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内伤饮食,滑疾浮沉;内伤饮食,数大涩侵;右关缓紧,寒湿相寻,右关数缓,湿热兼临;数又微代,伤食感yin。
□
外伤内伤证辨∶
东垣曰∶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则解。外伤恶风,乃不禁一切风,内伤恶风,唯恶乎些小贼风。外伤症显在鼻,故鼻气不利而壅盛有力;内伤则不然,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伤则不然,外伤则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且先轻而后重;内伤则元气不足,出言懒怯,且先重而后轻。外伤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手心热、手背不热。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伤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里方罢。内伤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外伤则得病之日即着床枕,非扶不能,筋挛骨痛。外伤不能食,然口则知味而不恶食;内伤则恶食而口不知味。外伤三日以后,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必渴;内伤则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不渴。
内伤不足者,饮食劳倦是也,温之、补之、调之、养之,皆为补也;外伤有余者,风寒暑湿是也,泻之、吐之、汗之、利之,皆为泻也。
□
内伤劳役者,元气虚损也。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役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高而喘。
嫩黄 (蜜炙,一钱五分) 楝参(去芦,一钱) 白术(去芦油) 陈皮 甘草 当归(酒洗,各一钱)柴胡 升麻(各五分) 少加黄柏酒炒,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也。红花三分,入心养血。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心服。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枣仁炒一钱,夜间不睡亦如之;如头疼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一钱;如善嚏者,乃腠理不密,外邪所搏加白芷、川芎;如脑痛或头顶疼加 本一钱、细辛五分;如口干或渴加葛根六分;如有痰加贝母、前胡各一钱,如泄泻加白芍煨、泽泻、茯苓各一钱;如心胸觉痞闷去黄 、升麻、柴胡,加枳实六分、姜炒黄连五分;如嗽加桑白皮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额疼加白芷一钱、葛根、升麻各五分;如用心太过,神思不宁,或怔忡惊悸加茯神一钱、远志七分、酸枣仁炒一钱、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各一钱;如心、脾二经舌干口燥加黄连五分、山桅仁六分;如胃中湿痰加半夏一钱;如虚火上炎加玄参、黄柏、蜜水炒知母各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各一钱;如下部无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钱;如脚弱加木瓜一钱、汉防己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麦芽各一钱;如阴虚内热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贝母、天花粉各一钱;如有热。加枯芩八分、黄连六分;如血热壅盛或眼赤加龙胆草八分;如感风寒、或头痛身热加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 一钱,眼痛加干菊花、熟地黄;若身热加生地黄;如大病后,元气未复而胸满气短加橘皮、枳实、白芍。
升阳顺气汤 治因饮食劳役所伤,腹胁满闷气短,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寒,饥常如饱,不喜食冷。
黄 (蜜炙,一两) 人参(一钱) 当归身(一钱) 半夏(二钱,姜制) 陈皮(一钱) 神曲(炒,一钱)草豆蔻(二钱) 升麻 柴胡(各一钱) 黄柏(酒炒,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锉,每剂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服。
按论云∶脾胃不足之症,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清气行于阳道及诸经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 、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凡治脾胃之药,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也。
升阳益胃汤 治肺及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燥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淅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此药主之。
黄 (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二分) 半夏(五分) 橘红(二分半) 甘草(炙,五分) 白芍(二分) 黄连(二分) 茯苓(二分,小便利而不渴者不用) 独活(三分) 柴胡(二分) 防风(三分)羌活(二分) 泽泻(二分,不淋闭者不用)
上锉作一服,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早饭后温服。服药后而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去茯苓、泽泻。如方喜食,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脾胃之气不可转运升发也。须滋胃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阳之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可以少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升发。慎毋大劳役,使气复伤。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佳果以助药力。经云“五果为助”是也。
