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本是同根生为何药用有差异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有些中药材取自同种植物的不同部分,因此功能也各不相同,销售中药饮片的营业员在审方抓药时不可不知。笔者按子、丑、寅、卯等顺序介绍十二种“本是同根生,药用有差异”的中药,以方便营业员朋友们记忆。

    子: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

    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源于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桑叶)、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及果实(桑葚)。桑叶味苦、甘,性寒,功效为清热散风。桑白皮味甘辛,性寒,功效为清肺消肿,止咳平喘。桑枝味苦,性平,功效为清热散风、通络。桑葚味甘、酸,性寒,功效为滋养补血。

    丑:苏叶苏梗苏子

    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紫苏叶)、梗(紫苏梗)和种子(紫苏子),味辛,性温。紫苏叶功效为发汗散寒,行气解毒;紫苏梗功效为顺气安胎;紫苏子功效为除气平喘,消痰止咳。

    寅:麻黄、麻黄根

    麻黄、麻黄根源于麻黄科麻黄的干燥、绿色枝(麻黄)和根(麻黄根)。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功效为发汗、平喘、利水;麻黄根味甘,性平,功效为止汗。

    卯:葛根葛花

    葛根、葛花源于豆科植物葛的干燥块根(葛根)和花(葛花)。葛根味甘、辛,性平,功效为馊韧刚睿??蛑箍省8鸹ㄎ陡剩?云剑?π??饩贫尽?br>辰:枸杞子、地骨皮

    枸杞子、地骨皮源于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及根皮(地骨皮)。枸杞子味甘,性平,功效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功效为清热凉血,退虚热。

    巳:槟榔大腹皮

    槟榔、大腹皮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及果皮(大腹皮)。槟榔味苦辛,性温,功效为杀虫、消积、利气、行水。大腹皮味辛,性温,功效为下气、行水。

    午:荷叶莲子节、莲房莲心莲须

    荷叶、莲子、藕节、莲房、莲心、莲须源于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荷叶)、果实(莲子)、根茎节部(藕节)、花托(莲房)、胚芽(莲心)、雄蕊(莲须)。荷叶味苦,性平,功效为清热解暑。莲子味甘涩,性平,功效为健脾止泻。藕节味甘涩,性平,功效为止血。莲房味苦涩,性温,功效为消瘀止血。莲心味苦,性寒,功效为清心火。莲须味苦涩,性平,功效为止涩固精。

    未:肉桂桂枝

    肉桂、桂枝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和嫩枝(桂枝)。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功效为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桂枝味辛、甘,性温,功效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申:柏子仁侧柏叶

    柏子仁、侧柏叶源于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的种子(柏子仁)和枝叶(侧柏叶)。柏子仁味甘、辛,性平,功效为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功效为凉血、止血。

    酉:川楝子苦楝皮

    川楝子、苦楝皮源于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川楝子)和干燥的树皮(苦楝皮),二者均味苦性寒。川楝子功效为舒肝止痛、杀虫;苦楝皮有毒,可驱蛔虫。

    戌:益母草茺蔚子

    益母草、茺蔚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全草(益母草)和果实(茺蔚子)。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功效为祛瘀生新,活血调经。茺蔚子味甘,性微寒,功效为活血调经,凉肝明目。

    亥:何首乌夜交藤

    何首乌、夜交藤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何首乌)及藤(夜交藤)。何首乌味苦、甘、涩,性温,生用功效为通大便、解疮毒;制熟功效为补肝肾、益气血。夜交藤味甘,性平,功效为养血安神。
-----------本是同根生功效何不同——关于同源异效中药的思考
(作者不详)
在中药中,有很多趣的现象,就是有的药物尽管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作用相反。下面几组中药属于类情况。

一、有毒的白果仁和解白果仁毒的白果壳。白果又名银杏,可药可食,但有毒,若食用过量常引起中毒。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可见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腹痛腹泻、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少数病例伴有末稍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白果中毒,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同时也记载了用白果壳解毒的方法,如《随息居饮食谱》说:“中银杏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煎汤解之”。现代出版的《上海常用中草药》也有相同的记载:“多食白果中毒……用白果壳一两煎服”。白果中毒和白果壳解毒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二、致呃逆使君子仁和止呃逆的使君子壳。无独有偶,使君子仁能引起呃逆,而使君子壳则能止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使君子仁味甘性温,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是常用的驱蛔虫药。本品既可煎汤又可入丸散,亦有将其炒黄单用者,用量一般为10~15g,超量服用,则易引起呃逆。治疗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用使君子壳有显著的作用。《岭南采药录》说:“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儿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昼夜不止者,惟其用壳煎水饮之,即止。”亦有将其壳烧灰而服者,其作用亦明显。

三、发汗的麻黄与止汗的麻黄根。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即地上部分就是中药麻黄,而其根及根茎即地下部分就是中药麻黄根。麻黄有发汗的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的作用。麻黄地上部分与底下部分的作用为何正好相反,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四、有毒的杏仁与解杏仁毒的杏树皮。杏仁可药可食,但杏仁有毒,每年杏子成熟时节,常有因食未去毒的杏仁而中毒者。杏仁中含苦杏仁苷及苦杏仁酶,食用后,杏仁苷可被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g。成人食杏仁50~60,小孩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抢救杏仁中毒可用杏树皮。《本草纲目》中有杏树皮解杏仁中毒的记载。其用法是:取杏树皮2两,削去外面表皮,仅留中间纤维部分,加水500ml,煮沸20分钟,过滤候温灌服。临床验证表明,一般多在服药后2小时即见症状好转,意识渐复,呼吸平稳,呕吐及发绀现象消失,4小时后完全恢复正常。研究来源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作用相反的这类有趣的中药,可以启发以下思路。
一、寻找新的中药。白果仁与白果壳、使君子仁与使君子壳、麻黄与麻黄根、杏仁与杏树皮,均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正好相反。其它中药的原植物,是否也存在作用相反的部位?这为寻找新的中药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研制新的中成药。白果壳解白果仁的毒、使君子壳解使君子仁的毒、杏树皮解杏仁的毒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但解毒的成分尚不清楚。搞清楚它们的成分并提取,就可制成新的中成药。这为研制新的中成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改进炮制方法。杏仁的炮制方法,一般是水煮后去皮。既然杏树皮能解杏仁的毒,可否在水煮杏仁时,加入适量的杏树皮以去杏仁的毒?这为改进杏仁的炮制方法提供了一条思路。
四、药物新配伍。白果壳能解白果仁的毒、使君子壳能解使君子仁的毒,在使用白果仁时配伍白果壳,使君子仁时配伍使君子壳,预防毒副作用的产生,这为药物配伍提供了一条思路。五、扩大应用范围。使君子壳能解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可否解非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这需要临床加以验证。这无疑为扩大使君子壳治疗呃逆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条思路。
-----------本草各得一太极论(《温病条辨》  (清.吴瑭(鞠通))

      古来著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由芦之升而长而化而收,子则复降而升而化而收矣。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愚之学,实不足以著书,是编之作,补苴罅漏而已。末附二卷,解儿难、解产难,简之又简,只摘其吃紧大端,与近时流弊,约略言之耳。览者谅之。
相关文章
 请教: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简体·200607
 护身禁法第二十
 五蛊方一十二首
 嗜卧
 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疟疾方 上课笔记
 初夏给刚断奶且不喝奶粉的孩子吃什么比较好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