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中医疾病预测:第三十四章 痰信号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痰为怪病的信号,痰兆www.lindalemus.com/shouyi/常是奇病怪症的独特征兆。痰病变幻万端,尤其无形痰的信号更是魑魅离奇……

第一节 痰信号的理论基础

痰为疾病过程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因此既可因病致痰,又可因痰生病。痰分为无形之痰及有形之痰,其产生机制均与脾、肺关系最大,因痰为津液失常之浊沫所化,津液运化由气所主,失常又由乎气,脾主运化律液,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脾肺二脏对津液的转输运化皆起着直接作用,故痰的产生首当责之于脾肺。前贤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等实属经验之谈。

痰饮的形成机制包括内源性痰饮及外源性痰饮两种。其中,以内源性痰饮为主要生成机制。

一、内源性痰饮的形成机制

内源性痰饮的形成机制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的水液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依靠脾之运化、肺之宣发输布和肾之蒸化开阖,以及三焦的决渎作用。如风邪外袭壅遏肺气,或饮食失节损伤脾阳,或居住卑湿、湿蕴于中,以及房室劳神,伤其心肾,皆可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而引起水饮停聚,形成痰饮。故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书·卷二十二·肿胀》)。

痰、饮、水一源而三岐,皆津液运化失常所致的病理产物,三者互为病理因果关系,痰的产生除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关联外,还与三焦的决渎作用以及肝、心的气血运行有密切关系,故五脏皆可生痰,具体分析如下:

1.痰生于脾 脾主运化,主津液的转输,如脾虚失于运化,不能转输津液,则水谷不能化津反聚而为痰,此为内源性痰饮的主要根源。此外,寒湿困脾、湿热壅遏或食滞交阻,皆可使脾不能升清降浊而凝聚为痰,可见脾实为“生痰之源”,故前贤有“治痰宜先补脾,脾运如常而痰自化矣”之谓。

2.痰生于肺 肺主气,又主治节,通调水道如肺气虚、肺失宣降。治节无权则津液不能正常宣发输布而凝聚为痰。此外,人体其他脏器如心、脾、肾功能失职,水气上渍于肺,皆可疑聚为痰。其他,如痰热犯肺,煎熬津液,或肺阴虚,虚火灼津或寒袭水泛为痰等等,都能形成痰病。肺为水之上源,可见肺不仅为“贮痰之器”更为生痰之源。

3.痰生于肾 肾为水之下源,肾司开阖,主气化,又为水脏。如肾气不足,开阖失司,水湿不运则凝而为痰。肾除本身开阖失司致水湿停聚成痰外,肾的阴阳偏盛偏衰还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脾肺的津液运化功能而致痰生。如肾阳虚,火不制水,水湿不化,水泛为痰上渍于肺或上凌于心;肾阳虚火不暖土,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凝而成痰、肾阴虚、虚火灼金,火结为痰等。可见肾的阴阳失调,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对痰的形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痰有“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之说,可见肾实可谓“生痰之本”。

4.痰生于肝 肝气性条达主疏泄,如肝气郁克犯脾上致湿浊积滞成痰,或气郁化火,煎熬津液皆可成痰,www.lindalemus.com/yaoshi/总之痰生于肝与七情的关系甚大。此外,风气通于肝,风邪入中,与津液搏击成痰,也属于痰生于肝的范畴。

5.痰生于心 心主血脉,如心阳不足则脉络易瘀阻而痰浊内生,故心亦可以生痰,此外,肾虚水泛,水气凌心亦可致痰。

二、外源性痰饮生成机制

除五脏能生痰外,外感六yin亦能致痰。如:

1.风痰 风邪入体,化燥灼阴,凝聚成痰,或引动痰浊或与津液搏击,或风燥之邪内窜,煽动肝风上犯而成风痰,多成中风、瘫痪奇证。

2.火痰 火热之邪内扰,灼伤津液成痰,或火毒内蕴凝而成痰,或素食肥甘、聚热成痰,或燥邪袭肺伤阴炽津皆可成痰,火痰的特点,多有烦热、喘嗽。

3.寒痰 感受寒邪,化燥伤阴致虚火灼津成痰,或寒湿合邪困阻脾阳,致津液不运聚而成痰,寒痰多成冷痹、骨痛。

4.湿痰 为湿邪内犯,湿遏脾阳、浊阴不化成痰,多有倦怠、嗜卧。

综上所述,痰的生成机制,虽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之分,然总以内源性为主,即痰的生成虽然成于内外合邪,但内在的脏腑功能失调是痰的根本所在。因此,五脏皆可病痰,痰是五脏病变的主要病理表现,故痰在疾病的预测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痰的表现变幻万端,既有成形更有无形痰患,并且时聚时散,于体内随气升降,走注全身无所不至。痰或停于胃或贮于肺,或蒙蔽心窍,或抚动肝胆或流窜经络,皆易变生诸证。因此,根据痰的特点,跟踪其形迹对预报脏腑病理,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自古即有“怪病多痰”及“痰可变生百病”之说,故痰兆还对预诊奇难顽症有着特别意义。

