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奇人新事 -- 金国荣老中医的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奇人新事

休闲居士


    最近,我在网站第一次看到金国荣老先生的文字,甚感新鲜和好奇——这个“奇人”一定又有新故事了。我又登门拜访,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些年很多新鲜事。我忍俊不禁笑起来:“你呀,又得让我写篇姊妹篇啊!”五年前我写过《奇人奇事》,这次就写《奇人新事》。



一、一篇短文招故人


2003年3月,潇湘晨报为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9周年,发起一次征文活动。我立即与金国荣联系,要他参与。他觉得是有很多感慨,但是忙于中医研究,就口述了当年的经过,由我整理写了一篇《我的奇遇》,可见 2006年3月3日 潇湘晨报(http://www。sina。com。cn)。


    这篇文章登出以后,当年一起下放江永的老知青们看到了,高兴得奔走相告:“这个金国荣冒死啊,找他去!”
这天,十来个老知青,几经周折找到芙蓉区火炬村金国荣的家,一别三十多年才相见,握着手不放,忍着泪不流。大家都是爹爹(爷爷)娭毑(奶奶)了,白头发,老皱纹,又熟悉又生疏。一进门,大家恨不能把满肚子的话说出来,但是最先埋怨他的是地址写错了,害得他们找得好苦(我后来才知道,是我错把他的住地芙蓉区写成开福区造成的)。
金国荣夫妇赶快请坐上茶。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各诉衷肠。有的回忆在都庞岭的生活,有的询问别后的情况,有的依然责怪他隐居起来,深藏不露,从心里说出那句真话:“都以为你金哥死了哩!”
金国荣笑着说:“我不会死。要死的话,早就死在江永了。中医事业还需要我去振兴, 还有很多事没做完哩。”
金国荣在江永险些死了的事,他们都知道。
金国荣告诉他们,他转移到长沙县五美公社后,在那里找了彭金荣为妻,回到长沙时,他已在乡下呆了十四年了。
其实,大家也知道,金国荣出身那个資本兼地主的家,性格又特别的古怪,别人在乡下只一两年, 镀镀金就可以招工回城,金国荣却不行,他还有甚么心情和大家联系呢?
大家听了他分别以后过了这么久的艰难生活,他们除了同情、叹息还能说甚么呢。
金国荣觉得今天能够重逢,应该是高兴才好,怎么这样子悲悲戚戚呢?要大家还是笑起来。本来,金国荣也是个乐观的人,他告诉大家说:“如果不是那篇文章,我们不会有今日重逢的机会,那只有到阎王老子那里会面了。”他的这一席话,大家觉得也实在,就是那篇文章把他们招来的。这时,欢乐的气氛就浓了起来。

大家觉得,都是六七十岁人了,能够重逢,这是一种缘份,也是福份。又相约聚会,一顿饱餐。金国荣酒兴来了,就吟起唐诗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花一处开。


大家要他一起玩麻将,他说:不会。大家就笑他,“全国山河一片麻”,就你金国荣不麻啊。老人们又淹没在欢声笑语里。



二、六年磨炼获殊荣


    金国荣在获得医生资格后,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依然潜心于中医之研究与探讨。日常,他除了应诊之外,整天甚或是整晚对中医资料进行整理,一方面从理论上吸取诸贤达的精华;二方面从同仁的医案、民间村叟, 寺院庙方上寻找宝藏,;每当获得一妙方,他就如获至宝,“好方、好方”赞不绝口。他把收集的上万个方子进行筛选,抄写滕正,再又从头翻来修正重新编列,整理成《归藏易天经地经》一书,天经地经各为384宇宙之数。他就是这样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知识。
他这样磨练自己,提高自己,自觉已达到某种悟的程度。他竟自夸为“农有袁隆平,医有金国荣”。他老伴说他吹牛皮,他也笑笑,不置可否。不过,牛皮也不是随便能吹的。手中没有金刚钻,怎么能开瓷器店?
    金国荣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有没有检验的标准?金国荣自己也想找一个检测自己水平、能让公众认可的东西。
2006年9月,机会来了。全国举行医师资格考试,考试达标的颁发医师资格证书。金国荣本来认为,六十多岁了,没有必要去参考。但想到不考,谁又会承认他呢?于是,他就走上了考场。

这次考试,金国荣最显眼,都是青壮年,惟有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倌子。他们抱着异样的眼光不时看看他,还有轻声的议论:“这个老倌子来考甚么,优惠他几十分让他过关算了。”多少带有讥讽的意味。


