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我的医学故事(转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3:4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zhuyuan/

摘要:前言: 我的太爷是一名乡村医生,他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理论学习。但他却从我幼年开始,用他的方式,为我走上医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将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医,他付出了晚年的全部心血,在临终前仍不忘告诫我行医的准则。我便是太爷一生的希望。在医学的路上走到今天,我最感谢的是他老人家。今天我抽出时间来完成这篇小说,既是我多年的心愿,也是为了对他老人家的告慰,愿老人家九泉安息,含笑着看我走着每一步行医之路!!

第一章:童年的回忆 2# ~ 6#
第二章:太爷教我学阴阳
7# ~ 8#
第三章:太爷教我练切脉
9# ~ 18#
第四章:太爷教我学望诊 19# ~ 20#
第五章:太爷激励我上大21#
第六章:太爷的逝世
22#
第七章:孤独的少年
23# ~ 24#
第八章:我的大学之求索篇
25# ~ 28#
第九章:我的大学之社会调查篇
29# ~ 30#
第十章:我的大学之静悟篇
31# ~ 32#
第十一章:我的大学之见习篇
33# ~ 37#
第十二章:我的大学之制药篇
38# ~ 39#
第十三章:我的大学之实习篇(草医朋友)40# ~ 42#
第十四章:我的大学之实习篇(深山采药)43# ~ 44#
第十五章:我的大学之彷徨篇 45# ~ 47#
第十六章:游历篇 48# ~ 50#
第十七章:下海
51# ~ 52#
第十八章:创业篇
53# ~ 54#
第十九章:成长篇
55# ~ 56#
第二十章:永远的伤痛 57# ~ 58#
第二十一章:提高
59# ~ 60#
第二十二章:挑战
61# ~ 62#
第二十三章:亮剑
63# ~ 67#
第二十四章:求索 68# ~ 69#

作者:任之堂主人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31 01:4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kuaiji/

第一章:童年的回忆

    谈起我的学医历程,得从小开始,那时我的太爷是当地的草医,给人和猪牛看病,在当地人缘很好,也很有威望,很想将自己的一生医术流传下来,可是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我奶奶,一个是我姑奶奶。我奶奶是大女儿,最终留在家里招了上门女婿---我的爷爷,可惜爷爷年轻时好赌成性,偌大的家业输的所剩无几,几百上千亩的板栗山最后输的只有两块了,庆幸的是给我太爷添了四个孙子和一个孙女,我父亲老大,继承了太爷的手艺,但只是其中一部分,即给牲口看病,一本《牛马经》加上太爷的实践经验,于是将父亲造就成了一方的有名兽医,太爷的其他孙子一个学了木匠,两个当个教师,成了国家干部,眼看一生苦心研究的医术将要带进黄土,年迈的太爷常常叹息。。。。。

    1975年的秋天,随着我的出生,太爷看到了希望!

    从我满月开始,太爷并天天抱着我在村前村后转,唱着我还听不明白的中医歌曲,将他毕生的心血慢慢地灌输在我稚嫩的脑海中,随着慢慢的蹒跚学步到能够四处跑着玩,跟在我后面的总是我的太爷,气吁吁的跟着我,口中喊着:“东娃子,慢点跑,小心有蜈蚣?”欢笑声在太爷的担心中四处散开。

    我依稀记得,三岁那年的彷彿很重要的日子,村头李家的儿子不听话,李叔打了几下,结果儿子突然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出气困难,慌忙中来找我的太爷,太爷一手拽着我,向李家跑去,到他家时,李叔的老婆站在门口说怕是不行了,娃子脸色白的像张纸,出气困难!!太爷说,别急,让我看看!

    李家儿子涛涛躺在堂屋的凉床上,看上去出气很困难,太爷切完脉,让李叔拿两口缝衣服针来,然后倒上半碗酒,将针在酒中洗了洗,在涛涛的两个手腕内侧上一点各扎了一针,然后用大拇指在胸口反复推,几分钟后,涛涛的面色有了血色,出气也顺畅。太爷回头对李叔说,娃子气性大,以后教育要注意方式,刚才差点就气昏死了。李叔点头称是,在一连串的道谢中太爷带着我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问太爷,为什么缝衣服的针能救人,太爷笑着说,不是针救人,是针扎了穴位救人了,刚才扎的是内关穴,这个穴位能调理胸部的气机,我手推的是儃中穴,此穴为气海,涛涛是生气后,气郁在胸中,气顺了,病就好了。太爷用手摸着我的头,问我想不想学救人的本事,我说想学想学,然后问好玩吗?太爷笑着说,那可不是玩的事,得好好学才能救人,不然会把活人治成死人。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只觉得死人可怕,看来学救人的本事是一件不好玩,而且会遇到死人的事情。太爷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只要按照他说的学,一定能学好,而且学好后也很好玩。一听很好玩,我便闹着要学救人的本事。太爷爽朗的笑声响彻山谷!!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31 00:4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

