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4/24 21:09 编辑 www.lindalemus.com/yaoshi/盛老医案选
治
高血压病,有调气九法
高血压病也称为
原发性高血压,系指动脉血压过高。本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
头痛、头晕、
鼻出血、颈部发硬、记忆力减退、
心悸、
失眠等,尤以头痛头晕为常见,后期可有心脏、大脑和肾脏器官的变化和损害,如发生
心力衰竭、脑溢血(中风)、肾功能衰竭等较为严重的病变。高血压的发生原因与中枢神经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有关,但长期吸烟、情绪波动以及遗传因子等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
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的范畴。一般认为,发生原因往往有内外因素影响肝肾,由阳亢或阴虚开始,逐渐发展为阴虚阳亢以及阴阳两虚,但也有
心火上炎、冲任失调及脾肾阳气虚损等原因。
盛老认为,很多病皆与”气“有关,高血压病也不例外,常常表现出气的升降失调,如肝的阳气亢盛而上逆、气血上逆、腑气不降、水湿之气不降等,也有”气“寒热虚实的种种证候。所以,在治疗上也离不开治”气“,现将盛老治疗高血压病的九种调气法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1.平肝降气,熄风潜阳法:适用于
肝阳上亢证,症见头晕头胀、面红目赤,或有
耳鸣如潮、口于口苦、心烦少寐、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细。常用
天麻、
钩藤、
黄芩、
龙胆草、
夏枯草、
菊花、
地龙干、
生地、
丹皮、
白芍、
车前子、
泽泻等,或以丹栀
逍遥散加平肝潜阳之品。
病例一:陈某,男,56岁。高血压病Ⅱ期,血压175/。症见眩晕,头胀面红,心烦不寐,口苦肢麻,大便硬结,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脉弦劲。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熄风。
处方:地龙干lOg,生地20g,夏枯草15g,钩藤15g,蒺
藜10g,白芍lOg,丹皮lOg,天麻lOg,车前子lOg,
甘草3g。
服10剂后,血压降至150/96nurk奴,头胀眩晕减,寐安,二便通畅。于上方加
茯苓、
枸杞各10g,调治半月而愈。
按:上方用天麻、钩藤、地龙于、
蒺藜平肝;夏枯草清肝散结;生地、白芍滋养肝肾以制肝阳上亢;丹皮清热凉血散瘀;车前子清热利水,其药理研究有降压作用,这可能与利水能减少血容量有关。
病例二:林某,男,60岁。素有高血压、冠心病、
脂肪肝病史,近来头晕肢麻,胸闷痛,牙龈浮肿疼痛,夜寐不宁,恶梦纷纭,口千口臭,大便硬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弦滑,血压150/105nmd-乜。证属肝胃火盛,湿热盘踞。治宜清泻肝胃上逆之火气,以
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
胆草6g,菊花lOg,黄芩10g,车前子lOg,泽泻10g,钩藤10g,生地10g,地龙干20g,
葛根20g,夏枯草20g,甘草4g。
服药10剂,头晕减,寐安,牙痛失,二便通,余症亦减,血压142/90rnm[{g。于上方加强清胃化湿之力,再服剂,诸症均失,血压正常。
按:此案据症为肝胃火气上逆之证,治以清泻肝胃上逆之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龙胆革、夏枯草、菊花、黄芩清泄肝火;以钩藤、地龙干平肝;以葛根入阳明之经,配黄芩以清胃火;以泽泻、车前子清利水湿,使湿热之邪从尿而出。现代实验证实龙胆草、黄芩、地龙均有降压作用,黄芩且能降低血脂,故本病之治,药能对证,因而收到预想的效果。
病例三:吴某,男,56岁,于1993年12月16日就诊。头痛、眼花、多梦、心悸已2年。头晕痛。有时眩晕心慌,胸闷,虚烦不眠,饮食尚可,口干,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数。检查:血压170/110mml-{g,体温正常,面色红润,营养良好,神志清楚,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每天上下午共测4次血压,其平均为150~164/105~"lOmmI-1go血检:血色素13g/dl,红细胞430万/mm3,白细胞6000/mm0,中性85%,淋巴13%,大单核2%,胆固醇298rag/d e,西医诊断为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阳亢盛。
