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天真未凿。鲜五发之毒。亦无善恶之诊。其轻小疮疡。自可淋涤敷贴之。所谓频沐更衣外宣无病。
不得已而药之。乃下法也。然必兼调乳母为确。其有大症。载前专科无异。第以小儿所司者。莫如丹毒等类。今则独加详焉。
丹者受毒于未形之先。发病于有生之后。由胎养失宜所致。预辨之法。小儿无故眼生浓眵。或眼胞红晕。微有气喘。夜则烦啼。此欲发丹之候也。急服蓝根等药。潜消其毒。已有赤肿者。即用芸苔等类。外锉其锋。然必兼吮砭洗贴等法治之。始获全效。
初发赤肿光亮。游走遍身者。由热毒之气极与血相搏而风乘之也。故又名之曰赤游风也。初宜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百解散、驱风散清之。甚者大连翘饮。如腹胀不乳。毒瓦斯入里也。紫雪散下之。外则吮之砭之。淋洗之。随用精猪肉片贴之。一时许。换药敷之。甚者日换二次。三日后身凉腹软。
声清乳哺如常。砭处肉活者顺。反此者逆。
丹起于腹背。流入于四肢者顺。起于四肢。流入于腹背阴囊者逆。
初则面生水豆根脚微红。出没无定次至颈项丹赤如珠。再次延及胸乳间者。由孕母受惊传袭于儿胎也。先用四圣散洗目。内服之药照前胎热。如微有痰喘作搐者。少加解惊药。
初发赤晕。行而缓慢。非若胎热之暴速者。此由食滞所致。治宜先消其食。食滞消而丹仍作者。用药与胎热药同。
吮法砭法 丹毒之法。急令人用甘草煎浓汁漱口净。随患处遍吮之。使毒各聚一处。淋洗之。敷贴之。
自效。甚者吮毕。随行砭法。如赤晕走彻遍身。难以悉砭者。令人吮胸背四肢等数处而砭之。令微出血以泻其毒。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或出白汁如珠亮。如水晶手粘起丝者重。砭毕。随以药水淋洗之。
用精猪肉薄片贴之。一时许换药敷之。甚者日换敷二次。次日如肿未全消。再量行砭法。洗敷照前。第砭时不可刮尽其血。血尽则出黄水矣。若身弱者有不测之变。盖为血去而气不能独居也。
又儿生百日之内。不可砭之。以其肌肉不能任也。如患在头。令儿倒卧。头要低些。用铍针自下而上。偏针挑之出血。令毒从顶出。不行砭法。敷药同前。
丹名虽多。其源则一。总以右法施之。自验。(砭法见首卷针砭门)凡治风丹。宜解毒托里。令微通利。使元气内护而排外邪。慎用硝黄等大下之剂。若夫发散太过。则表虚热。赤不退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寒凉太过。则胃虚热。赤不退者。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或兼发搐者四君子汤加升麻、当归、钩藤。如丹毒已解。发热作渴不食者。七味白术散。
升麻葛根汤 治丹毒面红。发热气急。啼叫惊搐等症。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黄芩 栀子(各一钱) 木通 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钟。煎一钟。母子同服。
百解散 治一切丹毒。
升麻 葛根 赤芍 黄芩 连翘 麻黄 薄荷 半夏 荆芥 金银花 甘草水煎。母子同服。
驱风散 治紫赤丹毒。及诸疮咽喉肿痛。并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风等症。
金银花(三钱) 牛蒡子(炒) 防风 荆芥 当归 川芎 白芍 黄芩 连翘(各八分)木通 甘草(各四分) 甚。加大黄 丹毒。加麻仁(炒研)
水二钟。煎八分。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 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伤寒。时行发热等症。
连翘 牛蒡子 防风 荆芥穗 黄芩 柴胡 栀子 蝉蜕 当归 赤芍 石膏 滑石 木通 瞿麦车前子 甘草(等分)
用灯草二十根。水煎。母子同服。
