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病治,尝见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此其意谓血气随胎而去,必属大虚,故无论诸证,皆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属可缓。余于初年诚然佩服,及执而用之,则每为所困。经者数次,始悟其言虽有理而未免言之过也。即今产科所宗,无非此法,余目睹其误,及亲为解救者,盖不少矣。故敢剖析于后,实有所见,不得不言,非存心自炫,故毁先贤。若然,则徒为笑骂之招耳。宾虽至愚,必不为也。观者深察此意。
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不可不真也。
产后虚证,无非随人元气,必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血气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此当因人察脉,因脉察证,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兼外邪,或以饮食停滞,是亦虚中有实,不得不详审而治。此中委曲,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
产后不虚证,盖或其素日无病,或以年少当时,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本无不足,及其一旦受孕,乃于无病腹中参入此物,故致血气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留得去,仍复故。吾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果何虚之有?然或以内伤,或以外感,产后之病,难保必无。倘有所犯,去之即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
去者当去,生者旋生,不出数日,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凡治此类,但当因证用治。
若执云“产后必当大补气血”,则实实之病必所不免。而轻者必甚,甚者必危矣。由此观之,则立言者固不易,而用言者又岂易哉?产后全实证∶有如外感风寒,头痛身热,便实中满,脉紧数洪大有力者,此表邪之实证也;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胀,口鼻舌焦黑,酷喜冷冻饮料,眼哆尿管痛赤,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证也;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证也;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实证也;又凡富贵之家,保护太过,或过用人参、耆、术,以致气壅;或过用糖、酒、炭火,以致内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之实证也;又或因产过食,恐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证也。以上诸证,姑举要者,以见其概。然既有表邪,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且人有强弱,产有虚实,病有真假,治有逆从,固不可以同日语也。观《六元正纪大论》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自经常不易之大法,亦何庸赘辨之。若此第因丹溪之言,人多偏执,故不得不详尽其说,以解后人之惑也。诸虚实治法,详具后条。
观《病机机要》云∶治胎产之病,当从厥阴证论之,宜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为三禁,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其汗则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伤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结燥。
但使不犯三禁,则营卫自和而寒热自止矣。凡用治之法,如发渴则白虎,气弱则黄,血痛则当归,腹痛则芍药。大抵产病天行,从加减柴胡;杂证从增损四物。宜察脉证而用之。详此说虽为产育之大法,然病变不同,倘有是证,则不得不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也。第此经常之法,固不可不知,而应变之权,亦不可执一也。
产后腹痛,最当辨察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大都痛而且胀,或上冲胸胁,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皆实痛也。宜行之、散之。若无胀满,或喜揉按,或喜热熨,或得食稍缓者,皆属虚痛,不可妄用推逐等剂。
凡新产之后,多有儿枕腹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故古方谓之儿枕,皆指为胞中之宿血。此大不然。夫胞胎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但宜安养其脏,不久即愈。惟殿胞煎为最妙。其次则四神散、五物煎,皆极佳者。若误认为瘀,而妄用桃仁、红花、玄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有母体本虚而少血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此辈尤非血滞。若有疼痛,只宜治以前法,或以大、小营煎、黄雌鸡汤主之。
殿胞煎(见小产论外方)
四神散(见血寒论外方)
五物煎(见血寒论外方)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小营煎(见血虚经乱)
《良方》黄雌鸡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虚羸腹痛。
当归 白术(炒) 熟地黄 黄 (炒) 桂心(各半两) 小黄雌鸡(一只,去头足肠翅,细切)
上先用水七碗,煮鸡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药四钱煎,日三服。
凡新产之后,其有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岩蜜汤,或理阴煎主之。产当寒月,以致寒气入腹,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汤主之。若气实寒甚者,宜蟠葱散。
九蜜煎(见《新方八阵.因阵》)治产后阳气虚寒,或阴邪入脏,心腹疼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
此与大岩蜜汤略同而稍胜之。
当归 熟地(各三钱) 芍药(酒炒焦)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北细辛(各一钱)吴茱萸(制五分)
水二钟,煎服。
大岩蜜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阳气虚寒,心腹作痛,不食呕吐,四肢厥逆。
生地 当归 芍药(炒) 干姜 吴茱萸 桂心 独活 甘草(炒) 小草(各一两) 细辛(半两)(按∶小草即远志之苗)
上每服半两,水煎服。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良方》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脾虚寒邪内乘,以致腹痛或头眩脐胁急痛。
精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半两)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
《局方》蟠葱散(见《古方八阵.热阵》)治男妇脾胃虚冷,滞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寒疝、气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术(米泔浸切)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丁皮 砂仁(去壳)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三钱)(按∶丁皮即丁香树皮)
上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葱汤调服二三钱。
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实证,当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夺命丹、回生丹。或未效,当用决津煎为善。
失笑散(见经期腹痛)
通瘀煎(见经期腹痛)
夺命丹(见鬼胎)
回生丹(见鬼胎)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之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少食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六君子汤、温胃饮之类主之。若肾气虚寒,为泻、为利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理阴煎之类主之。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胃关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焦干姜(一至三钱) 吴茱萸(五七分制) 白术(炒一至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炒用,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八分,或加浓朴八分。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钱。
