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有几个关于脉诊的疑惑一直不甚明了,请各位前辈指点一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第一个问题:
黄师在脉法解的《浮沉大小》一篇中有这两句话:
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这寸大尚好理解,这两侧尺大该如何理解呢,或者说,尺大都是与肝木有关,那么这造成两尺脉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或者说造成两尺大的区别点在哪?
第二个问题:
黄师在脉法解的《二十四脉----浮沉》中有这两句话:
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请问各位知道的先生,多谢了!
-----------这种说法只是针对伤寒病而说,但也是错误的,因为还是不知道真正的病和病位。[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右寸之大者,是什么大,是洪脉那是中耳炎。肺金之上逆也,这是热在上,热能吸收,所以右手三关脉是上逆脉。[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这也是错误的说法,左尺之大者;是膀胱,还是膀胱和肾大,是膀胱那是膀胱炎,是膀胱和肾大,那是肾炎,两尺洪大是肾炎。不是肝木下陷,还是热吸收,所以三关是下逆脉。[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这是错误的理解,一个病脉它能提供用药的依据,那就是;肺热以请热为主,左尺以请热泻下为主,还可以在清左尺中加清肺热药,一次治,因为肺热是左尺传导的,如果两寸洪脉这是脑膜炎,第二个问题,就是阳盛阴虚,阳虚里有寒,阴虚里有热。[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这又是错误的说法,一种主病在复杂病时,只有再加进另一个主病才能达到恶性变化,仅一个主病是不会一下就死人的。我们的脉诊学只是在围绕简单伤寒研究,这种研究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也是错误的,人的整体病,是有着相互联系,影响,传导,也有着从简单到复杂到恶性的变化。中医仅仅从一个简单的伤寒,去说病,去辨脉。不从人体整体病的结构去看病都不是中医。
-----------第一个问题:
左尺大为木气下陷而不能升达,右尺大为相火在外而不能敛藏。一不得出,一不能入。

第二个问题: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此言一气郁滞于内也。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此言一气散脱在外也。
昼则天地之气俱浮,夜则天地之气俱收。故气散于外者,有昼加昼死之虞;气滞于内者,多夜加夜死之忧。此皆一气之偏因时加剧之故。

黄师所言,俱无形之气周流之义,非具体某病也。
-----------左尺大,乙木应升而不及
右尺大,甲木应降而太过
-----------
原帖由 张学萍zxp 于 2009/3/13 23:57 发表
这种说法只是针对伤寒病而说,但也是错误的,因为还是不知道真正的病和病位。右寸之大者,是什么大,是洪脉那是中耳炎。肺金之上逆也,这是热在上,热能吸收,所以右手三关脉是上逆脉。这也是错误的说法,左尺之 ...


首先多谢先生的指点,先生的脉诊理论应该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不过可能因我尚属菜鸟的缘故,所以一时看不太懂,因此看了以后我有个小小的疑问:想我们中医似乎不应该和西医的病名互相联系吧,首先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第二他们属于不同的哲学理论指导下的衍生物,第三他们诊病时思维角度也不尽相同。这种联系我个人觉得似乎不太应该啊,还是谢谢先生的指点,请先生指正。
-----------
原帖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3/14 12:32 发表
第一个问题:
左尺大为木气下陷而不能升达,右尺大为相火在外而不能敛藏。一不得出,一不能入。

第二个问题: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此言一气郁滞于内也。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 ...



多谢先生指点,虽然我比较菜,不过因为最近一直在潜心研读黄师脉学理论,所以所想跟先生的比较相似,而且感觉先生所说几句正中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先生对这套理论理解甚深了,所以才能正切中要害。对第二个问题,说老实话,我当初因为这句话怎么都不明白,所以本身提问时连自己想提问什么问题都心中为难,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疑问该如何描述,该如何提问,所以就把一大堆原话囫囵搬了上来。。。再次多谢先生指点!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5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
原帖由 天色以晚 于 2009/3/14 12:46 发表
左尺大,乙木应升而不及
右尺大,甲木应降而太过


首先多谢先生指点,我今天又看了一些资料,自己思索了下,对第一个问题心中有点明白了,先生说的似乎不太完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指的是因为此时水寒土湿,但水还尚可涵木,但是因为中焦土虚,上升之路有淤滞,所以肝木下陷,肝木陷而郁,郁而发,且郁而生下热,所以左尺大。
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此时胃土被木贼横侵不降,于是相火不敛降导致不能收藏,且肝木性发,欲郁而欲行疏泄,所以相火不秘,外泄而生下热,则右尺亦大。热则闭隆,则就可能产生诸如小便黄,尿闭等诸症状。
-----------还是关于脉诊的问题,请各位先生继续指点,多谢了!
各位老师,再下初学,有些问题可能比较浅薄,请不要耻笑,帮在下解答一下!

第一个问题:
郁勃之久,不无胜负,阳盛而动于关上,则内泄营阴而汗出,阴盛而动于关下,则外闭卫阳而发热

这句里面“阳盛”和“内泄营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为什么说“阳盛”了,就会要“内泄营阴”?
同理“阴盛”和“外闭卫阳”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
阴阳之性,实则虚而虚则实,实而虚者,清空而无障碍,所以不结。虚而实者,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结则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

这句话也不知道如何理解?

第三个问题:
曰: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以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坼,是以紧也。紧则痛生。曰: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曰: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紧为腹痛,浮紧相抟,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

此处的两个问题,为何上一个是外寒之紧,下一个为内寒之紧,区别点在哪?
-----------多谢各位前辈指点

[ 本帖最后由 juppobest616 于 2009/3/14 21:0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job/]
-----------楼主初学之身即有如此鉴别力,实乃可造之材也!根尘不偶言语精简不愧版主之任。
   
第一个问题:
    谓脏腑气内淤,阴不化阳,阳不外发(实是阳郁于内,不行于经。正常是脏腑之气属阴,化阳发而行于经卫,以养身),阴阳之气在内互搏,时久则定有胜负。阳盛(阳胜阴)则勃发于经卫,病脉则于关口上部显示出来,“内泄营阴”看做“泄内之营阴”就好理解了。阳由阴化,阳过盛定夺阴以致阴不足。阳盛发散太过,身不能受自然化汗而出,实为泄阴也。阴盛不生阳反敛阳,表现为经卫失运,无力外发,必内淤化热,升阳发表可解。
   
第二个问题:
    阴阳之性,阴常实而阳常虚(阴为根,以实为常;阳为用,常发故曰虚),阴实阳虚为正常而阴虚阳实则为病。阴实而阳虚者,清空而无障碍,所以不结。阴虚而阳实者(阳淤不能发),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经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经结则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阳经为腑之阳,阴经为脏之阳)。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第三个问题:
    此为古脉法,以寸口为阳,主诊经络(外)、上焦病,以趺阳为阴主诊脏腑(内)、下焦病。较单从寸关尺脉象诊内病更直接,更易掌握一点。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10/25 19:51 编辑 www.med126.com]
相关文章
 什么妙方拯救中医?
 早起咳痰,痰稠难咳。
 踒跌
 澳大利亚:2012年中医将纳入医保体系
 肾阴阳两虚该怎么办?
 三物黄芩汤治疗烦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