第二节 痰信号的临床意义

痰致病极广泛,大凡人体脏腑体表上下内外皆可发生,其表现变幻万端,然总不外有形痰饮及无形痰饮之分。

一、无形痰病信号

无形痰特点为痰作祟而形不可见,用治痰之法却可治愈,如痰迷于心可见神昏癫狂或胸闷心悸,上犯于头可见头目昏眩,凝绕咽喉则如物梗阻,上窜巅顶可见痰厥昏仆。无形痰病多表现为痰浊内闭,痰浊内闭包括痰浊内闭脏窍及痰浊闭阻脉窍。

(一)痰浊内闭脏窍信号

1.痰浊蒙闭心窍信号 不明原因的精神恍惚,时而惕惊,时明时昧,常为痰蒙心窍的预兆,多为痰浊阻遏心窍的早期先兆。见于郁证的早期,癫证、狂证及温病痰蒙心包、中风等,包括神经感染,精神分裂症及脑血管病等范围,待出现昏迷不醒,或发狂亢奋,或痰漉胸闷时已为痰蒙心窍之危证。

2.痰浊上蒙脑窍信号 痰浊上蒙脑窍,其先兆为发蒙、时觉糊涂迷糊、头脑沉重、肢麻、多见于湿温病、中风等病,包括脑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等疾患,如至昏迷、呼之不应,喉呜痰升则示已属难治。

3.痰浊壅闭肺窍信号 其先兆症为气喘胸闷,神情呆滞,待至神昏气促,喉中痰声,胸闷气塞已属肺闭极期,多见于痰咳、哮喘、肺、包括肺炎并心衰、支气管哮喘等危证。

4.痰浊内闭肾窍先兆 呕恶、嗜睡、尿少伴全身瘙痒为痰浊内闭肾窍先兆。主要为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尿毒症),至出现昏迷、呕不能进食、浮肿、尿闭时则病已至濒危之期。

5.痰浊内闭肝窍信号 嗜睡神迷、呕恶、黄疸,为痰浊内闭肝窍的先兆,主要出现于急黄、黄癖、包括恶性肝炎、肝昏迷、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及慢性肝衰肝昏迷等病,至昏迷、出血、深度黄疸出现时,则已变为凶兆。

6.痰浊内闭脾窍信号 头痛、呕恶、嗜睡、呼吸有烂苹果样臭味,为痰浊内闭脾窍的先兆,主要见于消渴病危重期,包括现代糖尿病的酮中毒,如出现昏迷不醒、呕吐、则属恶性险兆为难治。

(二)痰浊闭阻脉窍信号

1.痰浊闭阻胞络信号 出现月经延期,经量渐稀少,伴有口粘、体渐肥者为痰浊闭阻胞络先兆。主要指闭经,待痰瘀合邪脉络全阻、形大肥腴,则属闭经顽证,为难治之疾。

2.痰浊闭阻肢体经络先兆 肢体局部出现发凉或麻木,为痰浊闭阻肢体经络的先兆,如全肢麻木,全无痛痒知觉为痰浊闭阻肢体经络,主要为中经、中络、为中风的轻型,即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等疾。

二、有形痰病信号

(一)脏腑有形痰病信号

任何一种有形痰病,都必然有一定的征兆显露出来,根据这些前兆,可以预诊内体的疾病。如张仲景曰:“心下有留饮,其人皆寒冷如掌大。”,“心下有留饮,其人苦冒眩。”《医学纲目》亦曰:“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烟灰黑色”《万病回春》说:“腰背重注。走窜痛,是痰也。”(卷五.腰痛)即为内有痰饮之兆。

此外,当出现脉滑、舌胖大质嫩多津或苔腻等痰脉和痰舌时,应注意内有潜在痰病的可能。其他,从痰的形状、色泽、气味等,还可预测痰出自何脏。一般而言,痰滑而色黄多病于脾,痰青而多泡则病于肝,痰赤而如胶则病在心,痰白而粘干则病于肺,痰黑而清稀、味咸则出于肾,如痰挟血而渐来恶嗅为不详之兆。总之,内有痰饮,外必应之有征,如心有痰必悸,肺有痰多咳,胃有痰喜呕,脑有痰常眩,胸有痰为痞,背有痰则冷,胁有痰善胀,经络有痰易肿,四肢有痰即痹,肠有痰当泻。

值得注意的是,痰病还往往和血瘀互结,故痰先兆往往和瘀血先兆互见或并见,应注意互参。如顽痰挟死血搏结于内,遂成窠囊,则根据留止的部位不同而出现各种外兆。如留止于腹则胀满痞闷,气急不安;搏结于脑络则善忘、愚呆;挟注于心络则胸闷气憋;流注于肢络则顽麻、无力,滞结于胞宫则经闭、腹胀;郁结于咽则吞难如阻等。

(二)肢体有形痰病信号

肢体病痰阻,主要是阻于经络,其征兆为顽麻、疼痛及肢体无力,或有肿块突起,如《医鉴》曰:“痰饮流注于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或痛或不痛。”《万病回春·痛风》亦曰:“凡骨节疼痛,如寒热发肿块者,是湿痰流注经络,与痛风同治法。”《世医得效》亦曰:“有痰饮流注者,人忽胸背手脚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

以上说明,痰信号无论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对疾病都有着重要的预报价值。

相关文章
 体虚感冒
 疖子门主论
 子痫
 水、热引起的头晕
 大熊猫玩转伤寒系列讲座整理文稿2008 12 1
 劝学中医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