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瘿瘤等病诸候(凡一十五论)
隋 巢元方
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初作与瘿核相似,而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捶捶然是也。恚气结成瘿者,但垂核捶捶,无脉也;饮沙水成瘿者,有核 无根,浮动在皮中。
又云有三种瘿∶有血瘿,可破之;有 肉瘿,可割之;有气瘿,可具针之。
《养生方》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
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不治,乃至 大,则不复消,不能杀人,亦慎不可辄破。
脑湿,谓头上忽生肉如角,谓之脑湿。言脑湿气蕴蒸,冲击所生也。
黑痣者,风邪搏受于血气,变化所生也。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瘕,若虚损,则黑痣变生。然黑痣者,是风邪变其血气所生也;若生而有之者,非药可治。面及体生黑点为黑痣,亦云黑子。
面及身体皮肉变赤,与肉色不同,或如手大,或如钱大,亦不痒痛,谓之赤疵。此亦是风邪搏受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白癜者,面用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亦是风邪搏受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疡者,人有颈边、胸前、掖下自然斑剥,点相连,色微白而圆,亦有乌色者,亦无痛痒,谓之 疡风。此亦是风邪搏受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受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搏受于肌肉而变生也。
鼠乳者,身面忽生肉如鼠乳之状,谓之鼠乳。此亦是风邪搏受于肌肉而变生也。
多忘者,心虚也。心主血脉而藏受于神,若风邪乘受于血气,使阴阳不和,时相并隔,乍虚乍实,血气相乱,致心神虚损而多忘。
《养生方》云∶丈夫头勿北首卧,神魂不安,多愁忘。
嗜眠者,由人有肠胃大,皮肤涩者,则令分肉不开解,其气行则受于阴而迟留,其阳气不精神明爽,错塞,故令嗜眠。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 踞,交两手内屈脚中入,且两手急引之,愈久寐,精气不明。交脚 踞。凡故言 踞,以两手从内屈脚中入,左手从右趺腕上入左足,随孔下;右手从左足腕上入右足,随孔下;出抱两脚,急把两手极引二通。愈久寐,精神不明。久行则不睡,长精明。
又云∶一手拓颏,向上极势;一手向后长舒急努,四方显手掌,一时俱极势四七。左右换手皆然。拓颏手两向共头,欹侧转身二七。去臂膊风,眠睡。寻用,永吉日康。
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浓,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
人有体气不和,使精液杂秽,故令身体臭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养生方》云∶以手掩口鼻,临日微气,久许时,手中生液,速以手摩面目。常行之,
人腋下臭,如葱豉之气者,亦言诏狐狸之气者,故谓之狐臭。此皆血气不和,蕴积故气臭。
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此亦是气血不和,为风邪所搏,津液蕴瘀,故令湿臭
卷之三十一 丹毒病诸候(凡一十三论)
丹者,人身体忽然 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去脓血数升。若发于节间,便断人四肢;毒入腹,则杀人。小儿得之最忌。
白丹者,初发痒痛,微虚肿,如吹,轸起不痛不赤面白色。由挟风冷,故使色白也。
黑丹者,初发亦痒痛,或 肿起,微黑色,由挟风冷,故色黑也。
赤丹者,初发轸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
丹轸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轸,相连而微痒,故谓之丹也。
室火丹,初发时必在腓肠,如指大,长三二寸,皮色赤而热是也。
天灶火丹,发时必在于两股里,渐引至阴头而赤肿是也。
废灶火丹,发时必受于足趺上,而皮色赤者是也。
尿灶火丹,发于胸腹,及脐,连阴头皆赤是也。
火丹者,发于背,亦在于臂,皮色赤是也。
火丹者,发于髀,而散走无常处,着皮赤是也。
萤火丹者,发于膊,至胁,皮赤是也。
石火丹者,丹发通身,似缬,目突如粟是也。皮色青黑。
卷之三十一 肿病诸候(凡一十七论)
