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患杂谈:红斑狼疮的治疗思辩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贴声明:中医治病讲究辩证论治,一方治一人。如此此病,请不要抄袭照般试药!
-----------初诊:

左脉沉、缓、大;右脉沉、大、有力、稍数;两尺弱,左尺尤弱。

高血压近两年,现血压160头晕。近来服用完美保健品,服后一个月多月,四末阳面现狼疮,色暗红,突起。痒,越抓越痒。于是停止服用完美产品。脸部前一周,红如饮酒,现微暗紫,兼有微痛及麻两便正常。食欲正常。口苦、口淡。恶热、天气热则头晕脸胀。


左脉沉缓而大,为热犯营血,位在冲任,而血气不精。右脉大而有力,为热实。痛麻痒为营血有热而化风。缓同理



处方一:

石膏25玄参15黄连5麦冬15        (清阳明之热)

  白术15苍术10炙甘草10生三片     (温散脾土郁热)

白芍15防风10荆芥10(炒黑) 牛蒡15    (疏肝解热)

忍冬藤20山栀15牛角丝15紫草15         

山茱萸8板20牛膝15杜仲8首乌30

  丹参20赤芍15龙葵子20
-----------辩证分析:

治病,必据证求因,而后以阴阳气机运行规律,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偏之处,然后酌情用凉、寒、温、热及药性之升降沉浮来对症下药。据证求因,即要求我们,治病不能以某某理论而主观按理论推断求因。阴阳之气运行规律是以太极圆运动方式进行,总是如影相随,不可分离。阳太过,则上亢,不及则下陷;阴太过则下陷,不及则虚阳上亢。中医的病因无非是阴阳失衡,六气之偏,明此则百病莫逃。

本病,热在阳明经(大肠及胃),而阳明乃多气多血之位,故阳明热则气血皆热。血热以左脉沉、缓、大及四末阳面(手脚背部)红斑而肌肉凸起为证据(因为土主四肢)。(再保健品多是温补之品,原本之郁热得之则有如火上加油)。气(郁)热以右脉沉、大、有力、稍数为据。然热邪不散,乃阴郁不化阳,故宣热必求于阴。故用膏、玄、麦、连清阳明之热以及忍、栀、角、紫、丹、赤、龙清血份之热的同时,还用了白术、苍术、生姜来宣发脾阴之郁,再用防、荆、蒡来宣表解热。两尺弱,此为肾水阴阳两虚,而多偏于阴虚之据。肾水之虚,缘于火郁耗阴液,再按圆运动之理,火逆于上,则中下阳虚。故以山茱萸、龟板、牛膝、杜仲、首乌敛阳济阴。

  这里特别提到忍冬藤,原本我是想用银花的,但成都朋友提醒,金银花之药性偏浮于上,多用于头面之患,忍冬藤为金银花之根,匀有清热解毒之效,而忍冬藤气较沉,作用偏下。故用之。

  还有,首乌,补肾阴而不会湿阻脾土,熟地,补阴作用较强,但会引起脾土之湿,脾湿则不利郁热之宣发。故用首乌。

-----------本案的治疗思想受陈士铎《洞天奥旨》较大,以下为书中语句:

      “世人皆谓疮疡生于肌肤,何必问其脏腑?谁知外生疮疡,皆脏腑内毒蕴结于中,而发越于外也。

      察其痛痒,痛则阳症,痒则阴疴。

      生在阳经而作痛,此纯病于阳也,内外具有泻味,自易成功。倘若生于阳而作痒,此阳虚而病阴也,补阴以化毒,而不可损阳以耗气也。生在阴经而作痒,此纯病于阴也,内外具用补剂,无难奏效。”

      “盖疮疡有阴症,有阳症,有阴热阴寒,有阳热阳寒,有阴滞阳滞,有阴陷阳陷,有先阴变阳,有先阳变阴,各各不同也。病不同而何经辩之?生于背,为诸阳;生于腹,为诸阴。阳症必热,阴症必寒;阳症必实,阴症必虚;阳症之形秘高起而肿起,阴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阳症之色必纯红,阴症之色必带黑;阳症之初起必疼,阴症之初起必痒;阳症之溃烂必多脓,阴症之溃烂必多血。

  阴滞者,色紫黑而不变也;阳滞者,色微红而不化也。阴陷者,色黯黑而不起也;阳陷也,色红黄而一起也。先阳变阴者,始突而不平,初害痛而后害痒也。先阴后阳者,初平而溃,始患热而后恶寒也。阳中之阴者,若黑非淡,既浮而复消;阴中之阳者,虽淡面似赤,既平而实突。“

      (本病中,阴阳两兼,故见疡痒处,淡红与黯黑色互见也)

  “若生于胃经,则气血俱多,初可用消,而终亦必佐之以补血气,则收功自速矣。”

  “然而,疮疡总宜急散,散之则阳、阴、表、里皆能速愈也”

      “大约治阳毒之疮疡,宜散重而补轻;治阴毒之疮疡,宜散轻面补重。而万不可单纯用散剂而治之也!”