患者两年来曾服过
利血平、梧桐片、雪羹片、杞菊
地黄丸、知柏八味丸、补心丹、
天麻钩藤饮等,症状仍有反复,现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
柴胡6g,
栀子6g,丹皮9g,
茯神15g,
赤芍垤,地龙干15g,
牡蛎30g,
珍珠母30g,龙胆草6g,黄芩9g。
每天服1剂,连服7剂。
药后不眠、烦躁、胸闷等已见改善,血压反复在140~/90~lOOmmI-{g。,于上方去牡蛎、
珍珠母、龙胆草、赤芍,加钩藤15g、首乌15g、甘枸杞15g、
杜仲9go以上方加减连服3个月,症状和血压基本正常。
按:本例用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疏肝泻火;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地龙、牡蛎、珍珠母、茯神平肝熄风安神,肝阳平而诸症自愈。
总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气火上逆引起的病证。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故使用降气火的药物,能收理想之效。
2.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风气上逆的证候。此证乃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其病理基础是肝肾阴亏。症见头晕欲作,步履不正,伴头痛、腰膝酸软、手足麻木、耳鸣如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潮热
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或数。,药用生地、白芍、
桑寄生、
磁石、
龙骨、牡蛎、天麻、钩藤等。
病例:苏某,女,66岁。患高血压病Ⅱ期2~3年。现头晕头痛,行走飘浮,左半身麻木如蚁行,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胸闷善太息,大便溏薄,日l~2次,夜尿频数,舌红晦胖苔少,脉沉细弦,血压180/1lOmmF{g。证属肝
肾阴虚,风阳上扰。当虑其中风之不测,治宜滋补肝肾、潜阳熄风。
处方:桑寄生20g,生地20g,
牛膝15g,白芍15g,钩藤15g,
秦艽10g,
当归lOg,
川芎10g,枸杞”Og,磁石,龙骨、牡蛎(先煎)各20g,甘草4g。
服药10剂,诸症均减,血压降至160/98mrnt{g,脉舌同上。守上方加天麻、
红花各8g。续服10剂,血压降至正常,头晕头痛消失,寐安,步稳,肢麻缓解,舌脉同上,嘱以
杞菊地黄丸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此例病人既有
肝肾阴虚,又有肝阳上扰,欲作动风之证。由肝气太过,横逆犯脾,致
脾气虚弱,故有大便溏薄;肝气上逆犯心,故心烦不寐;肝气不舒则胸闷太息;而夜尿频数则为肾虚之象。故治宜既滋补肝肾之阴,又平熄肝阳之上逆。取生地、白芍、枸杞、牛膝、桑寄生滋补肝肾;天麻、钩藤、磁石、龙骨、牡蛎平肝熄风;当归、川芎、秦艽、红花之活血,使气血运行畅通,有利于血压之下降。药理研究证实牛膝与桑寄生有降压作用,也有扩张血管之效,桑寄生兼有利尿作用,若剂量在15~30g时作用显著。
3.健脾利水,行气通经法:适用于脾湿滞留,气化失常,经脉气滞的病证。症见头胀头晕头重,胸闷脘腹胀闷,纳少口淡,
气喘,尿少,便溏,或见四肢关节酸胀、活动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细濡等。治宜健脾渗湿而利气化,若湿注关节筋肉,宜兼通利经气之法。药用
党参、
白术、茯苓、苡仁、赤豆、
玉米须、泽泻、车前子、蚕砂、
砂仁,经气不畅者加
木瓜、
桑枝、秦艽等品。
病例一:黄某,女,64岁。高血压病10余年,近日来眼睑、下肢浮肿,头重胀痛,视物昏花,胸闷气喘,动则尤甚,脘胀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日2~3次,舌淡胖,苔白滑,脉细弱。血压210/126mml-{g,血胆固醇6.7mmol//d1),