紫雪散 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瓦斯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宜此救之。又治伤寒热燥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症。
升麻 寒水石 石膏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玄参(二两) 沉香 木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
用水五碗。煎至一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百张。各预研细末和匀。将碗顿水内。候冷。凝成紫雪。收用。如大人每用一钱。小儿用二分。十岁者用五分。含口内。徐徐咽之。即效。甚者倍服之。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亦佳。
四圣散 治胎受热毒。两目不开。及丹毒眼胞红晕。
黄连 秦皮 木贼 灯心 枣子(等分咀片)每用二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澄清去渣。不时洗目。
淋洗丹毒等方丹毒赤晕渐开。或晕有碎疮者。用甘草两许。水一大钟。煎半钟。待温。令乳母满口含漱。徐徐吐淋病处。以手掌并指揩洗之。勿犯指甲。仍与小儿些须饮之。只一次。则晕不开大矣。良久再淋。三淋必瘥。
一用柳叶或桑白皮。每取一升。用水一斗。煎三升。于避风处淋洗之。日五七次。
敷丹毒类方芸薹菜子研末。酒调。澄清饮之。渣涂之。或轻粉末杵芫荽汁调稀。鹅翎蘸扫患处。须臾。赤色变白。或生。或自破。而愈。或景天草杵汁。加陈醋涂之。或紫檀香一块。水磨汁涂之。
丹流入腹者。杵马齿苋汁饮之。渣敷。
丹流入阴。赤肿出血者。用牛膝一两。生甘草五钱。水一钟。煎五分。加鸡子清调伏龙肝末涂之。(伏龙肝即灶心烧红之土也)
实鉴云:初生芽儿。一块血也。无形证也。无脉有惊。即系是胎惊。有热即系是胎热。盖婴儿在腹。与母一体。凡患疮疾。但审乳母之症为确。如乳母肝经有热。加味小柴胡汤之类。肝经虚热。加味逍遥散之类。
肾水不能生肝木者。六味地黄汤。心经积热者。柴胡栀子散。心经虚热者。茯苓补心汤。膏粱积热者。东垣清胃散。脾经郁热者。钱氏泻黄散。脾经虚热者。钱氏异功散。如式治之。自能获效。若概用犀角丸、化毒丹。及外敷寒凉等药。复伤元气。反促其危也。
柴胡栀子散 治三焦及肝胆二经风热。以致耳内作痒生疮。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间作痛。寒热晡热。
柴胡 栀子(炒) 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水钟半。煎七分服。
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气血不和。虚热疮疡。
酸枣仁(炒) 茯苓(各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术 五味子(炒) 当归(各一钱) 远志(六分)石菖蒲 甘草(炙各五分)上分二三服。水煎服。
东垣清胃散 治胃经有热。齿牙作痛。或饮冷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 连头面。或重舌马牙。流涎吐舌等症。
升麻(五分) 生地(四分) 黄连(三分) 丹皮(三分) 归尾(四分)水煎。母子同服。如加柴胡、栀子。则为加味清胃散。
钱氏泻黄散 治脾经郁热。作渴饮冷。卧不露睛。手足热。遍身黄者。宜之。
藿香叶(七钱) 栀子仁(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一钟。煎五分。澄去渣服。
钱氏异功散 治吐泻不思食温中和气。
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生姜二片。枣一枚。煎五分服。
加味小柴胡汤 加味逍遥散 (见瘰癧门) 六味地黄丸 (见首卷)
热毒者。因膏粱浓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宜宣风毒。凉心火。解胃热。如加味当归散、牛蒡子汤。涂以四黄散、一抹金。及用四时洗法。如结肿 痛。有表症者。解表消毒散。里症者。攻里消毒散。邪在经络者。