    太爷的医学知识也是其上辈传给他的,记得太爷说上辈人中有深悉阴阳五行八卦的先生,不仅给人看病,还顺便帮人看风水。但长时间以来流传下来,也遗失了不少。现在想来也许是几次革命将他们革怕了吧。而最终留给太爷的只有几本医书加上一些常用的效方(也就是农村说的秘方),而太爷经过努力的继续学习和求教,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切脉诊病、药性整理、特效方剂、疾病预后、愈后调理......但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向一个只有不到四岁的小孩灌输,还要不让小家伙感到枯燥,太爷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思索着。。。。

    1980年秋,记得我刚满五岁不久,太爷带我到山上放牛,一边走一边指着山上的花花草草说,这都是药材,多好的药材啊,我好奇地问,什么时候开始叫我学习救人的本事,太爷笑着说,别急慢慢来,你看前面那片刺藤上面一个个红红的,咱们叫“蜂笼罐”,就好像装满了蜂蜜的小罐子,可甜了!不过表面有刺,采摘时要小心,我闹着要吃。太爷摘了一个颜色深红的,擦掉了上面的刺,掰开后扣掉里面的籽,然后将果肉放到我的嘴里,甜丝丝的,虽然水分不是很多,但真的很甜。太爷说,医书上将这称为金樱子,没有熟时呈青色,味道酸涩,熟透了就很甜。

    “这也是药吗?"我笑着问。

    太爷看着我说,“去年你每晚尿床,后来我给你喝了几回甜水不就好了?”

    “可那时你说是糖水?”

    太爷笑着说,“就是这金樱子煎的药水!以后可要记住了,金樱子煎的甜药水可以治疗尿床!!”

    “知道啦!以后你不能再骗我,将药水说成糖水,来!拉钩!!”

    太爷笑着和我拉钩,然后我们继续跟着家里的老黄牛朝山里走去。大山里的秋天随处可以看到成熟的野果,没走几步就看见前面有棵柿子树,树上的柿子已被采摘,剩下不到几个橘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非常诱人,太爷用树枝给我勾下来两个,我急不可耐地吃了起来,甜甜的爽滑的感觉很是舒服,太爷自己却等在地上拾满地的柿蒂把,我说老爷爷,你吃个柿子吧,柿蒂把不能吃的。太爷看着我,笑着说,这可是救人的好药。一听说救人的好药,我便帮忙拾起来,满地的柿子蒂一会功夫就拾干净了,太爷足足用随身带的布袋装了小半袋。

    “这东西看起来很丑,皱皱巴巴的,能治疗什么病?”

    “打嗝!!”

    “打嗝也是病?我每天吃饱饭后都要打几个嗝,很舒服的事情,怎么会是病?”

    太爷笑着看着我,“打嗝多了也是病!而且很难受!!”

    我将信将疑,拉着太爷的手追随我们家的老黄牛去了。当天边的最后一抹阳光消失后,祖孙俩才慢慢下山回家,玩了一下午我也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家里来了几位不认识的客人,其中一个女的不停地打嗝,就像老公鸡吃了蜈蚣,不停地嗝噜嗝噜,满脸痛苦的样子,太爷摇了摇半醒中的我,让我看看打嗝打多了也难受,随后太爷从腰包里抓了一把下午我们拾的柿子蒂给病人,让病人回家煎水喝,病人在半信半疑离开了。迷迷糊糊中我晚饭还没吃完就睡觉了。
   
    清晨醒来,一阵香气将我弄醒了,只见太爷担着一碗鸡蛋面条让我起来吃,诱人的家伙!这可是每年过生日才能吃上的东西,一骨碌爬起来,洗把脸就吃了起来。

   “为什么有好吃的?”

   “昨天下午拾得柿子蒂换来的!!”

   “柿子蒂能换鸡蛋?今天我们再出拾!以后每天都吃鸡蛋!!”

