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妇幼课堂:儿童抽动综合征也要分阴阳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在我的第二本书《神医这样看病》里面写了个故事:在北宋的时候,有一年,宋神宗的九儿子仪国公病了(听这个名头很大,感觉像个老头,实际上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孩子呢),太医们怎么治也治不好,文献说是“国医未能治”。

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患的是瘛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实际上这个情况会在小儿很多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具体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是怎么得的病文献没有记载清楚,反正全太医院的人都晕了,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

这时长公主来朝了,文献说:“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她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是草野之人,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的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

宋神宗一听:“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

于是,钱乙被召进了万众瞩目的皇宫。



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

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

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

这个黄土汤是什么方子呢?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证,是一个温补脾胃的方子,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抽风没有关系啊?于是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这抽风时肝经的风动,你怎么开了个温补脾阳的方子?



那么,治疗的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喝完药后,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还真就停止了发作,然后,这个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



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这份儿高兴啊,他立刻就把钱乙给再次宣进了宫里,“神宗皇帝召见,褒谕。”把钱乙大大地称赞了一番。

高兴之余,宋神宗斜眼看了一下正在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绽放出了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 宋神宗的言外之意是:给这帮不学无术的御医们听听。

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的思路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那么,钱乙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原来,钱乙在这里,就是借用五行的理论,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特色。中医认为,肝在五行是属木的,木的特性是要调达疏畅的,如果不调达,就会出现风动的现象,比如抽风、肢体震颤、屈伸不利等情况,那么如何调达呢?我们在生活中都知道,要有足够的水分,如果水不够,那么木就会出问题了,中医说这就是肝阴不足,会产生肝风内动的现象,所以此时要滋阴熄风。

但是,问题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给树浇水浇多了也不行,那就会涝了,此时木也会出现问题,这叫肝木郁陷,钱乙认为这位仪国公小朋友的抽风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现在我们中医注意肝阴不足的居多,但是对水湿重导致的肝木郁陷的情况重视不够,复习这些历史文献,可以开阔我们治病的思路。因为五行理论认为土是克水的,所以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



钱乙是个伟大的儿科医生,他一生刻苦专研小儿病,写出了能够见到的首部中医儿科专著,确立了儿科的专科地位,是儿科的鼻祖,他对儿童病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

又比如:钱乙把小儿惊风分成慢惊风急惊风,这个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西医叫小儿惊厥,临床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导致惊风,中医认为,凡是起病急,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而慢惊风大多是因为身体虚损而导致的,一般来势缓慢,以抽搐为主,但是缠绵难愈。

在钱乙之前,是没有急惊风和慢惊风的提法的,正是钱乙,为中医儿科开创了一个新的名词:急惊和慢惊,并且钱乙还对两者的不同做了详细的论述,这都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我们还使用这两个词,而且钱乙论述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都依然适用。

钱乙在分析慢惊风的时候,他尤其提出,很多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抽搐等症状,有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这种情况,不能像对待急症那么治疗,应该调理脾胃,脾胃好了,正气足了,那么这个病就好了。

那么,今天这个抽动综合征到底在古代算是什么病啊,我的观点,应该参照瘛瘲、慢惊风来治疗,因为这两个病症都有抽动这个主症存在。而钱乙对这些病,主要是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治疗的。



可是现在我们的中医丢了很多古人的经验,大家一看到抽搐,就觉得是肝阴不足,就开始滋阴熄风,有的确实是阴虚的孩子就痊愈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身体虚弱,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结果是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有的长年累月的吃药,各大医院全都走遍,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家长都可以背诵,基本是“钩藤天麻生地、首乌、蜈蚣全蝎龙骨牡蛎……”等等,但是收效都很小,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脸色越来越差,家长无不忧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里。

这是我们现在中医界的问题,看到抽搐等症状,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这是对的,但是所有的人立刻就想到,这是肝阴不足,需要滋阴,这就错了!

每个疾病都有阴阳两种情况,有的是阴虚,有的病就是阳虚,从来没有只有一个证候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黑夜就有白天,有女人就有男人,有阴就有阳。



其实,我们的古代医家对这些问题早就思考过,钱乙治疗过那么多的患者,连皇帝的儿子都治疗了,为什么他们的思路我们不能继承呢?如果我们现在的医生觉得科技发达了,我们现代人自己聪明,不看古代的医书了,那么,我们会成为丢弃祖宗的宝贝的败家子的。

所以我总是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否则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这个小儿抽动综合征,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伤过正气,有的是在出生时就出现了状况,大多数是后来不断患病,被治疗过度造成的,很多孩子现在还伴有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是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

那么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镇肝熄风,不能一味地滋阴,因为此类孩子往往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振,这个和钱乙治疗皇子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是肝木被水湿给困住了,这叫肝木郁陷,难以伸展,所以才风动,此时应该滋补脾阳,就是增加土的含量,这样水湿被控制了,那么肝木就正常了,也就是钱乙说的:“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是个朋友的小孩,患此病多年,脸部经常不停地抽动,我看上去觉得犹如孙悟空的动作,挤眼,挤鼻子,总是坐不住,到处活动,脾气急躁,孩子身体偏瘦,脸色黄。

这个孩子曾经找过名医很多,是北京一个著名的中医院的常客,家长为了孩子到处看病,我以前只知道这个朋友在带着孩子总是看病,但是到底是看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朋友的心中认为中医师分科的,我也不是看小儿病的,所以他一直在找小儿名医来着,见过我几面,但是都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实在是无奈了,就问我对小儿病有心得吗?我说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人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够人为地分科呢?于是他就带着孩子来找我了,我看孩子以前吃的药物,真是很很痛心:药量重,味数多,苦寒为主、服用的时间长。

小小的孩子,身体哪里受得了呢?

