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仲景论色诊之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仲景论色诊之运用

      张仲景论色诊之特色,前已见报。兹再述其临床具体运用。
  
      一、面部色诊
  
      1.青色:158条辨误治脾败:“太阳病,医发汗”,“复下之”,“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百合”15条辨“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
  
  2.赤色:实证面赤者,48条“二阳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23条表邪郁遏:“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11条辨热郁不宣:“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百合”14条辨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虚证面赤者,365条辨阳微阴盛:“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五脏”10条辨心阳伤损:“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真寒假热而面赤者,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
  
  3.黄色:为脾之主色,“黄疸”1条即谓:“脾色必黄”。以黄疸及黄汗为主的条文甚多,二者均为专病,笔者也曾为文《仲景论黄疸》,较详细地述及黄色的病机证治,故此不赘。
  
  4.白色:主虚劳、失血:“虚劳”5条云:“男子脉虚沉弦……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然。”《惊悸》5条辨内伤出血时称:“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即指因出血而导致面白而无光。
  
      5.黑色:额黑主黑疸与女劳疸:“黄疸”7条辨酒疸误治转为黑疸:“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14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2条:“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此外,饮邪阻于膈间,聚胃而碍遏营卫运行,也可导致面黑。“痰饮”24条谓:“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防己汤主之。”
  
      二、周身色诊:
  
      辨周身颜色可作为诊治的依据:“水气”5条辨湿热壅结:“里水,一身面目黄肿……越婢加术汤主之。”28条论水湿阻卫:“黄汗之为病……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芪芍桂酒汤主之。”疸病以黄色为分辨关键,“黄疸”2条及9条即论其病理机制及证治:“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若属寒实内结,脏气下脱,则黄色浅淡而枯萎,治疗颇为不易,“腹满”4条称:“病者痿黄,燥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三、五官色诊:
  
  1. 目诊:第265条辨少阳中风:“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百合”13条辨惑脓成未成及诊治:“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血痹虚劳”18条辨瘀血:“五劳虚极……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黄疸”7条辨黑疸的“目青面黑”等,皆以眼目色诊为依据。
  
  2.舌诊:仲景舌诊的论述,笔者曾撰《仲景舌诊刍议》已发表于1989 年2期《国医论坛》,可详见而互参。
  
      3.鼻诊:鼻为明堂,是色诊的主要部位。“脏腑”3条对鼻部的五色色泽、形状、感觉及与时令的关系等,前已述及,故略。
  
      4.口诊:口唇以色为主者,只举“惊惊”10条示例:“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
  
      四、诊分泌物:
  
      1.辨大便:239条以便黑辨阳明蓄血:“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321条以便青辨热结旁流:“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宜大承气汤。”“黄疸”7条以便黑辨黑疸:“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
  
      2.辨小便:282条辨下焦虚寒:“少阴病……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339条辨邪退热除:“伤寒热少厥微……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
  
      3.辨经水:“妇人杂病”12条辨经血寒沍:“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汤主之。”
  
      仲景色诊以面诊为中心、五色为主体,以全身、五官、苗窍、分泌物等为辅助,主张多维的、系统的与脉象、征象、症(证)等诸象共参,以达到准确辨析病机的根本目的。
相关文章
 去年在家拍的药 ,还有一些图片啊,不会一起
 陈清光:正确认识脉诊
 推荐一套好书
 第二节 间歇发作性意识障碍interinittent
 藁本汤(《保命集》卷中。)
 大当归汤(《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仙传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