  “人之生疮疡者,虽因气血之不和,而不和者,乃气血之郁也“

      “经云:诸痛为实,诸痒为虚。邪实多是阳症,正虚多是阴疴。小痛而大痒者,阳中之阴大虚也;大痛而微痒者,阳中之阴少虚也;大痒而不能者,阴大虚而无阳也;微痒而不痛者,阴微虚而无阳也。更有麻木而不知痛痒者,为阴虚而不能通于阳,阳虚而不能运于阴也。

    治之法,宜于大痒之时,即用大补之药,而佐以化毒之品。
  故救大痒之阴疴,必须大补气血为主""
-----------二诊:

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头微晕,太阳底下加重。服药至第三天,腹微痛,便后即安,当天大便两次(,平时一次),稍稀(比平日湿)。视力稍有模糊。口苦减,仍有微苦。四末偶有发痒,越抓越痒,表皮干燥,结疤,暗红(与初诊同)。



左脉,沉、数(一息七至)、力缓、大、脉软、脉幅高,左尺弱。

右寸,浮取稍得,中取力缓、数、软、脉幅正。沉取不空。

右关,中取稍得,沉取数、力缓、软、、脉幅高。

右尺,沉、数、力缓,脉幅高,脉来虚(即来去脉路不清)



                                                 2010-12-2



处方二:

玄参15黄连5(炒黑)麦冬15       

  白术15半夏13炙甘草10当归10 姜黄10    

白芍15防风10荆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栀15(炒黑)牛角丝15紫草15         

山茱萸10龟板20牛膝15首乌30

  石决明25代赭石25赤芍15龙葵子20



                                2010-12-4
-----------辩证分析:

诊二比诊一有了一些好转。与初最明显的好转有:一是,脸部胀麻好转,初诊时病人脸皮紧崩,现已松,不麻痛。二是,脉象好转,沉脉转正,力度比初诊要缓。唯数脉仍有,表时阳明之热尤存。右脉由沉而浮起,表明脾阴之郁,已有所宣解。

诊一中,脸胀麻已大有好转,脸皮比诊一松了许多。

服药至第三天,腹微痛,便后即安,当天大便两次(,平时一次),稍稀(比平日湿)。此症状,大约是因为中土之热得宣发,气机得以宣通之故。

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是诊二中病人强调之处。与辽宁朋友讨论后,我决定用半夏是考虑到肺气下沉之过,致使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

红斑狼疮与诊一无异。

诊一中,处方思路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否则将毫无疗效。处方二的调整,据脉症而调。去石膏,是因阳明热之有较大宣清,再用有恐寒伤阳明胃气。去苍术、生姜,是因为右脉已不沉,此表明脾阴之郁热得以宣通,再用有恐增其热。去杜仲,是因为杜仲性温而不守,用之有留寇之嫌。去丹参,是因为我突然想起,我爱人在一次皮肤痒中,用丹参而引起上眼睑沉重而肿,用它应该不利解决病人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问题。

加半夏是为为宣降肺气,解决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加当归、石决明、代赭石、是解决左脉沉及病人双目有点昏花。加姜黄,是因为看到《中药学歌括》中写到:“主治:疡疮初起,红肿热痛,属阳证者”,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散风疗痹的功效。用姜黄,药性走表,更能解肌肉之郁热,而不致阳明热增。本来想用川芎,但它无解表之功。

听病人说,完美产品销售员说,服用该产品后,四末红斑,是正常排毒反应,是好事!我对完美产品不了解,但说是“正常的排毒反应”,应该继续服用完美产品。按医理来说,是说不过去的!后来,我问那个销售员,什么是毒?她答不上来了,我说,所谓的毒,即是身体不能吸收消化的费物,湿、热、寒之物皆可化毒。每天的大小便及出汗才是人体的正常排毒反应。也就是说,人体的正常排毒是通过大小便及肌肤毛孔排汗来进行的,而非依赖这什么疹啊、斑啊之类排毒,相反,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才是排毒不畅通的表现!这些卖完美保健品的,总有一天,为了图发财而害人命!

