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小儿感冒及咳嗽 --- 从“CCTV-10 中医看过来 (彭坚)”节目整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学习笔记

小儿感冒咳嗽

--- 从“CCTV-10 中医看过来 (彭坚)”节目整理

一、小儿感冒

感冒: 感受外邪(风寒、风热之邪)的冒犯。

寒感、热感要分清。天气寒冷、天气变热时得的感冒(?考虑因素);分清寒体、火体。

阳虚则内(?外)寒,阴虚则内热。

寒体体质:

怕冷,手足冷,面色白,舌头颜色淡、有薄苔,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力不足,经常感冒。

(粗看则可看脸色,脸色白,唇淡,不红)

火体体质:

怕热不怕冷,爱出汗,面色红润,唇红,舌质红,食欲好,大便干结,精力旺盛,经常上火,嗓子疼。

(经常一吃辣的,嗓子就疼了。易得扁体炎、咽喉炎、口舌生疮。火体的孩子易发高烧,特别是有扁桃体炎的孩子,一蹦就是39-40度。)

表证:感冒初期可以不细辨寒热,只要头痛发热、怕冷、无汗,身上干干的,用葱豉汤以发汗解表,或用苏叶也可以,或用芫荽(即香菜)也可以。以期一汗而愈。

(葱豉汤: 葱白淡豆豉。 用几根带须的小葱稍微拍一下,和100粒即30克淡豆豉,煎10分钟后服一平碗,以微汗出(可大一小时)。

小葱祛邪,淡豆豉补益。 不能用咸豆豉。)

半表半里证(往来寒热):依然发烧、有汗,(头上微微有些湿),不想吃饭,想吐,烦躁,可用小柴胡颗粒。

吃多了易生病,火体的孩子吃多了发烧、口臭、舌苔厚,用保和丸,寒体的孩子吃多了发烧、腹泻,用藿香正气丸。

若出大汗、咳嗽厉害,或有剧烈的头疼、喉疼、腹疼,神智不清,抽搐,应当及时就医。

若表证时一烧就到39度,其他症状不明显,通常就是有扁桃体炎。

二、小儿咳嗽

大原则,不要见咳止咳,需宣肺解表,咳嗽也分风寒和风热。

气道咳嗽是一种免疫反应,是身体试图将病邪排出。

寒体体质易得风寒感冒,火体体质易得风热感冒。还有一种寒包火体质。

天气变寒时未及时添衣,易得风寒咳嗽(多发于寒体体质者):发烧、怕冷、流清涕、咽喉不痛、口不干、舌头颜色淡、咳痰颜色不黄、体味清冷(一般闻不到味)。

天气变暖时未及时换衣,易得风热咳嗽(多发于火体体质者):发烧、不怕冷、咳嗽、痰有点黄或比较浓、嗓子有点疼、舌头有点红、口干、口苦、小便黄且有味、体味较浓(较臭)。

如果天热、运动后进入空调环境,寒体体质者则内外都寒,火体体质者则成寒包火。寒包火较难理解,其表现如喉咙痛、大便干结,但同时又手冰冷、又怕冷、流清涕等。

寒体孩子---风寒咳嗽 特点:嗓子不疼,口不干,舌苔淡,咳清痰。

火体孩子---风热咳嗽 特点:嗓子疼,口干,舌苔黄,咳黄痰。

寒包火体质:火体兼有寒体的特征。

风寒咳嗽:

l
痰白清稀,打喷嚏 --- 参苏丸 (参扶正祛邪,紫苏叶发汗解表)

l
泡沫痰 --- 小青龙颗粒  (头痛、咳嗽、清涕、咳泡沫痰)(咳嗽声清亮、嗓子不舒服?)

l
痰转浓 微黄 (或“寒包火”) --- 通宣理肺丸
(外面有寒,流清涕、咳嗽吐痰,痰开始转黄。因寒气往里走,开始发热,咳声重浊、咳得很响。宜宣肺、解表、散寒,兼清理内热化痰。)

风热咳嗽:

l
发烧,嗓子疼痛严重
--- 银翘散颗粒

(火体体质较易得,咳嗽,微汗出,不怎么怕冷,舌头有点红,苔有点黄,咳出黄痰,嗓子比较疼。嗓子疼是其比较重要的特点。)

l
风热咳嗽,嗓子腾得厉害了,可以加板蓝根冲剂

(可见板蓝根冲剂只能用于风热。若用于风寒就搞反了。)

l
久咳嗽老不好 --- 观音应梦散 (党参15g
15-30g
蜂蜜 30g
柠檬 半个切片, 日服两到三次,对感冒后期的咳嗽十分有效。)

(久咳则肺气虚,党参补肺气,生姜散寒止咳止呕,蜂蜜甘润润肺燥止咳。寒气多,多加点生姜。大便干结,多加点蜂蜜。放一起煎煮。)

虚了要补,寒气要散,燥要润且还要收。

易患风寒感冒的小孩其卫外功能差,寒体体质预防风邪入侵,可选用“玉屏风散”,或用黄芪红枣、生姜2片一同煎煮后服用。

(玉屏风散: 黄芪 白术 防风 甘草。   黄芪补肺,白术健脾,防风祛风,甘草和药性、和胃。)

