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伤寒总病论教程:卷第四
来源:卷第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

暑病论

庞曰∶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阴三阳传者,有不依次第传,如见五脏热证者,各随证治之。

暑病表证

暑病 代桂枝葛根证 。

桂枝 芍药 知母(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黄芩(一两半) 葛根(二两) 枣(十六枚)
咀,水六升,煮取三升,通口服一盏,相次取汗。

暑病 代麻黄证桂枝 杏仁 知母(各一两) 麻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一两)煎如前法。

暑病 代青龙汤证 。

麻黄(二两) 石膏(三两) 知母 桂枝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生姜(一两半)枣(十六个)如前煎服。

暑病 代葛根麻黄证 。

葛根(二两) 麻黄(一两半) 桂枝 甘草 知母 黄芩 芍药(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枣(十六枚)如前煎服。

暑病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 大青消毒汤 。

大青 芒硝(各二两) 山栀子(一两) 石膏(四两) 豉(半升) 湿地黄(半升)
咀,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化之,温服一盏,以热除为度。

暑病通用白虎,一如伤寒与 证用之。(方在厥阴证中。)暑病通用麦奴丸。(方在杂汗证中。)暑病若吐下后,别见形证,一如伤寒门治之。

暑病哕逆、发斑、疮豆坏候,一如温病门治之。(以上四条,先生所论。)预防热病急黄贼风, 葛粉散 。

葛粉(二升) 生干地黄(一升) 香豉(半升)细末,食后服方寸匕,牛乳蜜汤、竹沥米饮、乌梅汤任性调下,日三服,有病者日五服。

《素问》载五种暑病

肝热病者先左颊赤,肺热病者先右颊赤,心热病者颜先赤,(颜,额也。)肾热病者颐先赤,(颐,颊也。)脾热病者鼻先赤。(土主中央。)病虽未发,见赤色刺之,名曰治未病。

肝热病者,先小便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喜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心烦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起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任,汗出而恶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豆大,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水身热。热争则项痛 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庞曰∶五种热病,肝肾二脏有逆证,心脾肺三脏亡逆证。凡五种热病,二三日逢克未为逆,忌在五六日也。

时行寒疫论

《病源》载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病、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其治法初用摩膏火灸,唯二日法针,用崔文行解散,汗出愈。不解,三日复发汗,若大汗而愈,不解者,勿复发汗也。四日服芦丸,微吐愈;若病固,藜芦丸不吐者,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已解,视病尚未了了者,复一法针之当解。不解者,六日热已入胃,乃与鸡子汤下之愈。无不如意,但当谛视节度与病耳。食不消,病亦如时行,俱发热头痛,食病,当速下之;时病当待六七日。时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热在胃外而下之,热乘虚入胃,然要当复下之。不得下,多致胃烂发斑。微者赤斑出,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人有强弱相倍也。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神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治法在可水五苓散证中。(此巢氏载治时行寒疫之法焉。温病、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者。据温病无摩膏火灸,又有冬温、疮豆,更有四时脏腑阴阳毒,又夏至后有五种热病,时令盛暑,用药稍寒,故治有殊也。)

时行寒疫治法

初得时行赤色,头痛项强,兼治贼风走疰寒痹, 赵泉黄膏 。

大黄 附子 细辛 川椒 干姜 桂枝(各一两) 巴豆(五十粒)
咀,苦酒渍一宿,以腊月猪 一斤,煎调火三上三下,去滓收之。伤寒赤色,热酒调服梧桐子大一枚,又以火摩身数百遍,兼治贼风最良。风走肌肤,追风所在摩之,神效,千金不传。

崔文行解散,时气不和,伤寒发热。

桔梗(炒) 细辛(各四两) 白术(八两) 乌头(炮,一斤)细末,伤寒服一钱五铢匕,不觉复小增之,以知为度;若时气不和,旦服一钱五铢匕,辟恶欲省病,一服了去,此时行寒疫通用之。无病者预服,以辟寒为佳,皆酒调下。

藜芦散,辟温疫伤寒。

藜芦 踯躅 干姜(各四分) 牡丹皂角(各五分) 细辛 附子(各三分) 桂枝 朱砂(各一分)末之,绛囊带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上着之。觉有病之时,更以粟米大内鼻中,酒服一钱匕,覆取汗,日再当取一汗耳。