托里荣卫汤。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脓成不溃者。八珍汤。宜分始末。攻补随时。药之对症。无不愈也。
加味当归散。顺调气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自利。烦躁不宁等症。
当归(酒洗) 赤芍(各二两) 川芎(五钱) 甘草(半生半熟) 大黄(半生半炮各一两) 麻黄(制五钱)加黄连升麻 葛根 丹毒。再加连翘 荆芥每服三钱。姜、葱、灯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葱)
牛蒡子汤 治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紫赤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炒研三两) 防风(去芦一两)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去梗四两) 大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二钱) 丹毒。加麻仁(炒研)每服三钱。水煎服。
四黄散 治小儿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流汁不干者。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各一两) 文蛤(去虫屑五钱)
上为末。清油调涂。
一抹金 治小儿遍身生疮。糜烂燥痛。流水不干者。多因风化虫结于皮肤。浸yin不已。治以杀虫药。是究其源也。
藜芦(洗净焙) 蛇床子(去土) 黄丹(水飞各一两) 硫黄 赤石脂 白矾(枯) 黄柏五倍子(去虫各五钱) 轻粉(五两五钱)各为末。研匀。加生猪脂。再杵如膏。涂抹患处。或清油调涂。
解表消毒散 治小儿疮毒。肿高 痛。便利调和。脉浮洪而有表症者。
黄 (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盐水拌炒一钱五分) 升麻 葛根 赤芍 玄参 牛蒡子(炒研)麻黄(去节) 甘草(各五分) 连翘(一钱)更看分野。加以引经。手少阴。加细辛三分。足少阴。加独活七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阴。加苍术七分。手厥阴。加柴胡七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阳。加 本五分。
足太阳。加羌活七分。手阳明。加白芷五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阳经。俱加柴胡七分。
攻里消毒散 治小儿疮疡。肿硬痛深。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里症者。
牛蒡子(炒研) 连翘 当归 白芍(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栝蒌(连皮子锯切三钱)
用水一钟。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托里荣卫汤 治小儿疮毒。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知邪在经也。
黄 (炒一钱) 红花(一钱) 苍术(米泔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归身 甘草(炙)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桂枝(七分)
用水一钟。酒半钟。煎八分服。
四时洗恶疮法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用苦参。冬亦苦参。随儿大小。量用三二两。煎汤洗之。
