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之中,湿气在秋。经谓:"秋伤于湿"。盖湿土之气,内应乎脾,脾土受湿,不司运化,内湿酿成痰饮,上袭于肺,而成咳嗽者,名曰痰嗽。治宜理脾为主,渗湿为佐。如由秋末伤燥,至冬燥气内侵乎肺,肺失清降而作咳者,名曰干咳。治宜理肺为主,润肺为佐。此皆秋令之伏气而发于冬。至于风寒暑热皆令咳嗽,已分别于各章阐术矣。
(总括)
湿土之气内应脾,脾土受温运化低。
初秋伤湿不及发,久酿成痰上袭肺,
湿为痰嗽燥干咳,症各有因须分类。
痰嗽理脾佐渗湿,干咳理肺润燥配。
此皆伏气入冬发,风寒暑热咳另汇。
此病由立秋以后秋分以前,先伤于湿,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气分壅塞,节制无权,来冬稍感寒气,初客皮毛,渐入于肺,肺气上逆,则潜伏之湿痰,随气而逆,遂成痰嗽之病。脉弦滑或微紧,舌苔白润,胸次不舒,痰白而稀,口不作渴,此皆秋湿伏气之症也。治当理脾为主,渗湿化痰为佐,宜以加味二陈丸治之。如有感寒发热者,加苏梗、前胡;气喘加旋覆、苏子。随症损益。
(歌括)
秋分之先前伤湿,湿痰袭肺痰嗽成。
气分壅塞失节治,入冬感寒客肺经。
潜伏湿痰随气逆,弦滑微紧苔白润。
痰稀胸闷口不渴,此皆秋湿伏气症。
治脾为主佐渗化,加味二陈法可循。
倘有寒热前苏梗,气喘旋覆苏子增。
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侵肺,当时未发,至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名曰干咳。其症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痒咳甚www.lindalemus.com/shiti/,胸胁引疼,脉沉而劲,苔薄白少津,当用温润辛金法治之。如胸胁痛者,加旋覆、橘络;咳逆艰难者,加松子、款冬。如剧咳震动血络,喉痛吐红,脉转沉滑或沉数者,此燥气已化为火也,当用清金宁络法治之。
(歌括)
干咳咳逆秋分后,先伤乎燥肺受侵。
当时未发闭藏发,金寒水冷干咳成。
咳逆乏痰清稀少,喉痒咳甚胸胁疼。
脉沉而劲苔薄白,温润辛金法甚明。
胸胁痛加旋橘络,痰艰松子与款冬。
剧咳吐血燥化火,沉数清金宁络充。
气短咽干甚有汗,金水相生莫因循。
本篇所举咳嗽,一为伤于初秋之湿,湿气内踞于脾,脾失运化,湿酿为痰,上袭于肺而成痰嗽;一为伤于秋末之燥,燥气伤肺,当时未发,至冬令金寒水冷发为干咳,二者皆伏气为患也。然而致咳之因,非止一端。《黄帝内经素问·欬论篇》:"五脏六腑皆令人欬,非独肺也。"又曰:"春夏秋冬六yin之邪均可致欬。"综观发病之由,不外外感、内伤两大途径。风寒暑湿之感于外者,必自皮毛而入,皮毛为肺之合,故先入于肺,久则传递于五脏;七情饥饱之伤于内者,阴损于下则火亢于上,肺为中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火上逆而迫肺。"雷氏因时病之限,未言及此。总之,咳嗽之因甚多,症治亦异,均各有专论,幸勿仅限于伏气之说,而忽视其他因也。
(一)加味二陈法
(方歌)
加味二陈治痰多,咳嗽频频口不渴。
(药物)
(方解)
此治痰多作嗽,口不作渴之方。苓、陈、夏、草,即二陈汤。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盖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陈皮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加苡仁助茯苓以利湿;杏仁助陈皮以利气;生姜助半夏以消痰;饴糖助甘草以和中。凡因痰致嗽者此法均宜。
(二)温润辛金法
(方歌)
温润辛金治无痰,干咳喉痒胁疼烦。
(药物)
紫菀、百部、松子、冬花、甜杏、广陈皮,冰糖为引。
(方解)
治干咳无痰,喉痒胁痛。肺属辛金,金胜则燥,所以恶寒冷而喜温润也。紫菀、百部均温且润,能畅上焦之肺,久咳暴咳均宜。更加松子润肺燥,杏仁降肺气,款冬冰糖治干咳,蜜炙陈皮去燥以理肺。肺得温润,咳逆自止。
(三)清金宁络法
(方歌)
清金宁络治咳红,燥气化火火刑金。
(方解)
此治燥气化火,刑金劫络之法。麦冬、玉竹,清其燥火;沙参、玄参,润其肺金;生地、旱莲,宁其血络。盖www.lindalemus.com血藏肝脏,故加桑叶以平其肝;肺气上逆,故加杷叶以降其肺。使肺气得降,肝血得藏,则咳逆吐红,自可就愈矣。
(四)金水相生法
同卷四{三---(十六)}
丹溪咳血方:
(主治)咳嗽痰血。
(服法)蜜丸。
清肺饮:
(主治)痰气上逆而致咳嗽。
(服法)煎服。
千金久嗽方:
(主治)久嗽不已。
(药物)白蜜、生姜汗。
(服法)蜜丸。
二陈汤:
(药物)茯苓、制半夏、陈皮、甘草、生姜,饴糖为引。
(服法)煎服。
琼玉膏:
(主治)干咳无痰。
(药物)生地、茯苓、人参、白蜜。
(服法)膏服。
泻白散:
(主治)肺经有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等。
(服法)煎服。
景岳六安煎:
(主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等。
(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杏仁、白芥子、生姜。
(服法)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