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华易学文化的历史大于20000年的证明ZT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大
小
中华易学文化的历史大于
20000
年的证明
——为
第六届(
2009
)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而作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常健民
中华易学文化源远流长,究竟是多长呢?诸多先辈和现今的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有过数不清的研究成果和著作论述。那些从古至今探索中华易学文化起源的著作和文章的数量,一个人一辈子都读不完。虽然有那么多的论述存在,最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论述和结论。凡是研究过中华易学文化起源问题的学者都感觉到,当本期文明还处于甲骨文状态的时候,中华易学文化已经是成了系统的经典文献。常常在那些相关文章中看到,伏羲画卦、周文王演《周易》的、一脉相承的说教。而伏羲又多半被认为是“神人”,究竟是神还是人呢?谁也没有说清楚,谁也难以说清楚。笔者作为一名易学文化的研习者,在自然科学方面创新发现地球翻转运动现象的同时,从浩瀚的古籍和现今的学术资料方面,获取到一系列相关资料,能够证明:中华易学文化的历史大于20000年!值此建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研讨会暨第六届(2009)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召开之际,将研究成果向专家和学者们做一个汇报,请习易者诸位朋友和学者多多指教。
中华易学文化源远流长,现代科学近300年来迅猛发展,二者之间常常会发生摩擦和碰撞。以科学为唯一的学者们把科学鼓吹得神乎其神,把中华易学文化践踏得一无是处。也有一些好心的学者,希望能够把中华易学文化纳入科学范畴,然而坚持科学唯一的学者们却将其拒之门外。当考证了中华易学文化的辉煌历史以后,笔者认为把中华易学文化纳入现代科学是用鸡笼装大象的可笑行为。图1是
用中华易学文化的太极图思维评估现代科学状态的简单表达,它显示出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全部积累,在描述和观察研究自然界状态时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地球是在稳态和非稳态的状态变化中演进的,不研究地球的非稳态运动过程,现代科学在一系列问题上常常会暴露出思维方面的片面性,从而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而新发现的地球翻转运动状态,恰好弥补了被现代科学忽视的全球性灾难的另一半状态,地球翻转新发现与传统科学知识的密切组合,才是自然界和全社会发展演进的、阴阳和谐的完整太极图状态。300年的科学发展有长处也有短处;近20000年的中华易学文化的智慧也同样有长处也有短处。互相的取长补短,把中西文化的智慧融汇起来,世界能够在新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
按照自然科学中潜在的传统观念,地球自转轴自始致终都是以东倾23.5度的状态运转。而中国的古籍《淮南子·天文训》中明确记载着“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也”,此记录说明天并非永恒不变,而是会发生90度左右的翻转变化的,地球翻转如果是象古地磁极那样每次翻转都是180度的话,中华古人将无法观察到“天倾西北”的现象。那种天倾的变化现象,其实应该是地球自转轴发生过90度左右的翻转运动的真实写照。可是,中华先人以智慧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却被刚愎自用的现代学者们解读为“神话”,可悲的现代科学中的学术思维啊!
如果我们把“天倾西北”的古籍记录,不作为“神话”看待,而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看待的话,我们能够从其中获得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笔者把搜集到的诸多资料进行汇总以后,可以得到一个与传统科学知识大相径庭的、地球自转轴间歇性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图(图2)。很明显的是,地球自转轴在最近20000年来的状态是呈有规律变化的。当我们以易学智慧能够确认地球翻转运动现象时,我们能够看出传统科学界尤其是地球科学界,连最近20000年以来的地球自转轴的状态都没有搞清楚。那么可以想见,传统的地球科学中还会存在着多少错误和荒谬没有被学者们发现和揭露出来啊!
图
1
用中华易学文化的太极图思维评估现代科学状态
图
2
最近三次地球翻转运动前后地球状态示意图
依照图2的表达,如果把现在的文明期称为现代期文明,那么我们可以把在此之前的若干个文明期依次称为古1期、古2期、古3期、古4期……等。古1期持续时间段内,人类文明的科技成果之一就是,大约1000幅的古代T-O地图[1]。在那种地图上的定向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那是大约持续了6000年左右的古1期文明状态,那时候地球自转轴就是近于平卧的状态,古人以社会思维结晶的地图定向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最珍贵的记录。最近发现的英国戈夫地图也是那样定向的,可是却被传统学者错误的解译为上东的定向是为了朝向耶路撒冷[2]。把笔者的解读与现代学者的解释两相比较一下,谁准确地认识了自然界变化呢?其实,依照“天倾西北”是自然现象进行解读的话,把地球自转轴向西北方向搬动大约90度,就得到了依照现在定向方位的“上东下西,左北右南”的定向状态。
图
3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定向方位示意图
比古1期更早的文明时期是古2期,它是在古1期的状态下,地球自转轴依逆时针方向发生一次90度左右反向推演的结果。古2期定向明显与现代定向方式相差180度,与其相应的是中华易学文化中的后天八卦图里面,正好是“离为火,为南,置于图的上方;坎为水,为北,置于图的下方”,当然相应的就是左东(震)右西(兑)。在中华易学文化中还有一个先天八卦图,它的定向方位是现代学者或者易学研究者根本无法理解的右北左南的定向状态。其实从图3中可以看到,后天八卦图的定向就是先天八卦图南北定向发生了顺时针90度翻转的自然状态。拿后天八卦图与图2中古2期的定向、先天八卦图与图2中古3期的状态比较一下,其南北定向的状态分毫不差!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吧!它们的吻合状态,难道不是中华古人如实记录两次全球性灾难过程发生以后,天地变化的宝贵资料吗?谁曾经读出过其中蕴含的远古奥秘?只有现代的研习中华易学文化的中国学者!