垂痈。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于舌下者为重舌。生于颊里及上 者为重 。生齿断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一字散 治垂痈、重舌、重 、重齿。
朱砂 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上为末。用蜜少许。调刷口内。
金朱散 治胎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疮等症。
天竺黄 马牙硝 甘草(炙各五钱) 郁金(五钱水煮) 蝉蜕(十四个洗去土) 朱砂(五分) 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
胎风者。小儿初生身如汤泼火伤之状。由孕母浓味太过所致。令母服清胃散、逍遥散。清其气。或婴儿亦饮少许。 赤发热者。胃火也。用石膏粉敷。不 赤者。胎母脾虚也。粳米粉敷之。儿大者。由脏热内蒸。
湿气外袭所致。则名玉烂疮也。宜金黄散蜜水调敷。
逍遥散 (见瘰癧门) 清胃散 (见胎前疮疡)
胎赤者。初生月里。肌肤忽然发赤如丹。由胎热所致。宜清母热。外以蓝叶末涂之。与赤游丹门参考。
又。初生浴儿。洗目不净。则眼边赤烂。至长不瘥。亦名胎赤。宜二金散洗之。
二金散 治胎赤眼。
黄连 黄柏(等分为粗末乳浸一宿焙干)每用少许。绵裹。用荆芥汤浸。时时洗之。
胎瘤者。初生头背胸乳间。肿起如梅如李如馒头者。乃胎中瘀滞也。候盈月外。方可刺之。出赤汁而安内服五福化毒丹。
脐疮因水湿伤脐所致。久不愈则发搐。由风邪外袭也。恐变风痫。用干虾蟆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加龙骨。或旧绵烧灰当头末等分。加麝香少许掺之。
脐突者。肿赤虚大也。由胎母失养。儿受积热所致。宜调其母。清其热。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忽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白芍药东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白芍药汤 治脐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药(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一钱二分) 薄桂(去粗皮三钱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六分。空心服。脐下痛加钩藤、生姜、食盐。
外消散 治脐突叫啼。及感湿热。阴器肤囊浮肿者。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二钱)为末。用田螺洗净。再以清水半碗养之。过宿。取水调药涂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阴器肤囊肿者。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阴肿者为阴囊肿大也。古谓之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风寒所袭也。间有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者。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橘核煎汤。调匀气散主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木通散、导赤散。或五苓散、用薏苡仁、车前子煎汤调服。俱外敷立消散。
桃仁丸 治坐感阴湿。或因怒气闭。
桃仁(七钱五分去皮尖麸炒微黄) 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五钱) 牵牛(头末二钱五分)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乌梅散 治腹痛脐下痛。疝气等症。