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其风邪所作者,肿无头无根,浮在皮上,如吹之状也。不赤不痛,或肿或散,不常肿。其寒气与血相搏作者,有头有根,色赤肿痛。其热毒作者,亦无正头,但急肿,久不消,热气结盛,壅则为脓。其候非一,故谓之诸肿。
凡人忽发肿,或着四肢,或在胸背,或着头项,水牢如畔大,虚肿回回,如吹之状,不痛不赤。着四肢者,乃欲不遂,令人烦满短气,身体常冷。皆由冬月遇湿,风入人肌里,至春复适大寒,风不得出,气壅肌间,不自觉;至夏取风凉,湿气聚不散而成肿,久不瘥,气结盛生热,乃化为脓血,并皆烂败,则杀人。
右手关上脉浮而虚者,病肿。
人卒有肿,不痛不赤,移无常处而兼痒。由先无患,偶腠理虚,而逢风所作也。
风毒肿者,其先赤痛 热,肿上生瘭浆,如火灼是也。
毒肿之候,与风肿不殊,时令人壮热。其邪毒甚者,入腹杀人。
此候与前毒肿不殊,但言肿热渐盛,入腹故也。毒入腹之候,先令人敕啬恶寒,心烦闷而呕逆,气急而腹满,如此者杀人。
恶核者,肉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此风邪挟毒所成。其亦似射工毒。初得无常处,多恻恻痛,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久不瘥,则变作 。
凡肿,挟风冷则不消,而结成核也。
气肿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此风邪搏受于气所
人身忽然有一处痛,如打不可堪耐;亦乍走身间,发作有时。痛发则小热,痛静便如冰霜所加,故云气痛。亦由体虚受风邪所侵,遇寒气而折之,邪气不出故也。
恶脉者,身里忽赤络,脉起 KT,聚如死蚯蚓状;看乍中似有水在脉中,长短皆逐其络脉所生是也。由春冬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生。久不瘥,缘脉结而成 。
恶肉者,身里忽有肉如小豆突出,细细长,乃如牛马乳,亦如鸡冠之状,不痒不痛。久不治,长不已。由春疼被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也。
肿,壮热结盛,则血化为脓。若不早出脓,脓食筋烂骨,则不可治也。
凡痈肿既溃讫,脓汁须及时而尽,若汁不尽,还复结肿,如初肿之候无异,即稍难治。
游肿之候,青、黄、赤、白,无复定色,游走皮肤之间,肉上微光是也。
日游肿,其候与前游肿相似,但手近之微痛,如复小痒为异。世言犯角日游神之所作。
流肿凡有两候,有热有冷。冷肿者,其痛隐隐然沉深,着臂膊,在背上则肿起,凭凭然而急痛;若手按及针灸之即肿起是也。热肿者,四肢热如火炙之状,移无常处,或如手,或如盘,着背腹是;剧则皆热如火,遍身熠熠然,五心烦热,唇口干燥,如注之状。此皆风邪搏血气所生。以其移无常处,故谓流肿。
卷之三十一 疔疮病诸候(凡一十三论)
疔疮者,风邪毒瓦斯搏受于肌肉所生也。凡有十种∶一者,疮头乌而强凹;二者,疮头白而肿实;三者,疮头如豆 色;四者,疮头似葩红色;五者,疮头内有黑脉;六者,疮头赤红而浮虚;七者,疮头葩而黄;八者,疮头如金薄;九者,疮头如茱萸;十得,疮头如石榴子。
亦有初如风轸气,搔破青黄汁出,里有赤黑脉而小肿;亦有全不令人知,忽以衣物触及摸着则痛,若故取,便不知处;亦有肉突起如鱼眼之状,赤黑惨痛彻骨。久结皆变至粕成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之状。
初作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令人恶寒,四肢强痛,兼忉忉然牵痛,一二日疮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根硬强,全不得近,酸痛,皆其候也。在手足、头面、骨节间者最急,其余处则可也。毒入腹,则烦闷,恍惚不佳,或如醉,患此者,三二日便死。
《养生方》云∶人汗入诸食内,食之作疔疮。
雄疔疮者,大如钱孔,乌 似灸疮,四畔泡浆色赤,又有赤粟。乃言疮而不肿,刺之不痛,而兼热者,名为雄疔疮。
雌疔疮者,头小黄,向里,亦似灸疮,四畔泡浆外赤,大如钱孔而多汁。肿而不痛,疮内有十字画而兼冷者,谓之雌疔疮。
此疮色紫赤,如火之色,即谓紫色火赤疔疮也。
牛疔疮,皮色不异,但肿而头黑,挑之黄水出,四边赤似茱萸房者,名为牛疔疮。
此疮头,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疔疮。
疮形状如赤豆,或生掖下。如鸭子大者,世人不识,但见其赤,即谓之赤根疔疮。
犯疔疮,谓疔疮欲瘥,更犯触之,若大嗔,及食猪、鱼、麻子,并狐臭人气熏之,皆能触犯之,则更极,乃甚受于初。更令疮热 肿,先寒后热,四肢沉重,头痛心惊,呕逆烦闷,则不可治。
疔疮肿,谓此疮热气乘之,与寒毒相搏而成肿。
犯疔疮肿,谓疮肿欲瘥,更犯触之,疮势转剧,乃甚受于初。或肿热疼掣,或心闷恍惚,或四肢沉重,或呕逆烦心。此皆犯疮之候,多能杀人。
此由是疔疮而带 肿,而无根者也。
疮久不瘥,谓此疔疮脓汁不止,亦平陷不满,皆由过冷所作也。
犯疔肿,谓病疔肿,而或饮食,或居处,触犯之,令肿增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