这场考试对金国荣来说,只是一场游戏那么轻松愉快。对付那样的考试题,他只管画勾而已。两天十个钟头考试,用了两个半小时,就把所有的题目画完了。监考人不让他离开考场,要他再看看。金国荣只得坐在考场休息,当看到那些年轻人的窘态,心里免不了有些讥笑:你们读书,到底学了什么?
    二个月后,通知他获得389分,比达标的345分还高出44分哩。然而那些后生们很多人却没有考及格。
金国荣拿出那本证书给我看,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身份证!全囯通用粮票,走遍全国行医都是承认的。”的确,金国荣是有这个资格自骄的。我想,今天写文章介绍他,也有了无可辩驳的事实啊!

三、死不瞑目战疑难


金国荣的行医之道,追求至上完美是他的特点之一。他从不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地摸索各类医案,辨证施药。目的只有一个,攻下那些所谓的現代大病绝症,造福人类。
还有另一个原因,时下冷落中医,被西医视为不科学,金国荣耿耿于怀,忧心如焚,担心中医失传,国宝湮灭,个人身家性命事小,国家民族的损失就大了。他不仅身体力行,宏扬中医,承前启后,发扬光大;而且上书中央,,疾呼挽救中医。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从他诊断过的病人来看,金国荣的确治好一些别人没治好的病人。为甚么有的病人到大医院找专家教授看,花钱几万、几十万的治不好,他却治好了呢?就在于他的那颗敬业、爱国之心!
金国荣治愈一些病的情况,湖南电视台政法频道多次采访报道,那些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提醒读者一点,有兴趣想知道详细情况的,可以去看看《歧黄中医论坛》的《奇人奇事》,其中有一视频贴件(即网页http://www。qihuang99。com/bbs/thread-9133-1-1.html),或者访问网站http://csjy1314.blog.163。com/《情系中医的博客》。
可能有的读者难以上网查看,故仍将病例简介如下。
住长沙市河西的×××,65岁,得病多年没治好,吃甚么拉甚么,双腿肿胀,冰冷,变成黑色,医院说只有截肢了。他的老伴找到湖南电视台政法频道,哭诉她的艰难。金国荣看到这个报道后,就去诊断,认为他是肾家虚寒,用“真武汤”6剂,其中附子剂量为300克,嘱咐单独去买才能买到。他吃了五付后,能吃东西了,脚也开始有了热感,能移动步行,但是全身脸面都肿了。他耽心有变故,金国荣要他不必害怕,继续吃完最后一付。他依嘱吃完最后一付,果然很快转为正常,精神万分振奋,那天半夜打电话,向金国荣报喜讯,千恩万谢的说个不停。
此外,对于那被西医判了死刑的白血病,金国荣就有不同的看法,他坚持“有病一定有药”的观点;他激奋高呼:“我不治好白血病,死不瞑目!” 他尖锐地指出,,髙昂的医疗費用,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化疗,換髓等手段,不是唯一的正确的方法,弊端甚多,后患无穷。
金国荣的雄心壮志,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对待現代所谓的大病绝症,在诊断过程中,就是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观察、验证,不断地总结。即使同一病例,他也不拘泥于同一处方,同一剂量,因人而异。他说,世界上没有同一方子,可以治好同一个病的。否则,就可以不要医生了。

四、医病辅以医心术


金国荣行医还有另一个特点:医病辅以医心术。这是为何?


他在行医生活中,见过的病人不仅病情千差万别,而且身份地位、经济条件、心态情绪都大相径庭。


中医治病,有四个字,叫做望、闻、问、切。


金国荣治他们的病,把望、闻、问、切运用得比别人不同,说起这些事来,也很是好笑。


金国荣看病,要察颜观色,看相治心。


穷苦低下层病人,其病甚重,求治心切,就是没钱。金国荣对这样的病人,为他们开方,少收或不收费,远地的还留餐留宿。此外就是多加安慰,不要着急。有的病人因此感动得下跪拜认干爹。钱不多,就送些家中的土产、或是一块腊肉腊鱼给他。有的向他拜年,年年不断。都是有感于他,念念不忘。


有地位的官员、有钱的大款病人,他们在大医院不惜金钱,花上几万是小儿科,花几十万是小菜一碟。到了办法想尽还治不好的时候,就来找金国荣。对这些病人,金国荣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想:你们有钱要命,我就是收钱治病。