   太爷笑了笑,“是昨天晚上那个打嗝的病人今天早上送过来的,他的病好了。”

   太爷平淡谈话让我的心灵受到冲击,为什么别人不知道柿子蒂可以治病?为什么打嗝治好了病人却硬要感谢?看来我正按照太爷的培养计划一步一步向前走。吃完鸡蛋面条,又该上山放老黄牛了,这是老太爷晚年的一项工作,同时顺便采药。

   到了半山腰,太爷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边装旱烟,一边给我经故事。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31 00:52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今天讲的是太爷父亲年轻时的一段佳话,曾经讲过几遍了,但每次他都爱讲这个故事,里面有虎有龙的。

    “有一年冬天,镇上的粮油商陈老爷从外地贩油回镇上卖,回来时受了寒,一到家就开始发烧,周身疼痛,因为做生意挣钱很辛苦,所以陈老爷就舍不得看病抓药,只喝了些葱水发汗,病情没有好转,躺了三天,眼看病情日渐加重,于是请来镇上的王大夫就诊,王大夫是镇里最有名的中医,看后说是伤寒入阳明,开了一副白虎汤治疗。”

    “ 白虎吃人吗?”我插言道。

    “那是方名,不是白虎。古人用这个名是因为此方退烧效果很好,如同白虎。”

    “病人服药后烧是退了,但周身骨节疼痛加重,家人急忙请镇上的陈大夫看看,陈大夫也是8代祖传中医,切完脉,叹了口气说,老爷子身子骨本身就不好,加上劳累后感受重寒,现在寒邪已深入骨髓,部分已化为热毒,两种病邪交织在一起,不好治!方子也没开,摇摇头走了。家属一听就哭了起来。当时你老太爷正好到集上卖柴火,看到好多人围在镇上最大的粮油店前,里面传来阵阵哭声,好奇中走了进去,问问了病情,切了切脉说,别哭了,病人还有救。于是让病人家属拿来笔和纸,开了两付大青龙汤。三天后病人找到你老太爷,硬是要感谢他,还说他的两付药就将病人治好了,带来一大桶芝麻油,要送给你老太爷。那年月,一桶芝麻油可是很好的东西,你老太爷却没有收下。粮油商陈老爷就教你老太爷如何榨油,现在咱们家的榨油房还是陈老爷帮忙盖得,这些年来咱们家就一直没缺有油吃…...”

    “看来青龙还是比白虎厉害!”我悠悠地说。

    太爷笑了笑,“它们都厉害,但要用的恰当,时候不到,用了就没效。就好比你昨天吃的柿子,如果一月前吃,就没那么好吃!!”

    嗯!!上月老爸摘柿子,我偷偷尝个一个,很不好吃!!

    休息好了,我们该上路了。太爷拉起我追前面吃草的老黄牛去。

    这时发现前面小树叶上有只小蜜蜂,跟隔壁邻居家养的一样,我忙用手去捏。
    “别抓!”太爷的话刚说完,我的大拇指已被蜜蜂蜇了,一阵痒痛立即传过来,太爷忙用手轻轻拔去毒针。顺便去怀中找药,看着大拇指上慢慢出现的小红包,我当时还以为会死呢,吓得直哭。
    太爷一边安慰我,一边打开从怀里摸出的小药瓶,里面装着淡黄色的药液,太爷摇了摇,药液立即变成红黄色,他打开瓶盖,用小树棍沾上药液涂在我的大拇指上,还真快,一种凉爽的感觉让人很舒服,过了几分钟,小红包没见了,不痛也不痒了。

    "太爷!这是什么药"?我好奇地问

    太爷神秘的说,这可是咱们家的祖传秘方。你知道后可别告诉别人。见我点头,太爷继续说,这是清明节后抓到的活蜈蚣,加上雄黄,用烧酒泡一周后配制的雄黄蜈蚣酒,别看这东西,效果好着呢,咱们山里毒蚊子多,经常会被毒蚊子叮上,只要用这点上一点,很快就好了,蜜蜂蛰了也有效。去年上山采药,被毒蛇咬伤后,要不是及时抹上这药,现在你太爷就在土里了。我接过小药瓶,摇了摇,看不出里面的神奇来,但我相信太爷的话,上过月弟弟被红蚂蚁咬伤后,太爷就用过这个药。

    “蜈蚣一定要活的才有效吗?”

    晒干的蜈蚣也有效,但起效稍慢些,蜈蚣要大的,越大越好,一斤烧酒5条蜈蚣就好了,雄黄细粉一小包就
可以了,如果加上点薄荷叶进去,效果更好。不过咱们这里不产薄荷。药房买的薄荷没啥力道,还不如不放。
记住没有?

