立愈。乃反以冷水噀之、灌之,皮肤得冷,汗孔皆阖,表热被冷水却逐,而不是外去,弥更www.med126.com益其烦躁。卫郁欲发,升于孔窍,而外寒阖秘,不能透发,于是冲突皮肤,肉上如粟粒凝起。经热内蒸,烦热作渴,意欲饮水,而停水在内,其实反不渴者,宜服文蛤散,文蛤利水解渴也。若不差者,则是水旺湿多,文蛤不能胜任,仍与五苓散。若寒邪上逆,实结胸膈,肺郁生热,而外无热证,则表邪已退,宜与小陷胸汤,黄连、栝萎,泻热而涤郁,半夏降逆而开结也。白散,桔梗贝母清降其虚热,巴豆温破其www.lindalemus.com/shouyi/实寒,令其涌泄而去,以绝根株,亦可服也。

〖文蛤散〗十二 (方【54】)

【54】文蛤散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白散〗十三 (方【55】)

【55】白散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汗出腹痛者,血亡而木燥也,芍药清风木而润血燥。

相关文章
 贼风方一十二首
 射干
 鸡屎醴(《医学正传》卷三。)
 腰脚冷痹
 琥珀散(《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