火体体质预防风邪入侵,可选用“桑叶乌梅汤”。

(桑叶乌梅汤: 桑叶15g
乌梅30g
黄芪30g
炙甘草10g。 桑叶清肺热、止汗,黄芪补肺气、帮助挡风,甘草配黄芪以清热解毒,乌梅生津止渴。因为火体的小孩口干得不得了、易出汗。此方既可止汗又可止渴,尤其在夏天可当饮料喝。)

大便干结或几天才大便一次,通便就可以下火。但不可以用巴豆大黄等虎狼之药,因为老泻就伤了阳气,而且巴豆吃多了反而会引起便秘变成无力推动而不再是火燥了。

可用较简单的方法,胖大海,其可去火,吃少量的可去喉咙痛,若一次吃八到十粒则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加上点蜂蜜服用,可清除肠道污垢。胖大海是可以吃下去的。或用罗汉果,罗汉果多泡几次它也通便,其作用就是通便,将火往下引,嗓子就不疼了。但其实并不是见嗓子痛就止痛。

咳嗽有痰,刚开始可根据风寒或风热选用成药,后期症状不明显时可用川贝或蛇胆川贝液即可。

孩子上火食疗方,生地30g
蜂蜜30-50g,煎浓一点,每天吃一点,滋阴降火通便。

爱出汗并非都是火,一种是体虚表不固,可用“玉屏风散”;一种是有火,可用“桑叶乌梅煎”。

孩子眼睛红眼屎多是风热上扰,可用“桑菊感冒冲剂”,“桑菊片”。

一旦出现严重的嗓子疼,一般是急性扁桃体炎,如果自行处理,可选用黄连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片,但是这类药只能暂用,不能久用,用了几次以后大便通了就不能再用了。

总结:

1.
对待孩子的感冒咳嗽须分清孩子体质,寒体易得风寒咳嗽,火体易得风热咳嗽。

2.
孩子感冒咳嗽是正常的排异反应,不能见咳止咳。

3.
不要见痛止痛、见咳止咳。关键是要找其原因,因势利导,而不是见病止病。

4.
感冒用药参考(仅供参考!!!):

风寒:

- 苔白、白痰    “参苏饮” (以辛温解表)

- 泡沫痰

小青龙颗粒” (以辛温解表)

- 发热、嗓子疼、黄痰、苔黄   “通宣理肺丸”,若嗓子疼的厉害,加“板蓝根”。

风热:

- “银翘散”,或“桑菊感冒冲剂”。(以辛凉解表)

预防感冒:

-
寒体体质: “玉屏风散”

-
火体体质: “桑叶乌梅汤”

-
经常上火:  “胖大海”煮水喝

(胖大海、罗汉果通便,把火往下引,可去除喉咙痛。)

(“白术健脾丸”白术健脾,脾为肺之母,补脾以救肺。防风祛风,甘草和药性。)


-----------附件贴上,如需要可下载。
希望对学习中医胡同道有帮助。
南无阿弥陀佛!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不懂就问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不懂就问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50 
积分
1283 
注册时间
2006/12/23 
最后登录
2014/1/9 
在线时间
4791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17 
帖子
762 

银牌会员

银牌会员, 积分 12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7 积分
3#
发表于 2011/8/12 10:21|只看该作者
感冒不能那么简单归纳,需要六经辨治。
-----------回复 不懂就问 的帖子

多谢指点。不过辨清寒热还是可取的,其它多位其经验之谈。

-----------孩子总是爱感冒,每次感冒必咳嗽,现在孩子一咳嗽我就头大,看了很多有关咳嗽的,但不敢随便给孩子吃药,痛苦中,多谢,学习了!
-----------孩子感冒咳嗽,父母很痛苦,用西药负作用,只是热感寒感不好分辨
-----------
这是小女早上起床喝水后给她拍的舌苔照。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gan_ty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an_ty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积分
316 
注册时间
2009/4/14 
最后登录
2014/1/12 
在线时间
4670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283 

中级用户

中级用户, 积分 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 积分
8#
发表于 2012/12/15 18:04|只看该作者
健康商场善书免费结缘 玉历宝钞 寿康宝鉴 弟子规 无量寿经 地藏经
回复 zssyz 的帖子

光是发一张图片,不大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小孩有什么症状,之前和当前的饮食情况,生病之前有无受寒、汉出当风、积食、淋雨或游泳等,自己都应当考量以之病之源头,还有就是现在有无明显的寒热感觉、是但热不寒、是但寒不热、是一天之内寒热多次交替、还是隔天或隔几天发热、有无明显出汗或夜里盗汗的情况,如果发热温度范围是多少、耳朵热不热、发热时手脚发热还是发凉等等,都需要用心体会。还有就是脉搏次数,还可适当感受脉搏跳动的快慢、幅度大小、脉体宽窄、能轻易感触到还是要用劲按才能感触到,这对查明寒热也很有帮助。
另外,不要在喝水、吃饭、吃水果后拍舌苔照片,否则会影响判断。从你发的图片基本可以判断的是无明显的内热或外热迹象。当然,还是四诊合参会更加稳妥。
如果仅仅是轻微的咳嗽,最好还是待其自我恢复。不太懂医或把握不大的情况下,别乱试药,免得搞反了添乱。

-----------今天找小青龙颗粒的信息,看到此贴,感谢楼主整理的记录。
下面给出彭先生的原始讲稿链接让大家看个来源:讲座讲稿:小儿感冒发烧咳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45df0100tfgw.html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