我在看了孩子的舌头后,认为孩子是脾胃不足,所以我就对家长说:我们先忘记孩子是什么病,我就来调理孩子的身体,等身体好了,你会看到,孩子自己会恢复的。

所以我就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看了方子,基本是食疗的东西,山药莲子肉、薏米芡实等的,孩子的家长看了很高兴,就坚持给孩子吃。

这个孩子据说很爱吃这些东西,因为家长也加入了自己的智慧,给做成了什么糕点的样子。

这个食疗的东西,经过几次加减,前后吃了大约四个月,后来再见到孩子的时候,我暗地观察,觉得孩子已经没有此类毛病了,但是我怕当着孩子的面说有损孩子的自尊,就私下对问家长,这个毛病如何了,家长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没有问题了。

其实这不是我高明,只是因为我曾经仔细地看过钱乙的书,在写《神医这样看病》中钱乙的故事的时候,还整理过钱乙治病的经验,所以一看到患儿,就想到了这些。

而具体的用药,其实就是乾隆吃的八珍糕的思路(我在博客和书里都写过),只是随时增减太子参白术而已。



其实很多治病的思路,古人都想到过,我们中国的古人经历过无数的疾病,古代的医生们为了治病救人,曾经总结了各种治疗思路,但是现在看古书的风气淡了,大家都忙着搞科研,发论文,所以,很多宝贝也丢了。

可是,患儿是无辜的,家长是痛苦的,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免受痛苦,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把祖宗的经验都继承了,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后代啊。否则我们死了以后,会被钱乙老先生打屁股的:我把经验都写了,为什么你们还不好好学?



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儿科大师刘弼臣先生也指出过,他说这个病有“脾虚肝亢”的证型,患病原因就是脾虚导致的,此时应该扶土抑木,以平肝亢。这就是真正的大家,治病绝对从各个角度都考虑到,不仅仅只是滋阴熄风一个思路,可惜的是,老人前不久去世了,令人唏嘘。



我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这几天有很多的家长,来邮件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建立了一个群,说全国有很多家长都在为这个病痛苦,言辞恳切,让人心酸。所以,我在这里写出这个思路,其实并不一定要我亲自开方子了,只要思路清楚了,其实每个医生都知道怎么治疗的。



另外,提醒这些家长,家长的痛苦要掩饰一下,不要经常泄露给孩子,我觉得这个病和情志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都是压力大,如果家长又把这个病看得很重,整天表现出来,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的,这样对病情没有好处,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好漠视这个病,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恢复的空间,我在看这个病的时候,很多话我基本都不当着孩子说,面对孩子的时候,我都是逗他们玩。然后背后问家长,孩子的病情。此事不可不慎。


总之,此病有阴阳之分,对于阴虚者,就要滋阴熄风,对于阳虚者,就要考虑从脾胃的方面来温阳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dcsq.html【此文为转帖,特为楼主标明】

[ 本帖最后由 心物一元 于 2009/7/2 10:06 编辑 www.lindalemus.com/zhicheng/]
-----------中医医理,道理简单。

  抽动症原因有很多,也不仅仅靠补脾胃能完全解决的。
-----------急惊属风热,慢惊属脾虚,历来如此说.为何现在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纠正它.
-----------上面是罗博士的文章,转来给抽动症儿家长学习.
-----------
原帖由 心物一元 于 2009/7/1 18:14 发表
中医医理,道理简单。

  抽动症原因有很多,也不仅仅靠补脾胃能完全解决的。


能否請心物一元先生據此文再多談談小兒抽動症
民間中醫網上有很多此症患兒的家長在尋求解決方案
有時竟且使用非常不適當的方法,如"暴力拔罐法"等,令人痛心!
我兒亦是抽動症患兒。當初中醫也是給他苦寒清熱消風藥物,如全蝎、蠶蛻、三黃湯等等
吃的我兒大傷胃氣,服藥就吐、臉色青白。
我後來要求醫師換藥,竟遭怒目相待,當場就與醫師大吵一架,責備醫師殺人不用刀。
之後憤而自行找書用藥,主要參考書就是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用的就是補脾胃的藥方再兼一點消風藥物,結果效果明顯提高,且小兒臉色紅潤、胃口大開。
因此,希望心物一元先生能多談一些治療此種小兒抽動症的經驗給辛苦的家長們,提供他們一些更好的治療方法!
-----------一般小儿之病,非肝即脾,而且小儿生病后都气血两虚,中气不足,所以治病时保中气很重要。

但现在很多小孩都被西医的消炎针和滥用苦寒药的中医庸医治出了风病。苦寒药伤中,土败则不能生金,金衰则不能生水,水不涵木。初则金不克木,木自招摇,此时如不及时培土生金,终则水干木枯。

彭子益治儿病始终顾中气,治风病土木双调,而且用药谨慎,重食疗,值得借鉴。

我的孩子以前也是抗生素用的多,到后来不停地挤鼻子眨眼歪嘴巴,经过自己三四个月的食疗,这些症状完全消失了。体质也比以前好很多,偶而受风有点感冒咳嗽也是一两天的食疗就好了。其实就是平时多吃些黄豆小米山药花生红枣薏米之类,饮食合理加室外运动。
相关文章
 秘传损方药名十二咏
 岭南草—广东狼毒(海芋)
 铁箍散(《疡医大全》卷八引吴丹垣方。)
 为什么睡到半夜会醒
 20110026幼儿过敏性紫癜案
 温阳健齿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