    记住了。我在前面一边跑一边念道:蜈蚣5条、烧酒一斤、雄黄少许、泡泡就行......

  “还有薄荷....”太爷怕我忘记,其实我老爸给我买过薄荷糖吃过,凉凉的、甜甜的不太好吃。难道薄荷就不是凉的?反正咱们家山上没有,记了也白记,记住薄荷糖就行了。

    前面拐弯处有一颗桑树,记得去年太爷带我上山时还吃过桑葚,当时太爷说桑树一身都是宝,桑叶清肝火、肺火,桑葚可以补血补肾,桑枝可以治疗臂膀疼痛,就连土里的桑树根的皮还可以止咳。我一边念着太爷说过的话,一边看树上还有没有桑葚,太爷走过来放下背篓,开始拾地上的桑叶。

    山里风大,才入秋,桑叶都吹落了,要是下霜后从树上摘的桑叶才好!!太爷念叨着。

    为什么?

    那称“霜桑叶”,药劲足!!

    既然桑树一身都是药,为啥不在屋前屋后载上桑树呢?

    太爷看了看我,没想到我还有这种想法。随即解释道,老太爷懂得风水,曾经给他讲过,屋前屋后载桑树不吉利,桑与丧同音,怕我听不明白,继续说,农村死了人,称为办丧事,因为桑树和丧事音相同,所以一般屋前屋后不栽桑树,虽然那时我还没上学,但太爷从我三岁就开始教我识字,所以还是明白他说的话。

    这桑叶又叫“神仙叶”,除了清肝火、肺火,还能止咳,但得用蜂蜜炒后效果才好。身体肥胖的人,长期煎水喝还可以使人变瘦呢!太爷怕我记不住,就没再继续说下去,但我知道,他经常用桑叶给人治病。拾完地上的桑叶,我指着树上的问为什么不摘了,太爷说留着,等下了霜咱们来摘“霜桑叶”。

    随着老黄牛在山里不紧不慢的转,太爷给我讲解好多药材的功效、味道、采集时间,可惜年幼的我一时也不能全记下来,最后还有些烦了,眼看近中午了,肚子也饿了,便催太爷准备回家。于是我们便邀上老黄牛往回走,此时太爷还不忘用柴刀砍了几支柏树枝带上。

    “太爷!上次你不带了一捆吗?家里引火柴够了!”我们农村就喜欢用柏树枝作引火柴。

    太爷笑了笑,这不是作引火柴用的,你爷爷患有风湿,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发作,上次那捆他已经煎水熏洗完了!这两天就没见他喊膝盖痛了。

    爷爷患有“老寒腿”的事爸爸跟我说过,用着带刺的柏树枝熏洗有效吗?

    你想想看,这几天你爷爷腿脚是不是利索了不少?

    想想也是,很少抱我的爷爷,今天早上还抱我转个圈呢!玩了一上午的我有些困意的回到家中,吃完午饭就睡午觉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四点,太爷一个人进山了,看看屋后的大山,想着太爷一个人在山上采药,真想进山找太爷,可妈妈说山里很危险,一个小孩子就别进山了,到外面找弟弟玩去。



-----------    夜色慢慢降临,村头又响起太爷的叫唤声。我们四五个小家伙才分头回家,刚进门就看见家里堂屋的神桌上放着一个大的玻璃瓶,里面放了一条很大的乌梢蛇,这蛇虽然无毒,但也怪吓人的,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曾经就看到过偷吃鸡的事。太爷指着瓶里的蛇对我说:“这是乌梢蛇,今天下午捉的,用它泡上药酒治疗风湿,效果很好。咱们农村风湿病人多,泡上药酒,平时喝点,不仅可以治疗风湿,还可以预防风湿”!

    一边听太爷说,一边摆弄着瓶子,这么丑的蛇,想不到还是很好的药材,真奇怪啊!!

    准备开晚饭了,这是忙绿一天后,全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家里人多,我们次总坐在太爷身边,这样太爷每次就可以给我多夹一些菜,因为人多,桌子大,没有靠山可不行!!

    菜上齐了,年轻的各自去盛米饭,男的准备喝点小酒,还没开始吃,村尾的曹爷爷抱着他的孙女曹琳琳过来,曹琳琳圆圆的脸很可爱,可今天怎么满脸通红,我还以为她怕呢!忙走过去说:“别怕,我太爷不会用针扎你的”。

    曹爷爷说:“琳琳前天吃了两个糯米团子,昨天一天没吃东西,今天就开始发烧,她奶奶给他煮了五谷茶,喝了也不管用,实在没办法就过来麻烦余叔你了!!”

