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黄连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方药】黄连三两(9克)  甘草三两(炙)(9克)  干三两(9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  人参二两(6克)  半夏半升(洗)(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解说】胸中有热,腹中有寒,寒热隔拒,阴阳不调,升降失常。用黄连汤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本方即半夏泻心汤黄芩,加桂枝,以宣通上下阴阳之气;并加重黄连用量清热于上。诸凡寒热错杂之吐泻腹痛,均可用本方化裁。

   【运用】

   一、下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刘渡舟医案:林某某,男,5 2岁,1 9 94年4月1 8日就诊。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两II办疼痛,口渴,欲呕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辨为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为疏加味黄连汤:
   黄连1O克,桂枝1O克,半夏15克,干姜1O克,党参12克,炙甘草1O克,大枣12枚,柴胡1O克。
   服药7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7剂而病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 996:1 04~l 05)
   按语: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而见腹痛、下利、呕吐、口渴、舌红之证。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实为正治之法耳。



   二、呕吐
  
   赵守真医案:陈襄人,男,25岁。久泻愈后,又复呕吐,医进参、术、砂、半,复进竹茹麦冬芦根,诸药杂投无效。其证身微热,呕吐清水,水入则不纳,时有冲气上逆,胸略痞闷,口不知味,舌光红燥,苔腻不渴,脉阴沉迟而阳浮数,乃上热中虚之证,应用黄连汤。方中姜、桂、参、草温脾胃而降冲逆、黄连清胸热,伴半夏以止呕吐,为一寒一热错综之良方。服药呕吐渐止;再剂,证全除,能进稀粥。后用
五味异功散生姜温胃益气而安。(《治验回忆录》1962:75)
   按语:胸中有热,则胸脘痞满,舌光红燥,寸脉浮数;胃中有寒,呕吐清水,苔腻不渴,关脉沉迟。此上热下寒,黄连汤证也,是再剂而安。


   三、胃痛呕吐

   丁带川医案:王某某,男,45岁,1965年8月30日就诊。患者于1965年8月29日晚间,突然胃脘疼痛,呕吐不已,呕吐物初为食物,后为痰沫,次晨呕出绿色胆液,饮水则呕。刻诊:按其痛处确在脐上部,脉象弦数,舌尖边赤,苔黄薄。证属胸中有热,胃中有寒,寒热不调,阴阳升降失常。法当和解,处方:
   黄连3克,淡干姜2.4克,法半夏9克,潞党参9克,川桂枝3克,甘草2.4克,大枣3枚。嘱服l帖,徐徐饮之,以防将药呕出。
   8月3 1日复诊:药后呕吐已止,惟脘部尚有微痛。仍宗原方,以巩固疗效。5个月后随访,并未复发。(江苏中医1966;<6>:26)
   按语:大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联系本案,甚为贴切。
-----------刘渡舟医案不太象黄连汤证,如果对证的话不应该7剂还治不好。一诊似乎就应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教授的医案一诊用黄连汤是因为证见两胁疼痛,口渴,欲呕吐。欲呕吐证明胃虚停饮,故用人参、甘草健胃,半夏、桂枝、干姜降逆化饮,下利用黄连,两胁疼痛故用柴胡。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渴而不呕,故不用人参、半夏,有小便不利(还是上逆)故用桂枝、干姜,加栝楼根,牡蛎止渴,黄芩清上之热。一诊后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可见刘渡舟教授用药精准,真大家也!
相关文章
 课程
 白术散(《揣摩有得集》)
 (转帖)谈《伤寒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嘴角长了一小串泡泡,该怎么办?
 薯蓣酒(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食医心镜
 雄黄斑蝥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