甘油三酯1.9mmol/L(170mg/d1),血糖.5mmol几(135mg/d1),尿蛋白(++),白细胞(十)。
证属中土疲惫,湿浊不化。治宜健脾理气,利水渗湿。
处方:玉米须60g,带皮茯苓30g,
赤小豆30g,苡仁米30g,党参15g,白术15g,泽泻15g,车前子15g,砂仁,怀牛膝10gc,连服2周,血压降至160/96mmtk,尿检正常,诸症均减。
嘱以玉米须lOOg煎汤煮苡仁米、赤小豆、
黑豆、
山药各30g,1日食1次,调理半年,血压稳定,血脂、血糖均降至正常。
按:本例为脾虚湿停,水气不化,阻遏清阳上升之证。
药用党参、白术、茯苓之健脾,以促进运化水湿之能;以
茯苓皮、泽泻、苡仁米、赤小豆、玉米须、车前子渗湿利水;以砂仁调中利气,使气行而助脾之运化;用怀牛膝补肾且其性下行,以助利水,诸药共奏降浊升清之效。
赤小豆、玉米须性味甘平,功能利水祛湿,平肝泄热。
赤小豆清热和血,利水通经,且能除烦;民间常用玉米须炖
冰糖饮服,治疗高血压
水肿。现代研究证实,玉米须对人或家
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煎剂静注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降血糖之功,二者合用对
肾性高血压效果尤佳。唯其性味平淡,临证须用较大剂量(30~60g),方能奏效。
病例二:吴某,女,5l岁。于年轻怀孕时发现高血压,至今20余年。现形体虚胖,头重头胀,脘腹胀闷,上楼气喘,四肢关节酸楚麻胀,屈伸不灵,晨起尤剧,纳少口淡。
便溏溲短,舌淡胖,苔白滑,脉濡。血压160/100mml-{g。
证属湿浊滞阻经脉。治宜渗湿健脾,利水通经。
处方:桑枝15g,车前子15g,蚕砂15g,茯苓皮30g,苡仁米30g,泽泻lOg,秦艽lOg,木瓜10g,
乳香、
没药各,甘草4g。
服6剂后,头重头胀减,纳增溲长,湿浊渐化,舌苔转薄白,脉缓。血压146./88m n -{g。于上方加自术、
陈皮各,调理1个月,血压稳定。
按:本例以湿浊留于中焦,浸yin关节经脉为主要病因,导致阳气不得正常输布,脾虚中焦气滞,肢体关节气机不利,而生诸症。治以利湿通经为主,使气机畅达,药用茯苓皮、苡仁米、泽泻、蚕砂、车前子利水渗湿;以桑枝、秦艽、木瓜、乳香、没药通经舒络而利经脉气血,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茯苓皮性味甘淡,功能利
水消肿,能“行皮肤之水”
《医林纂要》);车前子甘寒,功能利水清热明日,“能去肝中风热”(《药性论》)。
以上二例皆用利水之法,因病皆有水湿停留之证。有斯证即用斯法也。利水可清除体内瘀积之水湿,有利于气机之通畅,血脉之运行,则血压就能随之下降,此即利水降压法之一端也。
4.活血平肝,通利经气法:适用于瘀血痰湿阻滞经络引起的肢体活动不利的证候。症见高血压中风,肢体偏瘫,一侧手足活动不利,舌强语謇,舌苔白厚腻,脉弦滑。药用益
母草、地龙干、乳香、药没、赤芍、天麻、钩藤、石
决明、磁石、
全蝎、
蜈蚣等。
病例:林某,男,54岁。夙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60~/100~120mm~电,去年11月初,突发左半身手足不遂,舌强言謇而住院治疗,出院后求诊于盛老。视患者颜面黧黑、浮肿,行动迟钝,左半身不遂,手指关节肿胀伴疼痛,夜寐欠安,大
便秘结,2~3天一行,小便频数、量少,舌质晦暗,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舌下静脉征Ⅲ度,脉弦滑且弱。血压165/105mmF{g。证属湿阻血瘀,隧道不通。
治宜活血平肝,利湿通络。
处方:
益母草15g,钩藤15g,蚕砂15g,地龙干15g,乳香、没药各7g,赤芍IOg,天麻lOg,
蕲蛇10g,蜈蚣条,全蝎2g,磁石(先煎)30g,
石决明(先煎)30g,
琥珀(研末,分2次冲服)6g,并配合自拟
熏洗方外用。
服药6剂,血压降至156一/98mmI-{g,诸症均减。于上方加桑寄生20g,继服半个月,病情日趋好转,血压保持在~160/90~96mrnt电之间。继以补气养血、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之剂调理,逾半年,肢体活动恢复,行走自如。
按:此案为
肝风内动,引动痰湿,阻滞经脉,以致气血瘀阻,导致半身不遂之证。治宜平肝活血化瘀,兼祛痰湿而通利经气。方用天麻、钩藤、磁石、石决明、全蝎、蜈蚣平肝熄风;以益母草、赤芍、乳香、没药、蕲蛇活血化瘀。疏通经气;以地龙既平肝熄风,又疏通经络;以蚕砂、琥珀化湿利水。上药配伍共收熄风通经活络之功。