    老家的五谷茶使用稻谷、小麦炒黑,加上内金艾叶茶叶煮水喝,用于小孩子停食的治疗,效果不错,但那玩意又苦还有糊味,很难喝。

    太爷听完后,从药柜里抓了一小把牵牛子研成粉后给曹爷爷,吩咐他回家后拌上红糖给曹琳琳吃。这个我以前也吃过,拌上糖后香甜味,好吃!就是吃完后会拉肚子。

    看到太爷给曹琳琳吃牵牛子粉,便笑着说:“曹琳琳!今晚你会拉肚子的,别拉在床上”!琳琳要打我,曹爷爷拦住说:“拉就好!拉就好,不拉停在里面会坏事的!!”看我们正准备吃放,曹爷爷道了谢后就走了。后来听曹爷爷说,曹琳琳晚上拉了两边大便,烧就退了,第二天就开始吃饭了。

    太爷看病从来不收钱,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药材是自己在山上采的,也不花什么本钱,碰上病人家里条件好的,看好病后,病人就给太爷提上两斤酒,两斤好的烟叶,太爷不抽纸烟,说纸烟没劲,还是旱烟好,自己也种过旱烟,而且长得很好,太爷喜欢把好东西送给朋友尝尝,所以每年都种烟,每年都送烟,每年也收到不少病人送给他的烟叶。抽烟多了,痰就多些,每天早上起来,太爷总要咳上几口痰,我爷爷很不喜欢太爷的抽烟习惯,更不喜欢他吐痰,最后太爷从大山阴沟里采了很多鱼腥草,阴干后每天泡茶喝,后来太爷就很少咳痰了,但抽烟还是多。这也是他九十五岁那年几次发病的原因。
    山里人上山干活,经常会碰伤,岔气的事情经常发上,而每次出现岔气,他们总是找到我太爷,然后说,老爷子,把你的止痛烟给我抽口,我又岔气了。太爷总是笑笑,从烟丝袋中取出一包早已配好的药粉惨上烟丝,放在旱烟锅里点着,病人深吸几口后,就会打嗝或放屁,只要气一通,岔气就好了,第二天就能上山干活,这种办法起效很快,也只有太爷知道配方,在我几次的询问下,太爷才神秘的告诉我,家里每年都会重些茴香,在秋天收获后,用茴香籽研成细粉,用塑料袋装好,遇到岔气的病人,配上烟丝,吸几口就好了。
   
    茴香我家里每年都种,但治疗岔气还是第一次听太也说。记得去年我肚子受凉,连续两天小肚子痛,老爸煮姜水给我喝,喝了还是隐隐作痛,后来太爷听说后,用小茴香的苗切碎后拌上鸡蛋炒了一小碗让我吃,那可真香,不过也太香了,吃到最后有些腻,不过吃完后就不痛了,太爷给我讲,小茴香苗和茴香籽都能散小肚子的寒,我就一直记住了,没想到他还能治疗岔气。然后我继续问太爷,小茴香还可以治疗什么疾病,太爷看我对小茴香很感兴趣,就接着说,小茴香主要是温暖小腹部,凡是小腹部发胀、发凉、疼痛都可以使用,还记得前几天你二婶不是叫唤小肚子胀吗,一会想上厕所,可又没小便,后来用小茴香煮水喝就好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遇到这类病人,B超检查提示盆腔少量积液,采用太爷当年的办法有很好的疗效,病人往往是先有气郁在小腹,后有少量积液形成,30克小茴香煎水后一次喝下,连续放上几个响屁,当天就缓解了病情。
      
    随着天气的变冷,上山采药少了,但太爷却利用冬天的时间一边看病人,一边给我熟悉药材,讲解药物的用途。记得有天上午进到白果,这种药材村头就有,我们农村成为银杏树,结的果实沉甸甸的,称作“银杏果”。太爷说,白果仁能止咳,治疗妇科病,还能补肾。还说补肾是通过金水相生来达到的,可惜当时我不明白金水相生的意义。还谈到白果有小毒,一般大人一天不要超过30粒,如果中毒了,就用白果壳煎水喝就可以解毒了。这些话当时听起来很琐碎,但没过三天就得到了验证。
      
    村里张叔家有棵白果树,产了很多白果,张叔的老婆正好长年咳嗽,听我太爷说可以用白果止咳,就煮了不少给他老婆吃,结果他儿子园涛乘张叔不在家,偷吃了不少白果,中毒了。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来找我太爷治疗,可太爷正好出远门看病人去了,我问清情况后让张叔用白果壳煎水解毒,效果还真不错,很快就解毒了,太爷回来后,听完我的汇报,高兴地说看来咱们家中医有传人了!!!



