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源自古哲学,内容三学说,精气学说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当四五岁的宝宝摇头晃脑地背诵出这套长达1200句的“国医启蒙口诀”时,很多人都会惊呼,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些学习中医的少年中有的已经会切脉,不仅能将病患的病情娓娓道来,甚至还能有模有样地说出对症的药材和药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名为“国医启蒙和入门”的免费学习班里共有40多名年龄从四五岁到十二三岁不等的娃娃学员,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四岁半。这些学习中医的孩子每星期周末都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学习班里学习一个半小时的中医,有的已经学习中医达一年之久。
现场:6000字口诀倒背如流
在亚运村安慧东里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记者找到了这个让很多家长慕名而来的国医学习班。“开办这个学习班就是想让这些娃娃从小了解国医,课程中安排了很多华佗、孙思邈等大医家的从医故事,也是希望能让这些孩子从小就明白‘学医先学道’、‘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学习班的创办人杨志勋年届古稀,从医几十年,他告诉记者:“学习班开在我中医诊所的楼上,最初的学生就是我的小病人,后来知道这个班的家长越来越多,孩子也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
在现场记者看到,教室里密密麻麻坐满了等待开课的孩子和家长,大部分是五六岁的小学员。“今天咱们来复习一下上周的课程,现在每人发一颗
乌梅,你们边吃边想,谁能告诉我乌梅有什么功效呢?”杨老话音刚落,就已经有小学员报出了答案:“乌梅能生津,治肺热和干咳。”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时间里,虽然也有个别小学员走神,但大部分孩子都十分认真地坐在家长身边听讲,夹杂在各种中医启蒙知识中的大医家的故事让这些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记者发现,6000字的“国医启蒙口诀”几乎所有小学员都能流利地背诵。
家长:学中医让孩子更自制
记者看到大部分家长十分认真地做着笔记。“以前这孩子可爱睡懒觉了,现在一到周末就倍儿自觉地要去找杨爷爷学中医。”家长刘先生说。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刘子实当年因为身体不好常找杨教授看病,应该算是学习班的第一个小学员。“我喜欢李时珍,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品也十分高尚。”刘子实像个小大人似的。“这孩子没参加国医班的时候性格还是有点霸道,不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现在却像变了个人,不仅主动帮助别人,而且还特别能静下心来,自制力也比以前强了不少。”刘子实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欣喜地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两周前国医班招收第二批学员时,原本只有50个名额,却吸引了300多孩子报名。
专家:中医不宜早教
儿童教育专家对孩子学中医的看法却有不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童早教专家表示,10岁以下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规范,过早过多地给孩子灌输专业知识于孩子身心成长无益。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创办国医学习班的初衷是非常美好的,但就青少年的年龄和接受程度而言,中医明显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该更加注重开放式教育,像这几年兴起的孩子学习国学、汉学热,乃至现在的学习国医热,其实都是一种在孩子教育成长中并不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做法”,宗春山说,“孩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的很多想法都是受制于成人对他们的要求,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我们应该遵循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只有那些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特殊身心特点制定的课程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否则只能是变相地拔苗助长。”
记者:左颖 谢思东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娃娃学中医有模又有样
“……古而不泥古,承旧不守旧;知难而进取,博采三渠道;典籍与旧方,民间之验方;方学之本源,持精密思考;善参合施行,诊疗中结合……”12月26日早上八点半,亚运村惠新东桥旁,一幢普通居民楼里,从一间40多平方米客厅改作的教室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推开门一看,近30个大人小孩一起对着墙上的口诀大声朗读,这便是老中医杨振勋教授开设的“国医启蒙班”。“同学们”朗诵的口诀正是杨教授自编的“教材”。
7岁的小姑娘刘子实是班里入学最早的孩子,当初,她是杨教授的一个小病人。看病过程中,杨教授发现她对中医挺有兴趣,便有意收她为学生,后来想一个人是带,十个人也是带,便干脆办起了这个“国医讲学堂”。刚开始有50多个娃娃,但是只有少数十几个小孩子坚持下来,坚持下来的孩子如今已到了会把脉和辨药材的阶段。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如今还有200多个孩子在等待下一期的开课。
课间休息的时候,准备给学生们的是一杯
南瓜羹。喝完这杯羹,开始上课的时候,杨教授问大家,吃南瓜的好处以及什么人不能吃南瓜。孩子们舔巴着嘴角争先恐后地回答:“南瓜是
糖尿病人的好食品,不过有
脚气的人最好别吃,否则会越来越严重……”
再上课时,杨教授便跟孩子们讲起了“李时珍行医治贪官”的故事,逗得孩子们一阵阵大笑。用杨教授的话说,学中医是要讲究一定天赋的,自己开办这个班级不是说要一定教出几个中医天才,而是要给孩子们讲行医、做人的道理。所以在讲授中医知识的同时,他始终把一些做人的道理穿插在其中。家长们觉得很有用,一个个都认真地做着笔记,回家还得跟孩子一起温习。
记者罗先明/文并摄
来源:竞报
-----------(一)引子
在七岁的儿子将三根稚嫩的手指老道地搭在朋友宽厚的手腕上开始诊脉的一刹那,立刻吸引了一片惊奇的目光。当儿子依着脉诊口诀逐个说出脏腑、三焦、命门的脉象后,朋友们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孩子,真的能学懂博大精深的中医吗?