乌梅肉 玄胡索 粉甘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钩藤 没药 乳香(各二钱五分)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钟。煎七分服。
匀气散 治气滞不和冷疝腹痛。
桔梗(二两炒) 陈皮(去白一两) 砂仁 茴香(各五钱) 粉草(炙四钱) 白姜(炮二钱五分)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如调气。用滚水下。如腹痛疝痛。用烧盐汤下。
三白散 治囊肿肢肿。及大小便不利。
桑白皮 白术 白丑(半生半熟) 陈皮(去白) 木通(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水煎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以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枳壳 商陆 风化硝(各五钱俱不见火晒为末)用柏叶煎汤。候冷调涂。
腊茶散 治阴囊生疮。疼痛出水。久不愈者。
腊茶 文蛤(各五钱) 腻粉(少许)为末。先用葱、椒煎汤洗之。次以香油调敷。或紫苏叶煎汤洗之。及紫苏末掺之托之。
地龙散 治阴囊肿大。
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
脱肛者。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又绯红作痛者。血虚有热也。佐以丹皮、四物。微红作痛者。气虚有热也。佐以丹皮、四君。再审手足。指热属胃热。指寒属胃寒。宜消息之。积热者。升麻一两。条芩六钱。水煎服。
蛤硝散 洗脱肛。
文蛤四两。水五碗。煎汤。入朴硝四两。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觉热痛。用熊胆加冰片水化涂之。或用收肛散。(见痔漏门)一用荔枝核为末托之。一用陈年酱萝卜片托之。一用坎宫锭子涂之。
肛门作痒。虫也。视其下唇内。必生小白疮。或耳之前后。结小核如贯珠者是也。书云:下唇有疮。虫蚀其肛。宜九味芦荟丸服之。外以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掺之。
芦苍丸 (见府症门)
遗毒者初生如点。次成烂斑。甚则口角眼眶面鼻及谷道等处俱伤。由乳母传染者轻。父母遗体者重。
初生时。用井水调白矾。令母口含水吮之。一吸一换。使毒聚一处。磨紫金锭涂之。破烂者。用黄柏蜜炙为末掺之。干用香油调搽。内以人中黄末。每用分许。每日五七次。煎土茯苓汤调服。或服二黄散。再与痘里夹疮门参考。
二黄散 治小儿遗毒。
牛黄(七分) 胡黄连 山兹菇(各二钱) 甘草(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二分。蜜汤调服。
紫金锭
葡萄疫者。形如青紫葡萄。大小不一。头面身体。随处可生。由感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乃腑症也。初起服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牙根出血。邪传入胃也。服胃脾汤。滋益其内。如牙腐烂者。于牙疳门参考。
羚羊角散羚羊角 牛蒡子 防风 麦门冬 知母 玄参 黄芩(各八分)甘草(一分)
水钟半。淡竹叶十片。煎七分服。
胃脾汤沙参 白术 陈皮 茯神 远志 麦冬(各六分)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有汗去沙参。加人参黄 。
痘里夹瘿 结于颈项。或生耳后腋下。形如桃、李、枣、瓜。身烙烦渴。由痰气凝结所致。治在审日期之先后。视元气之浓薄。纪男女之大小。范时令之寒暑。庶几免紊乱之愆。
痘初起即发瘿者。治宜托里消痰解毒。如木通、桔梗。解毒而彻关锁。恶实、生地。除枭而祛荣炎。甘草清理诸邪。蝉蜕祛风辟毒。芍药泄诸经之郁火。荆芥散阳明之风邪。如是之药。缺一不可。若芩、连等药。及耗烁之剂。俱不宜用。
