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师交流:程门雪验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疏解宣化汤

    组成:清水豆卷12g  带叶苏梗4.5g  荆芥穗4.5g  薄荷叶3g(后下)  冬桑叶9g  炒杭菊花4.5g  嫩前胡4.5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竹沥半夏4.5g  赤茯苓9g  广陈皮4.5g  焦六曲9g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骨楚,或胸闷不舒,或咳嗽多痰。苔薄腻,脉浮。

    加减:痰湿较重、苔腻较厚者加荷叶边一圈,寒热较高、口干苦或小溲黄赤者加甘露消毒丹12g(包煎)或更去薄荷叶加鸡苏散12g(包煎),恶心呕吐者加黄连0.9g,纳呆者加谷芽麦芽各9g。

    按:外感风邪而有湿热,临床甚为常见,程氏常用疏解宣化法治之。他曾说:“凡治外感,如无痰浊湿热瘀滞之类,则‘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不致迁延时日。如有痰浊、湿热、瘀滞,内外合邪,则病必纠缠难解。因而必须详细审证,才不失治疗时机。”外邪夹湿解表退热,需佐以二陈化痰利湿,内外同治,方能获取速效。本方即针对风邪夹湿而设,为疏解宣化、表里同治之法。

    附记:程氏用薄荷有三法:外感风邪者,取其发汗祛邪,用时后下,取其轻扬;外感余邪未清者,需减其发汗之性,用薄荷炒炭,不须后下;风阳上亢或气火上炎头眩或胀痛者,或其他头面官窍疾患,取其辛凉清泄,也用薄荷炭,不后下。

二、和解宣化汤

    组成:银柴胡3g~12g  竹沥半夏4.5g至6g  酒炒黄芩3g~4.5g  块滑石12g  赤茯苓9g  广陈皮4.5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白杏仁9g  干芦根24g~30g  佛手花2.4g

    主治:湿热互阻、气机窒塞,寒热有汗不解,胸脘痞闷,小溲黄赤,口苦。苔腻,脉濡数。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姜汁炒竹茹4.5g、姜川黄连0.9g,胸脘闷痛者加广郁金4.5g,胸中懊(忄农)nao者加焦山栀4.5g、清水豆卷12g,兼形寒咳嗽者加冬桑叶9g、杭菊花6g、象贝母9g,口苦苔黄湿热较盛者加甘露消毒丹12g(包煎)。

    按:湿温或风温夹湿,湿热互阻寒热不解者,不宜多用表药,多发汗易致湿从燥化。程氏常以小柴胡汤或合泻心汤三仁汤化裁,或合栀子豉汤、甘露消毒丹化裁,以和解枢机兼化湿热。若兼有表邪,亦以柴胡配解表药,使邪从表解。程氏对泻心汤尤为重视,认为胸痞主要原因是湿热痞结。干姜配黄连、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是治胸痞主药,参草姜枣乃理中之意,可随症加减。若无表症,程氏多不用生姜,而以姜汁炒川黄连、姜汁炒竹茹等代之,意在避免辛温太过。而常用陈皮、蔻壳、佛手花、川厚朴花、广郁金旨在芳香宣通,有助湿热开化。

三、桂芍甘麦龙牡汤

    组成:川桂枝三分至六分  炒白芍9g  炙甘草3g  淮小麦15g  煅龙骨9g(先煎)  煅牡蛎六钱(先煎)  炒枣仁9g  红枣5枚

    主治:自汗、形寒,或汗出烘热、汗后畏风,或兼心烦不宁、寐差多梦。脉濡滑,苔薄腻。

    按:本方为桂枝汤加减而成,旨在调和营卫、安养心神。桂枝量小,不作发汗之用,白芍酸以制辛,取其敛汗和营之功,配以龙骨、牡蛎、淮小麦、枣仁增强收敛止汗、安神养心作用。程氏指出:“桂枝汤是发汗剂,不是止汗剂。但方药经过适当配伍后,亦可作止汗之用。桂枝汤的主证是自汗、恶风、发热,但热势并不高,如有些病人常出虚汗,又有些怕风,并无寒热,亦可用桂枝汤。我的经验是:用于发汗解表,重桂枝(4.5g),而轻芍药(4.5g~6g),并配合柴胡、葛根羌活防风之类;用于止汗,重芍药(9g),而轻桂枝(0.9g~1.8g),并配合煅龙骨、煅牡蛎之类,常可获效。”

四、百合地黄合淮麦甘枣汤

    组成:野百合15g(先煎)  大生地12g  淮小麦30g  炙甘草3g  炒枣仁9g  川贝母6g  夜合花6g  珍珠母15g(先煎)  红枣4枚

    主治:神志不宁,精神失常。头眩或痛,心悸,胸闷,夜寐不安,便艰等症。

    按:百合补肺阴,地黄滋心营,配以淮麦甘枣养心安神,珍珠母平肝抑阳,川贝母、夜合花解郁化痰,酸枣仁养血安神。程氏曾指出:“脏躁症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不仅见于妇人,也常见于男子。因此,如果把甘麦大枣汤作为妇科专方,就未免失之狭隘了。叶天士最赏识此方,在甘缓和阳熄风诸法中用之最多,散见于肝风、虚劳、失血等门内,凡见头眩、心悸、胸闷等症状时,辄用此方加味。”又曾说:“叶氏用淮麦甘枣汤最得法,屡效大症。《古今医案按》附记中载之可证也。吾亦喜用此方,得效亦多。”还说:“甘麦大枣汤是一张治心病、养心气、泻虚火的好方子。也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损其肝者缓其中的好方子。如果进一步与百合地黄汤同用,来治神志不宁、精神失常的一类疾病,更有殊功。”

五、通补奇脉汤

    组成:鹿角霜3g~9g  盐水炒黑茴香4.5g  炙甲片4.5g  菟丝子9g  潼沙苑12g  炒杜仲6g  补骨脂3g  炒延胡索3g

    主治:奇脉亏虚,络道不和。腰髀酸楚疼痛,甚则不能转侧,动则痛不可忍。

    加减:肾亏较甚者,可加淡苁蓉4.5g  巴戟肉6g  杜狗脊6g  川续断肉6g。高年痛久者,可加胡肉2枚  桑寄生9g  台乌药3g。有外伤史者,可加炙乳香1.5g(研冲)  炙没药3g(研冲)  全当归9g。阴雨天痛著者,可加白芥子3g  台乌药3g  川独活6g  桑寄生9g。兼便溏者,加生白术12g。

    按:腰痛日久,多有肾经亏虚,特别高年体弱者,较难取效,程氏取叶天士氏善用调奇经八脉之术以治此证,见效多著。盖奇经八脉与肾脉关系密切,故多以补肾药配活血止痛、理气通络之品以获通补之效。程氏每以鹿角霜、小茴香、炙甲片为主药,因鹿角温经补肾、茴香理气、山甲活血,故能紧扣病机。鹿角、山甲味咸,茴香盐水炒黑,“咸先入肾”、“色黑入肾”,而腰为肾府,三味相配,即能温通肾脉、流畅气血,且可达腰、脊、髀、尻等肾与督、带诸脉交会之处,于是奇脉虚寒、气血痹阻之腰痛可望得以解除。





-----------请教一下,生米仁是薏米吗?
相关文章
 后脑勺痛.
 阳毒
 温肾丸(《会约》卷十。)
 五、母乳喂养好处多
 胎毒散(《揣摩有得集》。)
 五加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