在此,提醒服用保健品的人,不能目吃什么保健品。有病,应该找医生。没病应该调节饮食起居,加强体质锻练,有钱的,可做点足疗按摩,这才是保健身体的上上策!吃药三分毒,这保健品实质也是一种药,也是有药的性质,即温热寒凉之性。岂能当饭吃!
-----------诊三:

两眉下缘及印堂仍然沉重,喉咙两侧阳明经线路呈微红色,平时感觉一股热气沿喉侧阳明经线路、颧骨至两眉下缘及印堂。头仍晕。现比往日能晒太阳。两眼仍模糊(左眼一年前受过伤,异物误入)。口苦、口淡大有好转,已基本不感觉到。四肢红斑,仍痒,但右手皮肤比前诊变薄,变软,肿消已去三分之二,但仍有大面积的红斑(与前诊一样),色淡(微暗)红。左手消得较少,但仍看得出有好转,皮肤也变软。双下肢好转程度与右手同,红斑面积比前诊缩少。

而色微红,兼淡暗。两便正,食欲正。舌淡红,苔薄、略黄,润适中,咽淡。

心脉沉缓和,虚;肝脉沉、缓、有力、脉体大小正,脉幅正;左肾脉,沉、缓、有力、脉体及脉幅正。左脉一息五、六至。

肺脉有力、六七至、脉体柔软,脉幅稍高,来去缓和均匀,不浮不沉;脾脉同肺脉;右肾沉、缓、虚(较左肾虚)



处方三:

玄参15黄岑10麦冬15  黄芪10         

  白芷10葛根30炙甘草10当归10 姜黄10    

白芍15防风10荆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栀15(炒黑)牛角丝15紫草15         

山茱萸10龟板20牛膝15首乌30

  石决明25代赭石25赤芍15龙葵子20

                                2010、12、20

-----------辩证分析:

  经过两个处的治疗,红斑已有明显的好转,血压已由160下降至145。大方向是正确无误,信心倍增。

  两眉下缘及印堂仍然沉重,大概是因为阳明经清气下陷,而浊邪不降,举之不力,故显沉重。人体气机圆运动的方向为左升右降,而左右又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右脉由沉而浮,表明右手气机过沉降之偏已得到有效纠正。左手仍沉,即左升之力有待加强。人体清气之升,由阴而阳,即阳从阴中升起,方为清气。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浊气泛指邪气。本案,病人喉咙两侧阳明经线路呈微红色,平时感觉一股热气沿喉侧阳明经线路、颧骨至两眉下缘及印堂,料沉重之因,多为湿热。若单纯的热邪,必不沉重。方中加白芷、黄芪、葛根是为解决沉重问题而设,此三药共奏提升清气,除湿、清热之效。黄连易黄岑,因黄连入心,用之担心影响清气之上升。黄岑入肺,使到清阳明热邪之用。

                                                       2010-12-22



今日电话询问,两眉下缘及印堂沉重有了好转。病人很有信心,今日又买了三剂药。

                                                   2010-12-28
-----------诊四:

血压:高145低97

脉诊当日,感觉脸较往日红,喉咙两侧阳明经线路呈微红色如前诊。两眉下缘及印堂仍然沉重问题微有好转。病人说,感觉不如处方二。

心肝脉,浮取微得,沉取缓、大、虚。左肾沉缓、虚、较细。左手脉幅均低。

肺脾脉,缓、有力、脉幅低。右肾沉、缓、力稍弱。右手总取,大、缓、力稍弱,脉幅虚高。

    舌淡、苔薄微黄,润适中。



处方四:

玄参15黄连3(炒黑)麦冬15  白术15党参20         

  半夏12葛根30炙甘草10当归10 姜黄10    

白芍15防风10荆芥10(炒黑) 牛蒡15

忍冬藤30山栀15(炒黑)牛角丝15紫草15         

山茱萸10龟板20牛膝15首乌30

石决明25代赭石25赤芍15龙葵子20
-----------去黄岑,恐肺寒太过,而影响清气上升,又入黄连,又考虑到心火宜不宜升,又因心肝脉沉、缓、大,此为火伏其中。去黄芪,其性温,久用有恐引邪阳上升,加白术,考虑到脉幅及力量比诊三都下降,以白术增其力。加党参,考虑到脉弱而脉幅虚高,认为中气不足及中土津伤。半夏与葛根配合,匀入阳明,一降一升,可加速阳明经的圆运动的修复。

                                     2011-1-3
相关文章
 樗柏丸(《医学入门》卷七。)
 怕冷为何还上火热象一片?
 鹿角散(《圣济总录》卷一八○。)
 第27章 自发性气胸
 百部治咳临证心得
 麻烦高人也给我也批下八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