产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如排气饮、大和中饮之类,皆可酌用。
排气饮(见经期腹痛)
大和中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浓朴(一钱半)泽泻(一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干姜一、二钱。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多痰者加半夏。
仲景曰∶“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妇腹中痛、寒痛,血气不足,虚弱甚者,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此产后之寒证也。并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
精羯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上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加葱、椒、盐,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滞,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积散;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虚,用四物、参、术、炮姜。若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若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归、炮姜。
延胡索散(即玄胡当归散。见经痛论外方)
《局方》五积散(见《古方八阵.散阵》)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及痘疮寒胜等证。
当归 麻黄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浓朴(制) 干姜(炮) 芍药 枳壳(各八分) 半夏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偏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服见功。
产后发热,有风寒外感而热者;有邪火内盛而热者;有水亏阴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烦而热者;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诸证不同,治当辨察。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多有露体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则乘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疼身痛,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然此等外感,不过随感随病,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可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凡产后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胡饮;若气虚脾弱而感者,宜四柴胡、五柴胡饮。若肝脾肾三阴不足而感者,宜补阴益气煎;若虚寒之甚者,宜理阴煎。若产妇强壮,气实而感者,宜正柴胡饮。若兼内火盛医学全.在线而外邪不解者,宜一柴胡饮。若风寒俱感,表里俱滞者,宜五积散。
三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四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五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至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芍药(钱半炒用) 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干姜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正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 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至三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如头痛者,加川芎一钱。如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钱。如呕恶者,加半夏一钱五分。如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如胸腹有微滞者,加浓朴一钱。如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二、三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一柴胡饮(见热入血室)
五积散(见产后腹痛)产后有火证发热者,但外感之热多在表,火证之热多在里。此必以调摄太过,或时令热甚,或强以酒,或误用参、术、姜、桂大补之药,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气太盛,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凡属太过者,皆能生火。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烦渴喜冷,或头痛多汗,便实尿赤,及血热妄行。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便是火证。宜清化饮、保阴煎之类主之。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即徙薪饮、抽薪饮亦所常用,不必疑也。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徙薪饮(见崩淋经漏不止)
抽薪饮(见血热经早)
产后有阴虚发热者,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故多有之。其证则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不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是即阴虚之候。治当专补真阴,宜小营煎、三阴煎、五阴煎之类,随宜主之。
小营煎(见血虚经乱)
三阴煎(见血虚经乱)
五阴煎(见血虚经乱)
若阴虚兼火而微热者,宜一阴煎。若阴虚兼火之甚而大热者,宜加减一阴煎。若阴虚火盛,热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若阴中之阳虚,火不归源而热者,宜大营煎、理阴煎、右归饮之类主之。若血虚阳不附阴,烦热作渴者,宜人参当归汤。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热甚而脉微者,宜急加桂、附,或以为火,则祸在反掌。
一阴煎(见血虚经乱)
加减一阴煎(见血热经迟)
当归六黄汤(见热入血室)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右归饮(见肾虚经乱)
人参当归汤(见《妇人规古方》)
治去血过多,内热短气,头痛闷乱,骨节作痛,或虚烦咽燥。
人参 当归 生地 桂心 麦冬 白芍药(各等分)
上用粳米一合,竹叶十片,水二钟,煎一钟,去米,入药五钱,枣二枚,煎服。或总煎之亦可,虚甚者,用熟地黄。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产后有去血过多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头晕,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宜人参当归汤主之。
立斋曰∶大凡元气虚弱而发热者,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温补脾气,诸证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凡新产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外热,宜用四物炮姜,补阴以配阳;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用四君子加姜、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宜用当归补血汤。”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当归补血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产后乍寒乍热,总由血气虚损,阴阳不和而然。若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凡阴胜而寒多者,宜增损四物汤、理阴煎。若阳胜而热多者,宜四物汤、三阴煎。若阳气陷入阴中而乍寒乍热者,宜补中益气汤,补阴益气煎。若阴阳俱虚而寒热者,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宜决津煎、殿胞煎。若血实气壅者,宜夺命丹。
