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12/6/25 12:40 编辑 www.med126.com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唐家铺卫生院,最忙的医生要数老中医何雨初。一年只休息两天的他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日三餐都是老伴做好送到诊室。“中医诊疗费用低,基层老百姓喜欢,但人手不够啊,我只能在这盯着。”何雨初说。
同何雨初一样忙碌的还有常德市汉寿县中医院主任医师曾宪贵。已经近八十高龄的他在几年前得了胰头癌,但由于院里没人能代替他坐诊心脑血管科,他只好一直坚持。现在他每天出诊十个小时,就是休息时,到家里求诊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曾宪贵直言压力很大。
6月12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调研组一行来到上述两个医院,当调研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询问医院发展有什么困难时,两位并不相识的老中医表达了同样的忧虑:现在学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等我们这代老中医去世了,中医会不会后继无人啊?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条件有限、效益偏低,从业人员成长空间小,中医药服务价格低廉难以体现从业人员价值等因素,许多优秀人才不愿选择学习和从事中医药工作,更不愿意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导致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特别是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严重匮乏,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我有三个儿子,我都让他们学了中医。院里从事西医工作的年轻人,只要他们愿意,我也都收了做徒弟。没办法,我真怕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啊!”何雨初说。曾宪贵目前也带了两个学生,“做中医这行,光有知识不行,还得有经验。趁我身体还行,我得多带几个学生,把我的技艺传给他们。”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采取定向培养、招聘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医药人员,鼓励更多的地区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同时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县级中医院骨干医师,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王国强表示。
“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至关重要,这是稳定基层中医药队伍的关键。如果让像何雨初这样的常德市名中医每看一个病人都只赚2元钱的门诊费,让从县中医院退休的医师只有800多元的退休工资,谁会来当中医?”调研组组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满怀忧虑地反问道。
中医院突围要首先解决囊中羞涩
“昨天去了常德市汉寿县中医院,实话说,我的心情有点沉重。一个县级中医院,每年县财政经费投入只有20万元左右,住院部的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没有电梯,做手术、CT的病人都要用人抬,医生的诊室更是连台电脑都没有,信息化水平无从谈起。”6月13日,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调研组与湖南省常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毛林坤在谈到中医院的现状时表情凝重。
“国家投入少、资金困难已经成为中医医疗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即使是在我们市级的中医院,也要面临经常性拨款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中医专科建设、科研建设投入少的窘境,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医科研建设的发展。”常德市第一中医院院长邵先舫说。
由于中医院的中医药收费相对西医便宜,中医院的盈利能力普遍比西医院要低很多,当中医院无法靠自身盈利来建设和改造医院,国家政府和当地财政又没有相应支持的时候,中医院为了创收放弃中医特色,改用西医赚钱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投入不足还会导致中医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低,这也是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投入越不足,医务人员的待遇就越低,就越留不住人,而越没有人才,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就越困难,中医的发展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常德市卫生局局长马慧表示。
在调研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看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和能力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如:加大中医药科研、推广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成为可能。”
提案人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明确提出,县级中医院开办费和发展建设支出,包括房屋建设与修缮、大型设备购置等应由同级财政全额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等由同级财政补助。“同时,应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县级中医院投入机制,改革县级医院经济运行机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财政补贴,弥补医院支出。”
温建民的建议得到了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的响应,“我也认为应该制定对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政策,根据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多少给予经济补偿。此外,还应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将中医诊疗项目及部分中医药保健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范围,这能使中医医疗机构的资金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记者:吕巍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