痘发在三四日而瘿作者。则毒随痘泄。毒随痘灌。自可挽全而无害。宜服三消散。倘斯时红肿将脓。一溃则元气泄而痘焉能克灌乎。七八日之期。急用黄 卫元汤补之。
痘至七八日克灌时而发瘿者。冲和饮子主之。是痘黄蜡色而作瘿者。服保元兼以消毒。虽溃无妨。
三消散 治痘发至三四日而作瘿者。
半夏 当归 茯苓 甘草 木通 红花 生地 芍药 牛蒡子 天花粉 蝉蜕 灯草水煎服。
黄 卫元汤 治痘发三四日而瘿溃者。宜此补之。
黄 人参 当归 红花 芍药 桔梗 甘草 防风
水煎服。
冲和饮子 治痘至七八日而发瘿者。
人参 黄耆 麦门冬 芍药 柴胡 防风 荆芥 白茯苓 白术 桔梗 连翘 当归天花粉
水煎服。
痘里发丹 由内热之极也。宜生地、牛蒡子、芍药、甘草、木通、荆穗。其毒自消。肿痛加柴胡、羌活。头顶盛者。毒凑于上焦也。宜炒黄连、柴、甘、车前、栀子等类。外以化斑汤浴之。慎服寒药。
及用猪胆、京墨、冰片等涂抹之类。
痘里夹疮 宜紫苏、荆芥煎汤浴之。随用升麻、黄 为君。芍药、生地、白术为臣。羌活防风、为佐。
甘草、姜蚕、蝉蜕为使。此准则也。若杨梅疮。如皂角子仁。肥疳疮。如松香、轻粉、黄丹、雄黄。俱不可用。
痘夹损伤 宜拱元散。人参、黄耆、伏凤雏、当归、红花、芍药、蝉蜕、防风、甘草。一加橘红、生地、土鳖。以补其内。用文蛤、棕灰罨之。收敛其外。若损而未破者。虾蟆皮贴之。痕医学全.在线阔弗收者。
白芨、白蔹、象皮末掺之。慎用峻利及败血等药。如汤火伤者。忌敷凉药。
痘疔 俗谓之贼痘。生于五六日之间。或三五枚六七枚。杂于诸痘之间。其色紫黯。甚则黑硬于右。有此。以致诸症蜂起。不能灌脓。甚至不救。由热毒势甚并结之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有中心戴浆四畔干陷焦黑者。有头戴白浆自破溃烂者。有水泡溶溶易破者。有血泡色紫易破者。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以上数症。生于四肢。身温音清。浮高而润者轻。生于腰腹。身热音哑。深陷而焦者重。
看疔秘法 天庭承浆黑陷。男应阴囊。女应阴户。两颧两颐有黑陷。应在腰下。人中有黑陷。应在脐下。
太阳有黑陷。应在腿足。耳上有黑陷。应在手足。轻则黑陷。重则疔也。
卷帘疔 生于舌根。小如黑豆。大似葡萄。令儿舌卷喉痛。急用银钩钩破。尽净恶血。随以苦茶漱口。搽龙宫丹。冰片、硼砂、青黛、黄连、薄荷、荆芥、炒僵蚕。为细末。吹用。
火珠疔 生鼻孔内。阗塞喷火。面赤眼红。用钩钩破。用黄连膏加冰片滴鼻内。服泻金散。犀角、牛蒡子、桔梗、芍药、生地、红花、紫苏、甘草。煎服。
忘汲疔 生于眼沿。封蛤肿胀。烦热面紫。治宜挑破。用瓦葱捣烂罨之。
豢虎疔 生于耳内。于会脓之时。宜挑破。搽拔疔散。
燕窝疔 生于腋下。肿硬。面赤谵语。如在左腋潜注。则右体之痘沉伏失色。右则反之。宜银针挑破去其根。用拔疔散。服消毒饮子。牛蒡子、犀角、芍药、生地、红花、甘草、木通。茯苓、连翘、灯心。
水煎服。
注命疔 生两足心。于痘期里肿硬如钱如豆如椒。有紫筋直透足股。挑之去血净。用田螺水调冰片点之。次用慎火草、浸胀绿豆。捣烂敷之。
透肠疔 生肛门旁。在六七朝肿痛如锥。挑之。煎金银花防风汤冷洗之。次用轻粉、珍珠、冰片、白蔹末涂之。内服黄连解毒汤。
骊龙疔 生尿孔内。于五六朝。身热谵语。眼翻肢厥。腹胀小便闭是也。急用蟾酥、牛黄、银珠、冰片、麝香。
研末。次用黄连、细茶浓煎候冷。取半匙调药。用细软稻心蘸药。送于孔内。内服木通败毒散。
痂后痘疔。溃见筋骨者。
密陀僧(二钱) 赤石脂 腻粉 黄柏 杭粉(炒) 伏龙肝 血竭(各一钱) 飞丹(八分)发灰(五分) 乳香 没药(各三分) 冰片(半分) 有臭气。加阿魏(三四分)为极细末掺之。外用膏药盖之。内服人参败毒散。加穿山甲、蝉蜕、连翘。
痘烂身无完肤。脓水浸yin。粘拈衣被者。用茶叶拣去梗。入滚水一 。即捞起。再拣去梗。湿铺床上。上铺草纸一层。令儿卧之。一夜则脓干。此秘诀也。
痘烂生蛆。及夏月诸虫咬伤。臭秽不堪者。用蛇蜕一两烧存性。蝉蜕用水洗净焙之。青黛飞,各五钱。细辛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仍以生寒水石细末掺之。则虫化为水。蝇亦不敢近。
蛆痘。形化气化兼之也。先哲云:蛆痘不死。以其枭毒尽化于外也。用经霜艾叶、野薄荷煎汤洗之。或紫苏、甘草煎汤洗之。或用艾熏之。其蛆自去。禁用雄黄、矾石等药。