盛老认为:血瘀湿滞,脉络痹阻,血行不畅,使血压不能维持正常,须活血行水,
血脉通畅则血压自平。常选用琥珀、益母草,该二药均人心、肝经,功能活血祛瘀,行水安神,其中“琥珀属阳,今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
脾能运化,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本草衍义补遗》);益母草则“消水行血,去瘀生新”(《本草求真》),经药理及实践证明其多种制剂对麻醉动物静注均有降压作用,且利尿消肿作用显著。
5.益气通阳,调气化湿法:适用于元气亏虚,心阳不振,水湿内停,升降失调证。症见头晕胸闷,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脉虚等。药用党参、
黄芪、
薤白、杜仲等品。参芪性味甘温,《别录》说
人参“调中,通血脉”;《本经逢原》
认为黄芪“性虽温补,而能调血脉,流行经络,无碍于壅滞也。”现代研究证实大剂量人参及多品种的黄芪均有使血压明显下降,血管扩张,并有降低血糖之效。此外,黄芪尚有利尿及使钠排出量增加的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盛老常以参芪相伍治疗元气虚弱、水湿内踞之高血压患者。
病例:韦某,男,57岁,患高血压病15年。现症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寐差
健忘,腰膝酸软,手足麻木欠温,大便溏,溲频数,舌淡胖苔白,脉细数。血压/108mm[电,心率110次/分。证属元气亏虚,胸阳不振,水湿内停,升降失调。投以益气通阳,调气化湿之剂。
处方:党参20g,炙黄芪20g,炒
枣仁20g,
丹参20g,怀牛膝10g,薤白10g,杜仲10g,
葶苈子8g,石
菖蒲8g,天麻8g,龙骨、牡蛎各15g(先煎)。
服药半个月,血压降至152/96mmt{g,头晕、心悸等症减。于上方去葶苈加
苁蓉10g,续服半个月,血压降至正常,嘱以左、
右归丸交替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长期患高血压病,久病体虚,元气亏乏,主要表现在心、脾、肾三脏气虚。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心阳不振则胸闷心悸,心慌寐差;脾气虚弱则大便溏薄;
肾气虚弱则腰膝酸软,健忘,溲频;宗气不足则气短;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麻木欠温;舌淡胖苔白是为阳虚有湿之象;脉细为气虚有湿;脉数为
心气虚,勉力搏动表现的虚数之候。其中心悸亦可视作
水气凌心所致。治疗以补元气为主,兼以温肾利水、温通心阳。方用党参、黄芪益气;薤白温通心阳;配龙骨、牡蛎、枣仁镇心安神以平心悸心慌;杜仲、怀牛膝、苁蓉温补肾阳以益元气之本;葶苈子、
石菖蒲利水除湿;丹参活血使气血运行有常。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利水之功。
6.益气利水,通便降浊法:适用于气虚而致二便不通的病证。气虚不能行水,则小便短少而浮肿;气虚不能推动糟粕浊气下行则便秘;浊气不降则清阳不升而致头晕。盛老认为:腑气不通,水道不畅,湿浊凝滞,升降失常,气血运行悖乱而致血压升高者,非通腑降浊,调畅二便不能为功。
临床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茯苓、
猪苓、车前子、
大黄、
火麻仁、
郁李仁等。
病例:黄某,男,62岁。夙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糖尿病。现症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心烦寐差,胸闷心悸,上楼气喘,颜面及双下肢浮肿,纳少腹胀,大便秘结,~3天一行,小便黄少,舌质暗红,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厚,舌下静脉征Ⅲ度,脉沉细弦。血压186/105ram/-{g,血胆固醇7.2retool/L,甘油三酯1.8retool/L,血糖.3mmol/L。证属中土气虚,湿浊壅滞,腑气不通,升降失常。治宜健脾益气,通腑降浊。
处方:黄芪30g,带皮茯苓30g,赤小豆30g,草决明,生地20g,车前子20g,郁李仁10g,火麻仁10g,猪苓10g,泽泻10g,大黄(后下)6go.