-----------    邻居奶奶经常头疼,在太爷手中看了几年也是时好时坏,问题的关键是奶奶每天要吃辣椒,没辣椒就吃不下饭,她头疼,搞得太爷也头疼,看不好病人的病医生很是头疼,这也是这些年时有的感觉。在太爷没有良方时,我的一句话改变了现状。我说,要是奶奶每天能闻闻药味,那吃点辣椒也不怕!!太爷看着我,突然笑了起来,不停唠叨,有办法了,有办法了。后来才知道太爷用秋天采的野菊花给邻居奶奶做了个菊花枕,从那以后,邻居奶奶就没再上火了,而且每年她自己都做几个菊花枕,一个自己用,其余的都送人。自从这件事以后,太爷就真实的认定我是学中医的一块料,对祖传秘方也就爽快的教我了。
   
    在太爷的思维中选择中医的传人宁缺勿滥,这也是太爷不传授给爷爷和几个孙子的原因,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行,是不适合学医的,只能最后救人不成,反而害人,造成许多后患,另外学医还要有较强的悟性,没有悟性的人学习中医不能将中医的发展向前推进,只能使其退步。太爷最后看中我,主要是看到了我心地善良和领悟力强。现在想想读大学时,很多成绩很好的,毕业后却失去了对中医的兴趣,改行从事西医或者其他行业,读书时的成绩靠的是死记硬背,装在脑海中没能灵活运用,最终成了一锅烂粥,放弃中医是迟早的事。想想太爷当初的顾虑,再看看现在中医学院的招生和中医的现状,我才感到中医的传授选对人是何等的重要!!
   
    中医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太爷的计划,首先是传授常见药物的识别及单用的特殊功效,培养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此期间我会很多问题,然后太爷再从中医理论开始传授,同时传授脉法,逐步解开我的疑问,再传授一些经典方剂,通过经方来的运用,提高自己对疾病对人体的认识度,过程中我会因为有些疗效不好而产生新的疑问,借此机会太爷在传授家传秘方,弥补传统经方的不足。而大学里的课程就不一样,现让你背中医基础理论,然后再是中药学、方剂学然后生理、病理。往往大学第一年就因阴阳五行搞得一头雾水,失去了对中医的兴趣,接下来只能按部就班向脑子里塞东西,到大学毕业时才慢慢理清头绪,可惜已经晚了。

    我在接受了太爷对白果的讲解后,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一个白果,外面的壳能解里面的毒性?当我向太爷询问这个问题时,他说这是阴阳的统一!!太爷的回答更让我摸不着头脑。阴阳是什么?为什么要阴阳统一呢?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1 07:53 编辑 www.med126.com

第二章:太爷教我学阴阳

由于我还小,太爷只能由浅入深的谈论阴阳。

“世间的万事万物有很多,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如何来认识这些事物,古代人发明了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分阴阳。

正如我们看电影,可以将电影里的人分为两种,即好人和坏人!

根据人的性别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根据人的身高可以分为高和矮!

根据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和阴天!

我们对气温的感觉可以分为热和冷!

这些都是按照阴阳来划分的,男人、高个子、晴天、热属于阳;女人、矮个子、阴天、冷属于阴!!”

“这好懂,但是矮个子男人又属于什么?高个子女人有属于啥?”我疑惑的问道:“男人属阳,矮个子属阴,那矮个子男人难道就是阴阳人了…….”

太爷听到我问这个问题,非常高兴,认为我对阴阳的理解还是很有悟性的。接着就立即给我解释:“男人属阳,男人中再按照高矮来份,矮个子就属于阴,综合来讲矮个子就属于阳中之阴!!”

“哦!我还以为算阴阳人呢,那高个子女人就算阴中之阳?”