痘痂不脱。久之必成瘢陷。用生蜜、苏合油二味。调匀敷痂沿处。其痛立止。其痂速脱。无苏合油以线鸡油代之。
痘痂落后。其面瘢或赤或黑。用四白灭瘢散。临卧搽之。至晓洗去。自然白莹。更不得早见风日。经年不灭。如疮瘢凸者。热毒未尽也。解毒防风汤。外用蚬子肉水涂之。如疮瘢凹者。脾胃虚也。人参白术散加黄主之。四白灭瘢散。搽面 效。用白芷、白附子、白僵蚕、鹰屎白、密陀僧。等分为末。清蜜水调搽。灭瘢散。治瘢黯或凸或凹者。韶粉一两轻粉一钱为末。猪骨髓熬熟调敷。
痘痈发于收靥之后。由毒瓦斯留藏于经络虚处。或关节动处。轻者止生结核肿疖。甚者头项胸背尽皆流注。难医。由实热者。用赤芍、甘草节、连翘、桔梗之类。上引升麻、葛根。下引槟榔、牛膝。更助以贝母、忍冬、栝蒌、白芷。寒热加芩、柏。散瘀加苏木、红花。便闭加大黄。气血虚者。身凉不渴。慎用苦寒。反伤中气。兼服保元汤为要。外用马齿苋杵汁。猪脂、石蜜。共熬成膏涂之。或天麻子肉。捣松香末为膏贴之。脓者针之。
溃者 海巴儿掺之。干用油调。
射干粘子汤 治痘疹后。痈疽疮毒。
鼠粘子(二钱) 射干 升麻 甘草(各五分)水一钟。煎六分服。
痘风疮。先则细疮作痒。次沿成片。脂水浸yin。由痘后遇风所致。宜麦饯散搽之。兼避风戒口。甚者瘙痒浸yin。肌无完肤。而成痘癞。急用十全大补汤大补气血。苦参丸清热解毒。二方合而服之。外涂灭瘢救苦散。
麦饯散 小麦一合。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钱白砒一钱为末。搅匀待冷。加烟胶八钱川椒三钱枯矾二钱共末。和匀。先用葱汤洗净。麻油调搽。油纸盖孔。三日一换。三次愈。
苦参丸苦参(一两) 白蒺藜 胡麻 牛蒡子(各五钱) 甘草(二钱五分)为末。酒糊为丸。竹叶汤送下。
灭瘢救苦散密陀僧 滑石(各二两) 白芷(五钱)
上为末。湿则干掺。干用白蜜调敷。
痘后疳蚀疮 毒壅肌肉。内透筋骨。外连皮肤。时痛出血。日久不瘥。宜十全大补汤搽绵茧散。
绵茧散
痘后便脓热毒入于大肠也。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枳壳、荆芥穗。或黄连解毒东加生地。
上痘症自有专科。因其形有外科之名。又似属外科也。采录数条。以备参考云尔。
近少阳城罐以双耳茶叶罐代之。将罐烤热。捣大蒜于罐外遍擦之。再烤再擦。如式三四次。
次以姜、醋入罐内。温之煮之。以干为度。次用黄土二分。煤灰一分。杂以马毛。以盐水和之。固罐一指浓为则。阴干听用。
入药毕。盖铁盏。用铁丝绊毕。用石膏、无名异等分。食盐减半。俱 过为极细末。醋调成膏。
次加炭火三二块于盏内。烧盏热。以笔蘸药周遭涂之。随干随药。以口平为率。
一用生石膏、生白矾、食盐三味。等分为末。水调涂之。如前www.lindalemus.com/shiti/。
冬至后。用洁净朴硝十斤。用水一斗五升。白萝卜五斤打碎。同硝入锅内。煮化。候汤滚足。捞去萝卜。将竹丝箕以绵纸二层摊铺箕内。架在新缸上。将硝汤徐人箕内。候折再添。以汤滤尽为度。将缸搭在天并。露三日。其硝结在缸边。倾去余水。沥干为止。将硝取下。再用砂锅顿炭炉上。将硝一碗。化开煎滚。以铜匙铲搅。将成凝结时。铲入小鱼酢罐内上空寸许。再下硝炼。如此已毕。每一罐下。用三丁品字样钉入土地上。留寸半在外。将罐浮顿。钉头上用瓦片盖口。周遭用段砖砌百眼炉。围绕离罐寸半许。将着炭安入炉内四围。底火顶火一概相护。候罐硝红为度。次日取出硝来。预用大绵纸摊在洁净阴土地上。将硝碾细。用绢筛筛在纸上一钱浓。再不许多。将门闼俱已关闭。不许与人见之。三日后。其硝自然复活。色白如粉。轻虚成片。将钵盛收。纸盖之。上再用乱纸寸许。以收潮气。庶不凝结。此品最能降火化痰。清利脏腑。怪症服之可蠲。狂燥用之即愈。搜除百病。安敛心神。况此服之不伤元气。惟久病泻痢者不宜。大人每服三四钱。小儿五分至一钱皆可。俱用白滚汤或葱汤空心化服。候行二三次。随饮稀粥。
自然爽健精神。调和脏腑。津液顿生。百病如失。又 过硝石六两。加朱砂三钱。青黛一钱。冰片一钱五分。共研细末。照前筛纸上。再用纸盖一层。四边以戒尺压紧。勿令走气。候三日外。取起密收。又名阳春紫雪。最治失心忘志。颠痫健忘。小儿急惊。大人异症。每服五分至一钱。俱用淡竹叶、灯心汤化服。屡有奇效。不可尽述。玄明粉乃神仙保命服食。每一斤加生熟甘草末一两。葱汤化服二三钱。令人悦泽容颜。轻身耐老矣。