金国荣毫不隐瞒告诉我:有一次一个大干部看病,说只要治疗有效,他管理的那个门市部的药材要甚么可以拿甚么,不必计算钱多钱少。果然,第二次看病时要金国荣配一付最好的酒药,揀最好的海马海龙、高丽参……,大概要花一万多元。那个干部就照样送他一付,他就欣然笑纳。


又一次,有个官员来求医。金国荣察颜观色,此人非善良之辈。不是贪财贪色之徒,就是贪吃贪喝的酒鬼。他开了方子后,就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劝戒:“你不要太爱钱了,钱多了也得病的。你要把心态放平和些哩。”那人唯唯诺诺的,好像虔诚地听上司训话一样。这个人不久又来了,说吃了他的药,听了他的话,病好多了。送上高挡烟酒,金国荣暗自好笑,心里想,此人可能回去把贪污的钱退了吧。


还有一次,一个开发商,据他弟说身家过亿。住在宽敞的特护病房,他得的是严重的白血病,花了上百万也没好转。他要金国荣晚上就住他房里,好像是做他的包医。金国荣答应治他的病,但要听他的嘱咐,吃他的药期间不能做化疗,打进口药针。初几天,他长期不退烧的体温降了下来,高兴得想结拜兄弟。他妻子在金国荣提袋内放了三万元红包,本来双方都抱定可能治好的打算,可是他求好心切,不放弃化疗、打针。一针下去,结果突然死了,等金国荣知道后,悔不该收他的红包,于是退回两万元,了却一桩心事。


另一次,碰上一个病人,满脸横肉,说话粗鲁,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金国荣知道来者不善,必须以柔克刚。给他开了处方,不收费用。对他说:“你先吃着,没好再来。”此人又来了,一脸笑,要给钱,原来他的病好了。他拍着胸脯对金国荣说:“今后你只要用得着我,就来找哥们罗!”金国荣也以礼还礼,按照道上规矩,对他说:“兄弟今后火气放小点,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哩!”


原来此人是个杀猪的,刚从牢房出来,后颈生疮痛得厉害,找一个医生看了,没治好,就掀了那个医生的桌子。想不到碰上金国荣,不仅治好了他的病,还治好了他的心。


五、扶锄攀险寻百药


    金国荣重视中医理论。他知道,没有理论就是人骑瞎马。但他也懂得,理论是指导性的,它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由实践来证明。这样,理论变成现实,就是真正的理论。
    金国荣正是这么去努力的,既做理论的追求者,更做实践的推行者。他不仅诊断中是这样,在用药上也是这样。
药物书上那么多药,写得明明白白,内行都看得懂。但是,到了山中认不出药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一个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金国荣却与众不同,他亲自荷锄采药。釆药加制药,才是医仙,古人都是这么实践的。有文事必有武备,没有良药,是治不好病的。有的良葯,周围有毒虫守护,釆到它,还需要机缘呢。
我这里写的就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甚或是独特的故事!
金国荣多年来,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条件,远到南岳衡山,石门慈利,近到昭山、乡下挖掘药材。有时走过路边,看到药草,立即采回。近日,他又跑到某基建工地,把山土中翻出来的金刚刺、土茯苓、南蛇藤……一点一点捡回来。这些药材,有的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南蛇藤可以抑制白细胞无限制增生,是治白血病的良药,这药上百年了,又可救很多人了。谁能识貨?即使医药者也不乏其人。对金国荣来说,就知道这是宝贝,那股高兴劲,真没法形容。

金国荣还相信天地有灵气,日月有精华。采药并不是想采就采,有时是要看时令节气的。就如他做清热止咳的药饼,要用黄泥搅和。他挖这个普通的黄泥,日子必须是农历六月初干,地方必须是北向当风处。有一次,我咳嗽半年,打针吃药都没效果,吃了他那泥巴饼子(熬水澄清喝),很快就好了。后来,凡是咳嗽不止医治无效的人,我就介绍他们吃这种泥巴饼子,多数见效。我还不解的是,这泥巴饼子熬煮之后,除出现泥尘外,完好不损。原来,这是金国荣将多种药材熬制成膏做成的缘故。可见,他做的一个不显眼的泥巴饼子,都有它的奇妙之处。


金国荣行医,又参杂点阴阳术,可能是受《易经》的影响。他是以科学的观点来理解诠释的。他把易经破解得与现代科学相吻合,化腐朽为神奇,又化神奇为普及。令人眼花缭乱的事,就是他将它变为通俗平凡、条理清晰的结果。



