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www.lindalemus.com/hushi/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则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后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若三月、四月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小轻也;
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也;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小微也。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然得时病,一日在皮毛,当摩膏火炙愈。不解者,二日在肤,法针,服行解散汗出愈。
不解,三日在肌,复发汗,若大汗即愈;不解,止勿复发汗也。四日在胸,服藜芦丸微吐愈;若病固,藜芦丸不吐者,服赤豆瓜蒂散,吐已解,视病者尚未了了者,复一法针之当解。
不愈者,六日热已入胃,乃与鸡子汤下之愈。百无不如意,但当谛视节度与病耳。
食不消病,亦如时行病,俱发热头痛。食病,当速下之;时行病,当待六七日下之。
时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
热在胃外而下之,热承虚便入胃,然病要当复下之。不得下,胃中余热致此为病,二死一生。此辈不愈,胃虚热入胃烂。微者赤斑出,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病患有强弱相倍也。
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神语言与人不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但以猪苓散一方寸匕,水和服之,当以新汲井水,强令饮一升,若升半水,可至二升益佳,以指刺喉中吐之,随手愈。不时吐者,此病皆多不瘥,勿以余药治也。不相主当www.lindalemus.com/pharm/必危。若此病不时以猪苓散吐解之者,其殆速死。亦可先以法针之,尤佳。以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矣。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面气流通,令头不白,耳不聋。
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 气,令面有光。
又,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
时气病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时气病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得病二日,肉热,鼻干不得眠。夫诸阳在表,始受病,故可摩膏火炙,发汗而愈。
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而愈。
时气病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三日以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太阴之脉,络于脾,主于喉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而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阴缩。此为三阴三阳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也。再经病者,谓经络重受病也。
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诸经络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致使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候而
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夫时气病,阴气少,阳气多,故身热而烦。其毒瓦斯在于心而烦者,则令人闷而欲呕;若其人胃内有燥粪而烦者,则谬语,时绕脐痛,腹为之满,皆当察其证候也。
夫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非其素时所能也,病反能者,皆阴阳争而外并于阳。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邪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阳盛故妄言骂詈,不避亲戚。大热遍身,狂言而妄见妄闻之。
胃家有热,谷气入胃,与热相并,气逆则呕。或吐、下后,饮水多,胃虚冷,亦为呕也
热气在于脾胃,或发汗解后,或大下之后,胃内不和,尚有蓄热,热气上熏,故心烦而
伏热在胃,令人胸满,胸满则气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冷,亦令致哕也。
热邪客于肺,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上气而嗽也。
热气入于肾脏,肾恶燥,热气盛,则肾燥,肾燥故渴而引饮也。
时气衄血者,五脏热结所为。心主于血,邪热中于手少阴之经,客于足阳明之络,故衄血也。衄者,血从鼻出也。
诸阳受病,不发其汗,热毒入深,结在五脏,内有瘀血积,故令吐血也。
发汗下后,表里俱虚,而毒瓦斯未尽,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疮也。
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候,故痛或生疮也。
夫热病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毒瓦斯不散,烦躁谬言语,此为表虚里实,热气躁于外,故身体发斑如锦文。凡发斑不可用发表药,令疮开泄,更增斑烂,表虚故也。
肝开窍于目,肝气虚,热毒乘虚上冲于目,故赤痛,或生翳、赤白膜、 肉及疮也。
热毒瓦斯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 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也。
夫表虚里实,热毒内盛,则多发 疮。重者周匝遍身,其状如火疮。若根赤头白者,则毒轻;若色紫黑则毒重。其疮形如 豆,亦名 豆疮。
夫病新瘥,血气未复,皮肤尚虚疏,而触冒风日,则遍体起细疮,瘙痒如癣疥状,名为
毒瓦斯结在腹内,谷气衰,毒瓦斯盛,三虫动作,食人五脏,多令泄利,下部疮痒。若下唇内生疮,但欲寐者,此虫食下部也,重者肛烂,见五脏也。
此由热气在于肠胃,挟毒则下黄赤汁也。
此由热毒伤于肠胃,故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壮热而腹 痛,此湿毒瓦斯所为也。
夫热蓄在脏,多令人下利。若毒瓦斯盛,则变脓血,因而成 。 者,虫食人五脏及下部也。若食下部,则令谷道生疮而下利,名为 利;若但生疮而不利者,为 也。
此由脾胃有热,发汗太过,则津液竭,津液竭,则胃干,结热在内,大便不通也。
此由汗后津液虚少,其人小肠有伏热,故小便不通也。
此谓阴阳二气偏虚,则受于毒。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为阴毒。或得病数日,变成毒者;或初得病,便有毒者,皆宜根据证急治。失候则杀人。
夫时气病,湿毒瓦斯盛,蓄于脾胃,脾胃有热,则新谷郁蒸,不能消化,大小便结涩,故令身面变黄,或如橘柚,或如桃枝色。
病后邪气未散,阴阳尚虚,因为劳事,致二气交争,阴胜则发寒,阳胜则发热,故令寒热往来,有时休作而成疟。
此谓病后余毒未尽,形证变转,久而不瘥,阴阳无复纲纪,名为败病。
夫病新瘥者,血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即劳动,更成病焉。若言语思虑则劳于神,梳头澡洗则劳于力,未堪劳而强劳之,则生热,热气还经络,复为病者,名曰劳复。
夫病新瘥者,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即食肥肉、鱼 、饼饵、枣、栗之属,则未能消化,停积在于肠胃,使胀满结实,因更发热,复为病者,名曰食复也。
夫病新瘥者,阴阳二气未和,早合房室,则令人阴肿入腹,腹内 痛,名为交接劳复。
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时气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之状,身体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气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气血虚,骨髓竭,便恍恍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居仰人,或引岁月方死。
夫人荣卫先虚,复为邪热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损伤,阴阳竭绝,虚邪始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众病焉。
此由肾脏虚所致。肾气通于阴,今肾为热邪所伤,毒瓦斯下流,故令阴肿。
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