“是的!阴阳本身是对立的,但没有阴就无法谈阳,没有阳也无法谈阴,正因为阴阳的存在,才使世界有了变化,有了相互制约,在制约中发展、成熟。”

“哦!我明白了,夏天很热,属阳,冬天很冷属阴。”我迎合道。

“是的!没有夏天的炎热,就没有植物的生长旺盛,没有冬天的寒冷,植物第二年春天就不能成长。”

“对了,前年冬天很暖和,结果去年春天庄稼都生病了,人也生病了。”我随着太爷的话说着。

“白果壳属阳,白果仁属阴,两者的统一,就是一个完美的果实。”太爷笑咪咪地看着我说。

“还有其他药物有这样的统一吗?”我追问道。

有!还很多!比如:生姜的姜皮是凉性,姜肉是温性;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能令肺冷生痰,柑皮令人肺燥;瓜蒌化痰,瓜蒌的根天花粉能生津;杏仁中毒,用杏树根皮可解;发芽土豆中毒,用土豆秧煎服可解….”
太爷说的我一愣一愣的,事物真的这么奇妙吗?太爷接着说:“在人体心属火、肾属水,两者本身相克,但因为有了水,所以火就不会太旺,有了火,水就不会太寒。”

“太复杂了!”我听太爷娓娓道来,心里暗暗地想。但随着太爷的讲述,阴阳的理论在我心里慢慢明朗化,逐渐清晰起来,虽然这个体系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实在有些复杂。

太爷继续讲,在特定的情况下阴阳是可以转化的,阴可以转阳,阳也可以转阴。

“是不是冬天到夏天是阴转阳,夏天到冬天是阳转阴?”我好奇的问道。

“对!对对!”太爷兴奋的回答到:“阴阳能相互转化,也可以相互制约,我们治疗疾病往往利用阴阳的相互制约,如果是阳病就得用阴药,而阴病就得用阳药!比如身上长脓包,如果发红、发热……”

“我知道了,发热、发红属阳,就用阴药,而寒性属阴,用寒性药就可以治疗阳性长包了??”我抢着说。

“太对了!太爷兴奋地看着我,仿佛看到了医学承继的希望,他继续问道:“那如果长包不发热,也不发红呢?

“那就用阳药嘛!太简单了!”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玩的游戏。

慢慢的,我认识到治疗疾病不是单单记住什么药治疗什么病那么简单,应该很复杂,但似乎又很简单。一时间我也不知如何表述,只是知道太爷已经把我领入了一片神秘的宝地,好多好多好东西,我得用心来领悟!!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去年春天长包,太爷用的是蒲公英煮水给我喝,而弟弟秋天长包,太爷用的是菊花煎水给他喝,一样是包块,都有红肿,虽然药物不一样,但都是采用凉性的药物,用的是属阴的药。所以都治疗好了。
    太好了!看来学习救人的本事也有窍门,不是很死板的,通过对太爷所说阴阳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太爷遇到一些小病,在屋前屋后随手采上几味药就能将病人的小病治好,我想这里面就运用了“阴”和“阳”。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4 02:44 编辑 www.med126.com

    太爷对阴阳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治疗疾病首先分阴阳,这是第一步,按照土话说,这步搞不清楚,就容易将药下反了,会加重病情,甚至会死人,所以在阴阳的分辨上,太爷总是时刻训练我,经常是太爷说阳,我说阴,好比对对联。

“天为阳!”;“地为阴!”
“头为阳!”;“脚为阴!”
“火为阳!”;“水为阴!”
“外为阳!”;“内为阴!”
“气为阳!”;“血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右手为阳!”;“左手为阴!”
“上眼皮为阳!”;“下眼皮为阴!”
“上嘴唇为阳!”;“下嘴唇为阴!”........

    就这样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对对联,太爷将阴阳的观点深深种植在我的脑海中。三十年后的今天,每次在切病人的脉时,在提笔开处方时,阴阳辩证总是清晰地指引着我,可以说,若果不明白是阴虚还是阳虚,是阴盛还是阳盛,我真还不知道如何下处方,只有脑海中分清了各脏腑阴阳虚实情况,下药才能立竿见影。

    分清了阴阳但如何确定各脏腑的阴阳虚实,成了我的最大疑问。当时我已经满七岁,太爷也发现这个问题,下一步是教我望诊还是切诊,太爷犹豫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叫我切诊,因为切诊非常重要,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这也是太爷医学知识中总结最多的一部分,现在的太爷已是九十来岁的人了,如果有生之年不能将重要东西传给我,也是一件很大的遗憾事。于是太爷开始培养我的切诊功夫。