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我,心中除了阵阵欣慰外,涌起的却是对杨志勋教授,对他开办的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对承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往圣先贤们的深深感恩之情。
两年多来,每到周末,清新中医诊所里就童声朗朗,热闹非凡,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杨教授开办的免费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开始上课了,口诀朗诵、义理讲解、营养体验、运动健身、药材辨识、趣味故事,整个课堂安排得井井有序,儿童和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杨教授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了“学医先学道,做事先做人”德育的重点,强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圆通”之道入门,让孩子们在精神层面学会做中和之人,为整个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在医理和法术方面,突出了对阴阳、五行、脏腑及其生克变化关系的理解,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这里的学员,最小的才四岁,最大的有十岁。听众中,有
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有商界、技术界的精英,有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家在国医文化博大精深的氛围中,反思、吸取、探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两年多来,杨教授自筹经费,逐步解决了场地、教材、设备的问题,从启蒙班到现在的入门班,先后有三十多位儿童受益,其中一直坚持听课的八九名儿童已经初步窥见中医殿堂的门槛。
(二)儿子
儿子姓刘,名尚瑾,1999年11月生人,属
兔。2006年9月,经江兆聪妈妈的介绍,第一次参加了启蒙班的学习。从此以后,一年多来,无论风暑雨雪,雷打不动
地参加了每次学习。下面,就以儿子学习中医过程中的二三事进行追忆。
启蒙班教材共分十五节,每节又分理念和框架两个部分,共需三十多次才能讲完。儿子从第十二节才开始进入,基础比较差,前面的很多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对课堂上问答较多的五行对照关系不了解,学习比较吃力。儿子很苦恼,说爸爸我听不懂。我开始鼓励他,我们一切慢慢来,先把目前学的记住。好在口诀朗朗上口,儿子又有背诵经典的经验,现学的课程即使无法背诵,印象也比较深刻。
几周过后,张美娟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五行对照表,我们父子开始突击学习,从金木水火土、肝心脾肺肾,到喜怒忧悲恐,生长化收藏,逐步建立了概念,课堂上就容易一些,儿子的兴趣也明显提升。同时,儿子对口诀中的内容也建立了初步的概念,比如教授提问,好吃的东西可否一次吃个够时,他可以“太过与不及”来应答,得到鼓励后,信心增加很大。
进入到复习课后,儿子对第一节“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诚信与包容,天道之核心”等内容非常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与儿子背经时学的《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老子》等有一样的东西,能够理解。此时,儿子与同学的交流更多,关系相处也更加融洽。此时,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儿子对辨认药材兴趣盎然,经常一个人玩索样本,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认识包括
甘草、
生地、
熟地、
灵芝、首乌等二十多种药材。
复习课进行几周后,儿子开始对健康的话题感兴趣,特别是自己进行药罐疗法体质提升后,日常生活中关于医药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当发现我有抽烟、长时间加班、喝酒等时有损健康的情况时,规劝的话语也多了起来。
进入初级班后,儿子对口诀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在加深,与先前相比,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具有一定的关联思维能力,也开始对日常生活的现象以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解释。例如,对“有无”的概念,可以作出形象化解释,“无”为妈妈未生前,“有”为妈妈已生后。
在暑期集训中,第一次没有参加成,第二次全程参加了,这是儿子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独立生活。开始时,他感觉到很不习惯,有孤独感。随着时间深入,逐步适应了这个环境,第二天,学会玩五行牌,第三天,背诵了课堂口诀,第四天,帮助老师干家务,第五天,学会了脉诊口诀,第六天,开始学习把脉。经过这次集训,我觉得孩子提高了一大块,开始逐步将课堂所学与临床相结合。
