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之种类,大率如下∶
一、灌脓浆之痧疹
号行浆疹子,其状颇似痘而实则不同,痘必有顶盘,疹虽有浆而颗粒必不坚,根盘必无红晕。此由平日其人湿盛,或脾胃虚弱所致。若贯脓后不结痂者,此元气亏损也,当大补脾胃为主,不可误认邪热未尽而与清热退火之剂。
二、疹夹痘
乃痧疹之中,夹有痘疮者,此由毒瓦斯太盛,故一齐涌出。疹以风邪外感之毒为多,痘以胎毒内发之毒为多。二者相杂,症号难治,盖治痘宜温,治疹宜凉也。然细察虚实寒热,亦有活法可求。譬如虚者热不盛而疹痘俱少者,则宜参用治痘之法,以托痘为主;实者赤晕发 者,则宜用治疹之法,或频进化斑汤,则疹毒自解,而痘自起。
三、奶疹子
小儿初生未盈月,忽遍身发红点也。此证由于胎中受热,又适染时行症而起,故生下便发。小儿脏腑娇嫩,不必服药,宜以治痧痘套方大剂,与乳母饮之,更令乳母避风寒,忌房事,食淡茹清,切忌冷水、瓜果、鸡、鱼、炙、 、酸醋、五辛、糖蜜、香鲜之物,犯之则皮毛闭塞,毒瓦斯难泄,遂变黑而死。如渴极欲水,只与葱白汤以滋之。
更有发斑一证,形式与疹不同,治法亦有稍异。考痧疹为点形,斑为片形,痧疹颗粒突起,视之有形,摸之有物,斑则一片红紫,视之有形,摸之无物,此斑与疹之分别也。然发斑亦有 肿者,大都斑而兼痧疹,其上微突者为疹,其下成片者为斑也。斑有阳斑、阴斑之分,凡其色淡者,微如蚊迹者,但胸背或手足间有稀少微红之点,而其人安静者,此阴斑也。阴斑决不夹于痧疹之中,可姑置勿论。若阳斑者,或由胃热,或由血沸,或独发,或痧疹透后血分郁热亢甚,亦多发斑,大都以鲜明红赤为顺,色紫为重,色黑如煤者百无一痊也。故病至发斑,大忌用辛温以助其热势,轻者犹可用辛凉,则参照治痧疹之法以治之,亦可通用。至于重者,则概宜寒凉之剂,以平其炎炎之势,或酌通瘀之剂,以泄其壅塞之毒,倘误用温剂,势必红斑变紫,紫斑成黑也。此外,有所谓风疹者,由脾虚血热,或受风邪而作,其形浮肿成片成块,愈搔愈甚,宜疏气除湿之品,不可专用风药。又有瘾疹,由脾家蓄热,更兼风湿,故隐隐发点粒,似肿非肿,多发痒或不仁,以其隐现于肌肉,故曰瘾疹,时或壮热恶寒有若似疹,实则非疹也,宜宣发风湿主之。又有痱疹,即夏月痱子之极盛者,其粒大如粟米,皮肤尽赤,多生项下夹窝内胯,肥儿易患之,外科书谓之暑毒,宜居凉爽之处,不必服药。若爪破皮,易变成脓疮,宜用药敷扑,以免溃烂。又有冻疹,因寒冬天地之气闭塞,交春风招生简章动,易袭虚人之皮毛,则发色白形如鱼子之疹点,惟不遍及一身,周时收没,即无痕点,亦宜宣发风湿主之。凡此数者,虽非正痧疹而有似之者,故同类而共www.lindalemus.com/shiti/论之。
附方
炙黄耆(三钱)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分) 当归(二钱) 白术(二钱)
犹有余毒者,加连翘、绿豆,宜升者加升麻,宜利气者加陈皮,宜收者加白芍。
人参 甘草 知母 石膏 桔梗 连翘 升麻 竹叶 牛蒡 地骨皮
一方有玄参、犀角、粳米,无桔梗、连翘、升麻、竹叶、牛蒡、地骨皮、人参,体实去人参,热甚加鲜生地、犀角。
苦参 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