服6剂,便通溲畅,浮肿明显消退,血压降至160/,余症亦减。于上方去郁李仁、大黄、生地、草决明,加白术、陈皮各10go.另嘱以草决明研末,每日冲服,连服半个月。血压正常,小便清长,大便通畅,浮肿消退,纳增神旺,头晕心悸等症均减,嘱以草决明研末,每次冲服15g,1日1次,续服1个月,血压平稳,血脂、血糖均下降,诸症均失,病告愈。
按:本例气虚证以脾气虚为主,涉及心气虚。故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用黄芪、白术、茯苓,配以猪苓、泽泻、车前子、赤小豆之利水,大黄、火麻仁、郁李仁、草决明之通便,则共收益气通利二便之效,为防止伤阴故加生地。《日华子本草》云大黄能“调血脉,泄壅滞、水气,利大小便”;草决明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药理研究证明大黄与草决明均有降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7.益气通阳,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胸阳不振,气不行血,血行不畅之高血压。症见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胸闷
胸痛,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弦涩或结代。常用药物有丹参、
郁金、
桂枝、
桃仁、黄芪、
瓜蒌、薤白、人参、
三七、红花等。盛老自拟参七散(
西洋参、川三七、
鸡内金等量焙干研末)给患者长期服用,对高血压伴动脉硬化、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
病例:李某,女,53岁。胸闷心悸,夜寐烦躁不安,腰膝酸软,纳呆脘闷,舌淡紫,苔白腻,脉结代。血压/1 12mmI-k,胆固醇6.7mmol/I_,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心肌供血不足。证因心脾之阳不振,阴寒之气上乘,气血运行不畅,经筋络脉失养。治宜益气通阳,活血化瘀。药用丹参、
山楂各30g,郁金、
茜根、
桃仁、黄芪、赤芍、桂枝各,牛膝、桑寄生各12g。配参七散3g,分2次服。连服半个月,血压降至正常,诸症明显好转,惟胆固醇、血脂仍偏高,常有胸闷不适之感,嘱服参七散1个月,改善气血运行,翼图痊愈。
按:本例病人胸阳不振,阳不化阴,阴寒内盛,则见苔白腻、胸闷;寒湿阻滞,胃气不和则纳呆脘闷;阳气不运,血行瘀滞,则舌淡紫、脉结代、心悸寐少。治当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方用黄芪、桂枝益气温阳;丹参、郁金、茜根、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瘀以行气机;桑寄生益肾补腰。活血通络;山楂降血脂,破气散瘀,且消食开胃;另用参七散加强益气活血化瘀之力,使诸症得除,且久服使动脉软化,有控制血压的作用。
8.疏肝解郁法:适用于
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疏泄失常之高血压。症见头目眩晕,胸闷不舒,胁胀痛,
呃逆口干,易怒,纳少,大便秘或溏。常用药物有柴胡、丹参、川芎、赤芍、
玫瑰花、郁金、青陈皮、蒺藜、
香附。盛老以为解郁莫过于逍遥散,故常喜用之。然对于肝郁化火者,常去辛温之当归,代之以川芎、丹参等。
病例:吴某,男,56岁。头胀痛而眩,胸闷
胁痛。心悸,虚烦不寐,口干溲赤,舌红少苔,脉弦数。血压170/‘证属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治宜疏肝解郁泻火。