近期,在老师指导下又开始学习当秘书,练习待人接物、洒扫应对的基本能力,从接电话、让座、倒水、跑腿干小事做起,干得挺来劲。同时,在教授手把手教导下,在诸多患者协助下,诊脉能力又有所加强。
我相信,在国医系列教育过程中,儿子会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为他自己日后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成才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感想
在陪同儿子学中医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与思考,有以下几点感想。
儿童教育关系国家未来,关系民族前途。我们目前在强调儿童技能教育的同时,却极大忽视了儿童的文化教育,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具备较强技能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在处理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个人内部精神与肉体出现的越来越激烈的矛盾时,内无精神动力可依,外无章法制度可寻,难以互相诚信、包容、忍让,不能理解“为人即是为己”的天道内涵,往往会依靠技能和武力走向竞争、斗争、战争,甚至毁灭的道路。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有识之士通过不断努力来修正与挽救。
中医以其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和圆通”之天道思想,秉承兼顾治国与救人的理念,提倡的整体和谐与健康理念,实在为世界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之必需,但是由于经典文辞古奥、理念深刻难测等原因,对医者本身修养提出很高要求,必需具备悟性和
灵通,再加以长期密集熏修才能成功,但是在应用起来确是如此的简单、实用、价廉、优美。这些特性对于解决中国十五亿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是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一批批医学世家的医者步入老年,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这也是如杨教授一辈老医家寝食难安之所在。我认为,儿童国医系列教育班的兴起,走“中医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形式。虽然,目前条件简单、规模有限,但是它符合天道,必然得道多助,必然会蓬勃发展壮大。特别希望社会主流力量的关注,促使其快速发展,早日造福亿万社会大众。
文章来源地址:
http://jyliu.blog.sohu。com/64071559.html
-----------“儿童教育专家对孩子学中医的看法却有不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童早教专家表示,10岁以下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规范,过早过多地给孩子灌输专业知识于孩子身心成长无益。”
现在的所谓专家大多都是西方文化培养出来的所谓的遵循西方科学的专家,在他们的眼里,凡是与西方科学不符的,或者是西方科学还未能解释的,统统认为不科学。小孩子学什么好?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孩子喜欢,学中医有什么不好?我倒认为中医从娃娃抓起,非常好,对保护中医、挖掘中医、发扬中医大大的好。娃娃们都认可了中医,中以能不发展吗?
-----------所谓的专家不就是些拾人牙慧的无知者,对于自己不理解,不熟悉的东西都是一概否认,从来就不能用一种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科学是什么?不是一个简单的定论,而是不断的实践-总结-指导实践-再总结的发展过程。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死守成规、教条!
-----------深深被震撼了,杨教授真乃中医教育的先行者!我也是一名中医工作者,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在他五岁时就教他背过方剂歌,但苦于没有适合的教材,不知如何全面的教孩子学习中医,杨教授的成功无疑增加了我的信心。不知楼主能否提供杨教授的联系方式?谢谢!
-----------我也很想知道。
-----------我查到啦!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小营安慧东里10号楼506室(100027)
电 话: 010-64948791
手 机: 13311201159
刚才通过电话,启蒙书即将出版。
[
本帖最后由 美纶美奂 于 2008/5/12 10:48 编辑 www.lindalemus.com/rencai/]
-----------这不就是“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最好办法吗?
-----------支持
-----------推而广之,则中医盛甚,国人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