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明代《琼台志》本草资料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万芳


1981年,上海古籍书店曾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明代方志106种,包括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府县志,其中89种方志物产类记载了当地出产中药的情况,在这89种中又有21种方志记载较为具体,不仅仅记录药名,尚细致描述了动植物药物的生长环境、形态、药用部位、采集时节、炮制药法、药用功效、药物毒副作用、药物品种异同辨别、民间偏验方、食用方法、朝贡数量、药物贸易税利等,内容颇为丰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以《琼台志》药物相关内容最为全面,本文就此志有关资料简析之,以期为药学史之研究提供借鉴。

《琼台志》介绍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收载的《琼台志》为明朝正德年间残缺本,成书年代不详,作者唐胄。该志分上下二册,记载了郡邑疆域及其沿革、气候、山川、水利、土产、户口、田赋、乡都、墟市、桥梁、公署、仓场、驿递、学校、社学、兵防、平乱、海道、黎情、楼阁、坛庙、寺观、冢墓、职役、秩官、破荒启、名宦、流寓、罪放、人物、杂事、文类、诗类等多方面的内容。琼台,今属海南一带。由于地理环境、气侯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琼台诸岛的物产品种繁多,四季不断,相对明代其他方志来说,《琼台志》的物产记录也就多了许多内容。此志凡例特别提出:土产独有者详,旧志有而今不产或已偶见者必注及,今有而旧志不书者必补。可知此志内容丰富,详略有据,信实程度可以肯定。

《琼台志》卷八、九两卷叙述物产。一般方志物产与田赋多并在一卷内叙述,内容较多者占一卷篇幅,而以两卷篇幅论物产者,实属少见。卷八为土产上,内容主要包括谷、菜、花、果、杂植、草、竹、木、;卷九为土产下,内容包括畜、禽、兽、虫、鱼、石、药、货、布帛、饮馔、器用、工作等。卷八与卷九“药”以前的内容与本草古籍所载相类。事实上,本草古籍所载内容相当广泛,函盖草木果蔬谷鱼兽诸多分类的动植物。而且《琼台志》的分类方法与本草古籍也十分接近,故本文介绍《琼台志》的本草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药物,其物产部分也涉及很多。

《琼台志》物产类相关记载

谷类:稻、黍、稷、麦、荞麦珍珠麦、金黍、牛黍、鸭脚粟、菽。

杂食:芝麻南星、薯、蓣、三年蓣、莳莨、绑头、饱杨、甜娘、南椰面、钟槌子。品种计二十余种。

与明代本草巨著《本草纲目》对应比较,金黍、牛黍、鸭脚粟、三年蓣、绑头、饱杨、甜娘、南椰面、钟槌子为等《本草纲目》所不载。《琼台志》将这些品种归为杂食,当地人逢灾荒年景以此充食度灾荒。

另,天南星,为祛痰药物。《本草纲目》云:“乃手足太阴脾肺之药,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口呙)舌糜。”可见在李时珍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天南星系药性颇为峻猛之物。无论生用还是熟用均须经过几番炮制工序,否则使用不当易造成程度不同的中毒。《琼台志》将天南星收录于杂食之中,云其能济饥饱。“产沙地者小,坚韧色黄;湿地者大味稍劣。花梗者麻口;野生者入药。”可见杂食者为人工栽种,产于琼台地区沙地。而野生者方入本草作为药用。《琼台志·药》中亦收录天南星,注为“野生者佳”。

《琼台志》杂食之天南星性味如何,与野生者存在如何之差异,今天海南地区是否仍以此为杂食,其烹调食用方法如何,于此药炮制有无借鉴意义,等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进一步考察与研究,总之,《琼台志》提供的这一文献线索应予留意。

莳茛,《琼台志》载其俗名黄药子。《食物考》谓:蒸食甘美,热嗽能去,厚肠充胃,稀痘食豫。作为杂食,本草古籍也有类似记载,并且还有其药用之记载。

荜拨,《琼台志》归为菜属,谓食其叶,类蒌辛辣,煮肴馔有味。入药者,用其根。很多本草古籍录其为药物,少数涉及食用。《海药本草》指出其功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唐本草》云:胡人将来,入食味用也。《本草图经》亦云:南人爱其辛香,或取叶生茹之。据此荜拨的食用历史悠久持续,而《琼台志》有关资料则是它有力的佐证。

《琼台志》菜属还记载一种蔬菜牛荽,因菜属里已有元荽,故知牛荽非元荽。此物《中药大辞典》未收。《琼台志》云:叶类泽兰,夏日土人取和米粉舂煮,蘸蜜食之解暑。不知这一暑天食疗方法至今是否依然沿袭,于医疗、保健、养生有无开发利用价值?