药用柴胡、川芎、栀子、龙胆草各6g,丹皮、赤芍、玫瑰花各10g,地龙干、丹参各15g,珍珠母、牡蛎(打碎先煎各30g。服药6剂,血压150/lOOmmI-{g,诸症均减。再予上方去栀子、龙胆草,加钩藤12g,续服半个月,血压恢复正常。
按:本例为肝气郁结化火,气火上逆引起的高血压病。
胸闷、胁痛、脉弦,是肝气郁结之症;口干、头胀痛而眩、溲赤、舌红、脉数是肝郁已经化火之象;心悸、虚烦不寐是肝火上逆犯心之候;少苔是火热伤阴之症。方用柴胡、玫瑰花疏肝理气;栀子、龙胆草清泄肝火;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地龙、珍珠母、牡蛎平肝潜阳;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共奏疏肝利气,清热平肝之效。此法以疏肝利气为本,肝气得疏,则郁火得解,故虽合清肝平肝之法,然疏肝气实为不可缺少之一招也。
9.通腑降浊法:适用于腑气不通,升降失常之高血压。
症见头胀头晕,口苦口臭,脘腹不舒,纳食欠佳,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白厚或黄,脉洪大。常用药物有大黄、
元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草决明、
枳实、生
莱菔子、
苦杏仁、桃仁等。临证中,因腑气不通,湿浊痰饮留滞,升降失常,气血运行悖乱而致血压升高者屡见不鲜,盛老恒用通腑降浊法以釜底抽薪。临证处方喜用草决明,乃因其性凉味甘苦,功专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且其性缓味醇、滋益肝肾、镇潜补阴,对于高血压之便秘,无论男妇体弱或老年者,均为佳品,恒以本品研末冲服,或人复方中煎服。
病例:林某,男,46岁。2年前发现高血压病,当时血压160/1lOmmI-{g,经服中西降压药,疗效不著。症见头胀痛,口苦咽干,梦寐纷纭,面感烘热,纳食亢进,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血压/108m n 电。证属肝胃火盛,腑气不通。治宜清肝泻火,通腑降浊。药用大黄(后下)6g,枳实、生
莱菔子各10g,元明粉3g(分2次冲服),
川连、甘草各4go服药2剂,腑气通,大便行,余症亦减,血压140/96mmI-{g。嘱以草决明研末,每次开水冲服15g,日2次,以善其后。
按:本例大便秘结,引起腑气不通,使内热不得下泄而上冲,症见面烘热、口苦咽于、头胀痛、梦寐纷纭,证如阳明腑实,故治当以清胃泻火通腑之法,大黄、元明粉、枳实、莱菔子皆通腑破气泻下之品;川连则清
胃热,以杜胃热之源。药后大便行,腑气通,则火得下,浊气降,血压亦随之降下,再用草决明研末内服,以巩固疗效。
转帖学习
-----------我妈妈也是高血压,症状如下:血压常在160/85左右,头顶痛,晚上失眠多梦,前段时间出现过美尼尔氏综合症(早上还没起床突然眼花,视物旋转,伴有恶心
呕吐)。大小便正常。我是学中药的,对辨证不熟悉。出院以后发现妈妈脸色依然苍白,开了两副中药,方剂如下:党参20,白术20,黄芪30,茯苓15,砂仁10,川芎20,当归30,
半夏12,天麻8,
远志12,
酸枣仁12,
龙眼肉12,甘草10,
大枣10,生
姜10,每天早上给它熬八宝粥喝。服药以后,妈妈的脸色好多了,但还是失眠多梦,我又去掉了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换成了龙骨与牡蛎。
失眠症状减轻,不做梦了,但头顶痛还是一直存在,偶尔有手臂酸软的感觉,血压一点也没降低。望老师能开个方子治愈我妈妈的病。
-----------收藏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