金国荣采集的药不下百种,到了一定时候就和老伴一起进行切割、洗净、晒干、熬制……加工成膏、丸、散剂。大包、大桶,堆满了房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谁能知道》

六、舜日尧天感党恩



金国荣的奇,不是夸张,而是他的现实生活。再说一件事,也是很新奇的。

前篇巳经介绍过,金国荣至今并没有在国有或民营单位谋事,没有享受过政府待遇。

2008年底,一个料想不到的消息:下乡老知青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社会保障,每月领取养老金。这是政府解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本是情理之中。奇就奇在办理工作中,遇到不少料想不到的事。

金国荣下乡的时候,是在坡子街办事处。三十多年了,当年的档案到哪里去找?他觉得眼下日子也过得去,劳神费力办了,也就是每月千百元,打算放弃这个享受。在老知青的鼓动下,才抱着试试的态度去看看。可剩下的办证期限只有六天, 去掉星期休息两天, 只有四天了。

这天一早,金国荣到当年下乡的坡子街办事处询问,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到那灰尘堆里查找,一个上午也没一个结果。工作人员同情他,关心他,留他吃了中饭,下午继续找,可是连金国荣的名字都没一个。工作人员十分同情、甚至是可怜他,四十元档案查询费就不收他的了。这天,他一无所获,晚上八点才回家。


第二天,他又到区政府去找,三十多年人事变迁多,一个机关、一栋房子都有变化,他从河东到河西,从南到北,跑了多少地方,依然找不到一点下乡的原始证据。奔波一天,人都受不了啦,办好的信心全没了。


怎么办呢?金国荣想,事到如今,死马也要当活马医,不放弃一线希望。既然当年的档案找不到,何不去找市百货公司(回城后的工作单位儿童商店主管机关)?第三天一早,赶到在五一路寻百货公司,楼房都折迁了,问附近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只得一边往回走,碰一个人问一声,当问一个娭毑的时候,后边走来一个老头听到了,指着不远处的巷子里说,那里有一栋旧房子,这是公司的留守办公室。金国荣眼睛一亮,刚才还觉得“车到山前疑无路”,谁料却是“栁暗花明又一村”呢?他一声谢过转身赶到那个留守办,只有一个办事的干部,像见到亲人一样热情接待他,大海捞针似的去找他的档案,找不到也不放弃,就打电话问领导,答复说等他回长沙再说,要他留个电话等信吧。当晚,金国荣就接到那个领导亲自打来的电话,档案找到了,要他明天去拿哩。他真没有想到,办事的这几个干部都是这么认真负责,让他心头涌出许多感慨,恨不得立即对人说说这些新鲜事。


第四天,也就是办理的最后一天了。金国荣早起赶到碰面的汽车站(事先约定的,人都互不认识啊!),接过那个档案袋,差点流下眼泪来,要怎么感谢领导(×科长),领导反过来关心他:不要谢了,快去办,办好了就好。金国荣不知怎么说才好,他有恩必报,就认真地为他开了一个处方。干部说,您老一手好字,不象医院鬼画符, 写天书啊。

就这样,时隔三十多年的事,在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仅四天时间,金国荣就办了一个《退休证》!年收入也达万余元。他笑迷迷拿着那红本本,甜蜜蜜的说:“这是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老一代知识青年啊!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能让我们也享受养老金待遇呀!粗衣淡食,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从今后多做好事,不以医谋財,怜惜穷人,但对贪官奸商,绝不心慈手软,谁叫他求我呢。”


我附和着:“你说归说,做起来呢,还是有良心,不多要别人的冤枉钱!”