-----------第三章:太爷教我练切脉

现在想来,当年为了教我习诊脉,太爷花了很多的心思。毕竟教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了解什么是脉象以及背后的含义已经很难了,同时还要把相对比较微细的脉象变化体会出来,我实在想不出比太爷更高明的教法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太爷就把我带到了院子里,角落里有一个大木盆,里面居然有许多泥鳅,大约几百条吧。太爷拿出一个小桶,让我把那些泥鳅从盆里抓到桶里。真是一件好玩的游戏,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很容易啊。我伸手便抓。泥鳅滑溜无比,忙乎了半天,除了溅了一身水外,我一无所获。

我困窘的看着太爷,太爷微笑着捋了捋胡子,缓缓道来:“东娃子,抓泥鳅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哦,抓泥鳅下手要轻,不要让泥鳅感觉到你在抓它,泥鳅可是很滑的,当你的手轻轻地碰到泥鳅时,双手慢慢合拢,快快地抓起来,你要注意轻、慢、快三个字。”

太爷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可就有些难了,但是在太爷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接下来的一整天,我终于将所有的泥鳅全部折到了桶里。看着我的成绩和我沾满泥水却高高昂起的骄傲的小脸,太爷也开心地笑了。但让我郁闷的是,太爷在表扬我之后,随后顺手将桶里的泥鳅又倒回了盆里。

我忍不住抗议了:“干嘛又倒回盆里,抓得很辛苦啊!”

没有想到太爷却板着脸,严厉地说“这可不是游戏,明天放学后再抓一遍,记住明天不能再抓这么慢了!”

“抓就抓,谁怕谁呀?”我有些委屈地赌气说。

“东娃子,你要知道学医是很辛苦的,你是太爷一生的希望,你一定要更努力才行,太爷老了,怕等不了那么久了”。记得当年太爷摸着我的头,喃喃地说,目光看着很远的地方,不知道是在安慰我,还是在自言自语,我只知道那语气里带着几分我所不理解的苍凉,而我的委屈也很快就消散了,谁让我和太爷关系最铁。



-----------第二天老师有事,只上了半天课就放学了,回家一放下书包,我就到后院去抓泥鳅,成绩有所上升,从放学到天黑,我终于抓完了所有的泥鳅。照例是一身泥水,被妈妈骂了一通,但也得到了太爷的表扬。

毕竟是孩子,连续抓了3天,再好玩的游戏也玩腻了。太没有意思了,每天手都在水里泡着,泡得手都肿了,我罢gong不干了。太爷用尽办法劝我也没有用。太爷摇着头对我说:“东娃子,抓泥鳅是为了练习你的感觉,给病人切脉也需要感觉,只有感觉到位后,才能体会到脉象的变化,这样切脉才能得心应手,你如果想学医,就一定要有耐心。”我一口咬定自己已经抓得很好了,不会有人比我抓得更好,我可以学其他的了。太爷好笑地看着我说“东娃子,我们打个赌好吧,我们来比比谁抓得快,如果你比太爷抓得快,太爷就教你其他的东西,但太爷比你抓得快,你就得乖乖地抓一个月的泥鳅,不许赖哦!”我大声说:“好,比就比,但太爷你输了,不光要教我其他的东西,还要给我买糖吃。”小时候我是个很馋嘴的小孩子,但是那个时代的孩子有谁不馋呢?

比赛的结果不言而喻,我惨败。我沮丧极了,也有些不服气。太爷说:“来来来,太爷抓给你看看,你就知道你比太爷差的原因了。”只见太爷慢慢在把手伸进水时,缓缓地接近泥鳅,但很快便把泥鳅捧在手里,而那些泥鳅躺在他的大手里,一动不动,很舒服的样子,就这样一盆泥鳅很快就抓完了。我这才真正掌握了抓泥鳅的要诀:轻、慢、快。而这一切的把握都要依靠手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虽然时有怨言,但总是被太爷揪住在课余时间练习着捉泥鳅。快入冬的水有些凉意了,每次捉完泥鳅,手都被冻得通红。每次太爷看着我冻红的小爪子,都很心疼地帮我暖热,但从来都不准我放弃。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太爷心里好象有很多话要对我说,他却很少说。他常常看着我,但目光却在很远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我抓泥鳅的速度终于能够和太爷一比了。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在太爷的要求下,我在全家人面前表演了抓泥鳅,赢得了大家的表扬。大家笑着说:“看来咱家以后不缺泥鳅吃了。”我苦着脸说:“天气太冷了,我再也不抓泥鳅了”。


相关文章
 疝气门
 定力增长出智慧
 请问一下5个月大的女孩开始喂鸭蛋黄好不好
 11月25日晚8点伤寒论学习课程继续在YY房间
 起胀诸论
 30余位医卫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力挺“活熊取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