用铅一斤。小罐内炭火煨化。投白砒二两于化烊铅上。炼烟尽为度。取起冷定。打开金顶。砒结在铅面上取下听用。
用洁净朴硝半斤罐内。炭火熔化。煎干 红。住火。冷定取出。即成硝石。罐收听用。利实火不利虚火也。
用蟾不拘大小。其酥俱有。用阔铜镊。镊蟾眉棱高肉上。微紧拔出。酥来凝聚镊里。多则括下。阴干听用。
其取过之蟾。避风二日。仍送青草圃中。自然不伤其生。如取之便见风下水。俱成破伤风。颠沛而死。
用大毛竹一连二节。用刀劈去外青一半。用砖扎节中。沉入大粪池内。一年后取起。以长流水浸一日。
取起钻开节孔。内蓄粪清。瓷罐收贮。凡遇有中砒毒。河 。伤寒阳毒发狂。疔疮痧症。毒瓦斯入里。烦躁口干。渴欲饮水。脉大有力者。并宜此药。
大附子一两之外方用。随数几枚。以童便浸 三寸。每日换便。浸至夏三冬五。再换童便。煮尽二香为度。去皮脐。线穿阴干。或日中晒硬亦可。收藏听用。
用白面一斤。外再以面半斤调稠。浓捍成薄片二块。将前面包合于中。周遭捏紧。合口。于清明正日蒸熟。挂透风处阴干。用面包藏。勿受潮湿。越久越效。
前方诸药。未注炮炙。如人食肴馔。不用烹炮也。是以凡药。必尊雷公炮制。入药乃效。今开于后。
人参(润色明亮坚实为上轻匏不堪) 天门冬(汤泡去心)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酒浸)熟地黄(酒蒸) 白术(米泔浸炒) 苍术(米泔浸炒)黄耆(蜜水拌炒) 甘草(消毒生用补托炙熟)酸枣仁(炒研) 远志(汤泡去心微炒) 五味子(炒研) 肉苁蓉(去鳞酒洗) 牛膝(酒洗)破故纸(炒) 当归(酒洗) 白芍(微炒黄色) 白蒺藜(去刺) 玄参(去根) 香附(童便浸炒)柴胡(去芦) 黄芩(酒炒) 黄连(解毒生用止呕姜汁拌炒) 龙胆草(酒炒) 知母(盐水拌炒)栝蒌仁(去壳去油) 贝母(去心) 陈皮(去白) 桔梗(微炒) 防风(去芦) 干姜(炒黑)附子(童便浸煮) 半夏(姜汁水煮) 川乌(汤泡去皮) 草乌(汤泡去皮尖) 巴戟(汤泡去心微焙)南星(煨有为末入牛胆内者) 威灵仙(去根) 仙茅(米泔浸蒸去皮) 三棱(汤泡) 泽泻(蒸)大黄(实人生用虚人炙用) 海藻(酒洗) 昆布(酒洗切丝) 牡丹皮(去骨) 王不留行(炒碾)牛蒡子(炒碾) 连翘(去梗碾) 金银花(去梗叶) 牵牛(生用炒用) 地骨皮(去梗) 肉桂
(去粗皮) 茯苓(去匏粗皮) 枸杞子(去蒂) 琥珀(布包捶碎灯心同碾研如面细) 山栀(碾炒焦) 黄柏(盐水拌炒) 山茱萸(去核) 杜仲(盐水拌炒断丝) 桑皮(蜜水拌炒) 辛夷(去蒂) 乳香(去油为末) 没药
(去油为末) 枳壳(麸皮炒) 浓朴(姜汁制炒) 巴豆(去油为霜) 皂荚(去皮弦子煨) 五倍子
(去蛀末炒) 莲肉(泡去皮心) 山楂(去核) 桃仁(泡去皮类) 杏仁(泡去皮尖微炒) 芒硝
(汤者提净) 石膏( 碾末) 雄黄(透红明亮) 硫黄(去脚) 砂(净明洁白) 硼砂(白色透明)砒霜(白色明亮者有生煨两用) 自然铜(醋 七次) 黄丹(水飞炒紫) 龙骨(生用 用) 牛黄
(轻虚色黄) 麝香(去毛皮) 犀角(镑末) 羚羊角(镑末) 龙齿( 存性) 蜂蜜(炼去白沫)蝉蜕(去土) 斑蝥(川米炒去翅足) 僵蚕(去丝微炒) 全蝎(酒洗去毒) 蜈蚣(炙去头足)蚯蚓(翻去腹土) 田螺(去壳晒干) 牡蛎( 研) 石决明( ) 珍珠(豆腐内煮数滚布包捶碎同灯心碾末) 人中白( 研)以上药品。凡本书内应用制炒炮炙者录之。不炮炙者未录。
医自轩岐而始。原无内外科之分。盖缘本于运气之有司天。则有主客加临之迁迭。脏腑之有虚实。则有yin胜郁复之乖变。用药之有气味。则有逆从反正之权衡。是医者一也。至于唐宋之间。分立一十三科。意在学难尽述。使人各治一科。如水陆之殊途矣。第疮疡虽曰外科。而其本必根于内。且多针灸去腐完肌之技。似治外较难于治内耶。近之世。重内而轻外者。由近之医弃内而治外。是舍本而从末也。
予暇中殚精采掇。参素问灵枢之奥旨。搜古今名贤之确论。汇为一书。名曰外科大成。直陈本末。一目了然。犹星辰之有躔度河汉之有源流。庶不致轻人命于草菅焉。今大成梓完。尚有内科症治粗评相继发。因书予平昔之所见者着之云尔。
愧 生阳子祁坤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