《琼台志》有些动植物论述到它们的药用价值:

蒲但树:一名道荜,野生,高三四尺,叶微有毛,花紫色,根可治疔毒。

接骨:俗名倒兰,生傍人家篱栏,人体折伤,取治。

满头红:土医用治病。

楮:土人取其皮造纸,取实入药。

刺桐:即赭桐,叶可粪田,子可含,疗口疮。

粪:即白丁香,治眼翳。

乌梢:土人取酿酒去疮疥。

沙滩:形类师蛇而扁,有杂五色者,穴草野间,土人取炙以治腹痛

蚁:有黄黑数种,小黄极多,易嗅沾饮馔。其小黑者土人取其蛋为醢,诸治食之。

勒:即青鳞,炙食佳,小儿痘疹用为下饭。

上述蒲但树、满头红、沙滩等未见本草书籍记载,而刺桐子治疗口疮、勒用于小儿痘疹等药用功效亦未见记载,它们都从不同层次丰富了本草资源。而大量的动植物产虽未谈到其药用,但它们的名称、形态等资料亦可与本草书籍的相应记载互为印证,提供佐证线索。

《琼台志》药属专门论述药物,计98种。为《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记述药物品种繁多的少数地方志之一。分石、草、木、兽、果、菜、鱼、草药诸类,由此推测,此志作者通医药,所载药物有摘自本草古籍者,也有不载于本草书者,而后者尤具浓郁的地方特色,意义更大。如:

“大瓠藤水”条云:珠崖儋耳无水处种此藤,取汁用之,味甘寒,无毒,主烦热,止渴,润五脏,利小便。藤如瓠,断之水出。此药性味功效类似芦根,然芦根生水中,此药生于无水处。这是其不同之处。

朝开暮落花:即“粪上红菰”,堪疗疮毒。

高良:儋州高良姜茎叶似姜而大,高一二尺,花红紫如山姜。《一统志》:出崖州昌化。

沉香条引《倦游录》云:黄熟香有三品,琼崖木朽乃得者宜入药。

枫香:出儋州,树似白杨甚高,叶有三角,即白胶香也。

藿香:出琼山石地及澄迈沙地。

上述药物均强调出产于琼台地区,因此至少在明代上述诸药为其地方所特有药材。

《琼台志》药物分类中与一般本草古籍还有一点不同,在传统分类基础上增加了“草药”一类。这类药物共计五种,俱为琼台地区民间常用的药物疗法。

血见愁:方茎,其叶对生而有斜纹,二边共八条,叶边碎尖如箭,医家取散血。

出总管:树高四五尺,叶可解漆毒,土医谓之药母。

凤尾草:野生叶,愈痢。

柳豆草:小儿痘疹初愈,土人取以煎浴。

接骨草:丛生,高二三尺,叶大于柳而厚,茎有节,折伤者裹之即愈。

紫背草:野生有毛,背紫。

“草药”一词曾盛行于“文革”期间,那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地方草药的手册。其中记录了许多民间习用的药物方法,它们对于缓解山乡僻壤交通不便之处缺医少药的情况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时也为中药发展提供了新鲜线索。然“草药”一词始用于何时,在此之前未曾见到明确记载。《琼台志》有关“草药”的记载,知其概念与现代几乎一致。从而进一步得知,原来明代已有了“草药”的说法。“草药”不是文革期间的新生事物。而当时不少人这样认为,恐怕是对历史记载不熟悉的缘故。

结语

《琼台志》虽非本草专著,没有药学家的宏篇大论,因此与其他方志一样,从古至今一直未受到有关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对药物研究没有意义。其中有关药物记载对现代中药研究不无提示。当今学者对地球物种日渐稀少,许多珍稀品种濒临灭绝的状况,迫切地呼吁人们发掘和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因此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保护与开发利用药物资源的角度,我们都应大力开展地方志有关资料的研究。它们就好象遗落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散珠碎玉,揩去历史的尘土,就会显现出其应有的光彩。
相关文章
 石膏栝楼汤(《伤寒总病论》卷六)
 感冒
 偏头痛是否都要加柴胡??
 水骨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豆蔻散(《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川芎牡丹散(《鸡峰》卷十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