增损四物汤(见血寒论外方)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四物汤(见经不调)
三阴煎(见血虚经乱)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八珍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殿胞煎(见小产论外方)
夺命丹(见鬼胎)
陈无择曰∶败血流闭诸阴则寒,流闭诸阳则热,宜五积散。若有外感者,宜从前“产后发热”治。
五积散(见产后腹痛)
蓐,草荐也。产妇坐草艰难,以致过劳心力,故曰蓐劳。此即产后劳倦也。其证则或为寒热如疟,或头疼自汗,或眩晕昏沉,或百节疼痛,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形体虚羸之类,皆其候也。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
若初产后,蓐劳困倦,惟猪腰汤为妙,或用黄雌鸡汤、白茯苓散。若蓐劳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者,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者,宜五福饮、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阴煎,详加减法治之。若兼阳虚内寒者,宜五君子煎或理阴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芍药、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
猪腰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褥劳,寒热如疟,自汗无力,咳嗽、头痛、腹痛俱效。
猪腰(一对) 当归 白芍药(酒炒各一两)
上以药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将猪腰切如骰子块,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和葱、椒、盐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人参更妙。
黄雌鸡汤(见产后腹痛)
白茯苓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蓐劳,头目肢体疼痛,寒热如疟。
白茯苓(一两) 人参 当归 黄耆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 桂心(各半两) 猪腰(一对)
上以水三盏,入猪腰并姜、枣各三事,煎二盏,去渣,入前药半两,煎一盏服。
母鸡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褥劳,虚汗不止。
人参 黄耆 白术 白茯苓 麻黄根 牡蛎( 各三钱)
上用母鸡一只,去毛杂,净水六七碗,同药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羊肉汤www.lindalemus.com/Article/(见产后腹痛)
五福饮(见血热经早)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产后喘急有二∶乃一以阴虚之极,一以寒邪在肺。盖产后既以大虚,焉得气实而喘?若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惟贞元饮为治此之神剂。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或理阴煎。若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气粗胸胀或多咳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
贞元饮(见《新方八阵.补阵》)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世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皮)、陈(皮)、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炙甘草(一至三钱) 当归(二、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金水六君煎(见《新方八阵.和阵》)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六安煎(见《新方八阵.和阵》)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方。
二陈汤(见安胎)
陈氏 二母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热血上攻,留于肺经,咳嗽喘促。
知母 贝母 人参 桃仁 杏仁(俱去皮尖) 白茯苓
上等分,每服五钱,加姜,水煎服。
二味参苏饮(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上作一剂,水煎服。若既愈,当用六君子以补脾胃。若口鼻黑气起,宜急用此药加附子五钱,亦有得生者。
产后恶露不止,若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有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或补中益气汤。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补元煎或十全大补汤。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固阴煎(见肾虚经乱)
寿脾煎(见血虚经乱)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加味四物汤(见经不调)
一味防风散(见崩漏论外方)
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证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伤寒家虽有刚痉、柔痉之辨,然总之则无非血燥、血枯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所以为病若此。若其所致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故在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亏极,血液枯败也。可知凡遇此证,速当察其阴阳,大补气血,用大补元煎或理阴煎及十全大补汤之类,庶保其生。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等剂,则死无疑矣。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产后大便秘涩,以其失血亡阴,津液不足而然,宜济川煎加减主之。及后立斋法俱妙。
济川煎(见《新方八阵.补阵》)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加熟地。
立斋曰∶前证若计其日期,饮食已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矣。必待其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此乃结在大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他证。若去血过多,用十全大补汤;血虚火燥,用加味四物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虽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饮食之多而通之,则误矣。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加味四物汤(见经不调)
八珍汤(见经不调)
《良方》黄龙汤 产后外感(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良方》交加散 产后中风(见经痛论外方)。
海藏 愈风汤(见《古方八阵.和阵》)一名举卿古拜散。治一切失血筋脉紧急,产后或汗后搐搦。
荆芥穗(为细末)
上先炒大豆黄卷,以酒沃之,去黄卷,取净汁调前末三四钱服之。轻者一服,重者二、三服即止。气虚者忌服。童便调亦可。
交加散(见《古方八阵.和阵》)产后类风不省人事。治 或战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 荆芥穗(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酒少许,煎七分,灌服,神效。
《良方》七珍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七钱) 防风 朱砂(另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调服。
补脬饮(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伤动,脬破不能小便而淋沥。
生黄丝绢(一尺剪碎) 白牡丹皮根 白芨(各一钱,俱为末)
用水一碗,同煮至绢烂如饧,空心顿服,服时不得作声,作声则不效。
人参汤 产后诸虚(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良方》麻黄根汤(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麻黄根 人参 黄耆(炒) 当归 牡蛎( 粉) 甘草
上每服四、五钱,水煎服。
《良方》趁痛散(见《妇人规古方》)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
牛膝(酒炒) 甘草(炒) 薤白(各一两) 当归 白术(炒) 黄耆(炒) 桂心 独活(加姜各半两)
上每服半两,水煎。
加味小柴胡汤 乳母肝火发热(见经不调)。