补气汤 凡遇劳倦辛苦、用力过多,即服此二三剂,免生内伤发热之病。
黄 (蜜炙,一钱半) 人参 白术 陈皮(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十个)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服。劳倦甚,加熟附子五分。
补血汤 凡遇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并治。
当归(一钱) 川芎(www.med126.com五分) 白芍(炒,一钱) 生地黄(五分) 人参(一钱二分) 白茯神(去木,五钱)酸枣仁(炒一钱) 陈皮(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十五个) 栀子(炒,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参 汤 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
黄 (蜜炙,二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一钱) 当归(三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苍术(米泔浸,一钱) 青皮(去瓤,五分) 神曲(炒,七分) 黄柏(酒炒,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参术调元膏 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润肌肤、生精脉、补虚羸、固真气、救危急、活生命,真仙丹也。
雪白术一斤,净去芦油,楝参四两,俱锉成片,入砂锅内,将净水十大碗,熬汁二碗,滤去渣,又熬,取汁二碗,去渣,将前汁共一处滤净,文武火熬至二碗,加蜜半斤、再煎至滴水成珠为度,埋土三日取出。每日服三四次,白米汤下。如劳瘵阴虚火动者,去人参。
白雪糕
大米(一升) 糯米(二升) 山药(炒) 莲肉(去心) 芡实(各四两),为细末,入白砂糖一斤半,搅令匀,入笼蒸熟,任意食之,其功如前。但内伤并虚劳泄泻者,宜当饭食之。
参苓白术丸 治病后元气虚弱,此药补助脾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养元气。
人参(去芦,一两) 白术(去芦油,土炒,二两半) 白茯苓(去皮,一两) 山药(炒,一两) 莲肉(去心皮,一两) 陈皮(一两) 桔梗(去芦,二两) 薏苡仁(炒,一两) 半夏(汤泡七次,姜汁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一两) 黄连(姜汁炒,一两) 砂仁(五钱) 白扁豆(姜汁炒,一两)甘草(炙,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黄 (蜜炙,一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根,一两)
上为末,姜枣煎汤,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白汤送下,忌生冷之物。
补真膏
人参(去芦,四两) 山药(蒸熟,去皮,一斤) 芡实(水浸三日,去壳皮,蒸熟,一斤) 莲肉(水浸去心皮,一斤) 红枣(蒸熟去皮核,一斤) 杏仁(水泡去皮尖,蒸熟,一斤) 核桃肉(水浸去皮壳,一斤)真沉香(三钱,另研为末,以上俱捣烂) 蜂蜜(六斤,用锡盆分作三分,入盆内滚水炼蜜如硬白糖为度,只有三斤干净) 真酥油(一斤) 和蜜蒸化,将前八味和成一处,磨极细末,入酥油、蜜内搅匀如膏,入新瓷罐内,以盛一斤为度,用纸封固,勿令透风。每日清晨用白滚水调服数匙,临卧时又一服,忌铁器。大补真元,其功不能尽述。
云林润身丸 治肌肉怯弱,精神短少,饮食不甘。此药服后,饱则即饥,饥则即饱,可以当劳,可以耐饥。久服,四肢充实,身体肥健,清火化痰开郁,健脾理胃,养血和气,宜常服。
当归(酒洗,六两) 白术(去芦,六两) 白茯苓(去皮,三两) 香附米(童便浸炒,三两) 陈皮(三两)枳实(麸炒,三两) 黄连(姜汁炒,三两) 白芍药(酒炒,三两) 山楂肉(三两) 神曲(炒,三两)人参(二两) 山药(炒,二两) 莲肉(去心,二两) 甘草(炙,五钱)
上为细末,荷叶煎汤,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米汤送下或酒下,百无所忌。劳役之士,不可一日无此药也。
九仙王道糕 寻常用养精神、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生肌肉、除湿热。
莲肉(去皮心) 山药(炒) 白茯苓(去皮) 薏苡仁(各四两) 大麦芽(炒) 白扁豆 芡实(去壳,各二两) 柿霜(一两) 白糖(二十两)
上为细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晒干,不拘时任意食之,米汤送下。
益气丸 治语言多损气,懒语,补土益气。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三钱) 橘皮 桔梗 甘草(炙,各五钱) 五味子(二十一个)
上为极细末,水浸油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津唾咽下,油饼和细烧饼也。
大凡大病后,谷消水去,精散卫亡,多致便利枯竭,宜当补中益气为要。盖脾为中州,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也。况大肠主津,小肠主液,亦皆禀气于胃。胃气一充,津液自行矣。燥甚者,别当以辛润之,以苦泄之。
太府水仙刘公,患因劳役太过,发热憎寒,头疼身痛、口干发渴,呕恶心烦。一医以羌活汤,一医以藿香正气散,俱弗效,愈增酸困,手足无处着落,心慌神乱,昼夜不寐,坐卧不安,汤水不入,闻药亦吐。余诊六脉洪数,气口紧盛,此内伤元气也。以补中益气汤加远志、酸枣仁、竹茹、麦门冬,一服即熟睡,半夜而醒曰∶云林妙哉!药用当如通神,不知病之何所去也。次早又进一服,痊愈。
侍御及溪周公,患虚损、目不敢闭,闭则神魂飘散,无所知觉;且不敢言,言则气不接,饮食不思,昏昏沉沉,余诊六脉虚微,此元气虚弱,心神虚损也。先以朱砂丸一服,稍安,后以补中益气汤倍用参、 加远志、茯神、酸枣仁、白芍、生地黄、麦门冬,连前数剂,渐次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