赤小豆瓜蒂散,在厥阴证中。

鸡子汤 治热盛,狂语欲走。

生鸡子(七枚) 芒硝(一两)井花水一大升,同搅千遍,去沫,频服之,快利为度。

猪苓散即伤寒门五苓散也,在可水证中。(以上五方,载巢氏治时行寒疫合用之方。)庞曰∶摩膏火灸,可行于西北二方,余处难施,莫若初服解散、赤散之类,如转发热而表不解,乃行后四方为佳。天行壮热,烦闷无汗者, 麻黄葛根汤

麻黄(五两) 葛根(四两)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栀子二个,葱白五寸,豉一撮,煎八分,去滓沫,温温相次四五服。

取汗,止后服。

天行一二日, 麻黄汤 。(自汗者去麻黄加葛根二两。)麻黄(二两) 石膏(一两半) 贝齿(五个,无亦得) 升麻 甘草 芍药(各一两) 杏仁(四十个)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温服。取汗,止后服。

葛根解肌汤,汗后表不解,宜服此。(自汗者去麻黄。)葛根(四两) 麻黄 芍药 大青 甘草 黄芩 桂枝(各二两) 石膏(三两)煎如前法。

诏书发汗 白薇散,治时气二三日不解。

白薇(二分) 杏仁(三分) 贝母(三分) 麻黄(七分)细末,酒调下方寸匕,相次二三服,温覆汗出愈。汤调亦得。

圣散子方 。(此方苏子瞻《尚书》所传,有序文。)昔尝览《千金方》,三建散于病无所不治,而孙思邈特为着论,以谓此方用药节度,不近人情。

至于救急,其验特异,乃知神物效灵,不拘常制,至理开感,智不能知,今予所得圣散子,殆此类也欤。自古论病,唯伤寒至危急,表里虚实,日数证候,应汗应下之法,差之毫厘,辄至不救。而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阴阳二感,或男女相易,状至危笃者,连饮数剂,则汗出气通,饮食渐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其余轻者心额微汗,正尔无恙。药性小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即觉清凉,此殆不可以常理诘也。时疫流行,平旦辄煮一釜,不问老少良贱,各饮一大盏,则时气不入其门。平居无病,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济世卫家之宝也。其方不知所从来,而故人巢君谷世宝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二。余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至不可数。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为盟,约不传人,余窃隘之,乃以传蕲水人庞君安常。庞以医闻于世,又善著书,故以授之,且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其用药如下。

豆蔻(十个) 木猪苓 石菖蒲 茯苓 高良姜 独活 柴胡 吴茱萸 附子(炮) 麻黄浓朴(姜炙) 本 芍药 枳壳(麸炒) 白术 泽泻 藿香 吴术(蜀人谓苍术之白者为白术,盖茅术也,而谓今之白术为吴术) 防风 细辛 半夏(各半两,姜汁制) 甘草(一两)锉焙作煮散,每服七铢,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余滓两服合为一服,重煎,皆空心服。

治时气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中风口噤;治疟不绝,妇人产中风寒,经气腹大, 华佗赤散方 。

丹砂(二分) 蜀椒 蜀漆 干姜 细辛 黄芩 防己 桂枝 茯苓 人参 沙参桔梗 女萎 乌头 常山(各三分) 雄黄 吴茱萸(各五分) 麻黄 代赭(各十分)除细辛、丹砂、干姜、雄黄、桂外,皆熬治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二;耐药者二匕,覆令汗出。

治疟先发一时服药二匕半,以意消息之。

乌头赤散,治天行疫气病。

乌头(六分) 皂角 雄黄 细辛 桔梗 大黄(各一两)细末,清酒或井花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稍增,以知为度。除时气不和,一日进一服。牛马六畜中天行瘴疫,亦以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时服一刀圭,取两豆许,内鼻孔中。

斑豆疮论

庞曰∶天行豌豆疮,自汉魏以前,经方家不载,或云建武中南阳征虏所得,仍呼为虏疮。其后名医虽载发斑候,是发汗吐下后,热毒不散,表虚里实,热气燥于外,故身体发斑。又说豌豆 疮,表虚里实,一如发斑之理。别云热毒内盛,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中,结成此疮。