从古3期的右北左南的定向,经过古2期的下北上南的定向,到古1期的左北右南的定向,直到现代期的上北下南的定向变化状态,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间歇性发生的、科学界目前还未能认识的、地球自转轴阶段性变化的过程。这种阶段性或者称为间歇性发生的变化状态,在《淮南子·览冥训》中有明白的记载: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
爁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in水。苍天补,四极正,yin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惜字如金的古人在91个字的叙述中,三次提到了“四极”,并叙述了其变化过程和状态。最先是大自然灾难发生时的“四极废”,接着是灾难过后的创新建立新定向系统的“立四极”,最后是“四极正”。这整个的变化过程,是极其宝贵的发
生地
球翻转运动前后的基本状态变化过程和新状态的持续演进。正是由于发生了地球翻转运动,首先表现出的是“四极废”,也就是原来的东、南、西、北四极定向作废了,不管用了;后来的工作很自然的就是建立新的四极,也就是“立四极”;再往后就是新的“四极正”,历史完全翻开新的一页,按照新秩序平稳运转。中华古人非常真实地记录下了,全球性天灾带给前一期文明的毁灭性灾难。那哪里是什么神话啊!
古1期的证据和自然界大灾难现象非常多,笔者在《地球翻转》(正在准备自费出版过程中)书稿中已经全面进行了列举和论述。需要重点论述的是比古1期更加远古的古2期、古3期的现象证据。支持古2期定向方式的科学资料是,传统科学中古地磁学里面的所谓布容正向期中的哥德堡反向亚时段的存在[3]。那个时候由于地球自转轴状态与现在的定向正好相差180度,所以太阳从(以现代定向的)西边升起而从东边(以现代定向的)落下。那种奇特的历史现象,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明确地记录着[4],遗憾的是被传统学者解读成了“神话和无稽之谈”。那么古3期的状态应该怎么看待呢?传统科学中古地磁学里面的所谓布容正向期中的哥德堡反向亚时段开始之前的时间段,就应该是南北定向与其相差大约90度的先天八卦图定向系统。从先天八卦图到后天八卦图的定向变化中,我们可以悟解到,古3期时代的中华先人在定向上还仅仅只有南北的概念,经过自然界的大灾难变动以后,世界文明历史进入到古2期时,世界文明中的定向方式才进化到东、南、西、北的四极状态。也就是说中华古人在古2期时代,才为全世界的文明奠定了“天圆地方”的基础性认识。这里的“方”,不是被洋奴学者诬称的“四方形”的方,而是现在还在运用的东、南、西、北的“四极”的方向的方。从古3期到古2期的定向系统的变化,是世界文明从朦胧的远古状态向现代逐步进化、演变的足迹。或许还有人对地球翻转运动存在怀疑,那么就去查阅一下中国古籍中论述9次全球性灾难的历史记录吧[5]。
对于上古时期的十个纪,古籍中分别称为:九头、五龙、挺(摄)提、合雄(雒)、建(连)通、序(叙)命、修(循)辈(蜚)、因提、禅通、流(疏)记(仡)纪。个别字的笔画错误是因为古籍全部是手书抄写的原因。“在中国,已经消逝的时代被称为‘纪’,据说,从太初时期到孔子诞生,其间人类已经度过十纪。每一纪结束时,‘山崩地裂,海水暴涨,河流转向,淹没地上万物,毁灭所有生灵[6]’”。这是早期到过中国的西方学者,在皇宫藏书中接触到“永乐大典”或者“四库全书”时,摘录的远古历史信息。而“山崩地裂,海水暴涨,河流转向,淹没地上万物,毁灭所有生灵”的、多次重复发生的巨大灾难,不是神造出来的,完全是地球翻转运动多次发生的如实写照。
南怀瑾先生曾经评价《太公兵法》(《六韬》),《皇帝阴符经》,《反经》,《素书》为中国古代最叹为观止的四大奇书。
《阴符经》依据通常对它的解释: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即暗中符合天然规律的意思,而不应该是什么“阴间的符录”之类的曲解。
《皇帝阴符经》“神仙抱一演道章”中记载:“……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笔者注:
三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八月版中将“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一句归于第二章,从文章的行文和第一章的题目看,应该归于“神仙抱一演道章”更合适一些。本文取引述的分章方式。)此段文章中的“天发杀机,移星易宿(有的版本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已经有许多古人和今人进行过文字上的注释,那种从书本到书本的、就字面进行的泛泛解读,没有引入新的知识,也没有能够正确地说清楚原文之含义。笔者用最新发现的“地球翻转”现象,尝试解读其中蕴涵的奥妙。
前段文章叙述的内容,是从天到地再到人的灾难性变化。“天发杀机,移星易宿”,说的是天上星宿位置的移换,会出现天然的大灾难。能够出现杀机的移星易宿现象,最直接的就是
《淮南子·天文训》里记述的: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无独有偶的古籍资料还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
复
,地不周载,火
爁
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这个天倾就是正宗的“