七、人生起步迈新程



随着时代向前进步,社会向前发展,金国荣也与时俱进,投身到这个日新月异的岁月中来。
金国荣新的事儿真多。
今年,听从朋友的規劝,上网了!这天,金国荣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金国荣伏案挥毫几十年,今天换上手写板,总觉得不习惯。对金国荣来说,由不熟悉到熟悉是有一个过程的。其实呢,他才用几天,就能很快回复别人的帖子,可见一个64岁老者的悟性是非常不错的。
上网,对金国荣来说,还是人生新的起步。他用电脑上网是为了中医事业。此前,他与外界的联系,只是面谈、电话与书信。现在,他发现用电脑上网比前面那些是好得多了,又快又及时,覆盖面广阔无限。
有一个小故事。台湾海峡那边一位刘先生,就是从网上认识他的。他初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点惊讶。他觉得,在网上结识一些志同道合旳朋友,发现一些人才,他十分珍惜。感叹万分地说:“我若得志,当办一所纯中医研究院,不问出身,不讲資历,唯才是举,礼遇厚待,得人才者得天下,中医必然振兴。”
他注册访问的网站,都是中医类的,如《歧黄中医论坛》、《中医中药》等。到了那里,看到好的论文,药方就大加赞赏,收藏下来欣赏品味。在探讨中,他又能直抒己见,不作谦谦君子。让他没有料到是,才上网几天,就被网友吸引,乃至网站要他当版主哩!
金国荣上网,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一页,他甚至中上瘾了。人生苦短,岁月漫长。假如说,他再活64年,也不会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人不是为长寿去活着,只有在活着的时候,奉献出自己的价值来,那才是最有意义的。谨此文末,我祝愿他長寿,而最希望的是他为中医事业绵延万代,焕发新的光辉。

八、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句诗(或联)源于何处,不必查考,但它流传深广,妇孺皆知。


当然,人怎能“无私”?这只是一种境界而已。因此,“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是有的,金国荣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写点金国荣的笑话,就是借此映衬他的心怀。


金国荣身处那么一种家庭、社会现实的时候,他走过来了。怨天尤人不能说没一点吧?但是,他是乐观派。六十多岁的人,还是没有奢求,有饭吃就够了!他的心地是多么的豁达。


我,及他的朋友,聊到他的个人生活,常有许多令人捧腹的事。


金国荣在江永的时候,青年人就是那么无忧无虑。他们甚至玩起假结婚来,人们笑得肚子痛。


有一次,他们约了一同下乡的知青们办了一次热闹的“婚礼”,杀狗、买酒,邀请社队干部作客。他们还写了一幅对联贴在门口:


逸夫子结婚双双欢喜;


单身公赴宴个个开怀。


他的女朋友远在二十里外,全不知情。后来他们结为夫妻,和谐相处。


金国荣在江永六年后,转到长沙县五美公社。次年,有人将女青年彭金荣介绍给他。那天,金国荣满脚是泥巴,挽起裤腿就去见面。第一次见面,他竟口无遮拦对的彭妈说:“你有福份找了我这个女婿,她一定会有好日子过。”惹得大家都喜欢这个伢子。他甚至要彭金荣当场把名字写在他的手板上,又说了:“真是有缘份,两个人姓名有两个字一样。”后来,他俩在自砌的房子里结了婚。两年后回城,生了两个小孩。


我听了他与彭金荣的故事,笑了。


……


金国荣的生活虽然过得很艰难,但他视医药为乐事。他也有点文学元素,写过一篇类似电视剧脚本的《人生如歌》,行文很有风采。灵感来了,还一气呵成一首诗,零零散散的有二十余首之多,放在一起曰《壶天泼墨》;近日又发两首到《歧黄茶坊》,如《自嘲》:


挥洒笔墨任卷舒,胸藏韬略有谁知?


举世纷纷追财禄,我待春雷报奋时。


我赠他一首:


壶天泼墨吐心声,医圣传人一老翁。


腹满经纶书巨著,胸怀天地悯苍生。


扶伤救死掏心血,采药荷锄踏险峰。


纵论人生歌一曲,浮云过眼总关情!


……


此文是写他的一些新鲜事。限于篇幅,举例只扼其要者,写个大概。不详之处,望读者谅解。


-----------挥洒笔墨任卷舒,胸藏韬略有谁知?



举世纷纷追财禄,我待春雷报奋时。
-----------我在长沙从来不知道这个人!!!!
-----------壶天泼墨吐心声,医圣传人一老翁。



腹满经纶书巨著,胸怀天地悯苍生。



扶伤救死掏心血,采药荷锄踏险峰。



纵论人生歌一曲,浮云过眼总关情!
-----------
原帖由 hncs7042 于 2009/11/14 22:11 发表
我在长沙从来不知道这个人!!!!


确如君言,不吹,您怎知道我呢? 因为你才高八斗,我只是一个草包,高攀不上啊。
相关文章
 人参平疟丸(《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积聚(六)
 活儿汤(《辨证录》卷七。)
 慢惊慢脾
 手爱出汗怎么办?
 生地黄涂敷方(《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