既是里实,热毒内盛,则未发及欲发,疮斑未见,皆宜下之也;疮已瘥,则再下之。此病有两种。一则发斑,俗谓之麻子,其毒稍轻;二则豌豆,其毒最重,多是冬温所变。凡觉冬间有非节之暖,疮毒未发,即如法下之,次第服预防之药,则毒瓦斯内消,不复作矣;有不因冬暖,四时自行者,亦如法下之。古方虽有治法,而不详备,疑当时毒热未甚,鲜有死者耶。近世此疾,岁岁未尝无也,甚者夭枉十有五六,虽则毒瓦斯内坏不治,因医为咎,又大半矣。若身疼壮热头痛,不与小汗,何由衰散?大腑久秘,毒攻腰胁,或心腹胀满,不与微利,www.lindalemus.com/sanji/何由释去?故当消息汗下。然则寒药固不当行,温药反增热毒,若热势大盛,脉候洪数,凉性之药,不阻表里气,亦可通用;若寒气阻碍,脉候浮迟,则温性之药,不阻表里气者,可冀冰释。云不可汗下寒热之药,只可紫草一味者,乃滞隅之流,只是遭逢轻疾,以自瘥为功,若值重病,则拱手待毙矣。世有权贵,自信不任人拘忌,冷热汗下,病或不救,则责医谬误,斯又可为伤叹。夫调瑟者必当移柱,故用古方,附以愚见,为斑豆方,以小儿多染此患,故专用小汤剂,大人可倍用之。

温病发斑治法(小儿证附)

冬月触冒寒毒者,至春始发病。病初至表,或已发汗吐下,而表证未罢,毒瓦斯不散,故发斑疮。

又冬月天气温暖,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又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夏遇热,其春寒已解,冬温毒始发,出于肌肤,斑烂隐 如锦文也。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兼治豌豆疮不出, 地黄膏 。

湿地黄(四两) 好豉(半升)以猪膏一斤和匀,露一宿,煎五七沸,令三分去一,绞去滓,下雄黄末一钱匕,麝香末半钱匕,搅匀,稍稍尽饮之,毒从皮中出则愈。小儿斟酌服。

冬温未即发病,www.lindalemus.com/shiti/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得热,其春寒解,冬温毒始发于肌中,斑烂隐如锦纹,而咳闷呕吐清水,宜服 黄芩麻黄汤 。

葛根 橘皮 杏仁(生) 麻黄 知母 黄芩 甘草(各半两)
咀,水二升,煮八合,去滓,温温分减服之。呕吐先定,便宜消息;不呕者去橘皮。

肺腑脏热,暴发气斑,(不可作煮散。) 香豉石膏汤 。

香豉(二合) 葱须(一两) 石膏(二两) 栀子(三分) 生姜(二两) 大青 升麻 芒硝(各三分)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去滓,下芒硝,温温分减服。

温病发斑,赤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难救,黑奴丸主之。(方在杂汗证中。)冬温至夏发斑,咳而心闷,呕清汁,眼赤口疮,下部亦生疮,或自下利, 黄连汤 。

黄连(一两) 橘皮 杏仁(麸炒) 枳实 麻黄 葛根 浓朴 甘草(各一分)
咀,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去滓,温温分减服。下利先止,别当消息。小儿斟酌。

天行发斑疮,须臾遍身,皆戴白浆,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自西域东流于海内,但煮葵菜蒜齑啖之则止,鲜羊血入口即定。初患急食之,作菜下饭亦得。

小儿时行疮豆,恐相传染,先服 漏芦汤 下之。本治热毒疽,赤白诸丹,热毒疮。(以下皆是小儿汤剂。)漏芦叶(无,以山栀子代之) 连翘 白蔹 甘草 芒硝(各一分)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一分半) 大黄(四分)
咀,水二升,煮一升半,下大黄,煮一升,去滓,下芒硝,分减服,以利为度。大人服可倍作。(大黄水浸,少时和水下之。)庞曰∶凡觉冬温,至春夏必发斑豆,小儿辈须服漏芦汤下之,得下后,逐日空心饮甘草汁。三岁以上一盏,儿小减之,直候腹疼乃止;未疼可饮至十日,则永不发。或下后饮羊血一盏,则不发。