移星易宿”现象了,是中华民族古人在地面观察到、并记录在册的灾难性现象。正是由于天倾,于是就出现“四极废”的大变化,同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全球性大灾难。犹太人认为,“神改变了天上两个星座的位置而导致了大洪水”,应该是天翻地复运动现象保留在其他民族记忆中的古籍证据。这个现象的最新的解释应该是地球自转轴突发性快速翻转(简称为地球翻转)运动,是纯天然的,也就是笔者在图1中用以间隔地球平稳运转状态的非稳态运动,是一次又一次间歇性发生的全球性大灾难。是目前科学界没有注意到的一个学术“漏洞”和空白区域。
除了作为古文明遗留的定向方式,可以证明我们的地球曾经发生过自转轴的突发性快速翻转之外,传统科学发现的一些难以“科学”解释的现象,依然可以作为笔者的地球翻转现象的证据。在古1期期间,因为地球自转轴近于平卧状态,现在南北两极存在的“冰帽”会出现大量消融的变化,极昼期间的太阳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直接照射极地,现在的极地区域可以生长绿草和森林。极夜时期虽然存在几个月的黑夜冰冻时期,但是无法积累象现在那样巨厚的冰层。所以有大量的淡水进入海洋,从而造成全球性的高水位。地质学上的“献县海侵”,其
碳14年代距今10300±190年。海水展布范围可达到太行山脚下[7]。在古2期期间,
因为地球自转轴近于直立状态,极地区域的范围会扩大,大量的“冰帽”囤积了巨量的淡水,于是海洋就相应的出现海平面大幅降低的现象。我国东海海岸曾经位于现在海岸线之东约600千米之外,
据今14780±700年前的东海海平面高程为-155米
[8]
。海水这种阶段性大起大落的变化,虽然被传统学者们发现了现象,可是他们按照传统观念却难以合理解释。笔者把那些现象和事实拿过来,证明了地球翻转运动现象。
最近一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在距今6570±110年,向远古推移的最近第二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在距今11500年前,那是地质学上的全新世的底界位置。再向远古推移的最近第三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在距今18000-20000年前。笔者根据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能够确认地球自转轴在最近20000年间发生过的变动。而传统的地球科学界根本就没有给出地球自转轴,在最近20000年来的实际状态,而是用现代观察到的地球自转轴的状态,僵化地代替了地球自转轴全部的古代状态。用地球翻转的新成果去解读中华易学文化的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定向方式的变化,得到了
中华易学文化的历史大于20000年的全新认识。反观中华易学界的诸多先辈和研习者探索中华易学文化的举动,其实是在现代期范围内去探索经历过三次自然界大灾难洗0劫的中华古人的智慧经典,怎么能够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结论呢?
物质的成果在历经20000年的岁月以后能够残存多少?闪现中华古人智慧的中华易学文化的经典,在历经20000多年岁月的磨炼以后依然光芒万丈,真的是人类不朽的智慧精华。后天八卦图和先天八卦图的定向系统变化的事实,潜藏着地球自转轴曾经发生过90度左右的翻转运动现象。全世界有哪个民族或者国家能够有传承20000年以上的中华易学文化系统知识呢?唯有我中华民族!
伟哉!中华古人。我们后继有人!
伟哉!中华易学文化。我们与时俱进地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
龚缨晏
邬
银兰
T-O
地图中的东方
《地图》
2003
年第
3
期
[2]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2/02/content_7552451.htm
[3]
陈德昌
陈俊仪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8 8
(
4
)
P101-103
[4]
希罗多德《历史》上卷第二册第
142
小段
[5]
(清)马
驌
(钦定四库全书绎史卷一
365
)《绎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6
第一版
69
页
[6]
H Murray J
.
Crawford et al
,
An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ue Account of China,and edition
,
1836
,
volume l
,
p
.
40
.
G
.
Schlegel
,
Uranographie chinoiserie
,
1875
,
p
.
740
.
[7]
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8
年版
P10-11.
[8]
朱鉴远
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
《
→ 泥沙研究
》
2000年01期
-----------神奇啊
-----------编吧
相关文章
结核中医应该怎么调养
大藿香散(《医方类聚》卷一○二引《经验秘
滑石矾石甘草散(《方极》。)
产后病
素问识 45 厥论 上课笔记
二黄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