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家荟萃:看着舌头诊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 罗大伦
现在大家去医院看中医,一般都是号脉,看舌头,我们都习惯了,其实大家不要以为中医从一开始时就擅长舌诊,这个舌诊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时间并不久,虽然看舌头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面略有提及,但是都非常的简单,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我国才出现第一部舌诊的专著,叫《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是一位姓熬得医生写的,虽然名字盒伤寒有关,内容也似乎是在说伤寒病的舌象,但是实际上论述了很多的温热病盒舌象的关系,后来,书里的内容被温病学家就发现了,原来随着热邪从外向里深入,随着体内热邪的增加,这个舌象居然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舌苔可以由白变成黄色,然后热邪在多,就变成干黑色,如果病危的时候,会变成全舌灰色,而舌质的颜色,正常人是淡红的,随着热邪的增加,就变成了红色,再增加,就变成了绛色,温病学家一看,这个很好啊,这个比脉诊来得直观,因此他们就把舌诊当作一个法宝,很注重用舌诊来判断热邪的深入程度。现在我们看病,也非常的重视舌象和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可以从舌象中看出什么来呢?告诉大家的是,首先,可以看出我们体内津液的情况,现在很多人体内都是水湿很重,这样的舌头一定是舌苔白,满布,而且往往是舌苔很腻,如果是舌苔厚腻,就要考虑这个人体内的水湿都凝结成痰了。现在气虚的人很多,因为阳气不足,所以水湿不能顺利化出体外,同时因为水湿重,也导致阳气不振,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气虚的人,往往在舌边有很多的齿痕,舌体会胖大一些,同时伴有舌苔白腻,这是体内气虚,同时不能把水湿化掉,这样的人需要一边利水湿,一边补气。补气以补脾为主,可以用白术山药莲子肉等来补脾,利水湿可以用薏米来进行,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放入一把薏米,这个薏米去水湿的作用很好,有的朋友是用薏米和大米各一半来做饭,结果厚腻的舌苔两个星期就消除了。舌象还可以看出自己体内的寒热,有的人舌质很红,舌质我们可以从舌边缘看出来,那里一般没有舌苔,如果很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红,但是舌苔也很薄,整个舌头看上去都很红,这可能是虚热,需要滋阴,这种红往往是嫩红,比如前些天我看到了一个患者,女性,脸上的粉刺很严重,而舌质红的发紫,我断定这是虚热,就用滋阴清热的一贯煎这个方子来治疗,结果很快粉刺就开始消失了。等我再看到她时,她的舌质就是正常的淡红色了。而舌质老红,往往是体内有实热,比如有了什么热性病。舌苔黄的时候一般是体内有热,但是吃了什么有颜色的食物染上去的不算,还有就是长期吸烟的人,舌苔往往是黄的,这也未必是有热。如果舌质的颜色淡白,没有那么红,那么往往是血虚,或者是体内有寒,正常人的舌质应该是淡红的,有的女性气血不足,往往是惨白色的,这说明需要补血了。以往舌象都是要靠中医的经验来看,可是如果你要是问中医们,到底什么是淡红啊?什么样的舌头算是红色呢?一人一个说法,全靠经验,所以很难靠书本传授,很复杂。现在,我们的科研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和颜色科学的技术,把舌头拍摄下来,然后进行大样本的分析,来试图界定到底是什么样的是红、淡红、紫等,这些都用颜色科学中色度学的数字来标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去医院用仪器拍摄患者的舌头(仪器有统一的、标准的日午时分的光源都在、密闭的拍摄环境),大量的收集,然后进行色度学的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科研结果没有写成论文发表,而且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希望以后给大家一个精确的说法。我搞了这么长时间的舌诊,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喜欢看舌头,在给别人看病的时候,往往是一看舌头,就知道大概情况了,如果有搞不懂得舌头,也是非常的痴迷,经常反复琢磨,梦牵魂绕的。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进步,《黄帝内经》里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从舌诊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确实一直在力求进步来着,脉诊不够清晰,我们的古人就发明了舌诊,舌诊标示得不够清晰,我们现代的科研人员就利用现代技术来说明它,这都是在努力进步啊。多说一句,最近,我们《养生堂》节目请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王琦,王琦教授是中医男科病学的创始人,在男科病的治疗方面是大家,现在男科病的患者很多,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说,很痛苦,我们昨天聊了很长时间,王琦教授是目光独具的中医专家,我希望能够向王琦老师多多学习一些临床经验,有了心得,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
相关文章
 耵耳病
 名字的问题。
 静灵口服液
 白头翁丸(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必效方
 历代本草汇编“高良姜”
 返酸问题咨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