治时行豌豆疮, 桦皮饮子 。

桦皮二两,细切,水一升,煮至半升,去滓饮汁,分减服。

庞曰∶初得病,便惊狂不眠,浑身 然汗出,问之身不憎寒,亦不恶风,其脉如数,以漏芦汤下之;不甚数者,以大承气汤下之。非但疮豆,伤寒亦然。

治豆疮毒瓦斯不出,烦闷,热毒瓦斯攻腰,或腹胁痛不可忍,大便不通, 五香汤 主之。

麝香(半分)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各一分) 芍药 枳实 射干 连翘 黄芩 麻黄 升麻甘草(各半两) 大黄(一两)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竹沥半盏,煎八分,去滓,下朴硝一钱匕和服,以利为度。

天行热气生疮,身痛壮热, 水解散 。

麻黄(一两) 黄芩 桂枝 甘草(各半两)细末,暖水调下二钱匕,小儿一钱,覆令小汗。热气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毒不散,烦躁谬语,此为表虚里实,热气躁于外,故身体发斑如锦纹;或不因汗下,始得病一二日便发,皆由温疫热毒瓦斯使然也。甚则发豌豆疮,其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浆戴白脓者,其毒则轻;有紫黑色作根隐隐在肌肉里,其毒则重,十死一生,甚者五内七窍皆有疮形如豌豆,故以名焉。脉洪数者,是其候也。

天行热毒未解,欲生豌豆,发热疼痛,宜服解肌出汗 葛根石膏汤 。

葛根 麻黄(各一两) 石膏(二两) 黄芩 芍药 桂枝 甘草(各半两)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取小汗。(自汗者去麻黄。)斑豆始有白,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烦乱者, 郁金散 。

郁金一枚(甘草一分,水半碗,煮干,去甘草,片切,焙干为细末) 真脑子(炒,半钱)同研,每一钱匕,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瓦斯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此是五死一生候也。

此患小便涩,有血者中坏也。疮黑 无脓,十死不治;斑豆烦喘,小便不利, 鳖甲汤 。

灯心(一把) 鳖甲(二两)水一升半,煎六合,去滓,温分作二服。

斑豆定烦喘, 淡竹沥饮子 。

淡竹沥暖饮之,烦喘自汗,疮不作黑厌,可治。

定烦喘, 麻黄甘草汤 。

麻黄 杏仁 桑白皮 甘草(各一分)
咀,水一升,煎四合,放温分减服。若脉数有热,以竹沥代水一半煎之,嗽或喉痛加射干一分。

斑豆疮出不快, 红花汤 。

红花子(一合,槌碎)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减服之。

斑豆服凉药太过,咳嗽,手足冷,脉迟, 甘草干姜汤 。

干姜(半两) 甘草(一两)
咀,水一升半,煎六合,分作二服。

常行疮豆, 紫草汤 最良。患其服之太少不能中病,但多槌切好紫草。(以汤沃之,用物合定,候温去滓,分减服。每紫草半升,用汤一升为准也。)斑豆已出,不可止尔,发表更增斑烂,以表虚故也。

豌豆疮欲出, 甘草汤 。

甘草(四两)
细锉,水二升,煎一升,去滓,分减温服。觉腹中微利即止。

油饮子 饮清油一升即不生。

豌豆斑疮不快,表里不解,烦喘,大便秘气攻腹满, 犀角升麻汤 。

麻黄(一分半) 木香 犀角 升麻 芍药 甘草 杏仁 枳实 雄黄(各一分) 大黄(半两)麝香(一钱)
咀,水二升,煎一升半,下大黄,再煎一升,去滓,下雄麝末沸匀,分作三服,以大便通为度。

疮已出定方 。

芒硝 猪胆和研匀涂之,勿动痂落无瘢,仍卧黄土末上良。

天行疮豆,预服此则不发, 三豆饮子 。

赤小豆 黑豆 绿豆(各一升) 甘草(一两)净淘水八升,煮熟,逐日空心任性食豆饮汁七日,永不发。

疮豆发斑,下利赤黄或脓血,遍身发热, 栀子薤豉汤 。

好豉(半升) 薤白(二两) 肥栀子(十六枚)水二升半,煮栀子、薤白将烂,下豉再煮十数沸,去滓,分减服。解下恶物瘥。 

相关文章
 查尔斯布莱尔笃信不疑 中医:国外红火国内
 补络补管汤(《衷中参西》上册。)
 升麻散(《圣惠》卷八十四)
 十味养胃汤(《易简方》)
 煮朴丸(《魏氏家藏方》卷五引陆从老方。)
 廖平对《伤寒论》唐古本的文献研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